蝇类诱杀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6438阅读:8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蝇类诱杀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灭蝇类害虫的杀虫剂,尤其适合对蝇类中丽蝇科、蝇科、花蝇科、麻蝇科等蝇类的诱杀。
蝇类对人类和农业耕种作物的危害人所共知,其对人类的侵害主要表现和反映在卫生环境方面的病原菌传染,通过成虫的机械媒介作用传染疾病,影响人类健康,甚至生命;其对农业作物的危害是幼虫期侵蚀作物及带来的蛆症病源,大幅度地降低了农业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人类对蝇类的消灭药剂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目前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种室内使用的诱杀剂——灭蝇灵即是主要品种,该灭蝇灵呈日落黄色,成份中填加了属于荷尔蒙激素类的性信息素,以利用其气味吸引蝇类起到杀灭作用,也正因为填加了性信息素,所以该灭蝇灵在很短时间内便失去了灭蝇效力,而且不耐雨水,不能应用在室外。另外,糖醋液诱杀剂是昆虫类预测预报使用的杀虫剂,但不能用以大范围和长效灭杀使用,也由于怕雨水,不能在田间和室外使用。据上所述,目前能应用在室外的大范围、长效诱杀蝇类的诱杀剂还属空白。数十年来,人们在对蝇类的行为学,即趋光性和趋化性的研究中,始终认为蝇类对黄色最为敏感,因此各种诱杀剂均以黄色为主体颜色,使得诱杀效果不甚理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问题和不足,甚至对蝇类行为学研究中出现的技术性偏差和错误,通过对蝇类(主要为丽蝇科、蝇科、花蝇科、麻蝇科)行为学(趋光性、趋化性)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在首次研究和提出蝇类对兰光的趋光性理论基础上,设计提供一种蝇类诱杀剂,在该诱杀剂内首次利用和填加了兰色染料,用天然及合成添加剂充分发挥蝇类的趋化性进行诱杀,通过调节酸度、添加树脂、防腐剂将低毒、短效的杀虫剂有效期延长到60天以上,并可在自然雨淋、干湿交替环境和田间、室外稳定发挥诱杀作用,达到保障人类健康、减少疾病传播、改善环境卫生条件、提高农业作物产量和质量的目的。
本发明的基本设计是,蝇类诱杀剂是由亮蓝或者栀子蓝、β-羟基丙三羧酸、羟基琥珀酸、甜味素、鲜奶精、香精、苯钾酸钠、白糖、淀粉接枝树脂、醋酸、0,0-二甲基-(2,2,2-三氯-羟基乙基)磷酸酯、0,0-二甲基-(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盐酸或硫酸、麦麸子、植物纤维末和水等成份按不同重量比比例,经充分混合、热水溶解、搅拌、压制、晾干、包装制成成型产品。
本发明是在充分研究蝇类行为学,并得出和掌握其觅食活动规律,即上午日出至8时左右、下午5时至日落为觅食高峰期,此时对兰色最敏感的蝇类生理特性后,确定了其基本设计思想,具有诱杀效果好、诱杀时效期长、使用环境和范围适应性广、无残毒、制造工艺简易方便的特点,可用于农田防蛆、畜禽舍灭蝇、食品加工厂环境灭蝇、人类室内外环境等灭蝇。
下面对本发明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蝇类诱杀剂由亮蓝或栀子蓝、β-羟基丙三羧酸、羟基琥珀酸、甜味素、鲜奶精、香精、苯钾酸钠、白糖、淀粉接枝树脂、醋酸、0,0-二甲基-(2,2,2-三氯-羟基乙基)磷酸酯、0,0-二甲基-(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盐酸或硫酸、麦麸子、植物纤维末、水配制加工制成,其成份中按重量比各成份所占比例为亮蓝或栀子蓝(0.01-0.10)%,β-羟基丙三羧酸(0.05-0.20)%,羟基琥珀酸(0.05-0.20)%,甜味素(0.10-0.50)%,鲜奶精(0.10-0.50)%。香精(0.01-0.10)%,苯钾酸钠(0.10-0.50)%,白糖(1.00-10.00)%,淀粉接枝树脂(1.00-5.00)%,醋酸(1.00-10.00)%,0,0-二甲基-(2,2,2-三氯-羟基乙基)磷酸酯(0.30-1.00)%,0,0-二甲基-(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0.30-1.00)%,盐酸或硫酸(0.30-1.00)%,麦麸子(60.00-90.00)%,植物纤维末(10.00-20.00)%,水(3.00-6.00)%。将上述各成份经过混合、加注热水溶解、再喷入混合、搅拌、压制成型、干燥、装袋即制成块状蝇类诱杀剂。
举实例说明。按重量称出亮蓝(或栀子蓝)0.1公斤、β-羟基丙三羧酸0.2公斤、羟基琥珀酸0.2公斤、甜味素0.4公斤、鲜奶精0.4公斤、香精0.1公斤、苯钾酸钠0.45公斤、白糖2.5公斤、淀粉接枝树脂5.0公斤、醋酸2.5公斤、0,0-二甲基-(2,2,2-三氯-羟基乙基)磷酸酯1.0公斤、0,0-二甲基-(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1.0公斤、盐酸(或硫酸)1.0公斤、麦麸子150公斤、植物纤维末30公斤、和水8.0公斤,总计重量202.850公斤,各成份所占重量比依次为0.049%、0.098%、0.098%、0.197%、0.197%、0.049%、0.222%、1.232%、2.465%、1.232%、0.493%、0.493%、0.493%、73.946%、14.789%和3.944%。上述备料工作完成后,按如下配制工艺过程制做(1)将麦麸子、植物纤维末、白糖、淀粉接枝树脂、甜味素、鲜奶精、苯甲酸钠等粉末状干料类成份充分混合;(2)将水加热后用于溶解0,0-二甲基-(2,2,2-三氯-羟基乙基)磷酸酯,随后将其余成份加入本溶液中;(3)将(2)溶液成雾状或滴状均匀喷入混合料(1)中,搅拌;(4)用型煤机压制成型,自然晾干后整体呈兰色,再包装于兰色纸筒中、入库保存,即可使用。
使用时,将制成块状的蝇类诱杀剂放置于室内或室外周围、或者鸡、猪、牛等禽类动物舍内及附近、或者农田,放置后浇水湿润。天气连续干旱无雨时,应适当浇水湿润,以保证诱杀效果。多年试验效果明显,见下表。
1998年7月1日至2日,在哈市郊区室外测试,放置块状诱杀剂10块,两天内总计共诱杀1146只蝇,其中,花蝇545只,占47.55%;蝇457只,占39.88%;丽蝇125只,占10.91%;麻蝇19只,占1.66%。在试验中还证实,每年6月上旬,在花蝇科突发期内,每块诱杀剂每天诱杀2000-3000只花蝇,有效地防治了蛆害。另外,放置在住宅环境中的诱杀剂,从每年5月中旬越冬代蛹羽化开始,直至晚秋,每块诱杀剂有效期均保持在两个月以上,可有效诱杀各种蝇类,对人类无害。在蝇类密集区和高发期间,本剂诱杀蝇类数目巨大,已无法进行查数统计。
权利要求
一种蝇类诱杀剂,其特征在于该诱杀剂由亮蓝或者栀子蓝、β-羟基丙三羧酸、羟基琥珀酸、甜味素、鲜奶精、香精、苯钾酸钠、白糖、淀粉接枝树脂、醋酸、0,0-二甲基-(2,2,2-三氯-羟基乙基)磷酸酯、0,0-二甲基-(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盐酸或者硫酸、麦麸子、植物纤维末、水配制加工制成,其成份中按重量比各成份所占比例为亮蓝或栀子蓝(0.01-0.10)%,β-羟基丙三羧酸(0.05-0.20)%,羟基琥珀酸(0.05-0.20)%,甜味素(0.10-0.50)%,鲜奶精(0.10-0.50)%,香精(0.01-0.10)%,苯钾酸钠(0.10-0.50)%,白糖(1.00-10.00)%,淀粉接枝树脂(1.00-5.00)%,醋酸(1.00-10.00)%,0,0-二甲基-(2,2,2-三氯-羟基乙基)磷酸酯(0.30-1.00)%,0,0-二甲基-(2,2-二氯)乙烯基磷酸酯(0.30-1.00)%,盐酸或硫酸(0.30-1.00)%,麦麸子(60.00-90.00)%,植物纤维末(10.00-20.00)%,水(3.00-6.00)%。
全文摘要
蝇类诱杀剂涉及一种杀灭有害虫类的杀虫剂产品。本剂由亮蓝或栀子蓝、β-羟基丙三羧酸、羟基琥珀酸、甜味素、鲜奶精、香精、苯钾酸钠、白糖、淀粉接枝树脂、醋酸、磷酸酯、乙烯基磷酸酯、盐酸或硫酸、麦麸、植物纤维末、水等按不同重量比配制加工,整体呈蓝色、酸性,具有诱杀效果好、诱杀时效期长、不怕雨水冲淋、使用环境范围广、无残毒、制造工艺简便的特点。
文档编号A01P19/00GK1322477SQ0111931
公开日2001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5月25日
发明者崔成日 申请人:崔成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