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地栽圈白蘑栽培技术菌种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293阅读:6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塑料袋地栽圈白蘑栽培技术菌种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圈白蘑经专家鉴定属层菌纲,伞菌目,白蘑科,离褶菌属,学名合生离褶伞。
背景技术
圈白蘑系长白山脉特产,呈圆圈形簇生,故日圈白蘑。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我县经过两次三年研究均未成功。发明人历经2年调配培养基103次,各级菌种成功。35次出菇试验,于2001年5月8日栽培成功,采收到洁白、味鲜圈白蘑。填补国家食用菌领域的空白。

发明内容
塑料袋地栽圈白蘑栽培技术。K158菌种。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圈白蘑栽培技术1、培养料配制①野草(箭草、灰草)或稻草25%,玉米芯50%,麦麸15%,玉米粉5%,豆粉2%,红糖1%,硫酸钙1%,营养素1%;②玉米芯75%,麦麸17%,豆粉2%,玉米粉3%,红糖1%,硫酸钙1%,营养素1%。③稻草(野草)70%,麦麸15%,玉米粉10%,豆粉2%,红糖1%,硫酸钙1%,营养素1%。2、拌料均匀,含水量60%。3、装袋,用17×33CM折角炳烯袋,装紧压实,中间打孔,料高17~18CM,颈圈棉塞封口。4、灭菌,常压灭菌达100℃保持6小时。5、接菌,绝对无菌环境内常规接菌。6、养菌,温度15~27℃。湿度55%~65%。遮光、通风。7、栽培方式①栽培期,春季3月下旬~4月上旬,5月采菇。
秋季7月下旬~8月上旬,9月采菇。②具体措施,在塑料温室或露地拱棚内作畦,畦宽1M,深10~15CM,长5~6M,畦距50CM。畦内浇透水,用1∶800倍克霉灵灭菌,1∶500倍敌杀死灭虫,将长满菌丝栽培袋脱去塑料袋立摆于畦中,袋距10CM,袋中间覆满土,浇透水,保持湿度80%~90%,温度15~25℃见散射光,从出现菇蕾到子实体采收需4~5天,可连续采收3~4潮。
二、K158菌种(K=克隆,158=2001年5月8日)。在长白山支脉龙潭山采集野生圈白蘑菌株进行组织分离,用成功的培养基,马铃薯200克,麦麸100克,琼脂20克葡萄糖20克,磷酸二氢钾2克,硫酸镁0.5克,水1000ML,在25℃恒温箱培养,31天菌丝长满斜面。用此母种转接原种,生长规格不同的子座,将子座克隆,取其细孢,再用试管培养,8天菌丝长满斜面为K母种,用K母种转接原种、栽培种而收到子实体即圈白蘑。用驯化后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即可得到母种而生长子实体。
权利要求
1.塑料袋地栽圈白蘑栽培技术,成功关键是栽培料的配方和营养素的配方。
2.圈白蘑生产用母种K158菌种,由野生菌株组织分离,产生形态不一的子座。将子座进行克隆取得细孢,由试管培养产生新的K(克隆)母种。用K母种培育的子实体再分离即可得到子实体。K158菌种及所产生的子实体,不准用子实体分离菌种。
全文摘要
圈白蘑属于食用菌领域新发明的品种,其栽培技术关键是母种的驯化培育。野生的菌株组织分离后产生的母种再转接原种,栽培种不生长子实体,只生长形态不一,大小不同的子座。将子座再克隆取其细孢进行培养获得K母种,经栽培后产生子实体。栽培方法采用塑料袋地栽覆土能保持湿度,可连续采收3~4潮。主要原料玉米芯、稻草、野草、遍地都是,原料易得,便于农民栽培。
文档编号A01G1/04GK1491532SQ0215010
公开日2004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24日
发明者冯占魁, 李树森, 朱宁 申请人:冯占魁, 李树森, 朱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