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双层侧深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0857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水稻双层侧深施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水稻施肥机具。
背景技术
已有的水稻插秧施肥装置,可在插秧同时完成第一遍施肥做业,公告的ZL97210672.3“排料器”只是在插秧机上附加一个侧深施肥装置,它们方便了第一遍施肥,而水稻生长中期第二遍施肥只能由人工进行,所以做业效率低,费工费时,增加了水稻做业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水稻双层侧深施肥装置,在不改变插秧机结构、不影响插秧机做业性能的前提下,设置并改进开沟及排肥机构,使该实用新型能方便地配置、安装在插秧机上,在插秧的同时,将肥料按农艺要求一次性分层施肥,解决了二遍施肥、效率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含肥箱、传动机构、排肥机构、开沟机构,肥箱包含上箱体8-1、下箱体8-2、螺栓8-5,传动机构包含横轴1、竖轴2、圆锥齿轮3、轴套4,排肥机构包含排肥轮5、输肥管6,开沟机构包含浅排沟器7、船板14、浮板16,它还包含隔断板8-3、分肥器9、清肥圈10、堵肥板11、深开沟器12,隔断板8-3将内腔8竖直分成至少二个分隔箱8-4的小腔,分肥器9的内腔设置有隔板9-1,隔板9-1将分肥器9的内腔分成至少二个分隔箱9-2的小腔,每个分隔箱9-2底部设置分肥出口9-3,每个分肥出口9-3分别对应一个分肥漏斗9-4,清肥圈10上设置至少二个清肥槽10-1,堵肥板11上设置至少二个排肥槽11-1,深开沟器12的下端12-2低于浅开沟器7的下端7-2,清肥圈10、排肥轮5、堵肥板11由上至下顺次镶于传动机构中的竖轴2的下端后再与分肥器9连接,肥箱、排肥机构与开沟机构形成至少二个通道13。本实用新型由于改进了开沟机构及排肥机构,与插秧机结合后,可一次性完成早期水稻插秧、中期水稻生长过程的二遍施肥工作,大大提高了机具做业效率,省工省时,降低了水稻做业成本,同时双层侧深施肥技术的应用,可提高水稻的产品质量,实现了水稻高产优质目标。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清肥圈1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堵肥板11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具体实施方式
二中分肥器9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深开沟器9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本实施方式由肥箱、传动机构、排肥机构、开沟机构组成,肥箱由上箱体8-1、下箱体8-2、隔断板8-3、螺栓8-5组成,传动机构由横轴1、竖轴2、圆锥齿轮3、轴套4组成,排肥机构由排肥轮5、输肥管6、分肥器9、清肥圈10、堵肥板11组成,开沟机构由浅排沟器7、船板14、深开沟器12、浮板16组成,上箱体8-1与下箱体8-2通过螺栓8-5连接形成内腔8,横轴1通过轴套4水平设置在上箱体8-1和下箱体8-2之间,并与上箱体8-1、下箱体8-2共同连接,隔断板8-3将内腔8竖直分成有二个分隔箱8-4的小腔,竖轴2通过二个圆锥齿轮3可垂直于横轴1并通过轴套4与下箱体8-2的套筒8-2-1套固,并露出竖轴2的下端2-1,分肥器9的内腔设置有隔板9-1,隔板9-1将分肥器9的内腔分成二个分隔箱9-2,每个分隔箱9-2底部设置分肥出口9-3,每个分肥出口9-3分别对应一个分肥漏斗9-4,下箱体8-2与分肥器9固接,清肥圈10上设置二个清肥槽10-1,堵肥板11上设置二个排肥槽11-1,清肥圈10、排肥轮5、堵肥板11由上至下顺次镶于传动机构中的竖轴2的下端2-1处,并且它们之间形成旋转配合,清肥圈10与分肥器9的上端面9-6及下箱体8-2的内侧面8-2-2分别连接,排肥轮5固接于竖轴2上,堵肥板11与分肥器9内壁9-5固接,每个输肥管6的上端6-1分别与分肥漏斗9-4的下端9-4-1固接,它的下端6-2又分别与浅开沟器7的上端7-2、深开沟器12的上端12-1固接,浅开沟器7又与船板14固接,深开沟器12又与浮板16固接,并且深开沟器12的下端12-2低于浅开沟器7的下端7-2,肥箱、排肥机构与开沟机构形成至少二个通道13。
具体实施方式
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不同的是采用隔断板8-3与肥箱内壁粘接后,将肥箱分成双腔结构,每个分隔箱9-2底面上各设置一个分肥出口9-3,隔板9-1、分隔箱9-2、分肥出口9-3及分肥漏斗9-4采用一体结构,分肥漏斗9-4的下端9-4-1处设置凸台,清肥圈10上包含一个清肥槽10-1,清肥圈10还包含另一个形状是清肥槽10-1旋转180°后得到的清肥槽10-2,堵肥板11上对称设置二个排肥槽11-1,每个分肥漏斗9-4下端9-4-1与一个输肥管6的上端6-1套固,每个输肥管6的下端6-2分别与浅开沟器7的上端7-1、深开沟器12的上端12-1通过销钉15固接,深开沟器12与浅开沟器7的水平距离a=17~19cm,深开沟器12的下端12-2与船板底面14-1的距离l=9~11cm,浅开沟器7的下端7-2与船板底面14-1的距离h=4~6cm,其它组成与连接关系与
权利要求1.水稻双层侧深施肥装置,它包含肥箱、传动机构、排肥机构、开沟机构,肥箱包含上箱体(8-1)、下箱体(8-2)、螺栓(8-5),传动机构包含横轴(1)、竖轴(2)、圆锥齿轮(3)、轴套(4),排肥机构包含排肥轮(5)、输肥管(6),开沟机构包含浅排沟器(7)、船板(14)、浮板(16),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隔断板(8-3)、分肥器(9)、清肥圈(10)、堵肥板(11)、深开沟器(12),隔断板(8-3)将内腔(8)竖直分成至少二个分隔箱(8-4)的小腔,分肥器(9)的内腔设置有隔板(9-1),隔板(9-1)将分肥器(9)的内腔分成至少二个分隔箱(9-2)的小腔,每个分隔箱(9-2)底部设置分肥出口(9-3),每个分肥出口(9-3)分别对应一个分肥漏斗(9-4),清肥圈(10)上设置至少二个清肥槽(10-1),堵肥板(11)上设置至少二个排肥槽(11-1),深开沟器(12)的下端(12-2)低于浅开沟器(7)的下端(7-2),清肥圈(10)、排肥轮(5)、堵肥板(11)由上至下顺次镶于传动机构中的竖轴(2)的下端后再与分肥器(9)连接,肥箱、排肥机构与开沟机构形成至少二个通道(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双层侧深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分隔箱(9-2)底面上各设置一个分肥出口(9-3),隔板(9-1)、分隔箱(9-2)、分肥出口(9-3)及分肥漏斗(9-4)采用一体结构,分肥漏斗(9-4)的下端(9-4-1)处设置凸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双层侧深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清肥圈(10)上包含一个清肥槽(10-1),清肥圈(10)还包含另一个形状是清肥槽(10-1)旋转180°后得到的清肥槽(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双层侧深施肥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分肥漏斗(9-4)下端(9-4-1)与一个输肥管(6)的上端(6-1)套固,每个输肥管(6)的下端(6-2)分别与浅开沟器(7)的上端(7-1)、深开沟器(12)的上端(12-1)通过销钉(15)固接,深开沟器(12)与浅开沟器(7)的水平距离a=17~19cm,深开沟器(12)的下端(12-2)与船板底面(14-1)的距离l=9~11cm,浅开沟器(7)下端(7-2)与船板底面(14-1)的距离h=4~6cm。
专利摘要水稻双层侧深施肥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的水稻施肥机具。隔断板(8-3)将内腔(8)竖直分成至少二个分隔箱(8-4)的小腔,分肥器(9)的内腔设置有隔板(9-1),隔板(9-1)将分肥器(9)的内腔分成至少二个分隔箱(9-2)的小腔,每个分隔箱(9-2)底部设置分肥出口(9-3),每个分肥出口(9-3)分别对应一个分肥漏斗(9-4),清肥圈(10)上设置至少二个清肥槽(10-1),堵肥板(11)上设置至少二个排肥槽(11-1),深开沟器(12)的下端(12-2)低于浅开沟器(7)的下端(7-2),清肥圈(10)、排肥轮(5)、堵肥板(11)由上至下顺次镶于传动机构中的竖轴(2)的下端后再与分肥器(9)连接,肥箱、排肥机构与开沟机构形成至少二个通道(13)。本实用新型可一次性完成早期水稻插秧、中期水稻生长过程的二遍施肥工作。
文档编号A01C15/00GK2532671SQ02210380

公开日2003年1月29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2年4月18日
发明者姚红兵, 张向义, 周晨, 张学刚, 田春雷, 肖莉, 樊建柱, 许东玉, 马友生, 马浏轩, 付雅琴 申请人:姚红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