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80315阅读:3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公害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养蟹方法,特别是一种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学名为中华绒鳌蟹,河蟹养殖已有百年历史,由于天然蟹苗不足,目前大量采用人工繁殖的蟹苗,在人工繁殖基地养殖,随着大规模人工养殖带来了一系列的养殖问题,如种质混杂。特别南、北方蟹种特性、适应性不同,混杂后造成生长发育不良,生产出的蟹质既小又差,甚至出现性腺早熟,成为小老蟹(养不大)。由于放养蟹生态环境差,如水生植物减少、水生动物繁殖量少、恶化PH值、溶氧量等不能满足河蟹正常发育生长需要,致使商品蟹的规格过小,一般为75-100克/只,养蟹生态环境差还会造成病害蔓延升级,近年来蟹的颤抖病及丝藻附着病发病比较严重。综上所述,不注意养蟹的生态技术,会给养蟹业带来极大的危害,会给蟹农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地制约了养蟹业的发展和养蟹业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养蟹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套河蟹生态养殖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出无公害大规格的优质河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充分利用池塘、外荡、河流水库、湖泊湿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从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机理出发,按照生态学中生物占据各自生态位的特点及河蟹生活习性,食性,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性,合理运用生态平衡养殖技术,营造河蟹养殖的最佳生态环境,饲养出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具体养殖方法为1、蟹塘预处理在每年池塘中水产品收获后,排干池水并进行彻底清塘,使塘底在太阳光下充分暴晒7-10天,杀灭病原体,这样从源头上防止蟹的病虫害发生。对于土质瘦的池塘应施腐熟有机肥,以满足水生动、植物生长需要。每亩施放量为200-300公斤。
2、蟹种培育培育优质蟹种,坚持合理放养密度。蟹种规格培育成每千克120-260只。蟹种体色青灰、有光泽、活力强、规格整齐,个体健壮,成蟹养殖放养规格为每千克120-260只,每亩水面放养550-600只,雄、雌蟹放养比例为3∶2,放养时间为2-3月。蟹种和放养规格对培养出大规格河蟹有着密切关系作用,特别是在养殖中不会出现性早熟等问题。
3、水草培育首先是秋、冬季将带籽水草如轮叶黑藻(竹节草)、黄丝草(小黄草)、金鱼藻(青松草)、衣绿藻等移栽至养殖河蟹池塘内,其次在如移栽及种籽发育不理想的地方可在第二年春天补栽。池塘内水深可视水草生长情况,从30cm逐步调控加深,池水深度的调控有利于水草的生长发育,在池塘中水草覆盖率应为65%,水草能吸收和分解水中的氟化物、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氨氮,挥发酚等有害物质,建立污染屏障,净化水质,使水的PH值保持在7.2-7.8的微碱状态。水体透明度保持在0.8m深。水中含氧量保持在6毫克/升以上。水生植物的生长为河蟹提供了优质的绿色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移栽的水草中衣绿藻3-4月份为生长旺季,黄丝藻4-5月份为生长旺季,黑叶轮藻6-8月份为生长旺季,金鱼藻7-12月份为生长旺季,这些水草的搭配种植使河蟹在各个生长阶段都能吃食到鲜绿饵料及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调节。由于水草覆盖率高,即使在气温达36℃以上的夏天,池水温度仍能保持在25℃左右,给蟹的脱壳生长提供了最佳温度环境。总之水草种植为培育无公害大规格河蟹提供了最佳的生态环境及天然动植物的无污染饵料。
4、贝类移植春季3-4月份,在河蟹养殖水面移植螺狮、蚬和小蚌等鲜贝类软体动物,每亩水面放养量在250-300千克,使其自然繁殖。贝类既能增强吸污能力,又能净化水质。由于水草和贝类优化了水质,使河蟹大大提高了抗病能力,极大地降低了河蟹颤抖病、丝藻附着病的暴发。同时贝类又为河蟹提供了适口鲜活动物饵料。贝类分解水体,水体呈微碱性,这些都为养殖无公害大规格河蟹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5、青虾套养适当放养青虾,实行蟹、虾套养,能充分利用池塘的生产潜力。每亩放养1.5-3千克幼虾,春、秋季能繁殖大量虾苗,作为蟹的优质活饵料,部分强壮个体还能养成商品虾,增加池塘养殖的综合经济效益。
6、水质调控河蟹养殖水面,水深应控制在0.8-1.5m之间,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6m以上。蟹塘需经常更换清水,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一般5月前间隔10天加清水一次,6-8月3天加一次清水,9月份以后每周加一次清水,实际灌水应根据天气变化特别是水的PH值及水中溶氧量来决定。灌水能形成池内水体微流。加水量应以水体中PH值保持在7.2-7.8之间,水中溶氧量不低于6毫克/升为标准。保持水中溶氧量,是防止河蟹脱壳时因缺氧死亡的重大举措。
7、饵料投喂在养殖池塘内,河蟹以水草、贝、虾类为主饵料,但在上述饵料不能满足大规格河蟹需要时,特别是后期河蟹生长,食量增大时应适时投喂维生素营养平衡无公害熟化饵料,投喂量以河蟹自重量的3%-8%为基准。所用饲料以玉米、黄豆、小麦、小杂鱼、蚕蛹及鱼粉等为主饵料,上述饵料经熟化处理后饲喂河蟹。本饲喂饵料不含药物、激素等物质,所以不会造成对河蟹及水体的污染,确保养殖的河蟹为无公害优质河蟹。
本发明合理运用生态平衡技术,形成河蟹生态养殖体系,从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原理与机理,按照生态学中生物占据各自生态位的特点,依据河蟹生活习性、食性、生长发育等生物学特性,合理营造生态平衡养殖技术,营造河蟹养殖生态环境,提高河蟹标准化养殖水平。在养殖中不使用药物、激素和工业配合饲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河蟹从苗种到成蟹均处在营造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中,并有丰富的动植物饵料,水清无污染,PH值微碱,溶氧量充足,温度适宜等对河蟹成长十分有利的生态环境。在营造的良好生态环境中培养出了无公害大规格的优质河蟹。
具体实施例方式
1、蟹塘预处理选水源充足的50亩池塘作为河蟹养殖地。在冬季成蟹收获后,排干蟹塘中水,然后使池底在太阳光下暴晒七天,达到消灭池中病原体的目的。同时向塘内均匀地施腐熟有机肥料15000公斤。
2、蟹种培育按质比与量比关系确定幼苗放养密度,培育出规格整齐,体质健壮,规格为每千克平均180只的苗种。放养数量为30000只,雄、雌蟹放养比例为3∶2,投放时间为2月2 0日。作为养殖大规格优质河蟹苗种。
3、水草培育秋、冬季从附近湖泊中将带籽的水草轮叶黑藻(竹节草)、黄丝草(小黄藻)、金鱼藻(青松藻)、衣绿藻分别均匀地移栽到养殖塘内,开始移栽时水深保持25cm,后随着水草的生长逐步加水,最后使水控制在1.2m深,水草覆盖率应为池塘面积的65%。
4、贝类移植在3月下旬向养殖塘中移植鲜活螺狮、蚬和小蚌,共计15000千克。
5、青虾套养2月上旬在养殖塘内投放幼虾150千克。
6、水质调控5月份相隔10天向塘内加清水一次,6-8月份每隔3天灌一次清水,9月份以后每周加一次清水。另根据天气情况及水质变化情况随时加水,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好的水质环境能防止河蟹疾病的发生和促进其迅速的生长长大。加水时间以夜间为宜,加水量根据调节水中溶氧量及PH值的需要而定。水中溶氧量应不低于6毫克/升,PH值应在7.2-7.8之间。
7、饵料投喂9月份之前,河蟹主要吃池塘种的水草、贝类等天然饵料。9月份后河蟹个体增大,食量增加。池塘天然饵料不能满足河蟹需要,此时向池塘内投喂玉米、黄豆、小麦、小鱼虾、蚕蛹及鱼粉等饵料,这些饵料均熟化后饲喂。其饲喂量每天125千克左右,随着河蟹种体的增大可适当增加投喂数量,直至12月份河蟹停止吃食为止。
11月-12月共收获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2233.5千克,平均每只蟹重165克,其中80%的蟹达175克,回捕率达45.06%,产生经济效益13.4014万元,另收获商品虾250千克,产生经济效益1万元。合计经济效益14.5万元。每亩平均收益0.288万元。
权利要求
1.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含有如下步骤(1)、蟹塘预处理在每年水产品收获后排干塘水,彻底清塘,使塘底充分暴晒,杀灭病原体;土质瘦的养殖塘需施腐熟有机肥;(2)、蟹种培育蟹种培育按质比与量比的关系确定幼苗放养密度,培育规格为每千克120-260只,成蟹养殖量为每亩放养550-600只,雄、雌蟹放养比例为3∶2,放养时间2-3月;(3)、水草培育首先在秋、冬季向蟹塘内移植带籽水草如轮叶黑藻(竹节草)、黄丝草(小黄藻)、金鱼藻(青松草)、衣绿藻等,移栽的水草及草籽都能生长发育成茂盛的水草,在秋、冬季移植不理想的地方可在春季实行补栽,确保塘内水草覆盖率达65%;(4)、贝类移植3-4月份向养殖塘内移植螺狮、蚬和小蚌等鲜活贝类软体动物,投放量为每亩250-300千克;(5)、青虾套养2月份在蟹种投放前向塘内放养青虾幼苗,放养量每亩为1.5-3千克;(6)、水质调控在成蟹养殖阶段,水深控制在0.80-1.5m之间,高温季节水深控制在1.6m以上,水的PH值调控在7.2-7.8之间,水的透明度为0.8米;5月份每10天向塘内加清水一次,6-8月份每3天加清水一次,9月份以后每周加一次清水,实际灌水应根据天气情况、池塘PH值及溶氧量变化灌注清水,加、灌清水量以水中PH值保持7.2-7.8、溶氧量不低于6毫克/升为标准;(7)、饵料投喂在养殖塘内如水草和贝、虾类等饵料不能满足河蟹摄食需要时,特别在后期,河蟹食量增大时应适时投喂维生素营养平衡无公害熟化饵料,每天饲料喂养量以河蟹自重量的3%-8%为基准;(8)、病害防治通过移植贝类动物、青虾套养、栽植水草、更换清水、净化水质、调控水体的PH值及增加水体溶氧量等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措施的实施,能达到预防河蟹颤抖病有效率95%,预防河蟹丝附着病有效率95%,杜绝抗生素类药物使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投喂的饵料是通过熟化技术处理的玉米、黄豆、小麦、小杂鱼、蚕蛹及鱼粉等为主饵料,上述饵料经熟化处理后饲喂河蟹,促使河蟹肥壮,达到红膏的标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养殖塘中施的腐熟有机肥的数量为每亩200-300公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公害大规格河蟹生态养殖方法。对养殖塘采取排水后太阳暴晒、施肥等预处理。然后在塘内栽植水草,移植贝类动物、青虾套养等。蟹种放养按质比与量比的关系确定放养密度,并选择规格整齐、体格健壮的个体,同时严格掌握放养规格和放养数量。在养殖过程中,注意水质调控,确保水中pH值微碱,水清无污染及水体中有充足的溶氧量等。根据河蟹摄食情况适时投喂无公害动植物饵料。本发明由于生态环境优越,放养密度合理,河蟹无病害,不需施抗生素药。通过上述措施可培养出无公害大规格优质河蟹,并能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A01K61/00GK1568677SQ20041001495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11日
发明者潘洪强, 潘莉, 潘文新 申请人:潘洪强, 潘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