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岸基江蓠吊养竹筏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藻的栽培,尤其是一种主要用于亚热带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岸基江蓠吊养竹筏。
背景技术:
海水养殖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池塘海水动物养殖造成的富营养化,导致病害和赤潮频发,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危及养殖业,经济损失惨重。特别是水体缺氧和NH3等的危害是养殖池塘面临的最主要问题。利用江蓠吸收水体中N、P等营养盐,同时放出O2,供给养殖动物,可以抑制厌氧细菌活动,减少CH4、H2S、NH3等一些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增强养殖动物抗病力,提高生长率。通过人为收获海藻将水体中的营养物质转移出系统,达到缓解和消除富营养化的目的。这种生物修复途径已经成为国际上推崇的解决环境问题的优选方案。但国内外尚未有针对亚热带养殖池塘海水养殖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系统的方法技术。以往的江蓠养殖采用底播的形式,但对于水深,水体透明度低的池塘,如养鱼池塘,由于底部光线弱,江蓠生长缓慢,甚至无法存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主要用于亚热带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岸基江蓠吊养竹筏。
本实用新型设有至少3根并排设置的支杆,支杆的端部由绳索或支架联接成架体,支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生物修复植物的系绳,架体上设有至少1个悬浮体,与悬浮体相连的架体下坠沉件,用于保持架体悬浮于水中,,架体通过至少1根固定绳索固定在固定件上。
并排设置的支杆相互平行,可选用竹,木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或轻型金属材料,最好为管状物,其长度可选为2~10m,最好3.5~5m。
所说的架体最好呈长方形,架体长度大于10m,最好为50~70m;宽度大于2m,最好为4~5m。悬浮体可选用塑料泡沫体,沉件可选用基砖、石头等,联接支杆端部的绳索与固定绳索可联用,固定件可选用固定杆,桩等。
利用本实用新型主要可对亚热带富营养化的养殖池塘实施生物修复,以筏架方式养殖菊花心江蓠或细基江蓠繁枝变种,通过收获江蓠将营养盐不断转移出系统,使池塘富营养化得以缓解,同时提高综合养殖经济效益。
实施生物修复时,首先选择用于亚热带池塘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植物,可选自江蓠,例如菊花心江蓠(Gracilaria lichenoides)或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var.liui)等中的至少1种。将用于亚热带池塘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植物吊养在池塘水中的筏架上,其起始吊养密度小于300kg/亩,最好为100~200kg/亩;隔15~35天采收1次,最好间绳采收,即每相邻的两条苗绳采收1条,采收后的苗绳回补种苗,养殖密度小于600kg/亩,最好为200~600kg/亩。
本实用新型可采用适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生长适温范围的修复生物,实现全年不间断修复。可以通过连接筏架上支杆和塑料泡沫体的绳子长度任意调节筏架的水下深度,适用不同透明度的池塘养殖水体。本实用新型采用的间绳收获、间绳补苗方法,可保持水体中随时有适量的修复生物。其实用性强,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用于亚热带池塘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植物选自菊花心江蓠。吊养筏架设有12根相互平行的竹竿1,竹竿1的端部由绳索2联接成架体,竹竿1之间设有用于吊养生物修复植物的苗绳3,架体上设有塑料泡沫球4,用于保持架体悬浮于水中,塑料泡沫球4的下部下坠基砖7,架体通过4根固定绳索5固定在竹桩6上。竹竿的长度可选为4.2m。架体呈长方形,架体长度为60m;宽度为4.2m。
将用于亚热带池塘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植物菊花心江蓠吊养在池塘水中的筏架上,其起始吊养密度为200kg/亩。
当水温高于22℃时,可选用菊花心江蓠作为修复生物,当水温低于30℃时,用细基江蓠繁枝变种作为修复生物。二者结合形成覆盖全年的持续修复。
江蓠吊养筏架的长度与池塘的长度接近,一般50~70m。竹竿1两端各用绳子连接1粒塑料泡沫球4,下坠基砖7,将整排竹筏固定在水下0.3~0.5m深处,绳索2两端固定在岸边的竹桩6上。相邻筏架间距离0.5~1m。
修复生物放养时,江蓠种苗用绳子夹苗,苗绳采用直径5~6mm的塑料绳,每间隔15~20cm夹一簇江蓠,每簇江蓠重10~15g,苗绳挂于竹筏上,每隔30~40cm挂一条苗绳,保持苗绳位于水下30~50cm处。
吊养的江蓠采用间绳收获,间绳补苗的方式调节江蓠密度。江蓠起始吊养密度约150kg/亩,30d后采收第一批江蓠,采用间绳采收,每相邻的两条苗绳采收1条,保留1条,采收后的苗绳按75kg/亩的密度回补江蓠种苗。此后每隔25d采收1次,采收的江蓠为上次未收的江蓠,同样再以75kg/亩的密度回补江蓠种苗。如果江蓠的日生长率以3%计,则第一次江蓠采收量约100kg,第二次采收量约300kg,以后每次采收量约250kg。正常情况下江蓠的养殖密度为230~490kg/亩。
权利要求1.岸基江蓠吊养竹筏,其特征在于设有至少3根并排设置的支杆,支杆的端部由绳索或支架联接成架体,支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生物修复植物的系绳,架体上设有至少1个悬浮体,架体通过至少1根固定绳索固定在固定件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江蓠吊养竹筏,其特征在于并排设置的支杆相互平行,选用竹,木或塑料非金属材料,或轻型金属材料。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江蓠吊养竹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杆为管状物,其长度选为2~10m,优选3.5~5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江蓠吊养竹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架体呈长方形,架体长度大于10m,优选50~70m;宽度大于2m,优选4~5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江蓠吊养竹筏,其特征在于悬浮体选用塑料泡沫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岸基江蓠吊养竹筏,其特征在于联接支杆端部的绳索与固定绳索联用,固定件选用固定杆,桩。
专利摘要岸基江蓠吊养竹筏,涉及一种海藻的栽培,尤其是一种主要用于亚热带养殖池塘富营养化生物修复的岸基江蓠吊养竹筏。设有至少3根并排设置的支杆,支杆的端部由绳索或支架联接成架体,支杆之间设有用于放置生物修复植物的系绳,架体上设有至少1个悬浮体,架体通过至少1根固定绳索固定在固定件上。可采用适用冬季和夏季的不同生长适温范围的修复生物,实现全年不间断修复。可以通过连接筏架上支杆和塑料泡沫体的绳子长度任意调节筏架的水下深度,适用不同透明度的池塘养殖水体。采用的间绳收获、间绳补苗方法,可保持水体中随时有适量的修复生物。其实用性强,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文档编号A01G33/00GK2686317SQ20042000579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11日
发明者汤坤贤, 焦念志, 徐永健, 梁红星, 沈东煜, 林亚森, 游秀萍, 陈敏儿, 林泗彬, 钱鲁闽, 方少华 申请人:厦门大学, 东山县环境保护监测站, 福建海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