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蚁监测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27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白蚁监测控制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白蚁防治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白蚁监测控制盒。
背景技术
世界发达国家的白蚁防治已由单一的化学防治逐步改变为害虫综合治理(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IPM)IPM是一种有害生物的管理系统,根据有害生物的种群动态与有关环境相互作用原理,尽可能协调运用适当的防治技术和方法,把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可接受的经济水平以下,其目的是尽可能利用非化学防治手段,来防治白蚁的危害。而我国目前的白蚁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要手段,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符合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依据害虫综合治理的理念和要求,应该从生态、环境、经济等角度出发,调整和改变原来单一的化学防治的方法,特别是在室内防治白蚁方面,通过监测控制的方法,采用诱饵或药饵等防治手段,最大限度的控制和减少白蚁种群数量,减少或消除白蚁对保护目标的危害,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人体的健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设计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可重复使用的白蚁监测控制盒的技术方案,可用于室内白蚁的监测控制。
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控制盒由盒盖与盒体配合构成,监测控制盒上设置通孔。
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盒盖设置卡扣,盒体上对应位置设有卡孔,盒盖与盒体通过卡扣、卡孔卡接配合。
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盒体侧壁上设置通孔。
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盒体底部设置通孔。
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盒体底部设置设置钉孔。
该白蚁监测控制盒,结构小巧、简单,操作方便,能同时或分别在盒体内投放诱饵剂和药饵剂,监测或毒杀白蚁效果好,且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特别适于室内白蚁的监测或毒杀。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盒体底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盒盖1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卡扣2,盒体4上对应位置设有卡孔3,盒盖1与盒体4通过卡扣2、卡孔3卡接配合。盒盖1与盒体4也可采用镶嵌、螺接、插接或其它方式配合连接。盒体4前后两侧壁上设置栅格状的通孔5,盒体4底部栅格状的通孔5a,在通孔5a周围设有钉孔6。通孔5、5a也可为圆形、三角形、矩形、菱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能同时或分别在盒体4内投放诱饵剂和药饵剂,白蚁从卡孔3、通孔5、5a或钉孔6中进入盒体4内,监测、毒杀白蚁效果好。该监测控制盒可粘贴在物体上,也可钉在物体上,且可重复使用,特别适于室内使用,也可用于房屋建筑、园林、竹木经济林、文物古建筑、地下电缆等具有白蚁危害的领域。
权利要求1.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控制盒由盒盖(1)与盒体(4)配合构成,监测控制盒上设置通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盒盖(1)设置卡扣(2),盒体(4)上对应位置设有卡孔(3),盒盖(1)与盒体(4)通过卡扣(2)、卡孔(3)卡接配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盒体(4)侧壁设有通孔(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盒体(4)底部设有通孔(5a)。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蚁监测控制盒,其特征在于盒体(4)底部设置设置钉孔(6)。
专利摘要白蚁监测控制盒,属于白蚁防治装置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监测控制盒由盒盖与盒体配合构成,监测控制盒上设置通孔。该白蚁监测控制盒,结构小巧、简单,操作方便,能同时或分别在盒体内投放诱饵剂和药饵剂,监测或毒杀白蚁效果好,且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特别适于室内白蚁的监测或毒杀。
文档编号A01M1/00GK2822208SQ2005200140
公开日2006年10月4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15日
发明者潘国良 申请人:潘国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