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属于农业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玉米收割机的设计。
背景技术:
玉米机收已列为国家“十五”规划农机化攻关重点课题。目前研制出的收获机均为对行式,即收获机的分禾器宽度要与玉米植株的行宽对应,否则就会将植株推倒造成漏摘。附图1为现有玉米收获机的典型结构,图中10为分禾器,11为动力机械后轮,12为前轮;其分禾器粗而长,每两个分禾器之间的通道尾部都有一个摘穗装置;其工作过程是让玉米植株沿分禾器间的通道进入,当植株到达通道尾部时植株被向前斜推,同时被从根部切断,被对旋的摘穗对辊卷入、向后拉,果穗被摘穗导槽卡住,与茎秆分离。若植株编离通道或通道与植株的位置不相配时,植株会被分禾器前端推倒,而不能到达通道尾部,不能被摘穗对辊卷住,从而造成漏摘。由于通道与植株位置的不匹配,有时会两行或两株同时进入一个通道,形成三角形支架,也无法进入通道尾部,造成两行全部被推倒而漏摘。
通道与植株位置不匹配的原因之一是玉米植株的位置或行距不规整;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分禾器与机身过长,加上常用的动力机械或拖拉机是后轮转向(如图1中的11为后轮),以前轮为轴左右移动,在前进中机器不易笔直前进,而是左右不停地调整方向,分禾器前端不停地摇摆,造成分禾器通道与植株位置不匹配。另外,若分禾器前端摇摆幅度过大时,会造成刚刚接触的植株被横向斜推造成折断而漏摘。因此,现有机器不仅要求植株行距规整,而且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要求很高,否则就是对于行距规整的植株也不能实现理想收获,漏摘情况会比较严重。既使驾驶技术很高的驾驶员也无法实现地头和转弯处的玉米收获。
我国各地区玉米种植的行距相差较大,且每块地的行距也不一定相同;特别是套种模式的玉米行距就更不规范,因套种玉米多采用小麦行间人工种植。利用现有收获机难以实现对玉米进行理想收获,漏摘情况比较严重。这致使机收不能广泛实施,目前玉米机收面积不足种植面积的2%。因此,研制性能良好的非对行式玉米收获机是大面积推广机收的关键问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对行式玉米收获机与收割台,该收割台可以实现对任意排列种植的玉米进行机收,解决非对行式玉米收获机的关键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设置多个小尺寸喂入式分禾器,且分禾器距离地面较高,避免将植株压倒;然后配合植株输送链条,将所有分禾器获得的植株进行集中,送入一个摘穗装置中完成穗一杆分离。
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的基本结构如附图2(a)(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支架上伸出一排竖直的固定杆(2),每个固定杆(2)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分禾器(1);所述固定杆(2)与支架(6)之间以及分禾器(1)的后部与支架(6)之间形成一个横向通道;在所述每一个分禾器(1)上装有一个可旋转的用于将植株导入所述横向通道的齿导轮(4)。在所述支架(6)上有两条可环绕支架(6)旋转的用于输送植株的输送链条(3);在所述输送链条(3)上装有用于稳固植株的压禾齿(5);在所述支架(6)的下端装有一个切割器(7);在所述支架(6)的后部装有一个摘穗装置(8)。切割器(7)和摘穗装置(8)均为已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案的特征在于,含有两个并排放置的上述子收割台(其结构如附图3所示),但在所述收割台的后部装有一个摘穗装置(8),所述两个子收割台的输送链条(3)输送植株的方向是相对的,均朝向摘穗装置(8)。
与现有的对行式收获机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可以较理想地实现对任意排列的玉米植株进行机收。所需摘穗装置少,因为对行式机器每一对分禾器就是一个独立的取禾、摘穗、排禾过程,收获几行的机器就一定要有几个摘穗装置。而本实用新型是将所有分禾器获得的植株归结到一个摘穗装置中进行摘穗和排禾处理。机身短,本实用新型的分禾器要远远短(小)于现有机器的分禾器。由于机身短且无须对行收获,所以可实现斜方向割、转圈割,且转弯半径小、转弯方便,因而无须人工割地头,开偏道等,可实现较理想地机收。且对驾驶员的驾驶技术没有严格要求。
图1为现有玉米收获机的典型结构,图中,10为分禾器,11为动力机械后轮,12为前轮。
图2(a)为侧喂入式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关键部件的俯视图。图中,1为分禾器,2为分禾器固定杆,3为输送链条,4为齿导轮,5为压禾齿,6为支架,7为切割器,8为摘穗装置,9为玉米植株。
图3(a)为中喂入式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关键部件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侧喂入式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结构如图2(a)和图2(b)所示,每个分禾器(1)由竖直的分禾器固定杆(2)悬挂固定,使固定杆(2)和支架(6)之间形成一个横向贯通的通道;通道内有一输送链条(3)绕支架(6)旋转(前部链条旋转方向为自右向左),下部也有一条同样的链条;链条上带有按一定距离排列的月牙式压禾齿(5);分禾器上装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可以旋转的扇形齿导轮(4);支架(6)的下端装有一个切割器(7);收割台后部与分禾器同高度处有一摘穗装置(8),摘穗装置下面装有秸秆切碎装置。切割器(7)、摘穗装置(8)和秸秆切碎装置可采用已有技术。
工作原理收割台向前运行,玉米植株(9)先由分禾器(1)导引向分禾器后部移动,分禾器上的扇形齿导轮(4)在输送链条(3)的带动下旋转,将植株进一步向后推送,并由压禾齿(5)将其紧贴于上下两条输送链条上固定住,此时植株被根部的切割装置(7)切断,割下后竖立着的植株在输送链条的带动下向一侧(左侧)移动,经端部转弯,植株竖立着移到支架(6)的后部,进入摘穗装置(8)进行摘穗。
中喂入式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结构如图3(a)和图3(b)所示,是由两个侧喂入式收割台(称为子收割台)并排放置构成的,两个子收割台对植株的运送方向是反向的,最后将植株运送到同一个摘穗装置中。为加快收割速度可以用两个摘穗装置。即直接将两个子收割台并列。此结构适合于宽幅收获机或收割台。以此类推,还可根据欲收割的宽度增加多个子收割台。
关键技术与创新点(1)分禾器的悬挂固定方式以及由此形成的分禾器与支架之间横向贯通的通道是本实用新型的关键之一,它使得植株不仅可以象现有机器上沿分禾器向后移动,并且可以实现横向移动,由此可以实现植株的汇聚,从而可以设置多个分禾器而只用一个摘穗装置;也即,正是因为可以实现植株的汇聚,才可以设置多个小尺寸的分禾器,使分禾器的数量大于玉米的行数,从而实现任意分布的植株不需要过渡倾斜便可以进入分禾器的尾部,而实现收获。很显然,在一定宽度内分禾器的数量越多,越能适应排列无序的玉米收获。(2)绕支架旋转的上下两条输送链条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关键点,它是使得植株变向移动,实现植株汇聚的具体实现技术。
权利要求1.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其特征在于,在支架(6)上伸出一排竖直的固定杆(2),每个固定杆(2)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分禾器(1);所述固定杆(2)与所述支架(6)之间以及分禾器(1)的后部与支架(6)之间形成一个横向通道;在所述支架(6)上有一条可环绕支架(6)旋转的用于输送植株的输送链条(3),在所述输送链条(3)上装有用于稳固植株的压禾齿(5);在所述支架(6)的下端装有一个切割器(7);在所述支架(6)的后部装有一个摘穗装置(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每一个分禾器(1)上固定有一个可旋转的用于将植株导入所述横向通道的齿导轮(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6)的下部还环绕着一条输送链条(3),在该输送链条(3)上装有用于稳固植株的压禾齿(5)。
4.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其特征在于,含有两个并排放置的子收割台,其中每一个子收割台在支架(6)上伸出一排竖直的固定杆(2),每个固定杆(2)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分禾器(1),在所述支架(6)上有一条可旋转的输送链条(3),在所述输送链条(3)上装有压禾齿(5),在所述支架(6)的下端装有一排切割装置(7);在所述收割台的后部装有一个摘穗装置(8);所述两个子收割台的输送链条(3)输送植株的方向是相对的,均朝向支架(6)后部的摘穗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每一个分禾器(1)上固定有一个可旋转的用于将植株导入所述横向通道的齿导轮(4)。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架(6)的下部还环绕着一条输送链条(3),在该输送链条(3)上装有用于稳固植株的压禾齿(5)。
专利摘要非对行式玉米收割台属于农业机械设计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在支架上伸出一排竖直的固定杆,每个固定杆的下端固定有一个分禾器,固定杆与支架之间以及分禾器的后部与支架之间形成一个横向通道;在支架上有两条可环绕支架旋转的用于输送植株的输送链条,在输送链条上装有用于稳固植株的压禾齿,在支架的后部装有一个摘穗装置。还可以将两个所述收割台并排排列而共用一个摘穗装置形成宽幅收割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方案能够使一个收割台具有多个小尺寸的分禾器,而多个分禾器共用一个摘穗装置,且分禾器距地面较高,使植株微微倾斜就能割采,避免了将植株压倒而漏摘的问题;使收割机的机身短,操作灵活方便,可实现对任意排列种植的玉米进行机收。
文档编号A01D45/02GK2860041SQ2005200170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5日
发明者袁建伟 申请人:袁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