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顶杆式精量变量排种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顶杆式精量变量排种器。
背景技术:
目前播种机上的排种器主要是机械式和气力式。其中机械式的排种原理多采用外槽轮排种,即利用种子自身的重量和种子相互间的磨擦力,在外槽轮的带动下实现种子群的分离。这种排种器的缺点是伤种、播种精确度不高。而采用气力式排种器,虽然能较好克服上述缺点,但是成本偏高,而且工作过程中对气流的要求非常严格,工作质量极不稳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杆式精量变量排种器,以克服现有排种器伤种、播种精确度不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由接种杯、出种口、滑块、轴、内圈、顶杆、外壳、种子箱组成,外壳上部设有种子箱,外壳内设有内圈,内圈的上、下、左、右对称设有可转动的滑块,顶杆穿过四个滑块并固定于转轴上,转轴设于外壳上,内圈由顶杆支撑与轴心保持一定的偏心距,外壳的下部设有出种口,出种口的下端设有接种杯。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是这样的动力带动转轴转动,顶杆随转轴同时转动并在滑块中伸缩,当顶杆转到最高点时,顶杆在滑块中形成一个型孔,种子箱内的种子由于重力的作用直接落入型孔中而实现囊种,顶杆继续转动,并开始伸长,型孔变小,种子从型孔中挤出实现排种,当顶杆转到最下端时,型孔消失,顶杆完全穿过滑块实现清种,种子沿出种口排到接种杯中。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廉、可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强度。它扩展了传统机械式排种器的排种功能,可实现变量、精量排种,是一种经济实用高效并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排种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由接种杯1、出种口2、滑块3、轴转4、内圈5、顶杆6、外壳7、种子箱8组成,外壳7上部设有种子箱8,外壳7内设有内圈5,内圈5的上、下、左、右对称四个设有可转动的滑块3,顶杆6穿过四个滑块3并固定于转轴4上,转轴4设于外壳7上,内圈5由顶杆6支撑与轴心保持一定的偏心距e,外壳7的下部设有出种口2,出种口2的下端设有接种杯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动力带动转轴4转动,顶杆6随转轴4同时转动并在滑块3中伸缩,当顶杆6转到最高点时,顶杆6在滑块3中形成一个型孔9,种子由于重力的作用直接落入型孔9中而实现囊种,顶杆6继续转动,并开始伸长,型孔9变小,种子从型孔9中挤出实现排种,当顶杆6转到最下端时,型孔9消失,顶杆6完全穿过滑块3实现清种,种子沿出种口2排到接种杯1中。通过调节内圈现轴心的偏心距,可实现顶杆6与滑块3形成的型孔9的大小,从而实现精量、变量排种。
权利要求1.一种顶杆式精量变量排种器,由接种杯、出种口、滑块、轴、内圈、顶杆、外壳、种子箱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上部设有种子箱,外壳内设有内圈,内圈的上、下、左、右对称设有四个可转动的滑块,顶杆穿过四个滑块并固定于转轴上,转轴设于外壳上,内圈由顶杆支撑与轴心保持一定的偏心距,外壳的下部设有出种口,出种口的下端设有接种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顶杆式精量变量排种器,由接种杯、出种口、滑块、轴、内圈、顶杆、外壳、种子箱组成,外壳上部设有种子箱,外壳内设有内圈,内圈的上、下、左、右对称设有四个可转动的滑块,顶杆穿过四个滑块并固定于转轴上,转轴设于外壳上,内圈由顶杆支撑与轴心保持一定的偏心距,外壳的下部设有出种口,出种口的下端设有接种杯。这种顶杆式精量变量排种器结构简单、工作可靠、体积小、重量轻、造价低廉、可大大降低劳动力成本和劳动强度,可实现变量、精量排种,是一种经济实用高效并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排种器。
文档编号A01C7/20GK2798528SQ200520050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9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9日
发明者谢方平, 吴明亮, 汤楚宙, 孙松林, 杨文敏, 李明, 赵进辉 申请人:湖南农业大学, 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