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栽培基质生产鸡腿菇的方法,属于农业微生物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鸡腿菇是近几年开发并大面积生产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之一,其幼嫩子实体肉质细腻,滑嫩爽口、菇体洁白,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长期食用可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现行栽培鸡腿菇的方法是以新鲜不霉的稻草加适量石灰水软化,晒干、拍碎、与畜粪混合、发酵、腐熟为栽培基质,入棚、播种、覆土、培养、出菇。该方法受气候变化较大,时间局限于春天,地域主要在南方,生产期短。申请人在专利CN1169417C公开了一种草菇的栽培方法,用该方法可提高草菇单位面积产量,缩短出菇天数,但因栽培基质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被废弃,浪费了基质原料,造成了环境污染。而鸡腿菇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土生腐菌,草菇菇渣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非常适合生产鸡腿菇。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现有技术中生产草菇的菇渣中含有的大量营养物质,提供一种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栽培基质配料、发酵、接种、发菌培养、覆土栽培、出菇、采菇,其栽培基质配方为草菇菇渣80-100份、麦麸5-20份,石膏1-5份,料水比1∶1.2-1.5。栽培基质发酵后装袋接种,发菌20天,待菌丝长满后,入棚覆土栽培,20天开始出菇,在菌盖尚未打开时采收。采菇后补覆肥土,喷水,进行2潮3潮4潮出菇。
发明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栽培基质发酵是指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积料高1米,宽1米,长不限,料堆两侧隔35cm打2排孔,覆膜,料温达60℃后保持12-15小时,翻堆,再达60℃时保持12-15小时,发酵结束,摊凉,准备装袋接种。
前述的发菌培养是用袋折径22-24cm,长35cm,菌种掰成红枣大小,用4∶5∶5∶4接种法,即袋口两端分别接种4块菌种,中间每隔12cm装5块菌种,培养料袋内装实,袋装好后用一直径3cm尖木棍从袋两端穿通,以利透气,供氧。菌种用量为5%-10%。
前述的接种法是在袋口两端分别接种4块菌种,中间每隔12cm装5块菌种,共接种4层。
前述的发菌培养条件为将菌袋装后室内摆放,室温高时2层1垛,室温低时4层1垛;垛与垛相距4cm,利于散热。发菌时料温控制在22℃-28℃为宜,室内相对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
前述的覆土栽培是将菌袋发菌20天,菌丝长满全袋,再养菌5天即可入棚覆土栽培,方法是将菌袋脱袋,两棒横排,中间加一竖棒,南北作畦,每畦以摆放85-90棒埋严,覆土3-5cm。
前述的出菇管理是菌棒入棚覆土后20天开始出菇,出菇温度为16℃-25℃,光照为70-80勒克斯。
前述的二潮菇是指在头潮菇采摘完毕,将畦面菇根、死菇清理干净,补覆肥土,畦面喷水,按以上管理进行2潮出菇。
所述的覆土前将土壤用药物处理杀死杂菌与虫卵即可正常生产。
前述的草菇菇渣为9-10份破籽棉、1份生石灰及适量水。
采用本发明,能充分利用废弃的菇渣,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将农作物废弃物生产为人类可直接食用的高蛋白食品,延长农业产业链;鸡腿菇一个生产周期可收3-5潮,生物转化率达到70-90%。
实施方式一种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栽培基质配料、发酵、接种、发菌培养、覆土栽培、出菇、采菇,其栽培基质配方为草菇菇渣80-95份、麦麸10-8份,石膏2份,料水比1∶1.2-1.5,栽培基质发酵后装袋接种,发菌20天,待菌丝长满后,入棚覆土栽培,20天开始出菇,在菌盖尚未打开时采收。采菇后补覆肥土,喷水,进行2潮3潮4潮出菇。
实施例一1、配料。草菇菇渣90公斤,麦麸8公斤,石膏2公斤,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
2、培养料发酵。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积料高1米,宽1米,长不限,料堆两侧隔35cm打2排孔,覆膜,料温达60℃后保持12小时,翻堆,再达60℃时保持12小时,发酵结束,摊凉,准备装袋接种。
3、装袋接种。发菌用袋折径22-24cm,长35cm,菌种掰成红枣大小,用4∶5∶5∶4接种法,即袋口两端分别接种4块菌种,中间每隔12cm装5块菌种,共接种4层,培养料袋内装实,袋装好后用一直径3cm尖木棍从袋两端穿通,以利透气,供氧。菌种用量为8%。
4、发菌。菌袋装后室内摆放,室温高时2层1垛,室温低时4层1垛;垛与垛相距4cm,利于散热。发菌时料温控制在25℃为宜,室内相对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
5、覆土栽培。菌袋发菌20天,菌丝长满全袋,再养菌5天即可入棚覆土栽培。方法是将菌袋脱袋,两棒横排,中间加一竖棒,南北作畦,每畦以摆放85-90棒埋严,覆土3-5cm。
6、出菇管理。菌棒入棚覆土后20天开始出菇,适宜的出菇温度为16℃-25℃。充足的氧气也是鸡腿菇增产的重要因素。鸡腿菇还需适宜的光照条件,最理想的光照为70-80勒克斯。
7、采收。鸡腿菇的子实体7-8天后长大,在菌盖尚未打开时及时采收。
8、二潮菇管理。头潮菇采摘完毕,将畦面菇根、死菇清理干净,补覆肥土,畦面喷水,按以上管理进行2潮出菇。3、4潮同样管理。鸡腿菇一个生产周期可收3-5潮。生物转化率达70%-90%。
9、病虫防治。鸡腿菇抗杂能力极强,一般不用药,仅在覆土前将土壤用药物处理杀死杂菌与虫卵即可正常生产。
一般鸡腿菇在9月底播种发菌,10月下旬将菌棒入棚栽培出菇,11月中旬采收头潮。1月下旬种植第2茬,4月底结束生产。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栽培基质配料、发酵、接种、发菌培养、覆土栽培、出菇、采菇,其特征在于栽培基质配方为草菇菇渣80-100份、麦麸5-20份,石膏1-5份,料水比1∶1.2-1.5,栽培基质发酵后装袋接种,发菌20天,待菌丝长满后,入棚覆土栽培,20天开始出菇,在菌盖尚未打开时采收。采菇后补覆肥土,喷水,进行2潮3潮4潮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栽培基质发酵是将培养料充分拌匀,堆积料高1米,宽1米,长不限,料堆两侧隔35cm打2排孔,覆膜,料温达60℃后保持12-15小时,翻堆,再达60℃时保持12-15小时,发酵结束,摊凉,准备装袋接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发菌培养是用袋折径22-24cm,长35cm,菌种掰成红枣大小,用4∶5∶5∶4接种法,即袋口两端分别接种4块菌种,中间每隔12cm装5块菌种,培养料袋内装实,袋装好后用一直径3cm尖木棍从袋两端穿通,以利透气,供氧。菌种用量为5%-1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法是在袋口两端分别接种4块菌种,中间每隔12cm装5块菌种,共接种4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发菌培养条件为将菌袋装后室内摆放,室温高时2层1垛,室温低时4层1垛;垛与垛相距4cm,利于散热。发菌时料温控制在22℃-28℃为宜,室内相对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5-6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覆土栽培是将菌袋发菌20天,菌丝长满全袋,再养菌5天即可入棚覆土栽培,方法是将菌袋脱袋,两棒横排,中间加一竖棒,南北作畦,每畦以摆放85-90棒埋严,覆土3-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出菇管理是菌棒入棚覆土后20天开始出菇,出菇温度为16℃-25℃,光照为70-80勒克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二潮菇是在头潮菇采摘完毕,将畦面菇根、死菇清理干净,补覆肥土,畦面喷水,按以上管理进行2潮出菇,3、4潮同样管理。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覆土前将土壤用药物处理杀死杂菌与虫卵即可正常生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草菇菇渣为9-10份破籽棉、1份生石灰及适量水。
全文摘要
一种利用草菇菇渣生产鸡腿菇的栽培方法,包括栽培基质配料、发酵、接种、发菌培养、覆土栽培、出菇、采菇,其特征在于栽培基质配方为草菇菇渣80-100份、麦麸5-20份,石膏1-5份,料水比1∶1.2-1.5,栽培基质发酵后装袋接种,发菌20天,待菌丝长满后,入棚覆土栽培,20天开始出菇,在菌盖尚未打开时采收。采菇后补覆肥土,喷水,进行2潮3潮4潮出菇。采用本发明,能充分利用废弃的菇渣,可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将农作物废弃物生产为人类可直接食用的高蛋白食品,延长农业产业链;鸡腿菇一个生产周期可收3-5潮,生物转化率达到70-90%。
文档编号A01G7/00GK1864464SQ20061008522
公开日2006年11月22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6日
发明者姜建新, 姜小红, 马一鸣, 王辉琼, 曹学文 申请人:丹阳市江南食用菌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