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差速杠杆式有序抛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671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差速杠杆式有序抛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栽机械,尤其是涉及一种差速杠杆式有序抛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市场上出售的水稻机动抛秧机,分无序抛秧和有序抛秧。无序抛秧作业简单,但秧苗在田间的均匀度难以保证,个别部分需要农民再用人工重新摆放,也给后期田间管理和收获带来很多不便,且由于通风等问题而引起病害。有序抛秧可以克服无序抛秧的弊病,但是实现比较困难,特别是要保证株距相等有很大困难;目前国内还没有产品进入市场,国外产品过于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差速杠杆式有序抛秧装置,使秧苗的顶出具有一致性。既能保证行距相等,又能保证株距均匀,且结构简单,工作可靠。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外滚筒、中间滚筒和内滚筒通过法兰固定为一体,一端支撑在第一连接套上,另一端与支撑在第二连接套上的大链轮固定,顶杆从径向方向横穿均布在外滚筒、中间滚筒和内滚筒孔中,三层滚筒上径向和轴向都均匀分布着若干同轴孔,在内滚筒和中间滚筒间的顶杆上装有回位弹簧,弹簧的一端顶在顶杆一端与内滚筒接触的轴肩上,弹簧的另一端顶在固定于中间滚筒的压条上。与每圈顶杆对应在内滚筒内的圆筒上固定着一排按相位依次排开的N个凸轮,在圆筒和内滚筒间装有与主轴平行、支撑在两端静止支架上的支撑轴和挡轴,在支撑轴上装有一排能绕其转动、与凸轮对应的N个杠杆;杠杆远离支撑轴一端的靠近顶杆的一侧设有凸起,在靠近支撑轴一端的另一侧也有凸起;杠杆自由状态时其活动端靠在挡轴,工作时,转动凸轮触动杠杆靠近支撑轴一端的的凸起,推动杠杆绕其支撑轴摆动,使远离支撑轴一端的凸起推动顶杆将外滚筒孔内的秧盘钵碗内的水稻钵苗顶出。
所述的凸轮和杠杆的个数N为16,分为2组沿主轴对称布置;凸轮与三层滚筒的转速比等于滚筒壁上一个圆周上的孔数。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作业时,主轴上的传动链轮带动固定在圆筒上的凸轮转动,另一传动链轮带动三层滚筒、顶杆和秧盘一起与凸轮同向转动,凸轮和滚筒的转速不同,转速比等于滚筒壁上一个圆周的孔数,凸轮通过杠杆推动顶杆将外滚筒壁孔内的抛秧盘钵碗内的水稻钵苗顶出,钵苗顺着导苗管落入田中,完成有序抛秧作业。这种差速杠杆式抛秧装置利用凸轮与滚筒的差速传动,以及杠杆机构的放大作用,大大提高了顶杆顶出钵苗的速度和推程,保证了同一排钵苗被顶出的一致性和株距的均匀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装配原理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图1中凸轮杠杆推出顶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法兰,2、法兰,3、中间滚筒,4、外滚筒,5、弹簧,6、顶杆,7、内滚筒,8、法兰,9、压条,10、大链轮,11、连接套,12、小链轮,13、支架,14、加强筋,15、圆筒,16、连接套,17、连接套,18、连接套,19、主轴,20、支撑轴,21、杠杆,22、凸轮,23、挡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差速杠杆式有序抛秧装置,固定在主轴19上的小链轮12带动装于内滚筒7内固定在主轴19上的圆筒15,凸轮22按一定相位差沿轴向排开固定在圆筒15上,装在连接套11另一大链轮10通过法兰8与内、中、外依次嵌套的内滚筒7、中间滚筒3和外滚筒4固定联结,圆筒15两侧有加强筋14用连接套16固定在主轴19上,三层滚筒的另一端通过法兰1、2固定为一体,并通过法兰1与套在连接套18上的连接套17固定联接,连接套18套在主轴19上,三层滚筒的筒壁上在圆周和轴向都均匀分布着若干同轴孔,中间滚筒3和内滚筒7上的孔为圆柱孔,外滚筒4上的孔为圆锥孔或圆柱孔,横穿三层滚筒的顶杆6装于这些孔中,在内滚筒7和中间滚筒3间的顶杆6上装有弹簧5,弹簧5的一端顶在顶杆6一端与内滚筒7接触的轴肩上,弹簧5的另一端顶在固定于中间滚筒3的压条9上,与每圈顶杆6对应在内滚筒7和圆筒15中间与机构主轴19平行的静止支撑轴20上固定着一排杠杆21,杠杆21远离支撑轴20一端的上方和靠近支撑轴20一端的下方均有凸起,杠杆的活动端搭放在另一个与支撑轴20平行一同固定在套于主轴19并固定支撑在机架上的左右两个静止支架的挡轴23上,支撑轴20和挡轴23固定在两端的支架13上。转动凸轮22触动杠杆21下部的凸起,推动杠杆21绕其支撑轴20摆动,使上部的凸起推动顶杆6压缩弹簧5将外滚筒4圆锥孔内的抛秧盘钵碗内的水稻钵苗顶出,钵苗顺着导苗管落入田中,完成有序抛秧作业。
作业时,钵盘上的秧苗从切线方向送入外滚筒4的孔中,外滚筒4的孔为圆锥形孔或圆柱形孔,外滚筒4、中间滚筒3和内滚筒7组成的三层滚筒,由大链轮10驱动匀速转动,顶杆6随三层滚筒一起转动,凸轮22则由小链轮12驱动匀速转动,凸轮与滚筒的转速不同,其转速比等于滚筒上每圈的孔数,本实施例中为52,当滚筒转过同一圈相邻两个顶杆的夹角,圆筒15正好转过一圈,圆筒15上按试验计算确定的相位差沿轴向与顶杆对齐排列的8个凸轮22,8个凸轮22依次推动与其接触的同一排的顶杆6将装于外滚筒4孔内的秧盘上同一排的钵碗内的水稻钵苗顶出,由同一个导苗管落入田中,圆筒15上对称布置有2组共16凸轮,分别对应2个导苗管。这种差速式抛秧装置利用凸轮与滚筒的差速传动,以及杠杆机构的放大作用,大大提高了顶杆顶出钵苗的速度,8个凸轮间的相位差通过理论计算和高速摄像实验分析确定,使同一排钵苗被顶出的一致性和株距的均匀性得到保证。
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用来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任何修改和改变,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差速杠杆式有序抛秧装置,其外滚筒(4)、中间滚筒(3)和内滚筒(7)通过法兰固定为一体,一端支撑在第一连接套(18)上,另一端与支撑在第二连接套(11)上的大链轮固定,顶杆(6)从径向方向横穿均布在外滚筒(4)、中间滚筒(3)和内滚筒(7)孔中,三层滚筒上径向和轴向都均匀分布着若干同轴孔,在内滚筒(7)和中间滚筒(3)间的顶杆(6)上装有回位弹簧(5),弹簧(5)的一端顶在顶杆(6)一端与内滚筒(7)接触的轴肩上,弹簧(5)的另一端顶在固定于中间滚筒(3)的压条(9)上;其特征在于与每圈顶杆(6)对应在内滚筒(7)内的圆筒(15)上固定着一排按相位依次排开的N个凸轮(22),在圆筒(15)和内滚筒(7)间装有与主轴(19)平行、支撑在两端静止支架(13)上的支撑轴(20)和挡轴(23),在支撑轴(20)上装有一排能绕其转动、与凸轮(22)对应的N个杠杆(21);杠杆(21)远离支撑轴(20)一端的靠近顶杆(6)的一侧设有凸起,在靠近支撑轴(20)一端的另一侧也有凸起;杠杆(21)自由状态时其活动端靠在挡轴(23),工作时,转动凸轮(22)触动杠杆(21)靠近支撑轴(20)一端的凸起,推动杠杆(21)绕其支撑轴(20)摆动,使远离支撑轴(20)一端的凸起推动顶杆(6)将外滚筒(4)孔内的秧盘钵碗内的水稻钵苗顶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杠杆式有序抛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轮(22)和杠杆(21)的个数N为16,分为2组沿主轴对称布置;凸轮与三层滚筒的转速比等于滚筒壁上一个圆周上的孔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差速杠杆式有序抛秧装置。外、中间和内滚筒通过法兰固定为一体,滚筒上均布有若干同轴孔,顶杆贯穿在滚筒孔中,顶杆上装有回位弹簧;与每圈顶杆对应在内部的圆筒上固定着一排按相位依次排开的凸轮,在圆筒和内滚筒间装有一排固定套装于一根支撑在左右两静止支架与主轴平行的支撑轴上的杠杆,杠杆远离支撑轴一端的上方和靠近支撑轴一端的下方均有凸起。固定在主轴上的传动链轮带动固定在圆筒上的凸轮转动,另一传动链轮带动三层滚筒和顶杆转动,杠杆静止不动,当凸轮触动杠杆下部的凸起,推动杠杆绕支撑轴摆动,使上部的凸起推动顶杆压缩弹簧将外滚筒孔内的抛秧盘钵碗内的水稻钵苗顶出顺着导苗管落入田中,完成有序抛秧作业。
文档编号A01C11/02GK2860034SQ200620100210

公开日2007年1月24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9日
发明者赵匀, 陈建能, 张国凤, 俞高红 申请人:浙江理工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