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酚微乳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4487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丁香酚微乳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是涉及以丁香酚为杀菌活性成分配制的杀菌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丁香酚(Eugenol),又称丁香油酚,丁子香酚,化学名称为2-甲氧基-4-烯丙基苯酚,结构式是 外观为无色至淡黄色稠性油状液体。置露空气和光线照射下变黑稠黏。沸点255℃,凝固点-9.2~-9.1℃,闪点约104℃,冻点10.3℃,相对密度1.0652~1.0664,折射率1.5410。几乎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乙醚、油类混溶。存在于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maticum)挥发油,菖蒲(Acorus calamus L.)挥发油,芸香科植物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a(L.)Jack.)叶等部位中。在香料工业中用作增香剂,可代替丁香油制香水,制香草。也可用作防腐剂、活性氧清除剂等。医药上用于抗菌、消炎,可用作牙齿的止痛药等。
近年来科研人员对丁香酚作了相关研究工作宋军(1996年)测定了丁香酚对皮肤癣菌、酵母菌的抑制作用;周建新(2000年)以食品中常见的腐败菌如黄曲霉、烟曲霉、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对象说明丁香油中主要抑菌成分为丁香酚;李鸣宇(2004年)测定了丁香酚对口腔致龋菌变形链球菌和远缘链球菌多糖合成的抑制作用,指出其作为防治口腔疾病药物的可能性;楼兴隆(2006年)以白菜黑斑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等5种植物病原真菌为对象研究丁香油的抑菌活性,指出其主要抑菌成分为丁香酚;苏布道(2006年)研究丁香酚与DNA相互作用,表明其作为抑制心血管疾病药物提供了可能性。以上研究均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丁香酚虽然是从植物中分离鉴定的的化合物,表现出化学性质稳定,毒性低,在环境中易降解,对人体和环境安全,符合生物农药的发展方向,显示其作为生物农药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丁香酚都是直接从植物中采用水或者有机溶剂提取的,需要消耗大量的植物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丁香酚活性成分与其他助剂组成一种环保、高效、低毒的微乳剂,该剂型与环境相容性好。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该微乳剂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经对丁香酚抑制多种植物病原真菌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丁香酚对水稻纹枯病菌、小麦赤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苹果叶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常见植物病原菌在离体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抑制作用,在活体条件下,对作物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含丁香酚的杀菌微乳剂,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微乳剂含有以下质量百分比的原料丁香酚5~20%(优选为10~20%)、溶剂10~15%、乳化剂10~20%、增效助剂0.5~2%、防冻剂2~5%,其余为水,上述原料的总和为100%。
溶剂为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或二甲基亚砜,优选乙醇和甲醇。
乳化剂选自烷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苯磺酸盐、烷萘磺酸盐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物。
增效助剂可以是氮酮、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噻酮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
防冻剂可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尿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
水为自来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其中,丁香酚可以采用人工合成的丁香酚(而非含有丁香酚的植物粗提物),这样可以不需要消耗大量的植物资源。
具体制备方法为本发明中的微乳剂采用常规方法配制将丁香酚原药用助溶剂溶解,待丁香酚充分溶解后进行搅拌,搅拌时加入乳化剂、增效助剂和抗冻剂,待上述体系混匀后,再将水慢慢加入上述混合液中,再充分搅拌均匀成自由分散的、均一、透明、稳定的淡黄色液体。本发明所用的搅拌速度是60转/分钟~200转/分钟,搅拌时间是30分钟~1小时,搅拌温度为常温。
本发明所提供的含丁香酚微乳剂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由于该剂型以水为主要基质,节省了大量有机溶剂,对环境污染小,施用后无残留;2、不易燃,贮藏、运输安全;3、生产工艺简单,便于制备,成本低;4、药效好、多靶标作用位点,病原菌不易产生抗药性。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及本发明药剂的田间药效,以下通过依据以上技术方案所完成的如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以下不同含量的丁香酚微乳剂均采用该方法制得丁香酚用溶剂完全溶解,待丁香酚充分溶解后进行搅拌,搅拌时加入乳化剂、增效助剂和抗冻剂,待上述体系混匀后,再将水慢慢加入上述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后即可配成不同含量的丁香酚微乳剂。
(1)丁香酚微乳剂丁香酚5%、乙醇10%、烷基聚氧乙烯醚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20%、氮酮2%、乙二醇和丙三醇5%、自来水补足至100%。
(2)丁香酚微乳剂丁香酚10%、甲醇15%、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8%、复硝酚钠0.5%、丙二醇4%、去离子水补足至100%。
(3)丁香酚微乳剂丁香酚15%、丙酮1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10%、噻酮0.8%、丙三醇3%、蒸馏水补足至100%。
(4)丁香酚微乳剂丁香酚20%、乙酸乙酯15%、烷基苯磺酸盐和烷萘磺酸盐15%、复硝酚钠和萘乙酸钠2%、聚乙二醇2%、自来水补足至100%。
在上面的组分和配比中,溶剂除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外,还可以选用二甲基亚砜,但优选乙醇或甲醇。
乳化剂一般选用烷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苯磺酸盐、烷萘磺酸盐中的两种或多种任意配比的混合物。
增效助剂一般选用氮酮、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噻酮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组合物。
防冻剂一般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尿素中的一种或两种任意配比的组合物。
该发明中的微乳剂理化性质及稳定性外观淡黄色透明液体。无可见悬浮物及沉淀。
乳化分散性丁香酚微乳剂能迅速、自然均匀分散于水中,呈透明的均相溶液。
经时稳定性常温下贮放稳定。
冷贮稳定性试验取20mL 20%丁香酚微乳剂放入具塞试管中,在(0±1)℃的冰箱中贮藏14d后,制剂外观保持透明、无沉淀和结晶析出、无分层,流动性和乳化性能均无变化。
热贮稳定性试验试验20ml 20%丁香酚微乳剂于安瓿中封口后置于(54±2)℃恒温14天后,无混浊、分层、结晶,制剂外观均相透明。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制剂中有效成分丁香酚的含量。20%丁香酚微乳剂平均分解率为1.38%。结果表明热贮稳定性良好。
试验实例1测定丁香酚对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1、供试菌种水稻恶苗病菌(Fusarium moniliforme),水稻稻瘟病菌(pyricutaria oryzae),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小麦纹枯病菌(Rhizotonia cerealis),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苹果叶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uwatsukai),番茄灰霉病菌(Botryris cinerea),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甜菜褐斑病菌(Cecospora beticola),蘑菇湿泡病菌(Mycogone pemicios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ora capsici),烟草赤星病菌(Altermaria alternata)和大蒜紫斑病菌(Stemphylium vesicarium),均由江苏省农科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提供。
2、试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丁香酚对各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将各菌株活化,在菌落边缘出打取直径为0.5cm的菌碟。接入含丁香酚系列终浓度(0、12.5、25、50、100、200μg/mL)的PDA培养基平板中央,置于25℃恒温培养箱黑暗条件下培养3~5d,量取菌落直径,计算抑制中浓度和毒力回归方程。
表1丁香酚对不同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试验实例2丁香酚微乳剂的田间药效试验丁香酚微乳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试验(试验方案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设计)一、试验设计和安排1、供试作物和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草莓,品种为丰香。
防治对象草莓白粉病,病原菌为Sphaerotheca pannosa。
2、供试药剂试验药剂20%丁香酚微乳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制。
对照药剂
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市售,上海华泰农药有限公司生产。
3、小区设计试验地块的选择此试验设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试验大棚基地。
试验设5个药剂处理20%丁香酚微乳剂200、300、400μg/mL,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900倍,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5m2,4次重复,小区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分别于2007年2月28日、3月6日施二次药,施药用工农-16型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每667m2药液量为60kg。
4、调查方法每小区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五株。每株各取3张有代表性的复叶,以复叶上每张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小叶片面积百分率分级。
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5、调查时间和次数本试验共调查3次,于2月28日第1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第2次于3月6日调查中期药效,3月12日即最后一次药后6d调查末期防效。每次调查时均查病情指数、计算防效。
6、药效计算方法 CK0喷药前不施药对照区的病指。CK1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的病指。
pt0喷药前处理区的病指。Pt1喷药后处理区的病指。
二、试验结果
表2 20%丁香酚微乳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江苏南京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
丁香酚微乳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试验(试验方案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设计)一、试验设计和安排1、供试作物和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番茄,品种为宝大903。
防治对象番茄叶霉病,病原菌为Fulvia fulva(Cooke)Ciferri。
2、供试药剂试验药剂5%丁香酚微乳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研制。
对照药剂52%叶霉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市售,河北赞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3、小区设计试验地块的选择此试验设在安徽省和县城南一农户番茄种植大棚。
试验设5个药剂处理5%丁香酚微乳剂300μg/mL、400μg/mL、500μg/mL,52%叶霉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空白对照。小区面积15m2,4次重复,小区间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分别于2007年4月5日(发病初期)、4月11日施二次药,施药用工农-16型人工背负式喷雾器,每667m2药液量为60kg。
4、调查方法每小区三点取样,每点5株。每株分上、中、下部分各取一张有代表性的复叶,以复叶上每张小叶片病斑面积占整个小叶片面积百分率分级。
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5、调查时间和次数本试验共调查2次,于4月5日第1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4月18日即2次药后7d末期药效调查。
6、药效计算方法


CK0喷药前不施药对照区的病指。CK1喷药后不施药对照区的病指。
pt0喷药前处理区的病指。Pt1喷药后处理区的病指。
表3 5%丁香酚微乳剂防治番茄叶霉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安徽和县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达0.05显著水平。
*为4次重复的平均值。
权利要求
1.一种丁香酚微乳剂,其特征是该微乳剂各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丁香酚5~20%、溶剂10~15%、乳化剂10~20%、增效助剂0.5~2%、防冻剂2~5%,其余为水,上述原料的总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微乳剂,其特征是丁香酚的重量百分比为10~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溶剂是乙醇、甲醇、丙酮、乙酸乙酯、或二甲基亚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溶剂是乙醇或甲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乳化剂选自烷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聚氧乙烯酯、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三苯乙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苯磺酸盐、烷萘磺酸盐中的两种或多种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增效助剂是氮酮、复硝酚钠、萘乙酸钠、噻酮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防冻剂选用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尿素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丁香酚微乳剂,其特征是所述的水为自来水、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9.一种丁香酚微乳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丁香酚原药用溶剂完全溶解,待丁香酚充分溶解后进行搅拌,搅拌时加入乳化剂、增效助剂和防冻剂,待上述体系混匀后,再将水慢慢加入上述混合液中,充分搅拌后即可配成丁香酚微乳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丁香酚为有效成分的微乳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微乳剂由丁香酚、溶剂、乳化剂、增效助剂、防冻剂和水组成。本发明中丁香酚微乳剂具有高效、低毒、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生产、储运、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好,对环境污染小。
文档编号A01P3/00GK101036459SQ20071002172
公开日2007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7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07年4月26日
发明者石志琦, 王春梅, 陈浩, 范永坚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