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浸种催芽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66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种子浸种催芽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前处理种子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种子浸种催芽机。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于高温地区,大面积在我国地区种植的历史并不长,主要得益于 曰本的寒地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应用,要想在我国地区使水稻获得高产、 稳产,旱育秧技术是关键。要想育壮秧,除其它技术外,还要抓好"稀"、"匀" 这两个环节,要想抓好"稀"、"匀,,这两个环节,应催好芽,要想在特定的时 间催齐芽,浸种是关键。科学研究表明在10-12℃温度条件下浸种,种子吸 水均匀,消耗物质少,萌动慢,发芽齐,利于培育壮秧。目前没有专门的浸种 器,浸种是在常温下将种袋放入灌有药液的箱体中进行的。其存在的问题主要 是温度低(低温长期浸种),温度不能恒定,种子个体之间吸水不一致,膨胀 不一致,芽势不一致。因此在使用催芽器催芽时时表现出耗氧过多,发芽不一 致,很多种子不能正常出芽,导致农民在播种时不敢稀播、匀播,大多数是采 取加大播种量的办法,从而造成了育苗密度过大,匀度不够,使秧苗正常生长 空间不足,出现二类、三类苗,根本无法育出壮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自动控温、使种子吸水均匀、 发芽率高、出芽整齐的种子浸种催芽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种子浸种催芽机,包括浸种催芽槽架、浸种催芽槽和恒温循环系统, 所述浸种催芽槽位于浸种催芽槽架内,浸种催芽槽内放有种袋垫木,浸种催芽 槽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恒温循环系统由回水管、加热器、泵、出水管路 依次连接,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浸种催芽槽底部连接,所述出水管路通入浸种
催芽槽内,位于浸种催芽槽内的出水管路的出水干管上平行安装有喷淋管,喷 淋管位于种袋垫木的上方,所述加热器上连接一个温控仪。
本实用新型种子浸种催芽机包括恒温循环系统,浸种时,浸种液通过恒温循环系统匀质循环,使浸种槽内浸种液始终保持10-12℃的温度,从而保证种 子吸水均匀,催芽时发芽率高,出芽整齐,不仅利于培育壮秧,而且节约种子。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图2为图1的俯视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4为浸种催芽槽架侧面上的竖杆与上下纵梁连接示意图。
图中1浸种催芽槽架 2浸种催芽;3出水管路 4加热器
5 温控仪 6泵 7回水管 8喷淋管
9种袋积木 11上下纵梁 12上下横梁 13竖杆
31出水干管 32三通 33长丝34内直
35第一短接 36开关 37出水软管
21排水管14外卡 15内卡 16竖杆连接卡
17压紧螺母 82出水小孔 10加水口 61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种子浸种催芽机包括浸种催芽槽架1、浸种 催芽槽2和恒温循环系统。浸种催芽槽2由聚氯乙烯(PVC )三防布制作,其平 铺在浸种催芽槽架1的内部。浸种催芽槽2内力欠有种袋垫木9,用于浸种或催 芽时放置种袋。浸种催芽槽2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21,浸种或催芽完成后通过 排水管21可将浸种催芽槽2内的液体排出。恒温循环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回水 管7、加热器4、泵6、出水管路3和与加热器4连接的温控仪5。温控仪5用 于实时检测浸种催芽槽2内的药液温度是否在设定范围之内,以使浸种催芽槽 2内的药液保持恒温。温控仪5的控温范围为0℃ - 40℃。泵6设有加水口 10, 用于向泵6内加清水。回水管7—端与浸种催芽槽2底部连接,出水管路3的
出水软管37—端与泵6的出水口 61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开关36、第一短接 35、内直34和长丝33。长丝33另一端通入浸种催芽槽2内,长丝33的两端 各装有一个压紧螺母17,以将长丝33固定在浸种催芽槽2的底部。长丝33上 端与三通32中间端连接,三通32的两侧端各连接一个出水干管31。每个出水 千管31上平行安有多个喷淋管8,喷淋管8位于种袋垫木9的上方。每个喷淋 管8上均匀设有若干个出水小孔82,所有出水小孔82的方向均朝下。浸种催 芽时,所需溶液通过出水干管31进入各个喷淋管8,然后均匀地喷入浸种催芽 槽2内,使浸种催芽槽2内各区域溶液保持恒温、匀质。图2所示的每根出水 干管31上安有3个喷淋管8,实际制作时可才艮据浸种催芽槽2的大小来确定喷 淋管8的数量。
本实用新型浸种催芽槽架1由上下纵梁11、上下横梁12和多根竖杆13组 合而成。上下纵梁ll、上下横梁12和竖杆13之间可以通过焊接、插接、螺接 等方式连接。图2、图3和图4所示为浸种催芽槽架1的一种优选结构。如图3 所示,浸种催芽槽架1四角处上下纵梁11、上下横梁12的外侧安有外卡14, 内侧安有内卡15,上下纵梁ll、上下横梁12、竖杆13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外 卡14和内卡15固定,从而将浸种催芽槽架1四角处的竖杆13与上下横梁12 和上下纵梁ll固定在一起。图4所示为浸种催芽槽架侧面上的竖杆与上下纵梁 连接示意图。如图所示,浸种催芽槽架1侧面上的竖杆13和卡在上下纵梁11 上的竖杆连接卡16通ii螺栓螺母固定,从而将竖杆13固定在上下纵梁11之间。 上下横梁12与固定在其之间的竖杆13也通过这种方式固定。上下横梁11和上 下纵梁12均为镀锌方管。浸种催芽槽架1四角处的竖杆13也为方管,侧面上 的竖杆13可以是方管也可以圆管。浸种催芽槽架1采用这种连接结构,不仅牢 固,且拆装方便,便于存放、保管和保存。
本实用新型使用方法如下将装好的种袋有规律均匀地摆放在浸种催芽槽 2内的种袋积木9上,将配制好的浸种药液灌入^1有种袋的浸种催芽槽2内, 在灌注药液之前将出水管路3的开关36关闭,灌药液至超过最高种袋15厘米 为宜,余下的药液保留,以备浸种2-3天后槽内药液不够时做补充用。然后从 泵6的加水口 10将泵6加满清水,打开开关36使泵6中的水与浸种催芽槽2
内的药液相通。将温控仪5的温度传感器插在浸种催芽槽2内的种袋种子中间。 然后打开温控仪5电源开关,设定所需温度为上限12℃,下限10℃。浸种过 程开始。在浸种过程中,当传感器探头实际测量温度值小于下限温度值时,与 温控仪5连接的加热器4开始加热,加热后的药液通过泵6进入出水管路3, 然后通过喷淋管8喷入浸种催芽槽2内,浸种催芽槽2内温度即上升,当温度 达到下限设定温度后,加热器4继续加热,直到测量温度达到上P艮设定温度时, 加热器4停止加热。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直到浸种过程完成。这样整个浸种 过程可自动控温,从而保持药液恒温、匀质,使种子吸水均匀。浸种过程一般 经过7-8个昼夜。浸种完成后即可进行催芽过程。催芽过程包括高温破胸阶段、 出芽阶革殳和晾芽阶段,催芽时先将浸种催芽槽2内的药液通过其底部的排水管 21排出,然后灌入干净水。再将温控仪5的温度调整到催芽高温石^阶段温度 最好上限32℃,下限30℃。催芽过程开始。高温破胸阶段一般进行8-10小时。 破完胸后,种子温度会迅速上升,此时将温控仪温度调至28-29℃,使种袋内 种子降温,此阶段进行10-12小时,然后降温晾芽2小时。催芽过程控温精确, 温度均匀,使种子发芽率高,出芽整齐,不仅利于培育壮秧,而且节约种子。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 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权求要求书确定 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种子浸种催芽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浸种催芽槽架、浸种催芽槽和恒温循环系统,所述浸种催芽槽位于浸种催芽槽架内,浸种催芽槽内放有种袋垫木,浸种催芽槽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恒温循环系统由回水管、加热器、泵、出水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浸种催芽槽底部连接,所述出水管路通入浸种催芽槽内,位于浸种催芽槽内的出水管路的出水干管上平行安装有喷淋管,喷淋管位于种袋垫木的上方,所述加热器上连接一个温控仪。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子浸种催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催芽槽 架由上下纵梁、上下横梁和竖杆组合连接而成。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子浸种催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催芽槽 架四角处上下纵梁、上下横梁的外侧安有外卡,内侧安有内卡,上下纵梁、上 下横梁、竖杆分别通过螺栓螺母与外卡和内卡固定;浸种催芽槽架四个侧面上 的竖杆与卡在上下纵梁、上下横梁上的竖杆连接卡通过螺栓螺母固定。
4、 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种子浸种催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横 梁和上下纵梁均为镀锌方管。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种子浸种催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浸种催芽槽 由聚氯乙烯三防布制作。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种子浸种催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路包 括出水软管,出水软管一端与泵出水口连接,另一端依次连接开关、第一短接、 内直、长丝,长丝另一端通入浸种催芽槽内,长丝两端各套有一个压紧螺母; 长丝另 一端与三通中间端连接,三通的两侧端各连接一个出水干管。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种子浸种催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管上均 匀设有出水小孔。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种子浸种催芽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仪的控 温范围为0°C -40°C。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种子浸种催芽机,包括浸种催芽槽架、浸种催芽槽和恒温循环系统,所述浸种催芽槽位于浸种催芽槽架内,浸种催芽槽内放有种袋垫木,浸种催芽槽的底部安装有排水管;所述恒温循环系统由回水管、加热器、泵、出水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回水管另一端与浸种催芽槽底部连接,所述出水管路通入浸种催芽槽内,位于浸种催芽槽内的出水管路的出水干管上平行安装有喷淋管,喷淋管位于种袋垫木的上方,所述加热器上连接一个温控仪。本实用新型种子浸种催芽机可自动控温,从而保证种子吸水均匀,催芽时发芽率高,出芽整齐,不仅利于培育壮秧,而且节约种子。
文档编号A01C1/02GK201178566SQ2008200800
公开日2009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17日
发明者刘宏年, 刘时勋, 王延洪, 邱艳霞 申请人:刘时勋;刘宏年;王延洪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