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害虫对作物趋性的杀虫方法

文档序号:314126阅读:5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利用害虫对作物趋性的杀虫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田间的杀虫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害虫对作物取食趋性的杀虫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害虫趋性杀虫的方法,能明显降低对农药的依赖,有助于食品绿色化和有机化,目前用的有很多,如利用趋光性杀虫,利用趋色性杀虫,利用激素的趋性杀虫,还有利用害虫产卵趋性、取食趋性等。专利文献如ZL200620097780.7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太阳能光触媒生物粘虫板》(授权公告号CN200983802Y),该专利可以诱粘趋光、趋色、趋味、趋化性害虫。然而,利用害虫对作物取食趋性方面深层次的研究文献较少,也没有具体化的杀虫技术方案,对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有必要开展些研究,以减少作物对农药的依赖,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利用害虫对作物趋性的杀虫方法。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害虫对作物趋性的杀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栽培作物和诱集作物采用田间间隔种植方式或诱集作物种植于栽培作物四周的方式,引诱防治对象在诱集作物上聚集,然后在诱集作物上集中杀虫,所述的栽培作物为害虫发生量小于诱集作物为害虫发生量大。所述的集中杀虫采用农药进行杀灭,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杀灭。作为优选,所述的栽培作物为叶菜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芋艿,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斜纹夜蛾;或所述的栽培作物为白菜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甘蓝类蔬菜,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小菜蛾;或所述的栽培作物为甘蓝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萝卜菜或大白菜,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小猿叶甲。所述的栽培作物为叶菜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芋艿,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斜纹夜蛾,具体如下每15-20畦叶菜类蔬菜间种1畦芋艿,田间用药方式是为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次年6月中下旬调查芋艿上斜纹夜蛾的发生量,并在发现斜纹夜蛾后集中用药进行杀灭,不在叶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每年7月上旬至IO月上旬,每57天在芋艿上用药防治,每1014天或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在叶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所述的栽培作物为白菜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甘蓝类蔬菜,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小菜蛾,具体如下为每46畦白菜类蔬菜间种1畦甘蓝类蔬菜,间种比例为46:1,田间用药方式为在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害虫高发期每5~7天在甘蓝类蔬菜上用药防治,每1014天在或根据虫害发生情况白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7月上旬至次年4月下旬则根据小菜蛾发生情况,主要在甘蓝类蔬菜上用药防治。其中,公开的上旬指每个月的1~10日,中旬指每个月的11-20日,而下旬为21日月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害虫的取食趋性,将它们引诱到诱集作物上并集中治虫,以保护栽培作物,减少了栽培作物的对农药的依赖,降低了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为食品向绿色化和有机化提供了发展提供了保障。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田间调查发现,斜纹夜蛾CPraAm力/z'&ra(Fabricius))、小菜蛾(尸/wfe/Za^/oWeZ/aCurtis)等蔬菜害虫对不同作物的取食趋性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当同一区域内存在不同作物时,害虫的成虫往往会选择在取食趋性强的作物上产卵,由此导致不同作物上害虫发生量有较大差异,详见下表表l不同作物斜纹夜蛾幼虫发生量比较表<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4</column></row><table>(调查选点在两种作物相邻连片种植20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采用5点取样,均匀布点,每点调查10株。)表2不同作物小菜蛾幼虫发生量比较表调査时间甘蓝类蔬菜发生量(头/株)白菜类蔬菜发生量(头/株)200620072008平均200620072008平均减少%5月下旬5.765.884.625.820.660.560.400.54卯.727月下旬1.300.920.901.110.100.100.040.0892.799月下旬2.821.961.242.390.320.200.120.2191.07(调查选点在两种作物相邻连片种植2000平方米以上的区域,采用5点取样,均匀布点,每点调查10株。)据此,本专利采用两种作物在田间间隔种植的方式,以害虫发生量小的作物为栽培目标,害虫发生量大的作物为害虫诱集植物,通过在诱集植物上集中用药杀灭害虫,以减少目标作物上的农药使用,从而减少蔬菜害虫防治的农药使用量,实现绿色生产。具体内容为实施例2:针对斜纹夜蛾防治的实施方法为每1520畦叶菜类蔬菜间种1畦芋艿(ColocasiaesculentaSchott.),间作比例为15~20:1。田间用药方式是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次年6月中下旬只需调查芋艿上斜纹夜蛾的发生量,并在发现害虫后集中用药进行杀灭,不需在叶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每年7月上旬至10月上旬,每57天在芋艿上用药防治,每1014天或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在叶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全年可减少田间用药量40%以上,减少叶菜类蔬菜的农残超标风险,实现斜纹夜蛾高效、安全防治。实施例3:针对小菜蛾防治的实施方法为为每4-6畦白菜类(BrassicachinensisL.)蔬菜间种1畦甘蓝类(BrassicaoleraceaL.var.capitataLi皿.)蔬菜,间作比例为4~6:1。田间用药方式是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害虫高发期每57天在甘蓝类蔬菜上用药防治,每1014天或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在白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7月上旬至次年4月下旬则根据害虫发生情况,主要在甘蓝类蔬菜上用药防治,全年可减少田间用药量30%以上,减少了蔬菜的农残超标风险,实现小菜蛾高效、安全防治。作为补充对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防治诱集植物是芋艿,目标植物可以是甘蓝类、白菜类、宽菜(AmaranthusmangostamisL.)、蕹菜(IpomoeaaquaticaForsk.)等各种叶用蔬菜。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Curtis)防治,诱集植物可以是甘蓝类蔬菜结球甘蓝(BrassicachinensisLinn.Brassicapekinensis(Loureiro)Rupr.)、花祸隨(BrassicaoleraceaL.var.botrylisL.)、青花菜(BrassicaoleraceaL.var.italicaPlenck.)等多个种类,目标植物则可以是以萝卜菜(RaphanussativusLinn.)、小白菜(BrassicachinensisLinn.)、小松菜、高菜、日本种油菜花等(后三为出口日本的蔬菜,学名不详)多个种类。5对小猿叶甲(PhaedonbrassicaeBaly):可以用以萝卜菜(RaphanussativusLirm.)、大白菜(Brassicapekinensis(Loureiro)Rupr.)作诱集植物,栽培结球甘蓝(BrassicachinensisLinn.Bmssicapekinensis(Loureiro)Rupr.)、花椰菜(BrassicaoleraceaL.var.botrylisL.)、青花菜(BrassicaoleraceaL.var.italicaPlenck.)等甘蓝类目牛示丰直斗勿。对菜青虫成虫(Artogeia(Pieris)rapae(Linnaeus)):可以用茼蒿(ChrysanthemumcoronariumL.)花作诱集植物以集中杀灭,从而减少成虫产卵,抑制后代害虫发生量。当然,除了间隔种植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四周种植+间隔种植,或四周种植,诱集斜纹夜蛾的芋艿为1520畦为一个宽度单位,四周种12米宽度诱集带;诱集小菜蛾的诱集植物6~10畦为一个宽度单位,四周种1~2米宽度诱集带。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害虫对作物趋性的杀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栽培作物和诱集作物采用田间间隔种植方式或诱集作物种植于栽培作物四周的方式,引诱防治对象在诱集作物上聚集,然后在诱集作物上集中杀虫,所述的栽培作物为害虫发生量小于诱集作物为害虫发生量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中杀虫采用农药进行杀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杀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作物为叶菜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芋艿,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斜纹夜蛾;或所述的栽培作物为白菜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甘蓝类蔬菜,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小菜蛾;或所述的栽培作物为甘蓝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萝卜菜或大白菜,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小猿叶甲。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作物为叶菜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芋艿,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斜纹夜蛾,具体如下每1520畦叶菜类蔬菜间种1畦芋艿,田间用药方式是为在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次年6月中下旬调査芋艿上斜纹夜蛾的发生量,并在发现斜纹夜蛾后集中用药进行杀灭,不在叶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每年7月上旬至IO月上旬,每57天在芋艿上用药防治,每1014天或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在叶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杀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栽培作物为白菜类蔬菜,所述的诱集作物为甘蓝类蔬菜,对应地,所述的防治对象为小菜蛾,具体如下为每46畦白菜类蔬菜间种1畦甘蓝类蔬菜,间种比例为46:1,田间用药方式为在每年5月上旬至6月下旬害虫高发期每57天在甘蓝类蔬菜上用药防治,每1014天或根据虫害发生情况在白菜类蔬菜上用药防治,7月上旬至次年4月下旬则根据小菜蛾发生情况,主要在甘蓝类蔬菜上用药防治。全文摘要一种利用害虫对作物趋性的杀虫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栽培作物和诱集作物采用田间间隔种植方式或诱集作物种植于栽培作物四周的方式,引诱防治对象在诱集作物上聚集,然后在诱集作物上集中杀虫,所述的栽培作物为害虫发生量小于诱集作物为害虫发生量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利用害虫的取食趋性,将它们引诱到诱集作物上并集中治虫,以保护栽培作物,减少了栽培作物的对农药的依赖,降低了农药残留超标的风险,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为食品向绿色化和有机化提供了发展提供了保障。文档编号A01G13/00GK101473763SQ20091009604公开日2009年7月8日申请日期2009年2月3日优先权日2009年2月3日发明者孙梅梅,柴伟纲,谌江华,陈若霞申请人: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