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方法

文档序号:337037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海马养殖技术。
背景技术
:海马是重要的小型海洋硬骨鱼类,为珍稀的海洋药源动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有"南方人参"之称。当前,全球海马产量显著下降,野生资源濒临枯竭。进行海马天然资源的保护和增殖工作迫在眉捷。而进行海马人工养殖是解决上述状况的一种有效、快速又不会破坏海洋资源的途径。目前人工养殖海马的方法有多种,如网箱、聚酯纤维水槽、土池、水泥池和家用水簇缸等,最广泛采用的是水泥池养殖。由于海马,尤其是海马的幼苗对水质、水温、营养等条件要求比较高,上述养殖方法通常需要频繁换水,劳动强度大;而在夏季和冬季,水温的调节也是一个问题;同时,饵料的添加也是增加生产成本及劳动量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海马喂养的饵料来源缺乏。因此,这些都是造成目前人工养殖海马成活率低,放养密度低的原因;已有的人工养殖方法效益低下。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模拟自然环境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通过在养殖池内栽培大型海藻构建良好的养殖系统,并在养殖系统内培养海马喜食的天然活体饵料,以达到不需投放或少投放饵料、提高海马的成活率及生长率的目的,增加经济效益。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海马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水泥池内放入海水,海水的高度要低于水泥池0.2-0.4米,海水经过滤以除去自然海水中的鱼、虾及贝类的受精卵,调节并保持海水的温度在1532t:范围内,海水的盐度在1030范围内;(2)在水泥池内投放大型海藻、且保持水泥池内大型海藻鲜重的密度在0.5~2kg/m3范围内;(3)向水泥池内施加有机肥及接种,在水泥池内培育天然基础生物活性饵料;(4)以7日龄海马计,水泥池内幼体海马的放养密度为150-250尾/m3,海马要"一次放足",养殖期间不再添加海马幼体,并且刚产出的海马幼体要及时与亲本海马分开;(5)养殖期间,保持水泥池内活体生物饵料的密度;对于幼海马以活体饵料为主;对于成体海马以长为1~2cm的仔虾或糠虾为主。如池内活体生物饵料的密度不足,每天白昼向池内投饵12次;本发明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海马的生活状况,在水泥池中栽培大型海藻,将大型海藻与海马混养来构建海马的生态养殖系统;大型海藻既可作为海马的附着基,还能够产生氧气并吸收海马排放的废物,抑制单胞藻及病原生物生长,改善海马的生长环境,构建出健康优质的养殖环境;而通过施有机肥及接种在水泥池内培育出天然活性生物基础饵料作为海马的饵料,养殖过程中可以少投饵甚至不投饵,成本低、污染少。水泥池内海马、海藻和活性生物饵料构成了协调的、健康的、用于养殖海马的仿自然生态环境;该生态养殖方法,海马的养殖产量高、养殖个体大、养殖周期短、产出幼海马的质量好,成活率高。较好的,所述大型海藻可以为高温性物种菊花江蓠和/或常温性物种龙须菜。将菊花江蓠或龙须菜作为海马生态养殖环境的构建者以及作为养殖生物天然活体生物饵料的培育场所,还可以保证养殖良好的水质,促进养殖生物生长,同时又可作为海马的天然附着基。更好的,可以在高温季节例如夏秋季节选用菊花江蓠,在常低温季节例如冬春季节选用龙须菜,两种海藻轮换栽培,与海马进行周年的混养生产。所述大型海藻的一部分以夹苗法吊养在水泥池的四周,且距水面高度为2030cm,起遮光和净化上层水质作用;其余部分投放到水泥池底。所述的有机肥可以为发酵的鸡粪,即把备用的晒干鸡粪,加水发酵使其熟化,在放养幼体海马前一星期投施,用量为3050g/m3,用于培养基础天然饵料(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也可以选用尿素,其用量为0.5~1g/m3。施肥时间及作用与发酵鸡粪相似。当海水的温度接近IO'C,海马需要保温越冬。可通过直接加热适当提升海水的温度,或者在水泥池上方搭建保温大棚保温,以利于海马安全过冬,保证成活率。较好的,所述活体饵料可以选自轮虫、桡足类或枝角类的幼体中的一种或多种搭配,此为海马喜食的食物。所述水泥池的形状可以为立方体或倒圆角的立方体,水泥池的底面积为35m2,并且池底平整。较好的,所述海马可以为中国沿海土著物种大海马或三斑海马。所述的养殖过程的饵料投喂与否视日常管理和观察而定,观察发现水体及藻丛中的活体生物密度下降,每升水体中含量不到5个,需添加人工培养的活体生物佴料(桡足类、枝角类),也可用刚孵出的丰年虫幼体代替;添加到密度达每升1015个为佳,不宜太高,可分多次投放。此外,结合日常水色及透明度观察(控制水色为浅绿色或浅褐色为佳,透明度>50cm),可通过调节大型藻类的密度,或施尿素(用量同上)及投放人工培育的单胞藻类,增加水体中活性生物饵料的食物。进而,保证海马生长所需的饵料。经本方法养殖的海马,大海马约需5个月,规格能达llcm以上;三斑海马为5~6个月,规格达12cm左右。可收获,或作为亲体继续养殖。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发明所进行的海马养殖,可以少投饵甚至不投饵,成本低、污染少,产出的海马成活率高、个体大,经济效益好,可用于补充沿海海马的资源,拓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途径。图1不同放养密度处理菊花江蓠的生长速率变化;图2为不同放养密度处理菊花江蓠的密度变化;图3为不同放养密度处理龙须菜的生长速率;图4为不同放养密度处理龙须菜的密度变化;图5为施肥后池水中活体生物饵料的变化(鸡粪);图6为施肥后池水中活体生物饵料的变化(尿素)。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为大型藻的选择及其生长条件试验。经试验,龙须菜(Gn/d/an'a/em朋ez/w柳;y)、菊花江蓠(G//c/zevozVfey)和细基江蓠(G,e"w/幼》/totov,〃w/Zto"gWZ&),分别在光照强度20~300(xE.m-2.s-l、温度5~24.5°C,12~36°C,8~32"C和盐度5~40%。的范围内都有生长现象。但各藻株的最佳生长及适宜生长的因子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这些因子不适时都会限制海藻的生长,导致其净化水质功能的降低。海藻对这些因子的最高和最低可耐受值之间的范围就是该海藻的耐受限,不同海藻的耐受限是不同的,试验的几种海藻的适宜生长及最适生长条件及耐受限如表1。表l三种大型海藻(江蓠属)的适宜和最适生长条件比较大型海藻种类环境因子适宜条件最适条件耐受限温度rc)14~24.5235~26龙须菜盐度20~35305~40光强0iE'm-2's—1)100~24016020-300温度rc)24~363212~36菊花江蓠盐度20~35305~4012030024020~300温度('c)16~32248~32细基江蓠盐度10~30205~40光强OiE,m—、")100~24020020~300从表中看,龙须菜适应的温度较低,所需的光强也较弱,表明其是常温性生长的种类,而菊花江蓠和细基江蓠则与其相反,是一种高温性种类。经试验,菊花江蓠(6~11月)与龙须菜(115月)搭配轮养,可以在池塘内周年栽培,实现净化养殖污染的目的。实施例2大型藻类调控水质有效密度范围的确定。试验了菊花江蓠与龙须菜的不同放养密度中藻体的生长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在加富营养的条件下,不同放养密度的菊花江蓠的生长速率是不同的,在最初的5d时,低密度组(500g/m3)为8.32%/d,中密度组(1000g/m3)为5.36%/d,高密度组(1500g/m3)为3.17%/山随着系统内藻体密度的增加,生长速率都放慢。至第10d时,中、高密度组中的海藻的生长速率差异不大(P>0.05),至15d时各处理间的海藻的生长速率相近(P>0.05)。此时各池内的海藻的密度也相近,为20002200g/r^之间(见图1)。收割后,使得各处理中海藻的密度回复到初始状态,在第二个周期中的海藻的生长变化与第一个周期类似。龙须菜的试验设定同于菊花江蓠,最初5d的海藻生长速率如下低密度组(500g/m3)为9.65%/d,中密度组(1000g/m3)为6.17%/d,高密度组(1500g/m3)为2.89%/山至第10d时,各处理间的海藻绝对量已基本一致;至15d时,各处理中海藻的密度在19002150g/i^间,近似相同(P>0.05)(见图2)。表2两个周期内各处理间菊花江蓠对系统内N、P的去除百分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从表2中看,中、高密度海藻的栽培可以更彻底地去除系统内的N、P等营养物质,而500g/m3的栽培密度仅去除系统中83.07%的N及37.83%的P,但我们需要考虑到,系统内海马喜食的一些天然活体生物饵料的生长需要一定量的浮游植物的存在,系统水体中少量的N、P等营养盐的存在可以较好地满足这部分浮游植物的生长,进而维持一定量的天然活体生物饵料的存在,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以及糠虾等。因此500g/m3的栽培密度更适宜于海马的生态养殖生产。实施例3基础饵料的培育。在海马的养殖池中,投施发酵的鸡粪(即把备用的晒干鸡粪,加水发酵使其熟化,在放养幼体海马前一星期投施),用量为3050g/m、或投施尿素,用量为0.51g/m3。在天气晴好时,2~3d内池水水色逐渐变化,从下图3的叶绿素a浓度可以反映浮游植物丰度的上升;而后轮虫密度开始上升,并于第5~7d达到最高峰,而后稍下降并趋于相对稳定;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的丰度于第5d开始逐渐升高,于第9d后相对稳定。实施例4海马生长条件的确定。刚出生幼海马的养殖条件试验,包括温度、光强、盐度等适宜生长因子的选择。结果见表3—表5。表3为不同温度条件下幼海马的生长状况。10'C时,幼体的生长速率慢,成活率也低;15'C时,尽管幼体的生长速率也较慢,但有50%以上的成活率。适宜温度在2432'C间,其生长及成活率都较理想,最适为28'C。表4可以看出,至60d时,盐度为30中的海马的生长速率最快,成活率也最高。从本试验看,海马较喜欢高盐度且盐度较稳定的海水环境(20以上),这与海马生活的自然环境相符。因此,本方法指出,连续晴好天气要及时补充蒸发水份;而在阴雨天需及时排除上层的淡水,保持池内盐度的相对稳定。表5为适宜光线的选择。经分析,有遮阳布的水泥池海马的生长较好,成活率也较高(P<0.05)。这与海马自然生活环境相符,在自然情况下,海马生活在水面下几m十几m的环境中,相对光线较暗。本方法中,由于栽培了大型海藻,起到了一定的遮阴作用。海马休息时缠绕在海藻丛中。建议在阴天不遮盖光线,而仅在晴好天气采取遮阴措施。表3不同温度处理间海马生长速率的比较<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注体长指标中a、b、c、d分别表示差异显著;成活率指标中a、b、c、d、e分别表示差异显著。表5不同光强处理间海马生长速率的比较_<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注自然光(N)、遮阳布(O)、双层遮阳布(T)。体长指标中a、b分别表示差异显著;成活率指标中a、b分别表示差异显著。实施例5幼体海马投放养殖密度的确定。选用7日龄的海马作为试验生物,试验水温在25~31t:间波动;盐度为1.015~1.017。经分析,放养密度为50尾仿(P50)系统中的海马生长速率最快,成活率也最高;放养密度为250尾/方的系统(P250)中海马的生长速率及成活率略低于50处理,但两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合文献报道,认为幼体海马的投放养殖密度在150~250尾/方范围内较合适。表6不同放养密度对海马生长速率的影响P50P250P500P则0体长成活率体长成活率体长成活率体长成活率(cm)(%)(cm)(%)(cm)(o/o)(cm)(%)15d2.56±0.0788±5.42.45±0.0884.5±3.72.27±0.168±4.42.3±0.1952±8.830d3.49±0.1172±53.46±0.0674.8±5.43.3±0.0761±3.73.18±0.237.8±6.145d5.07±0.2670±4.25.0±0.1572.8±2.84.72±0.154.5±74.36±0.530.5±4.560d6.68a±0.3270a±6.86.38ab±0.5168.6a±3.56.11b±0.245.6b±5.65.61。±0.325.6C±7.2注体长指标中a、b、c分别表示差异显著;成活率指标中a、b、c分别表示差异显著。实施例6幼体海马摄食饵料的选择。针对刚生产的幼海马和30日龄幼海马(3.08±0.12cm)的饵料选择,饵料密度控制在1015个/L,所得结果见表7表8。经分析,在试验的第5d时,投喂轮虫的处理中小海马的生长速率及成活率都较高,尽管与投喂桡足类幼体及裸腹蚤幼体的处理差异不显著;但与投喂丰年虫幼体的处理间差异是显著的(P<0.05)。至20d时,反而是投喂桡足类幼体及裸腹蚤幼体的处理中生长速率及成活率要来的高,与轮虫组及丰年虫幼体组差异显著(PO.05)(表7)。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如果开始的35d投喂轮虫,而后以轮虫及桡足类幼体及裸腹蚤幼体混合投喂过度到投喂桡足类幼体及裸腹蚤幼体为主,以这样的搭配作为小海马的开口饵料最好。从表8中看,投喂丰年虫幼体的海马的生长及成活率不如投喂另两种饵料的处理(P<0.05)。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尽量不采用丰年虫来养殖海马,这也是一种节约成本的办法,丰年虫可以在缺乏其它活体饵料是作为替代的饵料使用。表7不同饵料对幼海马生长及成活率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注成活率指标中a、b示差异显著;表8不同饵料对30日龄小海马G.08士0.12cm)生长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注体长指标中a、b分别表示差异显著;成活率指标中a、b分别表示差异显著。实施例7构建的生态养殖系统中天然饵料组成分析海马养殖过程中,在菊花江蓠及龙须菜的栽培系统内各取鲜藻200g,分析各海藻藻丛中生长的小型甲壳类活体生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结果见下表9。两种海藻丛中所计数的小型甲壳动物的丰度相差不大,而在菊花江蓠丛中小型动物的种类较多。经检索与报道的文献比较,这些小型甲壳动物都是海马所喜食的天然铒料,且营养丰富。表9两种海藻丛中的小型甲壳动物种类与数量变化<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0</column></row><table>实施例8天然培育饵料的供应状况分析在幼海马养殖23个月后(6.32±0.34cm),为了试验海藻丛中的小型甲壳动物对海马食物的供应状况,我们选择了两组池子进行试验。一个池子不投饵,另一池子投饵(冰冻小虾辅以小量活体糠虾和对虾仔虫下)。结果如下表IO。投诉处理与不投馆处理对海马养殖影响不大,表明海马主要以投放的海藻藻丛中的天然活性饵料生物为食,只是投饵系统内养殖的海马间的标准偏差较小,个体间规格较均匀,但差异不显著(pX).05)。<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column></row><table>实施例9生态养殖与单养的对比分析表12示采用生态养殖海马与单养海马的比较分析。从结果看,采用生态养殖方法进行养殖的海马无论从成活率上以及个体规格大小上都远远高于单养方法(p<0.05)。可以看出,本生态养殖方法可行实用。表ll生态养殖与单养海马的对比分析养殖时间生态养殖方法单养方法体长规格成活率体长规格成活率___l£H^_(%)30d3.94±0.2374.8±5.23.83±0.1561.0±3.360d6.37±0.3672.0±2.25.95±0.4756.5±7.390d9.04±0.6471.6±3.48.51±0.8245.5±7.4120d10.52±0.4771.0±3.89.72±0.7845.0±5.4146d(收获)lU3a±0.7571.0a±6.210.04b±1.4342.5±7.7b注a、b示差异显著;实施例10将自然海水经120目网衣过滤除去其中的鱼、虾及贝类的受精卵,调节并保持养殖用水的温度在2530'C范围内,盐度在1530范围内,pH值为7.58,每升水中氧的溶解量在3毫克以上。将上述海水放入底面积为4m2、高为1.2米的立方体水泥池内,水^lg池底光滑,水泥池的上方搭建有保温棚;海水在水泥池内的高度为0.9米,将0.5kg鲜重(约总量的1/3)菊花江蓠用尼龙绳以夹苗法吊养在水泥池的四周,且距水面为20cm,以使其起到遮光和净化上层水质的作用,其余的菊花江蓠投放到水泥池底,保持水^B池内大型海藻鲜重的密度在0.5~2kg/m3范围内。把晒干的鸡粪,加水发酵使其熟化,向水泥池中按40g/r^的量投施发酵的鸡粪;在天气晴好时,23天内池水水色逐渐变化,从叶绿素a的浓度可以看出浮游植物丰度的上升,而后轮虫密度开始上升,并在第5~7天达到最高峰,而后稍下降并趋于相对稳定;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的丰度于第5天开始逐渐升高,于第9天后相对稳定。这里也可以投施尿素,尿素的投施量为0.5~1g/m3,其余操作与鸡粪的相同。投施鸡粪的第7天将1000尾7日龄三斑海马投入到水泥池中,保持海水的温度和活体生物饵料的密度;对于幼海马可以活体饵料例如轮虫、桡足类或枝角类的幼体为主;对于成体海马以长为12cm的仔虾或糠虾为主;当水泥池内活体生物佴料的密度不足时,可以每天白昼向池内投饵12次,以保持水泥池内活体生物饵料的密度。经过146d的养殖后,经本生态方法养殖的海马收获规格最大的达12.5cm,平均为11.13cm,成活率平均达71%;与单养方式相比较,成活率更高(单养仅42.5%)、规格更大(单养仅10.04cm)。单位产量远远超过单养方法,效益也更显著。权利要求1、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水泥池内放入海水,海水的高度要低于水泥池0.2-0.4米,海水经过滤以除去自然海水中的鱼、虾及贝类的受精卵,调节并保持海水的温度在15~32℃范围内,海水的盐度在10~30‰范围内;(2)在水泥池内投放大型海藻、且保持水泥池内大型海藻鲜重的密度在0.5~2kg/m3范围内;(3)向水泥池内施加有机肥及接种,在水泥池内培育天然基础生物活性饵料;(4)以7日龄海马计,水泥池内幼体海马的放养密度为150~250尾/m3,海马要“一次放足”,养殖期间不再添加海马幼体,并且刚产出的海马幼体要及时与亲本海马分开;(5)养殖期间,保持水泥池内活体生物饵料的密度;对于幼海马以活体饵料为主;对于成体海马以长为1~2cm的仔虾或糠虾为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海藻选自高温性物种菊花江蓠和/或常温性物种龙须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高温季节选用菊花江蓠,常低温季节选用龙须菜,两藻轮换栽培与海马进行周年混养生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机肥为鸡粪和/或尿素。5、根据权利要求l、2、3或4所述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型海藻的一部分以夹苗法吊养在水泥池的四周,且距水面为20-30cm,起遮光和净化上层水质作用;其余部分投放到池底。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池内设有海水加热装置或在水泥池上方搭建有保温棚以保持海水的温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体饵料选自轮虫、桡足类或枝角类的幼体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池的形状为立方体或倒圆角的立方体,水泥池的底面积为35m2,并且池底平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马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马为中国沿海土著物种大海马或三斑海马。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海马的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水泥池内放入过滤后除去鱼、虾及贝类的受精卵的海水,海水的高度要低于水泥池0.2-0.4米,保持海水的温度在15~32℃范围内,海水的盐度在10~30‰范围内;向水泥池内投放大型海藻、且保持水泥池内大型海藻鲜重的密度在0.5~2kg/m<sup>3</sup>范围内;向水泥池内接种有机肥培育生物活性饵料;投放海马;养殖期间,保持水泥池内活体生物饵料的密度。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本发明所进行的海马养殖,可以少投饵甚至不投饵,成本低、污染少,产出的海马成活率高、个体大,经济效益好,可用于补充沿海海马的资源,拓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途径。文档编号A01G33/00GK101589692SQ20091010047公开日2009年12月2日申请日期2009年7月1日优先权日2009年7月1日发明者卢光明,徐永健,陆惠贤,玮韦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