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姬松茸的生产技术,特别是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新方法。
二背景技术:
姬松茸(又名巴西蘑燕)是一种食药用真菌,为一种富含蛋白质,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及多糖的复合体,不仅味道鲜美,具有杏仁香味,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作用,对肿瘤,特别是腹水癌、痔疮、糖尿病,高血压,神经痛均有一定功效,由此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尤其是日本和美国,已成为姬松茸制品的消费大国。姬松茸也是福建省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但长期以来,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也包括因采用分散堆制的第一次
发酵(亦称前发酵)的堆料的宽度较窄,单个料堆宽度仅为1.3-2.3m,造成料堆保湿功能差,温度上升慢',料堆两旁的边料易被风吹干或晒干,湿度和料温不够,产生的有益放线菌数量少,草料易干需一直不停浇水又易造成中间黑心,各种有害杂菌病害菌增多,再加上进入菇房堆放在已消毒过的中上层床架上进行第二次发酵(亦称后发酵)时,料层厚度偏薄(厚度自上而下每层分别为0.3m、 0.33m、 0.36m),发酵结束后的培养料的放线菌出现也少,培养料质地不松软,甚至还有氨'的气味,导致播种菌丝吃料速度慢,复土后常常出现胡桃内状等杂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等问题。因此,经长期观察,发现培养料堆料发酵技术直接影响到姬松茸的产量,这也是目前姬松茸栽培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发酵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使得能有效地控制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的大面积胡桃内状菌等杂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包括将培养料堆料(堆积)进行第一次发酵(亦称堆积前发酵)和将培养料进房上床后进行第二次发酵(亦称进床后发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将培养料堆料(堆积)进行第一次发酵,即前发酵
是指根据堆积发酵的原理,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集中)堆积法将培养料多排堆积进行一次发酵处理,该(堆积前发酵的)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a、预堆步骤。
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集中)堆积法,即每个(小)料堆皆以稻草自身长度的1 . 5—3
倍长度(约l 1,5m长)为宽度,至少以4.5m为长度,逐层铺草逐层加.水进行堆积,一直堆到料堆高度不少于1.3m,之后再另起一堆并直接靠着前一堆进行第二排(行)堆积,并以4 6个小料堆为一 (大)堆垛,堆积到每个堆垛宽度为4 9m左右,如法堆制集成一
3堆垛,预堆之后的1 2天之内,要往堆料内大量灌水,即采用大量水直接从堆顶灌进料堆内。采用上述预堆方法可达到以下目的 一是通过堆制过程充分加水促使稻草尽可能吸足水分。二是因为每个堆垛宽是己有技术堆宽的3倍以上,可减少和克服传统分散堆制时存在的边料暴露出太多,草料容易干燥造成湿度和温度不够(不能满足要求),不能进行正常(理想)发酵的弊病。三是这种堆制法又可减轻每次翻堆过程中的劳动强度,同时有利于翻堆时能把肥料等辅料均匀加入并有利进床。
b、 建堆(也称第一次翻堆)。
从预堆当日起算3-4天就要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是一个小料堆一个小料堆的逐个'(逐排)进行,翻堆操作是采用上下、内外位置对调的方法进行堆制操作,边翻边补足水分,对草料水分不足的喷水要彻底喷湿后下移至新位置上(新堆上),每层草料铺厚至20-25公分厚度之后施加一层碳酸氢氨和过磷酸钙的混合肥(两者应在翻堆前预5^拌匀备用),施放肥料要尽量撒播均匀,如此一层草料一层肥料, 一直翻完第一堆后再翻第二堆,后一堆料紧挨前一堆料,堆顶形成龟背状,第一次翻堆后的发酵时间可掌握在4 6天(发酵时间可以较长)。翻堆结束后,尽量不要在新建堆上加水,以避免肥料流失,可用薄膜将料堆四周围起,以减少水分散失,提升发酵湿度,提高并改善发酵效果,缩短发酵时间,,在发酵期间,如发现料堆外部水分不足要及时加水,如遇到下雨要在堆顶上复盖薄膜避雨,以保证料堆的水分含量正常。
c、 第二次翻堆。
第一次翻堆结束约6天后可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每层草料均匀加入(按常规量)'石膏,并继续调节水分,翻堆操作及翻堆后的管理方法与第一次翻堆的相同。
d、 第三次翻堆。
第二次翻堆结束约6天后可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的草料的含水量应调至60% (即手抓一把草料并握紧时可见水滴数滴),翻堆时每层草料要均匀散播上石灰(按常规量),翻堆操作方法及翻堆后的管理同上次。
e、 第四次翻堆。
第三次翻堆结束约4天后进行第四次翻堆,本次翻堆的操作方法与翻堆后的管理依然同上次,但本次翻堆的目的更注重草料的拌松混匀,即将料生的与料熟的混匀,料含水量大的与含水量低的混匀并依次堆好,以便进床过程采用先堆的后搬,后堆的先搬,以减轻进床时的劳动强度。
其中所述的将培养料进房上床后进行第二次发酵,即后发酵是指在第四次翻堆中将培'养料拌松混匀后第二天即可进行进床操作,进床前先做好菇房的常规消毒灭菌工作,进床时,培养料一般从第三层开始堆放,逐次再放第四层、第五层,堆放时每层都要尽量将料满格堆放(注菇床一般是制成6层隔层,第1、 2、 6层可空着)。培养料进床后应让料温重新上升,增加自温效果,但菇房温度不应超过6(TC。宜在55T:左右保持10小时,在二次发酵过程保持菇房温度是关键, 一般情况在二次发酵期间,要保证燕房内的温度在4 5天中应保持在5(TC左右。
本发明采用堆积发酵的原理,通过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堆积法发酵的培养料,能克服分散堆制时边料暴露出太多、草料易千燥造成的湿度和温度不够,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生物 能以利于有益微生物正常发酵的弊病,改变了微生物菌落,提高培养料的发酵温度,有利 于杀死病虫害,促进了对姬松茸有益的放线菌等菌类的大量繁殖(采用该方法堆制发酵的 培养料中不设排气孔能有大量的放线菌出现,威地松软,没有氨气味,含水量在55-60% 之间),从而堆制出优质的培养料,利于姬松茸菌丝、子实体的生长,并解决了栽培过程 中常常出现大面'积的胡桃内状菌等杂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既能提高产量,.又能省 工省力。本发明也适用于姬松茸等以生料为培养料的其他食用菌(如蘑燕等)的栽培。
四
图1是本发明将培养料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堆积法进行发酵的堆料外表结构示意图 (以5个小料堆,即5排小料堆集合成一堆垛)。
参阅附图,其中1为(大)堆垛,2为第一个(第一排)小料堆,3为第二个(第 二排)小料堆,4为第三个小料堆,5为第四个小料堆,6为第五个小料堆。
五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适合有粪稻草和无粪稻草为主原料的配方料的堆积发酵。以下是本发明的一种 具体实施例,现以无粪稻草配方为例称取稻草110000公斤,碳酸氢氨(NH3)2CO3 550 公斤,石膏330公斤,过磷酸钙330公斤,石灰330公斤。其流程为预堆、建堆(也称 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及第四次翻堆进行前发酵(亦称一次发酵),进床 进行后发酵(亦称第二次发酵)。如果采用有粪稻草的配方,牛粪与稻草应分开预堆。 1、前发酵(亦称一次发酵)
a、 预堆预堆的目的是通过堆制过程充分加水促使稻草尽量吸足水分。堆制过程是 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堆积法,即每个小料堆皆以稻草自身的2倍长度(约1.2m)为宽度, 以5m为长度,逐层铺草逐层加水进行堆积, 一直堆到料堆高度约1.5m,之后再另起一堆 并直接靠着前一堆进行第二行(第二排)堆积,以5个小料堆为一大堆垛,堆积到每个堆 垛宽度约为5 6m左右(长度为小料堆的长度)。每个堆垛皆如法堆制。
其中在预堆过程中,铺草时要把捆草的结子划开解掉,而在加水时加水量应充足,且 一边加水一边要用脚踩踏稻草,以让稻草充分吸水,在预堆结束之后的1-2天之内,还要' 往堆料内大量灌水,即采用大量水直接从堆顶灌进堆料内。
b、 建堆(也称第一次翻堆)从预堆之日算起4天可进行第一次翻堆,这次翻堆的主 要目的是添加肥料,补足水分。翻堆时采用上下,内外对调翻动的方法,边翻边补足水分。 在翻堆时,发现堆中草料水分不足时加足水分,让草料彻底喷湿后下移至新堆上,每层草 料铺厚至25公分厚度,之后施加一层碳酸氢氨和过磷酸钙的混合肥(两者应在翻堆前预 先拌匀备用),施放肥料要尽量撒播均匀,如此一层草料一层肥料, 一直翻完第一堆后再 翻第二堆,后一堆料紧挨前一堆料,堆顶形成龟背状(在翻堆后尽量不要在新建堆上加水, 以避免肥料流失),翻堆结束后,可用薄膜将料堆四周围起,以减少水分散失,提升发酵 湿度,提高并改善发酵效果,縮短发酵时间,本次(第一次翻堆)发酵时间可以达6天左 右(可以较长),在发酵期间,如发现料堆外部(外围)水分不足要及时加水,如遇到下 雨要在堆顶上复盖薄膜避雨,以保证料堆的水分含量正常。C、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结束约6天后可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每层草料均匀 加入规定量石膏,并继续调节水分,翻堆操作及翻堆后的管理方法与第一次翻堆的相同。
d、 第三次翻堆第二次翻堆之后(约6天后)可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时的 草料的含水量应调至60%,即手抓一把草料并握紧时可见水滴数滴,翻堆时每层草料要均 匀散播上石灰,翻堆操作方法及翻堆后的管理同上次。
e、 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结束约4天后进行第四次翻堆,本次翻堆的操作方法与
翻堆后的管理依然同上次,但本次翻堆的目的更注重草料的拌松混匀,即将料生的与料熟 的混匀,料含水量大的与含水量低的混匀并依次堆好,以便进床过程采用先堆的后搬,后 堆的先搬,以减轻进床时的劳动强度。
2、第二次发酵(亦称进床后发酵) .
进床,第四次翻堆中将培养料拌匀后第二天即可进床。进床前应先把菇房整理好并消
毒干净, 一般菇房应用漂白粉加水喷洒再密闭一天即可(新菇房可用500g的漂白粉加水 100公斤喷洒。老燕房用1000g漂白粉),喷洒时要把菇房内的每个角落都喷到,'菇房到 料堆之间的走道也要一并消毒。进床时,培养料一般从第三层开始堆放,逐次放第四层和 第五层,堆放时每层都要尽量将料满格堆放进行二次发酵,培养料进床结束之后,立即把 菇房四周薄膜放下并压紧尽量让培养料的温度重新上升,增加自温效果。后发酵可根据气 候变化情况,掌握好自温时间,如进床时碰到雨天降温,菇房内的温度难以上升,这时应 立即进行蒸汽加热,提升室温,保证后发酵正常进行。要是进床过程天气晴好,可利用晴 天日晒,促使菇房温度上升,这样可以减少二次发酵过程的燃料用煤。二次发酵时当菇房 内温度升至50'C, 一定要密切观察菇房温度变化,不要让菇房温度超过60'C,最好在55 。C左右保持10小时,要是菇房温度升至55"C之后还继续上升时,应扒开菇房上的薄膜, 放去部分蒸汽,以便菇房降温(因菇房内温度如一直超过60°C,会导致培养料中的游离 氨大量产生,会影响后期播种时的菌种萌发),后发酵时第三、四、五层培养料应满格堆 放的堆制过程是至关重要的环节,为了使培养料在后发酵过程能全面发酵成熟,在二次发 酵过程中保持菇房温度是关键, 一般情况在二次发酵期间,要保持菇房在4一5天中,其 内的温度在5(TC左右。
二次发酵的培养料结束后要求有大量放线菌出现,这样的培养料质地松软,没有氨气 味,含水量在55—60%之间,手拉草料不需用力,颜色褐色,成完全腐熟状。二次发酵(后 发酵)结束后的上床(将培养料均摊于各层,每层厚度20—25cm左右),播种,复土,出 菇管理按常规。
本发明的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的相同。
权利要求
1、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该堆积发酵方法包括将培养料堆料进行第一次发酵即前发酵,和将培养料进房上床后进行第二次发酵即后发酵,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将培养料堆料进行第一次发酵即前发酵是指根据堆积发酵的原理,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堆积法将培养料多排堆积进行一次发酵处理,该堆积前发酵的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a、预堆步骤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堆积法,即每个小料堆皆以稻草自身长度的1.5—3倍长度或约1~1.5m长为宽度,至少以4.5m为长度,逐层铺草逐层加水进行堆积,一直堆到料堆高度不少于1.3m,之后再另起一堆并直接靠着前一堆进行第二排堆积,并以4~6个小料堆为一大堆垛,堆积到每个堆垛宽度为4~9m左右,如法堆制集成一堆垛,预堆之后的1~2天之内,要往堆料内大量灌水,即采用大量水直接从堆顶灌进料堆内。b、建堆,也称第一次翻堆从预堆当日起算3--4天就要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是一个小料堆一个小料堆的逐个进行,翻堆操作是采用上下、内外位置对调的方法进行堆制操作,边翻边补足水分,对草料水分不足的喷水要彻底喷湿后下移至新位置上,每层草料铺厚至20--25公分厚度之后施加一层碳酸氢氨和过磷酸钙的混合肥,施放肥料要撒播均匀,如此一层草料一层肥料,一直翻完第一堆后再翻第二堆,后一堆料紧挨前一堆料,堆顶形成龟背状,第一次翻堆后的发酵时间可掌握在4~6天。c、第二次翻堆第一次翻堆结束约6天后,可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时每层草料均匀加入常规量石膏,并继续调节水分,翻堆操作及翻堆后的管理方法与第一次翻堆的相同。d、第三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结束约6天后可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时的草料的含水量应调至60%,翻堆时每层草料要按常规量均匀散播上石灰,翻堆操作方法及翻堆后的管理同上次。e、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之后约4天后进行第四次翻堆,本次翻堆的操作方法与翻堆后的管理依然同上次,翻堆时更注重草料的拌松混匀,即将料生的与料熟的混匀,料含水量大的与含水量低的混匀并依次堆好,以便进床过程采用先堆的后搬,后堆的先搬。其中所述的将培养料进房上床后进行第二次发酵,即后发酵是指在第四次翻堆中将培养料拌松混匀后第二天即可进行进床操作,进床前先做好菇房的常规消毒灭菌工作,进床时,培养料一般从第三层开始堆放,逐次再放第四层、第五层,堆放时每层都要尽量将料满格堆放,培养料进床后应让料温重新上升,增加自温效果,但菇房温度不应超过60℃,宜在55℃左右保持10小时,在二次发酵过程保持菇房温度是关键,一般情况在二次发酵期间,要保证菇房内的温度在4~5天中应保持在50℃左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预堆过程中,铺草时要把捆草的结子划开解掉,而在加水时加水量应充足,且一 边加水一边要用脚踩踏稻草,以让稻草充分吸水,在预堆结束之后的1-2天之内,还要往 堆料内大量灌水。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第一次翻堆结束后,不要在新建堆上加水,以避免肥料流失,用薄膜将料堆四周 围起,以减少水分散失,提升发酵湿度,縮短发酵时间,在发酵期间,发现料堆外部水分 不足要及时加水,遇到下雨要在堆顶上复盖薄膜避雨,以保证料堆的含水量正常。
全文摘要
一种能降低姬松茸病虫害的培养料堆积发酵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将培养料堆料进行第一次发酵即前发酵是指根据堆积发酵的原理,采用多小堆复式集合堆积法将培养料多排堆积进行一次发酵处理,该堆积前发酵的方法包括以下流程步骤预堆步骤、建堆即第一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第三次翻堆、第四次翻堆,将培养料进房上床进行第二次发酵。采用本发明能克服分散堆制时边料暴露出太多、草料易干燥造成的湿度和温度不够,从而不能产生足够生物能以利于有益微生物正常发酵的弊病,促进了对姬松茸有益的放线菌等菌类的大量繁殖,从而堆制出优质的培养料,利于姬松茸菌丝、子实体的生长,并解决了栽培过程中常常出现大面积的胡桃内状菌等杂菌造成减产甚至绝收的问题,提高产量30-50%,既能提高产量,又能省工省力。
文档编号C05F17/00GK101486602SQ20091011107
公开日2009年7月22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23日
发明者吴少风, 唐翔虬, 张惠珍, 江枝和, 王义祥, 翁伯琦, 肖淑霞, 峻 郑, 雷锦桂, 黄志龙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