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藻-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8217阅读:8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贝-藻-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贝-藻-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养殖生态环境生物调控与修复主要技术手段是在养殖过程中引入调控与修复因 子,如有益微生物、大型海藻和滤食性贝类,采用多元综合养殖来充分利用和转化污染物 质,达到环境调控与修复的目的。有益微生物用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修复和环境调控中已 有30多年,因其具有安全、无毒、无害等特点,已经在在池塘养殖中应用最广。利用海藻吸 收、富集和转化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氮、磷等主要污染物质,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水平,净化 和调控养殖水体环境,减轻养殖区富营养化程度,是调控养殖生态环境的最有效、最经济的 手段之一。大型海藻本身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其产品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 一定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对海藻生物质进行综合利用,可以提高海藻附加值,促进海藻生态 修复产业的良性循环。生态多元化立体养殖是我国水产养殖历史中总结出的一条成功经 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崇,该养殖方式不但能提高养殖效益,还能有效地调控养殖生 态环境。生态多元化立体养殖已在传统的池塘虫下鱼贝藻等混养殖基础上,推广到浅海养殖 水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贝_藻_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养殖生 态环境生物调控与修复主要技术手段是在养殖过程中引入调控与修复因子,如有益微生 物、大型海藻和滤食性贝类,采用多元综合养殖来充分利用和转化污染物质,达到环境调控 与修复的目的。 本发明主要包括3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即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大型海藻栽 培区、鱼类网箱养殖区。 所述的鱼类网箱养殖区将2根长60m、直径20mm的主缆绳绑系大泡沫浮子制作成 主浮绳,相间4m平行排列,且两端分别连结浮体,再连结主锚绳和主铁锚并拉紧固定;将多 根副缆绳绑系小泡沫浮子制作成副浮绳,分别与2根主浮绳相连结,形成1组多个4mX 4m 浮绳式网箱的柔韧性支持框架;小泡沫浮子为长50cm直径25cm的圆柱体,间距100cm排 列;网箱4X4X3m绑系在由主浮绳和副浮绳所组成的正方形支持框架上,在2根主浮绳之 间串连式排列,间距0. 5m ;在两个网箱之间设置较大的泡沫浮子,为长100cm直径50cm的 圆柱体,形成近海浮绳式网箱系统。 所述的大型海藻栽培区将2根长60m、直径20mm的主缆绳绑系硬质塑料浮子制作 成主浮绳,相间4m平行排列,两端分别连结浮体,通过主桩和副锚绳拉紧固定于海中;硬质 塑料浮子直径15cm,圆形,间距100cm ;在2根主浮绳之间每4m绑系1根直径5cm、长4. 2m 的毛竹,使2根主浮绳保持固定的间距;将直径为8mm的聚乙烯绳制成苗绳,直接系附于2 根主浮绳之间;苗绳间距20cm ;在苗绳上夹藻苗,藻苗距为10cm,平均每簇2 3株。
3
所述的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用高6m左右的木条打入海底作为桩柱,桩距、行距 均为5m,桩间用直径lcm的尼龙吊绳相互牵连,形成独立的面积为0. 4hm2左右的吊贝育珠 单元;每个单元之间相距15m,便于洗贝、清贝等养殖生产作业;育珠贝笼吊于牵连绳上,间 距40cm ;育珠贝笼为锥形,底直径40cm、高25cm。 本发明网箱养殖区投饵养殖肉食性海水鱼类,鱼类残饵和代谢废物形成和悬浮有 机颗粒,可以直接被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吊养插核育珠贝滤食,其中产生的无机营养盐, 可以促进作为滤食性贝类主要食的浮游生物增殖;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过量无机营养 盐,可以被大型海藻充分吸收利用。投入到系统中的饵料由全系统三个养殖层次利用、分 解、再循环、再利用。减少水体有机残余物质及营养盐数量,使海区环境自我修复。


图1贝_藻_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结构图。 A、鱼类网箱养殖区 1主缆绳,2大泡沫浮子,3小泡沫浮子,4锚,5网箱,5锚绳。 B、大型海藻栽培区 1主缆绳,7硬质塑料浮子,8苗绳,9藻苗。 C、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 1主缆绳,10桩柱,11贝笼,12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吊养插核育珠马氏珠母贝,珠母贝壳高5 6. 5cm,体重 40 50g。每笼放养插核贝40只,在20000m2有效养殖海区内,共投放插核珠母贝45万只。
实施例2 鱼类养殖投饵养殖肉食性海水鱼类。投放鱼种类和规格分别为,卵形鲳鰺体重 150g、体长3 6cm、数量2万尾;笛鲷体重150g、体长4cm、数量2万尾;尖吻鱼卢体重180g、 体长5cm、数量1万尾。
实施例3 海藻栽培每年10月在示范区栽培大型海藻羊栖菜、马尾藻面积共1350m2。
权利要求
一种贝-藻-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设置3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即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C)、大型海藻栽培区(B)、鱼类网箱养殖区(A)。
2.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_藻_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鱼类网箱养殖区(A)将2根长60m、直径20mm的主缆绳(1)绑系大泡沫浮子(2)制作成主 绳绳(l),相间4m平行排列,且两端分别连结浮体,再连结主锚绳和主铁锚并拉紧固定;将 多根副缆绳绑系小泡沫浮子(3)制作成副浮绳,分别与2根主浮绳相连结,形成1组多个 4mX4m浮绳式网箱的柔韧性支持框架;小泡沫浮子(3)为长50cm直径25cm的圆柱体,间距 100cm排列;网箱4X4X3m绑系在由主浮绳和副浮绳所组成的正方形支持框架上,在2根 主浮绳之间串连式排列,间距0. 5m ;在两个网箱之间设置较大的泡沫浮子(2),为长100cm 直径50cm的圆柱体,形成近海浮绳式网箱系统。
3. 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贝-藻-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大型海藻栽培区(B)将2根长60m、直径20mm的主缆绳(1)绑系硬质塑料浮子制作成主浮 绳,相间4m平行排列,两端分别连结浮体,通过主桩和副锚绳拉紧固定于海中;硬质塑料浮 子(7)直径15cm,圆形,间距100cm ;在2根主浮绳之间每4m绑系1根直径5cm、长4. 2m的 毛竹,使2根主浮绳保持固定的间距;将直径为8mm的聚乙烯绳制成苗绳(8),直接系附于2 根主浮绳之间;苗绳(8)间距20cm;在苗绳(8)上夹藻苗(9),藻苗(9)距为10cm,平均每 簇2 3株。
4. 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贝-藻-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C)用高6m左右的木条打入海底作为桩柱(10),桩距、行距均为5m, 桩间用直径lcm的尼龙吊绳(12)相互牵连,形成独立的面积为0.4hn^左右的吊贝育珠单 元;每个单元之间相距15m,便于洗贝、清贝等养殖生产作业;育珠贝笼吊于牵连绳上,间距 40cm;育珠贝笼(11)为锥形,底直径40cm、高25cm。
全文摘要
一种贝-藻-鱼优化养殖及生态环境自我修复系统,该系统设置3个功能不同的养殖区,即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大型海藻栽培区、鱼类网箱养殖区。网箱养殖区投饵养殖肉食性海水鱼类,鱼类残饵和代谢废物形成的悬浮有机颗粒,可以直接被贝类养殖与珍珠培育区吊养插核育珠贝滤食,其中产生的无机营养盐,可以促进作为滤食性贝类主要食的浮游生物增殖;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过量无机营养盐,可以被大型海藻充分吸收利用。投入到系统中的饵料由全系统三个养殖层次利用、分解、再循环、再利用。减少水体有机残余物质及营养盐数量,使海区环境自我修复。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720689SQ20091019432
公开日2010年6月9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27日
发明者叶宁, 吴灶和, 朱春华, 梁飞龙, 申玉春, 谢恩义 申请人:广东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