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甘蔗施肥培土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甘蔗施肥培土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甘蔗施肥的机械一般都不够高,只能用于矮过0. 6米的甘蔗苗用,起过 0.6米的甘蔗苗使用时,会损伤甘蔗,所以一般的甘蔗施肥机械使用效率不够高。而且,将施 肥、培土结合在一起的机械开发得很少,已经不适应农业大面积扩种甘蔗的需要。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甘蔗施肥培土机,机身高于1. 5米,设有扶蔗装置、 双排双层肥料斗和双犁,设有发动机、变速箱、液压油泵控制肥料斗和犁进行甘蔗的施肥和 培土。 本实用新型由驾驶室、发动机、水箱、平衡箱、油箱、油泵、机架、前桥、后桥、扶蔗装 置、轮、肥料斗和犁组成,在机架上装有前桥和后桥,在前桥上装有2个方向轮,在方向轮轴 上装有扶蔗装置,在后桥上装有传动带与2个驱动轮相联,在机架上装有肥料斗和犁,水 箱、发动机、变速箱、油箱和平衡箱对称安装在机架两旁及机身内,驾驶室装在机身上,在驾 驶室内装有驾驶方向盘和坐椅,水箱与发动机、变速箱连接,油箱有管与各油泵连接,在驾 驶室后装有液压泵,液压泵与液压马达、肥料斗连接,在驾驶室后装有压縮空气瓶,压縮空 气瓶与碟汽刹、驱动轮相联,方向轮与叶片油泵连接,三棱柱状的扶蔗装置6固定在支架和 水箱、平衡箱7及方向轮5的轴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机身离于1.5米,在甘蔗施肥、培土中不损伤甘蔗,使用效 率高,宜推广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扶蔗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驾驶室1下机架上的发动机13通过变速箱和后桥上的传 动带10驱动驱动轮4,液压泵推动液压马达工作,并带动肥料斗2落肥,肥料斗2设有2排, 每排肥料斗2分上、下两层,把尿素和磷肥分开从肥料斗2的加料口加入,使肥料不易溶解, 而易落下,上层肥料斗2设有圆盘口可直接从圆盘口加入肥料,而下层肥料斗2设有尖嘴口 要从肥料斗2的尖嘴口加入肥料,在每个肥料斗2两侧的圆盘处设有漏斗形施肥管,上肥料 斗2的放肥管与下肥料斗2的施肥管相通,上、下肥料斗2之间设有2条紧固柱,液压马达 和变速箱相联,控制肥料斗2转动,肥料由管落下后,装在后桥上的2把犁3犁土履盖肥料, 平衡箱7内装有泥与另一侧的发动机水箱8、油箱12、变速箱等起到平衡作用,压縮空气瓶9与碟汽刹控制驱动轮4。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前面装有扶蔗装置6,三棱柱状的扶蔗装置6固定在支架 14和水箱、平衡箱7及方向轮5上,在支架14上安装有液压方向助力器ll,采用铲车变速 箱,扶蔗装置6中间的空间高过1.5米,25毫升/转的叶片油泵与方向齿轮泵相联,控制方 向轮的方向,甘蔗从扶蔗装置6中间的空间通过,不损伤甘蔗,使用效率大大提高,适应农 业大面积扩种甘蔗的需要。
权利要求一种甘蔗施肥培土机,由驾驶室、发动机、水箱、平衡箱、油箱、油泵、机架、前桥、后桥、扶蔗装置、轮、肥料斗和犁组成,其特征是在机架上装有前桥和后桥,在前桥上装有2个方向轮(5),在方向轮(5)轴上装有扶蔗装置(6),在后桥上装有传动带(10)与2个驱动轮(4)相联,在机架上装有2排肥料斗(2)和2把犁(3),水箱(8)、发动机(13)、变速箱、油箱(12)和平衡箱(7)对称安装在机架两旁及机身内,驾驶室(1)装在机身上,在驾驶室(1)内装有驾驶方向盘和坐椅,水箱(8)与发动机(13)、变速箱连接,油箱有管与各油泵连接,在驾驶室(1)后装有液压泵,液压泵与液压马达、肥料斗(2)连接,在驾驶室(1)后装有压缩空气瓶(9),压缩空气瓶(9)与碟汽刹、驱动轮(4)相联,方向轮(5)与叶片油泵连接,三棱柱状的扶蔗装置(6)固定在支架(15)和水箱(8)、平衡箱(7)及方向轮(5)的轴上。
2. 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甘蔗施肥培土机,其特征是每排肥料斗(2)分上、下两层,上层 肥料斗(2)设有圆盘口,而下层肥料斗(2)设有尖嘴口,在每个肥料斗(2)两侧的圆盘处设 有漏斗形施肥管,上肥料斗(2)的施肥管与下肥料斗(2)的施肥管相通,上、下肥料斗2之 间设有2条紧固柱。
3. 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甘蔗施肥培土机,其特征是三棱柱状的扶蔗装置(6)固定在支 架(14)和水箱(8)、平衡箱(7)及方向轮(5)的轴上,在支架(14)上安装有液压方向助力 器(ll),扶蔗装置(6)中间的空间高过1.5米。
专利摘要一种甘蔗施肥培土机,由驾驶室、发动机、水箱,平衡箱、油箱、油泵、机架、前桥、后桥、扶蔗装置、轮、肥料斗和犁组成,机身起过1.5米,设有扶蔗装置、双排双层肥料斗和双犁,设有发动机、液压油泵控制肥料斗和犁进行甘蔗的施肥和培土。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机身高于1.5米,在甘蔗施肥、培土中不损伤甘蔗,使用效率高,宜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01C13/00GK201444757SQ200920058020
公开日2010年5月5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2日
发明者梁华生 申请人:梁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