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尤其涉及到水稻苗床整地作业的自行式大型水稻 苗床整地机。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苗床整地一般采用机械旋耕,刮平之后,再采用人工拉木磙子或水泥磙 子将旋耕平整后的松散土壤压实,以防土层不实发生凹陷,影响苗床质量,轻者幼苗不壮、 重则可能造成幼苗干枯,不仅影响插秧质量,而且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为水稻苗床整地提供一种既能旋耕、平地、又能将松 散土壤压实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其特征 是在长方形机架8下面,从前至后依次装有平地板5、压磙6、压磙9、振动拖板11,振动拖板 11上装有电机10驱动的振动器35,在压磙6左侧伸出机架8外侧的轴径上装有皮带轮,在 机架8前部两端下方各通过铰链4安装齿轮箱1和齿轮箱31,两齿轮箱上端分别与吊掛于 机架8上面的油缸20掛接,旋耕刀轴40从左至右依次穿过皮带轮41、齿轮箱31、刀齿2、齿 轮箱1,在齿轮箱31左侧装有液压马达23,马达23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齿轮箱31通过万向 节传动轴29与齿轮箱1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加强方管21和罩板26分别与齿轮箱31和齿 轮箱1螺栓连接,在机架8的右前角部位装有座椅18和液压、电气操纵装置19,另在机架8 左侧顺梁的外前端装有油缸33,油缸33叉头与铰链立轴3上的连杆32铰链接,在机架8后 部的横梁上从左至右依次装有油箱15、油泵37、电机16在机架8上部前伸于旋耕机左侧的吊臂34及机架8后部与吊臂34对应的吊臂部 位各通过铰链装有链轮箱24和链轮箱12,两链轮箱上分别安装液压马达22和马达13,链 轮箱下端装有地轮25,在机架8右侧的吊臂34及机架8后部与吊臂34对应的吊臂部位也 通过铰链装有支臂27和支臂38,前后两支臂下端各装有地轮25,在联接于机架8前部和后 部左右两吊臂34之间的横梁39左侧各装有油缸14,油缸14叉头与装在横梁39中部的转 臂30和转臂36铰连接,转臂30和转臂36又通过拉杆28和拉杆42分别与链轮箱24和链 轮箱12及支臂27和支臂38铰连接。在近似于机架8中部的两顺梁之间的两横梁中间,固定安装升降油缸17,油缸17 的挺杆端部与蜗轮蜗杆总成装置7相连接,驱动电机与蜗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利用清洁能源电力为动力驱动油泵供 油进而由马达带动旋耕机一次完成旋耕、平整地、镇压等作业,既可前后行走又可与前进方 向横向行走,还可原地360°转向,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作业质量,省工省力,适合大型温室 大棚育苗使用。
[0009]图1为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侧视图图2为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正视图图3为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俯视图其中1、齿轮箱,2刀齿,3铰链立轴,4铰链,5平地板,6压磙,7蜗轮蜗杆总成装置,8机架,9压磙,10电机,11振动拖板,12链轮箱,13马达,14油缸,15油箱,16电机,17 升降油缸,18座椅,19液压、电气操纵装置,20油缸,21方管,22马达,23马达,24链轮箱,25 地轮,26罩板,27支臂,28拉杆,29万向节传动轴,30转臂,31齿轮箱,32连杆,33油缸,34 吊臂,35振动器,36转臂,37油泵,38支臂,39横梁,40刀轴,41皮带轮,42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所述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是在长方形机架8下面,从前至 后依次装有平地板5、压磙6、压磙9、振动拖板11,振动拖板11上装有电机10驱动的振动 器35,在压磙6左侧伸出机架8外侧的轴径上装有皮带轮,在机架8前部两端下方各通过铰 链4安装齿轮箱1和齿轮箱31,两齿轮箱上端分别与吊掛于机架8上面的油缸20掛接,旋 耕刀轴40从左至右依次穿过皮带轮41、齿轮箱31、刀齿2、齿轮箱1,在齿轮箱31左侧装有 液压马达23,马达23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齿轮箱31通过万向节传动轴29与齿轮箱1的动 力输入轴连接,加强方管21和罩板26分别与齿轮箱31和齿轮箱1螺栓连接,在机架8的 右前角部位装有座椅18和液压、电气操纵装置19,另在机架8左侧顺梁的外前端装有油缸 33,油缸33叉头与铰链立轴3上的连杆32铰链接,在机架8后部的横梁上从左至右依次装 有油箱15、油泵37、电机16。在机架8上部前伸于旋耕机左侧的吊臂34及机架8后部与吊臂34对应的吊臂部 位各通过铰链装有链轮箱24和链轮箱12,两链轮箱上分别安装液压马达22和13,链轮箱 下端装有地轮25,在机架8右侧的吊臂34及机架8后部与吊臂34对应的吊臂部位也通过 铰链装有支臂27和支臂38,前后两支臂下端各装有地轮25,在联接于机架8前部和后部左 右两吊臂34之间的横梁39左侧各装有油缸14,油缸14叉头与装在横梁39中部的转臂30 和36铰连接,转臂30和36又通过拉杆28和42分别与链轮箱24和12及支臂27和38铰 连接。在近似于机架8中部的两顺梁之间的两横梁中间,固定安装升降油缸17,油缸17 的挺杆端部与蜗轮蜗杆总成装置7相连接,驱动电机与蜗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由清洁能源提供的电力,通过电机10带动油泵37产生 高压油流,在液压、电气操纵装置19的控制下,驱动马达23带动旋耕刀轴40、刀齿2进行 旋耕作业,并由旋耕作业产生的牵引力带动平地板5平地、压磙6、压磙9滚动;随后由电机 10驱动振动器35所产生的动力带动拖板11振动进一步将苗床压实,作业中可利用液压、 电气操纵装置19控制油缸33行程带动铰链立轴3上的连杆32调整整台机具的运行方向, 在到达一定距离后,使油缸20将旋耕刀轴40升起空转,齿轮箱31外侧的皮带轮41在刀轴 40的驱动下,通过皮带驱动压磙6左侧的皮带轮转动使机具继续前进,将旋耕未压实的土 层经振动拖板11进一步振动压实后切断马达23供油刀轴40停止转动,一幅作业完成需向 另一回幅转移,此时操纵装置19向油缸14供油带动转臂30和36上的拉杆28和42使在 旋耕作业状态时升起的地轮25缓慢落下将整台机具升起后,启动马达22和13即带动链轮 箱24和12驱动地轮25向另幅作业地块横向行走,到位后停止马达供油,向油缸14反方向供油,使地轮25升起,整台机具落地,再向油缸17供油,整台机具升起,启动电机带动蜗轮 蜗杆总成装置7将机具旋转180°停止供油机具落地,给油缸20供油将旋耕刀轴40落下, 重新为马达23供油,旋耕刀轴40带动刀齿2又开始进行旋耕、平地、镇压作业。
权利要求一种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其特征在于长方形机架(8)下面,从前至后依次装有平地板(5)、压磙(6)、压磙(9)、振动拖板(11),振动拖板(11)上装有电机(10)驱动的振动器(35),在压磙(6)左侧伸出机架(8)外侧的轴径上装有皮带轮,在机架(8)前部两端下方各通过铰链(4)安装齿轮箱(1)和齿轮箱(31),两齿轮箱上端分别与吊掛于机架(8)上面的油缸(20)掛接,旋耕刀轴(40)从左至右依次穿过皮带轮(41)、齿轮箱(31)、刀齿(2)、齿轮箱(1),在齿轮箱(31)左侧装有液压马达(23),马达(23)的动力输出轴穿过齿轮箱(31)通过万向节传动轴(29)与齿轮箱(1)的动力输入轴连接,加强方管(21)和罩板(26)分别与齿轮箱(31)和齿轮箱(1)螺栓连接,在机架(8)的右前角部位装有座椅(18)和液压、电气操纵装置(19),另在机架(8)左侧顺梁的外前端装有油缸(33),油缸(33)叉头与铰链立轴(3)上的连杆(32)铰链接,在机架(8)后部的横梁上从左至右依次装有油箱(15)、油泵(37)、电机(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其特征还在于在机架(8)上部 前伸于旋耕机左侧的吊臂(34)及机架(8)后部与吊臂(34)对应的吊臂部位各通过铰链装 有链轮箱(24)和链轮箱(12),两链轮箱上分别安装液压马达(22)和马达(13),链轮箱下 端装有地轮(25),在机架(8)右侧的吊臂(34)及机架(8)后部与吊臂(34)对应的吊臂部 位也通过铰链装有支臂(27)和支臂(38),前后两支臂下端各装有地轮(25),在联接于机架 (8)前部和后部左右两吊臂(34)之间的横梁(39)左侧各装有油缸(14),油缸(14)叉头与 装在横梁(39)中部的转臂(30)和转臂(36)铰连接,转臂(30)和转臂(36)又通过拉杆 (28)和拉杆(42)分别与链轮箱(24)和链轮箱(12)及支臂(27)和支臂(38)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其特征还在于机架(8)中部的 两顺梁之间的两横梁中间,固定安装升降油缸(17),油缸(17)的挺杆端部与蜗轮蜗杆总成 装置(7)相连接,驱动电机与蜗杆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清洁能源电力为动力的自行式大型水稻苗床整地机,它主要由齿轮箱(1)及(31)、刀齿(2)、刀轴(40)、平地板(5)、压磙(6)、压磙(9)、振动拖板(11)、链轮箱(12)及(24)、支臂(27)、电机(16)、油泵(37)、马达(23)、(13)及(22)、地轮(25)、机架(8)、油缸(20)、(14)及(17)、液压、电气操纵装置(19)、蜗轮蜗杆总成装置(7)等组成;作业时,电机(16)带动油泵(37)产生高压油流,通过液压、电气操纵装置(19)分别控制油压马达(23)、(22)及(13)驱动旋耕机能够一次完成旋耕、平地、镇压等工序,既能直线行走又能横向行走,启动油缸(17)、蜗轮蜗杆装置总成(7)还可使机具原地360°转向;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工作效率高、作业质量好,省工省力,造价低,特别适合大型温室大棚育苗使用。
文档编号A01B51/02GK201629962SQ200920101120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0日
发明者侯家贵, 宋景森, 郭长春 申请人:郭长春;侯家贵;宋景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