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麦秆还田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麦秆还田耙。
背景技术:
现有的耕田耙种类很多,为了适应不同的耕作需要人们设计了多种结构,如 中国专利ZL98217423.3公开了一种水田轧滚耙,轧滚为圆柱形,片状矩形粑齿均布与 轧滚圆柱面上,两轧滚分别通过轴、轴承、轴套并排设于耙架的下部。又如中国专利 ZL200620075704. 6公开了 一种稻田麦秆还田专用耙,耙辊包括耙轴和均布在耙轴上的圆 盘耙,圆盘耙为齿轮状,耙辊后部设有拖平耙,拖平耙包括拖平板和均布在其底部的L形粑 齿。但现有的结构对于提高生产效率及适应不同水田地面情况方面尚存在一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麦秆还田耙,以解决传统耕田耙效率不高和对不 同水田地面的适应性等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麦秆还田耙,包括框式机架,框式机架内设 有后耙轴,后耙轴上均匀分布有圆盘耙,框式机架后部连有拖平耙,所述拖拉机两端的轮毂 上分别连有一前耙轴,前耙轴上联有一组圆盘耙。 所述框式机架上固定有套筒,转轴穿过套筒用销轴与座椅支架联接,使框式机架 可绕转轴摆动;转轴的两侧设置有挡块,挡块与机架有一定间隙,使框式机架可绕转轴做有 限度的摆动。 所述框式机架中的后耙轴上的每两个圆盘耙之间沿周向均布设有圆柱形轧辊。 所述框式机架上安装有防护罩。 所述拖平耙上设置有弧形槽与框式机架两侧的连接杆相连。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这种前后都有圆盘耙的结构,提高了耙草效率,对 水田地面初始条件没有特殊的要求,操作安全、简便;同时解决耙耕时的转弯问题、陷田问 题和麦秆还田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机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16] 如图1、4、5所示,一种麦秆还田耙,在拖拉机3的座椅支架3a上,连接有框式机架 12,框式机架12内设有后耙轴IO,后耙轴10上设有两组圆盘耙9,框式机架12后部连有拖 平耙14,所述拖拉机3的左、右轮3b的轮毂外侧各连有一前耙轴2,前耙轴2上联有三个圆 盘耙1。 如图2、3所示,框式机架12上固定有套筒7,转轴5穿过套筒7用销轴4与座椅支 架3a联接,使框式机架12可绕销轴4水平摆动,以适应转弯的动作;转轴5的两侧设置有 挡块6,挡块6与机架12有一定间隙,使框式机架12可绕转轴5做有限度的摆动,以适应地 面的不同平整度。 如图4、5所示,框式机架12中后耙轴10上安装的圆盘耙9,每两个圆盘耙9之间
沿周向均布设置有圆柱形轧辊11,以增加圆盘耙9的着地宽度,以解决陷田问题。 如图1、4所示,框式机架12上安装有防护罩8,将圆盘耙9罩住。 如图l所示,拖平耙14上设置有弧形槽14a与框式机架12两侧的连接杆13相连,
可用于调整拖平耙与地面的夹角,提高地面拖平效果。
权利要求一种麦秆还田耙,包括拖拉机(3)以及相连的框式机架(12),框式机架(12)内设有后耙轴(10),后耙轴(10)上设有一组圆盘耙(9),框式机架(12)后部连有拖平耙(14),其特征是拖拉机(3)两端的轮毂上分别连有一前耙轴(2),前耙轴(2)上联有一组圆盘耙(1)。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麦秆还田耙,其特征是所述框式机架(12)上固定有套筒(7),转轴(5)穿过套筒(7)用销轴(4)与座椅支架(3a)联接,转轴(5)的两侧设置有挡块(6)。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麦秆还田耙,其特征是后耙轴(10)上的每两个圆盘耙(9)之间沿周向均布设有圆柱形轧辊(11)。
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麦秆还田耙,其特征是所述框式机架(12)上安装有防护罩(8)。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麦秆还田耙,其特征是所述框式机架(12)上安装有防护罩(8)。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麦秆还田耙,其特征是所述拖平耙(14)上设置有弧形槽(14a)与框式机架(12)两侧的连接杆(13)相连。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麦秆还田耙,其特征是所述拖平耙(14)上设置有弧形槽(14a)与框式机架(12)两侧的连接杆(13)相连。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麦秆还田耙,包括框式机架(12)以及相连的后耙轴(10),后耙轴上均匀分布有圆盘耙(9),框式机架(12)后部连有拖平耙(14);拖拉机(3)左、右轮轮毂上各连有一前耙轴(2)和圆盘耙(1);框式机架上固定有套筒(7),转轴(5)穿过套筒用销轴(4)与座椅支架联接,框式机架上安装有防护罩(8)。本装置采用的这种前后都有圆盘耙的结构,提高了耙草效率,对水田地面初始条件没有特殊的要求,操作安全、简便;同时解决耙耕时的转弯问题、陷田问题和麦秆还田问题。
文档编号A01B23/00GK201479549SQ20092017250
公开日2010年5月26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0日
发明者马文宝 申请人:马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