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鱿钓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939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鱿钓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渔业捕捞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鱿钓钩,本发明所述鱿钓钩主要以头足类大型个体(例如茎柔鱼)为捕捞对象。
背景技术
根据头足类胴长和体重的关系,董正之(1991)将头足类分为五中类型,其中大型头足类、巨型头足类成熟个体胴长大于0. 47m,体重大于0. 6kgo其中大洋性经济柔鱼类渔业资源中主要有茎柔鱼及菱鳍乌贼两种。茎柔鱼Dosidicus gigas是大洋性浅海种,是头足类中个体最大、资源量最丰富的种类之一,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的加利福尼亚(37° N)到智利幻的海域中。上世纪 90年代以来,茎柔鱼资源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年最高产量近80 X 104t (2004年)。由于茎柔鱼资源分布广,个体大小差异显著。对于茎柔鱼的种群结构,一般依据茎柔鱼渔获物的胴长组成进行划分,Ehrhardt等(198 和sato(1970认为分布在加利福尼亚海湾的茎柔鱼可分为5个族。Argilelles等根据1992年生产和调查资料,将秘鲁海域茎柔鱼分为2个群体小型群(100 490mm)和大型群(520 1100mm)。其中小型群在3 12月较多,1 2月则较少,大型群全年都有出现。同时根据2009年秘鲁外海资源探捕统计,大型个体渔业产量占总产量的50%左右。菱鳍乌贼Thysanoteuthis rhombus为典型的外洋表层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的温热带海域。但目前只有日本海南部及中部的若狭湾与富山湾海域、琉球群岛的冲绳岛和台湾以东海域被开发利用,成为主要作业渔场。菱鳍乌贼渔货物胴长一般为60cm,体重约为 15kg左右,最大胴长约IOOcm体重约30kg。茎柔鱼是我国远洋鱿钓作业的重要捕捞对象,但目前对于大型茎柔鱼个体尚未存在专用的钓捕工具,实际生产作业中均采用小型鱿鱼钓钩进行捕捞,根据茎柔鱼海上探捕试验,大型个体捕捞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脱钩现象严重当茎柔鱼个体胴长大于40cm时,个体体重将大于^g。由于小型鱿钓钩仅有2_4 层伞钩,每层钓钩只有6-7组钩刺,且直径范围17. 5-30mm,而茎柔鱼大型个体头部直径大于100mm。所以钓钩与茎柔鱼个体接触面积非常小,有时仅几个钩刺可以挂住茎柔鱼触腕。 在拖拽的过程中由于茎柔鱼个体较大,同时茎柔鱼试图逃逸时产生较大反作用力,茎柔鱼非常容易弄弯钩刺成功逃逸。同时,由于目前小型鱿钓钩仅有2-4个直径相同的伞钩串联而成,茎柔鱼上钩后在拖拽过程中茎柔鱼会向相反方向逃逸,同时由于受到海流作用,在拖拽过程中钓线会发生倾斜。当茎柔鱼个体被拖出海面时,由于头足类个体重力方向与钓线的拉力方向存在夹角,触腕受到的钩刺的作用力与自身重力的合力方向背离钓钩中心,且挂住触腕的钩刺数目较少,触腕很容易从小型鱿钓钩伞钩上滑脱。根据观察,在水中拖拽中有3或4层伞钩成功钩到触腕,但在出水的过程中发生脱离,在出水后仅有1或2层伞钩挂着触腕。在往上拖拽的过程中由于钩着触腕的钩刺太少,很容易弄弯钩刺,茎柔鱼成功逃脱,同时钓钩严重损坏。2,诱集作用不显著根据以往研究认为茎柔鱼小型个体存在集群运动的特性,个体数量可以达到1200 多个,但当个体成熟后集群现象消失,仅有2-5个个体成群捕食,或单个个体进行机会主义式觅食。所以采用小型鱿钓钩,由于其在水中发光作用不显著,对大型个体诱集作用不佳。 根据海上试验,当在小型鱿钓钩上悬挂小型水下灯时,诱集作用显著性增加。但小型水下灯价格较为昂贵,水下极易丢失,同时由于采用集成线路控制,并且采用电池供电,在海水中极易发生进水而损坏的现象,钓捕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鱿钓钩在捕捞过程中容易发生脱钩现象的问题,并针对该问题提供一种鱿钓钩。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鱿钓钩,包括伞钩以及水下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鱿钓钩还包括用于安装伞钩及水下发光装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构成支架顶面的上金属片;和构成支架底面,尺寸大于上金属片的下金属片;以及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片边缘处的若干连接杆;所述伞钩套在若干连接杆上。采用上述结构后,相比于现有技术,一方面,伞钩上的钩刺挂住头足类个体的触腕机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整个鱿钓钩大致呈金字塔形,且周围均勻的分布众多伞钩,极大的增加了伞钩与头足类个体(例如茎柔鱼)的接触面积,也即头足类个体的全部触腕可牢牢固定在不同伞钩的钩刺上。另一方面,发生脱钩及损坏伞钩上的钩刺的现象大幅减少在船员往上拖拽头足类个体的过程中,由于众多钩刺均挂住触腕,所以即便头足类个体试图逃逸,对伞钩上的钩刺产生较大反作用力时,作用在单个钩刺上的力也是相当小的,从而钩刺不易发生弯曲变形。同时,在拖拽过程中,当鱿钓钩的倾斜角度较小时,头足类每个触腕受到钩刺作用的力与自身重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指向鱿钓钩的中心,触腕从钩刺上脱落的概率显著小于小型钓钩;当鱿钓钩的倾斜角度较大时,背离海面一侧的触腕所受到的钩刺作用的力与自身重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指向鱿钓钩的中心且力量更大,所以从钩刺上脱落的概率更低;靠近海面一侧的触腕所受到的钓钩作用的力与自身重力的合力沿水平方向的分力指向钓钩中心,且分力大于小型钓钩相同情况下水平方向的分力,所以脱钩率将显著小于小型钓钩。综上所述,本发明所述鱿钓钩的使用将显著降低脱钩率。


图1是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的侧视结构图;图2是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下层支架的俯视结构图3是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上金属片及中间金属片之间的剖面结构图;图4是图1沿A-A线的剖面结构图;图5是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中的伞钩的侧视结构图;图6是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中的伞钩的俯视结构图;图7是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中荧光套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中荧光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中钩刺针尖的基本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其它技术方案,本具体实施方式
将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各项技术方案做详细的介绍。本说明书在发明内容部分已经提到,采用发明内容部分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鱿钓钩在捕捞头足类个体(例如茎柔鱼)时遇到的技术问题,例如伞钩上的钩刺容易被头足类个体弯曲,而使鱿钓钩损坏等等。然而,仅有这样的结构是不能保证鱿钓钩具有良好的捕捞能力的,一个合理的原因即在于这样的鱿钓钩对头足类个体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从而即便将鱿钓钩放置在头足类个体经常出没的水域,鱿钓钩的捕捞能力可能也没有相应的提高。针对上述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采取的技术措施是在鱿钓钩上悬挂小型水下灯,以增加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然而这样的技术措施又容易带来新的技术问题水下灯价格较为昂贵,水下极易丢失,同时由于采用集成线路控制,并且采用电池供电,在海水中极易发生进水而损坏的现象,钓捕成本较高。本具体实施方式
改进了现有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一般而言,可以采用荧光粉作为发光体用来代替以电池供电的水下灯,这样就不需要另外设置集成控制电路并至少维持鱿钓钩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并且,本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发现,单一方向的光并不能对头足类个体构成持久的吸引力,但如果在使用鱿钓钩进行捕捞的过程中不断的变动光的照射方向,就可以使头足类个体长时间的在鱿钓钩附近活动,从而提高鱿钓钩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来实现变动光的照射方向,例如增设制动装置以使以荧光管为发光源的发光装置随时间发生位置上的周期变动。但这样的技术手段往往需要增加额外的制造成本,并且还需要进一步的对制动装置进行改进以适应水下作业。本具体实施方式
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在发明内容部分所提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做出的,具体如下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之间,尺寸大小在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片之间的中间金属片;以及上、下端轴设于所述上金属片和中间金属片上并位于上金属片和中间金属片之间的旋转片;
所述连接杆分为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片边缘处的上连接杆,以及连接中间金属片及下金属片边缘处的下连接杆,所述水下发光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上连接杆上,将光射向不锈钢旋转片的上连接杆发光装置。所述旋转片为表面经过抛光处理的不锈钢旋转片,所述旋转片呈扇叶状。由上可以看出,本具体实施方式
实现不断变动光的照射方向的技术手段是对光进行反射,然后改变光反射面(即旋转片)的角度。具体的说,当鱿钓钩投放至海水中,旋转片的扇叶状设计就可以使其在海流中自动转动,不锈钢旋转片表面的抛光处理,会反射上连接杆发光装置所发出的光,实现闪动的效果。作为捕捞头足类个体的基本部件,伞钩,本具体实施方式
认为是不能够设置在上连接杆上的,因为这会阻挡由不锈钢旋转片反射的反射光,降低对头足类个体的诱集作用, 所以将伞钩设置在下连接杆上被认为是可行的。同时水下发光装置还可以包括设置在下连接杆上的下连接杆发光装置,下连接杆发光装置由若干设置在相邻两个伞钩之间的发光套管(可以是圆柱形荧光套管)组成。分布于两个伞钩之间的发光套管连同上连接杆发光装置(可以是纺锤形荧光套体以使其具备较高的发光面积),可使整个鱿钓钩在海水中如同一个小型头足类个体游动,进一步增加鱿钓钩的诱集作用。实施例下面具体介绍一个采用具体实施方式
部分所述技术方案的鱿钓钩,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细致的了解本发明所记载的技术方案。一种鱿钓钩,包括用于安装伞钩11及水下发光装置的支架,该支架包括上层支架及下层支架,上层支架的作用在于实现鱿钓钩的闪光效果,并对鱿钓钩的诱集作用的发挥起主导作用;下层支架的作用在于通过伞钩11实现对头足类个体的捕捞。从制作材质上看,所述上金属片1,中间金属片2及下金属片3均呈圆形,且均为不锈钢材质,下金属片3为圆环。从结构上看,上层支架及下层支架以中间金属片2为分界线,上层支架包括上金属片1,中间金属片2以及四根连接上金属片1及中间金属片2的上连接杆6(本实施例为螺栓(螺栓标准为GB/T5784-1986)),上连接杆6上套有发光套体7 (本实施例为纺锤形荧光套体,见图7),上金属片1及中间金属片2的中部通过使不锈钢旋转片4旋转的旋转轴 5(由上端轴及下端轴组成)连接;下层支架包括中间金属片2,下金属片3以及八根连接中间金属片2与下金属片3 的下连接杆12 (本实施例为螺栓(螺栓标准为GB/T5784-1986)),下连接杆12上套有伞钩 11及发光套管10 (本实施例为圆柱形荧光套管,见图8),发光套管10设置在两个相邻的伞钩11之间。支架的整体结构呈金字塔形,从上到下直径不断增大。上金属片平均分布4个圆孔,中间金属片及下金属片平均分布8个圆孔。每个连接杆上安装9个伞钩,共安装72个。 支架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对本实施例所述一种鱿钓钩的关键部件进行介绍1.旋转片(呈扇叶状)由于鱿钓钩作业环境为海水,所以旋转片4需要采用不锈钢材料制作(不锈钢材料符合国际不锈钢标准GB/T2087-2007),同时为了达到最佳的反光效果,需要对旋转片4 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根据海上调查,头足类个体(如茎柔鱼)作业海域海流速度平均在1 节左右,所以为了提高旋转片在海水中的转动速度,将旋转片4制作成扇叶状(见图3及图 4),通过在海水中受到海流的冲击而迅速转动,实现闪动的效果。2.伞钩伞钩11 (见图5和图6)选用目前广泛使用的结构。根据农业部颁布的渔具标准化(编号SC/T4015-20(^),钩刺8的物理性能指标为表1钩刺物理性能指标
权利要求
1.一种鱿钓钩,包括伞钩以及水下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鱿钓钩还包括用于安装伞钩及水下发光装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构成支架顶面的上金属片;和构成支架底面,尺寸大于上金属片的下金属片;以及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片边缘处的若干连接杆;所述伞钩套在若干连接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鱿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还包括位于上金属片和下金属片之间,尺寸大小在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片之间的中间金属片;以及上、下端轴设于所述上金属片和中间金属片上并位于上金属片和中间金属片之间的旋转片;所述连接杆分为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片边缘处的上连接杆,以及连接中间金属片及下金属片边缘处的下连接杆,所述水下发光装置至少包括设置在上连接杆上,将光射向不锈钢旋转片的上连接杆发光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鱿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片为表面经过抛光处理的不锈钢旋转片,所述旋转片呈扇叶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鱿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钩均勻套在下连接杆上,水下发光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下连接杆的下连接杆发光装置,下连接杆发光装置由若干设置在相邻两个伞钩之间的发光套管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鱿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杆发光装置由套在若干上连接杆上的发光套体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鱿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套管为圆柱形荧光套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鱿钓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套体为纺锤形荧光套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渔业捕捞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鱿钓钩,本发明所述鱿钓钩主要以头足类大型个体(例如茎柔鱼)为捕捞对象,为了解决现有鱿钓钩在捕捞大型头足类个体的过程中出现的容易发生脱钩现象,诱集作用不佳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鱿钓钩,包括伞钩,水下闪光装置以及用于安装伞钩及水下闪光装置的支架,所述支架包括构成支架顶面的上金属片;和构成支架底面,尺寸大于上金属片的下金属片;以及连接上金属片及下金属片边缘处的若干连接杆;所述伞钩套在若干连接杆上,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即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文档编号A01K83/00GK102334470SQ20101023354
公开日2012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2日
发明者吕凯凯, 晋伟红, 李纲, 殷远, 王敏法, 贾涛, 邱海波, 陈新军, 陈银涛 申请人:上海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