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

文档序号:245426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鱼类饵料领域,特别涉及到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 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食物转换率、计算饵料系数时往往涉及到水生生物摄食前饵料的称重,摄食后残 饵的收集和残饵质量的计算,在环境因子对鱼类生长摄食实验,饲料开发实验中是必不可 少的试验步骤。国内外采取投喂前称总质量,虹吸法搜集残饵计重。国内方法饵料在投喂前先需 在105°C烘箱内烘干两小时,晾凉之后再准确称量并投喂。残饵收集后晾干并烘于两小时, 再准确称重;将收集的残饵移到干净的培养皿(干重量已知)中,在鼓风干燥箱中105°C下 烘干,称重记录。为了校正残饵重量,将定量的饲料置于没有鳖的养殖水体中,再按照同样 的方法回收处理残饵,从而得到了各饲料在水中的溶失率,以校正残饵量。国外,Monica Y. Tsuzuki,2007在进行饵料实验求饲料转化率(FCR)时,采取先称重,一分钟内投少量饵 料直到鱼吃完,重复以上过程直到鱼不再摄食。国外其他作者在收集残饵时,仅介绍是采 用虹吸法收集饵料,对过程没有详尽描述。M0nica Y. Tsuzuki的方法在循环水或者透明 度不佳的养殖水或者深水试验中不能观察到鱼的摄食情况受到限制,以上方法归结为称重 法。称重法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存在缺陷,缺陷主要在于四个方面1残饵收集不完全,为确保水生生物饱食,饲料投喂量必然大于摄入量,经过2 2. 5小时充分摄食后开始收集残饵。在这充分摄食期间,饵料自身的溶解、水生生物对饵料 的物理性搅动、微生物的消耗、微生物的消耗,收集、灰分处理过程中人为误差和机械误差 (饵料吸附在器械壁收集不完整或者经过网目随水流失),尤其是饵料自身的溶解和机械 误差极大地影响残饵总质量的准确性;2收集残饵后,残饵的预处理如风干、晒干等、保存如冷冻保存,以防变质等、后期 的灰分测定是耗时耗力的工作。尤其对于长期性试验项目,因为需要每天一次或多次投喂 再收集残饵。这在整个试验过程当中是个极为繁琐的过程;3饵料存储过程中潮解吸水使得实际投喂量存在误差;4残饵和粪便难以分开,导致残饵收集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目的 其一为去掉了生物化因素和机械误差对残饵总质量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目的其 二为不必考虑饲料放置过程中潮解吸水现象,仅看残饵不必考虑粪便影响。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试验前鱼体称重mini ;
(2)、投喂计数 及残饵收集在每次投喂前筛选形状、体积类似,饲料颗粒直径为1. 0-12. Omm的颗粒状饵料, 不称重,投喂前纪录下投喂的粒数P,在水生生物充分摄食后,用虹吸法吸底收集残饵,计数 形状完整和溶解掉部分但保持几何形状的饵料颗粒数Q ;(3)、纪录单次残饵数纪录每次投喂后剩余残饵的颗粒粒数Qi, i表示不同的投喂次数,纪录完成后残饵 即可弃去;(4)、计算单次投喂质量筛选形状、体积类似,饵料颗粒直径为1. 0-12. Omm的饵料,将P粒饵料颗粒组成一 组,共设5至7个平行组,每组饵料分别在干燥箱中,在105°C烘干至恒重,用电子天平准确
称量每组饵料的质量Μ”Μ2、Μ3......,求出饵料质量的平均值M,饵料的质量和粒数成正比,
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由下列公式计算Mi=M(Pi-Qi)A3其中Mi为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M为P粒饵料的质量平均值Pi为每次投喂饵料的粒数Qi为每次投喂饵料后残饵颗粒数P为每组投喂饵料颗粒总数;(5)、试验末鱼体称重mfin ;(6)、计算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MX(P,-Q,)/PpCR=-!- i= (1,2,3,4……)
mf,n “ m,n,其中=Pi-每次投喂饵料的粒数M-P粒饵料质量的平均值Qi-每次投喂饵料后残饵颗粒数mini-试验前鱼体重mfin-试验末鱼体重P-每组投喂饵料颗粒总数i_投饵次别。本发明的积极效果为1、以计数法代替称重法,去掉了生物化因素和机械误差对残饵总质量的影响,提 高了试验的准确性;2、以计数法代替称重法,去掉了对收集的残饵后续的处理过程,节省了科研工作 者的时间和经费支出;3、以计数法代替称重法,只需对第一次投喂量进行质量测定,后续不再有称量环 节,不必考虑饲料放置过程中潮解吸水现象,进一步加大了实验准确性;4、以计数法代替称重法,仅看残饵不必考虑粪便影响,不管粪便存在与否,且粪便和残饵从形状、颜色上易于区分。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中华鲟养殖试验所使用饵料直径为5. 0-6. Omm,沉性。(1)、试验前鱼体称重mini选取15尾健康且长势良好八月龄中华鲟,取体重的平均值为640. Sg,随机均分为 3组放于直径2m的钢化玻璃筒流动淡水进行养殖,水深40cm,桶底中央有一根直径为5cm PVC管控制钢化玻璃筒的水深,直径为5cmPVC管外部套一直径为IOcm PVC管且PVC管的外 部均勻扎眼,起到排水排便过滤饵料作用,饵料保留在池中。饥饿1天后,测重并开始试验, 试验为期11天。(2)投喂计数及残饵收集每天早中晚投喂三次,投喂2小时候后,虹吸法收集残饵。试验中记录投喂颗粒 数,残饵颗粒数。在每次投喂前筛选形状、体积类似,饲料颗粒直径为5. 0-6. Omm的颗粒状 饵料,不称重,投喂前纪录下投喂的粒数P,在水生生物充分摄食后,用虹吸法吸底收集残 饵,计数形状完整和溶解掉部分但保持几何形状的残饵颗粒数Q。(3)、纪录单次残饵数记录试验中剩余残饵颗粒粒数Qi, i表示不同的投喂次数,纪录完成后残饵即可弃 去。(4)、计算单次投喂质量试验前,饵料取样20粒共计8份,烘箱中105°C烘烤2小时至恒重,求饵料的质量 平均值M,以此作为质量计算依据,并根据公式Mi = M(Pi-Qi)/P,计算出鱼体单次进食饵料 的质量。(5)、试验末鱼体称重mfin结束试验前1天停止喂食,到实验结束再次测重。(6)、用公式计算饲料转化率,公式为
「 ηΜ (Ρ「Q,)/P
权利要求
一种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试验前鱼体称重mini;(2)、投喂计数及残饵收集在每次投喂前筛选形状、体积类似,饲料颗粒直径为1.0 12.0mm的颗粒状饵料,不称重,投喂前纪录下投喂的粒数P,在水生生物充分摄食后,用虹吸法吸底收集残饵,计数形状完整和溶解掉部分但保持几何形状的饵料颗粒数Q;(3)、纪录单次残饵数纪录每次投喂后剩余残饵的颗粒粒数Qi,i表示不同的投喂次数,纪录完成后残饵即可弃去;(4)、计算单次投喂质量筛选形状、体积类似,饵料颗粒直径为1.0 12.0mm的饵料,将P粒饵料颗粒组成一组,共设5至7个平行组,每组饵料分别在干燥箱中,在105℃干燥至恒重;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量每组饵料的质量M1、M2、M3......,求出饵料质量的平均值M,饵料的质量和粒数成正比,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由下列公式计算Mi=M(Pi Qi)/P其中Mi为鱼体单次进食饵料的质量M为P粒饵料的质量平均值Pi为每次投喂饵料的粒数Qi为每次投喂饵料后残饵颗粒数P为每组投喂饵料颗粒总数;(5)、试验末鱼体称重mfin;(6)、计算饲料转化率饲料转化率按下列公式计算 <mrow><mi>FCR</mi><mo>=</mo><mfrac> <mrow><mi>M</mi><munderover> <mi>&Sigma;</mi> <mi>i</mi> <mi>n</mi></munderover><mrow> <mo>(</mo> <msub><mi>P</mi><mi>i</mi> </msub> <mo>-</mo> <msub><mi>Q</mi><mi>i</mi> </msub> <mo>)</mo></mrow><mo>/</mo><mi>P</mi> </mrow> <mrow><msub> <mi>m</mi> <mi>fin</mi></msub><mo>-</mo><msub> <mi>m</mi> <mi>ini</mi></msub> </mrow></mfrac><mo>,</mo><mi>i</mi><mo>=</mo><mrow> <mo>(</mo> <mn>1,2,3,4</mn>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CenterDot;</mo> <mo>)</mo></mrow> </mrow>其中Pi 每次投喂饵料的粒数M P粒饵料质量的平均值Qi 每次投喂饵料后残饵颗粒数mini 试验前鱼体重mfin 试验末鱼体重P 每组投喂饵料颗粒总数i 投饵次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用计数法求水中残饵量及饲料转化率的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1、试验前鱼体称重mini;2、投喂计数及残饵收集;3、纪录单次残饵数;4、纪录单次残饵数,计算公式为Mi=M(Pi-Qi)/P;5、试验末鱼体称重mfim;6、计算饲料转化率,计算公式为该方法去掉了生物化因素和机械误差对残饵总质量的影响,提高了试验的准确性;去掉了对收集的残饵后续的处理过程,节省了科研工作者的时间和经费支出;仅看残饵不必考虑粪便影响,不管粪便存在与否,且粪便和残饵从形状、颜色上易于区分。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1950328SQ20101028037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7日
发明者危起伟, 李伟, 骆慧 申请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