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莳萝子挥发油制备方法及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以及莳萝子挥发油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属于农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挥发油(essential oil)是一类由挥发性天然化合物组成并带有强烈气味的油状 液体总称,它是一种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挥发油在植物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菊科、 伞形科、唇形科、芸香科、樟科、姜科、木兰科等植物中。挥发油具有丰富的生物活性,具体表 现为抗菌驱虫、抗炎、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解热镇痛祛痰止咳等。目前已知的植物挥发 油有大约3000种,其中约300种已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农业、化妆品等工业中。莳萝(AnetAum graveolens L)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莳萝用作药用植物的 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在食品工业中,莳萝被广泛的用作调味剂。现世界各地多有栽 培,主要生产国为印度,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我国应用其作为药用植物历史悠久,历代 本草,多有著录。其干燥成熟果实称为莳萝子,亦为常用的维吾尔族药。莳萝在临床上主要 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痛、消化不良、口臭及肠胃气胀,并有安神、镇静的疗效,亦可 用于治疗小儿打嗝,对哺乳期妇女有催乳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莳萝子挥发油具有 抗菌、驱虫、抗氧化、催乳、调节女性生育周期及降血脂等药理活性。油菜菌核病由核盘菌Schroiior腫(Lib.) de Bary]引起,在我 国各油菜产区,尤其在长江流域及东南沿海冬油菜产区发生最为严重,一般年份油菜菌核 病发病率为10% 30%,严重年份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减产达11% 73%,含油量降低 1% 5%。核盘菌是一种危害严重、世界性的植物病害真菌,寄主超过400种植物。我国报 道的核盘菌自然寄主有36科214种植物,目前主要采用抗病品种和化学农药苯丙咪唑类或 二甲酰亚胺类等抗菌剂作为防治手段。如今,合成抗菌剂的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 得植物源农药(挥发油、植物提取物等)需求量逐渐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以及莳萝子 挥发油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作用
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干燥的莳萝子粉碎,过筛,称取适量,加入蒸馏水,蒸馏,馏出物除掉水相后,干燥得 莳萝子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的方法,从制得的莳萝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 了 23个化合物(表1),占总含量的99.4wt%。主要化合物有香芹酮(41. 5wt%)、柠檬烯 (32. 6wt%)及芹菜脑(16. 8wt%)等。《香料香精化妆品》1995年第4期,报道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甘肃产莳萝子挥 发油主要成分为香芹酮(40. 37%)及柠檬烯(12. 64 %)。《香料香精化妆品》2009年第2期报道了用顶空固相萃取方法富集广西产的莳萝子粉碎时释放的挥发气体成分,用GC-MS分 析了其主要成分为柠檬烯(50. 48%)、香芹酮(41. 14%)及二氢香芹酮(3.73%)。《天然产物 研究与开发》2010年第22期报道了用水蒸气蒸馏的方法提取了广西产莳萝子挥发油,用 GC-MS方法鉴定了其主要成分为香芹酮(54. 587%)、柠檬烯(18. 492%)及芹菜脑(11. 949%)。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2003 年第 13 期报道了用水蒸气蒸馏方 法提取了保加利亚莳萝子挥发油,GC-MS分析其主要成分为香芹酮(50. 1%%)、柠檬烯(44. 1 %)及二氢香芹酮(1. 9%)。中国专利CN101298581A公开了一种用超临界提取方法制备了莳 萝子挥发油,GC-MS分析其重要成分为香芹酮(73. 6%)和柠檬烯(14. 7 %)。这些报告都与 本发明涉及的莳萝子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或含量有所不同。 没有任何文献报道过用莳萝子挥发油防治油菜菌核病。在本发明中,通过体内、体 外实验证实了莳萝子挥发油在接触和挥发条件下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测 定了不同浓度莳萝子挥发油在接触实验时对于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挥发油浓 度为0. 25-0. 3 μ 1/ml时对核盘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可达50_60%,在挥发油浓度为0. 9-1. 2 μ 1/ml时,对于菌丝生长的抑制率范围可达90-100%。在挥发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莳萝 子挥发油对于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挥发油浓度在0.02 μ 1/ml air以下时对于核 盘菌菌丝生长没有抑制作用,当挥发油浓度为0. 10-0. 14 μ 1/ml air时对于菌丝生长的抑 制率可达75-100%。莳萝子挥发油在接触和挥发条件下对核盘菌菌核萌发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 接触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莳萝子挥发油对于核盘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 明当挥发油浓度低于0. 1μ 1/ml以下时,对于菌核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当挥发油浓度为 0. 8-1.0 μ 1/ml时,菌核萌发率仅为20%至0。在挥发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浓度莳萝子挥发 油对于核盘菌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挥发油浓度低于0.04 μ 1/ml air时,对于 核盘菌菌核萌发没有抑制作用;当浓度为0. 14-0. 16 μ 1/ml air时,菌核萌发率仅为20%至 O0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有较强的体内抑制活性。在预防实验中,当挥发油浓度为 0. 1-0. 25 μ 1/ml时,菌斑直径范围为23. 8-12. 1mm,而空白对照菌斑直径为30mm,效果明 显;当挥发油浓度在0. 5 μ 1/ml及以上时,完全抑制了核盘菌菌丝在油菜叶片上的生长,表 现出良好的预防效果。在治疗实验中,当挥发油浓度为0. 75-1. 0 μ 1/ml时,菌斑直径范围 为10. 9-8. 7_,而空白对照菌斑直径为30. 4_,表现出明显的治疗效果。总之,本发明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所制备的莳萝子挥发 油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
将干燥的莳萝子粉碎后过40目筛,称取400-500g,加入适量蒸馏水,蒸馏,馏出物除 掉水相后,每90-100ml挥发油用35-45g无水硫酸钠进行干燥,得到莳萝子挥发油,于4°C冰 箱内密封避光保存。以此法获得的莳萝子挥发油得率可达3. 5% (v/m干重)以上。采用日本SHIMADZU GCMS-QP201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制得的莳萝子挥发油进行了分析。GC条件Rtx -5MS毛细管柱(30mX0. 25mmX0. 25 mm);进样口温度240°C ; 分流进样,分流比20:1;挥发油进样量1 μ 1 ;载气(99. 999%的高纯氦)恒线速度40 cm/ sec ;吹扫气流量3 ml/min。升温程序初始温度70 °C,保持2 min ;再以10 V /min程序 升温至250°C,保持lOmin。MS条件电子轰击源(Electron Impact, ΕΙ),电子能量为70 eV,离子源温度200°C,接口温度220°C。选取SCAN模式时,质量扫描范围为3(T500(m/z), 溶剂延迟2. 5 min。根据保留时间,同时对各化合物质谱在OTST数据库进行相似检索,对 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其相对含量采用面积归一化法进行计算。GC-MS分析结果见表1。从 莳萝子挥发油中共鉴定出了 23个化合物(表1),占总含量的99. 4wt%。主要物质有香芹酮 (41. 5wt %),柠檬烯(32. 6 wt%)及芹菜脑(16. 8 wt%)等。表1莳萝子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
权利要求
1.一种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干燥的莳萝子粉碎,称取适量,加入 蒸馏水,进行水蒸气蒸馏,馏出物除掉水相后,干燥得莳萝子挥发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干燥的莳萝子粉碎 过40目筛。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馏出物除掉水相后,每 90-100ml挥发油用35-45g无水硫酸钠干燥。
4.莳萝子挥发油用于抑制核盘菌菌丝的生长。
5.莳萝子挥发油用于抑制核盘菌菌核的萌发。
6.莳萝子挥发油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莳萝子挥发油的制备方法将干燥的莳萝子粉碎,称取适量,加入蒸馏水,进行水蒸气蒸馏,馏出物除掉水相后,干燥得莳萝子挥发油。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容易操作。分别在接触、挥发实验条件下测定了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及菌核萌发的抑制作用。结果证明莳萝子挥发油对核盘菌菌丝生长和菌核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体内抑制核盘菌菌丝生长也表现出较好活性,可用于油菜菌核病的防治。
文档编号A01P3/00GK102093931SQ20101057999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9日
发明者何敬胜, 曾红, 王有为, 班小泉, 田俊, 陈玉欣, 黄博 申请人:武汉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