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68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及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浒苔处理方法及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浒苔的爆发具有产生量及持续时间不确定性等特点。大规模浒苔爆发的浒苔,在沿岸及港湾聚集,会严重地影响景观环境,如不及时清运处理,浒苔腐烂后会更严重地污染海域环境。而由于浒苔本身具有含水率高、易流动、易腐烂等特点,给浒苔的运输、应急处置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浒苔大规模爆发后,短时间内产生量大,大量堆积的浒苔无法得到及时的利用。 现有方法是在浒苔打捞和清运后,进行集中堆放和简单填埋。将大量浒苔集中堆放的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浒苔逐渐腐烂后产生了大量黑色污水,周围臭味影响严重,需要进行及时的清运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简单填埋的方法,如浒苔填埋场地未及时进行防渗处理,浒苔产生的污水将会给当地造成一定的影响。浒苔是高含水率的有机物,厌氧发酵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水和恶臭,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由于污水的含盐量高,处理起来相当困难。 由于浒苔填埋后还应进行终端覆盖,费用高。填埋后的场地有机物降解缓慢,还会产生沼气等气体,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土地的利用价值低。另外,浒苔填埋场库容是有限的,不能永久性使用。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类似浒苔性状垃圾大规模爆发时相应的应急处理技术方面的研究,而目前已经成熟的浒苔处理及利用技术在短时间内只能消纳小部分浒苔,无法使大规模的浒苔得到及时有效地处置。因此,急需在浒苔大规模爆发时的应急处理方法和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及系统,要解决现有浒苔处理方法和系统不适用于浒苔大规模爆发时的应急处理的问题;并解决浒苔处理费用高、对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问题。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运至浒苔堆放场地的浒苔先平摊成20 30厘米厚度,使其水分控制在 40 60%之间;
步骤二,在浒苔中掺入占浒苔重量10 40%的砂土,再将搅拌均勻物料堆成条堆进行好氧发酵;
步骤三,发酵过程中用物料翻拌装置对物料进行定期翻拌,保证物料间含氧量大于
10% ;
步骤四,物料发酵初步稳定后,再经15 25天的堆放腐熟成为稳定的腐殖质。所述步骤二中在浒苔中掺入占浒苔重量20 30%的砂土。所述步骤二中条堆的高为1. 5 2. 0米,底宽为3 5米,条堆间留至少4米宽道路,每个条堆的方向排列与风向一致。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中从浒苔堆放日开始跟踪监测物料的温度、含水率、C/N、PH 等数据,根据各项条件变化情况确定翻堆时间和判定好氧发酵效果。所述步骤二中当物料的发酵温度超过40°C时进行首次翻堆,待超过60°C时进行再次翻堆,并根据现场监测情况增加翻堆次数。这种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系统,包括平行分布的条形浒苔堆放场地和物料翻拌装置,所述浒苔堆放场地沿长向中间起脊,自场地中间向两侧边倾斜,浒苔堆放场地的周边有一圈导流沟,在导流沟的四角设有集水坑,并在集水坑内设有用于排除渗滤液的潜污泵,导流沟的两侧沟均为中间起脊,自沟中间向两端的集水坑倾斜;
所述物料翻拌装置横向布置于浒苔堆放场地上方。所述浒苔堆放场地自场地中间向两侧边倾斜的坡度为至少1. 0%。所述导流沟的两侧沟中间深度为0. 8m,导流沟四角的深度为lm,集水坑深度为导流沟四角向下lm。所述导流沟的两侧沟自沟中间向两端的集水坑倾斜的坡度为至少1. 0%。本发明的原理如下
本发明采用的好氧发酵工艺是依靠土壤中的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人为的促进可降解的物料向稳定的腐殖质转化的微生物学过程,通过翻堆增氧可以加快物料的降解速度, 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高温好氧发酵处理的最低温度为55°C,大多数微生物在45 60°C范围内最活跃, 最易分解有机物,其中的病原菌和寄生虫大部分可被杀死。好氧发酵开始,温度慢慢上升, 嗜温菌包括细菌和真菌较为活跃,并大量繁殖,发酵物料中的可溶性物质如糖类、淀粉等很快被分解;在转换和利用有机物的生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加上发酵物料具有良好的保温作用,温度不断上升,不到一周即可达到50°C或者更高,这时嗜温菌开始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而嗜热菌如真菌、放线菌等取代之,除残留的和新形成的可溶性有机物继续分解转化外,复杂的有机物象半纤维素、纤维素和蛋白质也受到分解,腐殖质开始形成,发酵物料进入稳定状态。而后发酵的需氧量逐渐减少,温度开始下降,表示发酵即将结束。当温度下降并稳定在40°C左右时,物料基本达到稳定,变为腐殖质。好氧发酵后的浒苔与砂土混合物将会转化为腐殖土,可以保留在堆放场地内,为未来小区的建设提供绿化腐殖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浒苔好氧堆肥方法在浒苔物料被运到堆放场后,先平摊成20 30厘米厚度, 去除和蒸发一部分水分,再根据现场情况添加一定量的砂土,堆成条堆进行好氧发酵。这样既可以保证发酵的温度,又方便供氧。在浒苔前处理过程中,将浒苔和砂土进行合理配比, 均勻混合。土壤中含有好氧发酵所需的细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可使浒苔的发酵过程明显加快。发酵过程中氧气的供给主要依靠翻拌装置的定期翻拌。采用机械翻堆给氧的效果较好, 有利于浒苔好氧发酵,能够保证物料间含氧大于10%。由于有充足的空气,好氧菌的降解作用非常激烈,温度较高,发酵过程中堆体内的温度可达或以上。当发酵温度超过40°C 时开始进行首次翻堆(大约3天),待超过60°C时(大约3天)需要进行再次翻堆,此时可以达到初步稳定,再经20天左右的堆放腐熟成为稳定的腐殖质。本发明针对浒苔好氧堆肥过程中的一些反应现象和消化机理,设计出特别适用于浒苔好氧堆肥的浒苔前处理方法、浒苔好氧堆肥过程中的工艺条件和工艺参数,能够在浒苔灾害爆发后对大量浒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浒苔进行好氧堆肥处理所需的基建和运行成本低,最终产物为堆肥,可作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回收,避免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本发明的浒苔好氧堆肥的处理系统专为浒苔好氧发酵设计,场地设计成中间起脊,向两边坡下去的地形,可方便将发酵中产生的渗滤液排入两侧的导流沟,导流沟从中间到角部的集水坑有一定坡度,可将渗滤液导入集水坑内,再由潜污泵排出。浒苔堆放场地的坡度设计可在物料发酵时及时将渗滤液收集并排出,避免了渗滤液污染环境,保证了物料好氧发酵顺利进行。本发明的浒苔好氧堆肥试验监测数据及结果分析如下
根据浒苔的条堆时间和翻堆情况,在浒苔好氧发酵场地划取4个条堆作为观察分析点,提取样品对浒苔性状变化、沉降情况、含水率、有机质含量、氮、C/N进行对比分析。1#堆打捞后1天的新鲜浒苔,黄绿色、无有臭味。姊堆打捞后约4天的浒苔,翻堆1次,黄绿色、中度腐败、有臭味。3#堆打捞后约7天的浒苔,翻堆2次,黑色、泥状、腐败、恶臭。4#堆打捞后约10天的浒苔,翻堆3次,黑色、泥状、严重腐败、稍有臭味。浒苔试验监测数据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一,将运至浒苔堆放场地(1)的浒苔先平摊成20 30厘米厚度,使其水分控制在 40 60%之间;步骤二,在浒苔中掺入占浒苔重量10 40%的砂土,再将搅拌均勻物料堆成条堆进行好氧发酵;步骤三,发酵过程中用物料翻拌装置对物料进行定期翻拌,保证物料间含氧量大于10% ;步骤四,物料发酵初步稳定后,再经15 25天的堆放腐熟成为稳定的腐殖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浒苔中掺入占浒苔重量20 30%的砂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条堆的高为1. 5 2. 0米,底宽为3 5米,条堆间留至少4米宽道路,每个条堆的方向排列与风向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至步骤四中从浒苔堆放日开始跟踪监测物料的温度、含水率、C/N、PH等数据,根据各项条件变化情况确定翻堆时间和判定好氧发酵效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当物料的发酵温度超过40°C时进行首次翻堆,待超过60°C时进行再次翻堆,并根据现场监测情况增加翻堆次数。
6.一种如权利要求1 5任意一项所述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中使用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系统,包括平行分布的条形浒苔堆放场地和物料翻拌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浒苔堆放场地(1)沿长向中间起脊,自场地中间向两侧边倾斜,浒苔堆放场地(1)的周边有一圈导流沟(2),在导流沟的四角设有集水坑(3),并在集水坑内设有用于排除渗滤液的潜污泵 (4),导流沟(2)的两侧沟均为中间起脊,自沟中间向两端的集水坑倾斜;所述物料翻拌装置(5 )横向布置于浒苔堆放场地(1)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浒苔堆放场地(1) 自场地中间向两侧边倾斜的坡度为至少1.0%。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沟(2)的两侧沟中间深度为0. 8m,导流沟(2)四角的深度为lm,集水坑(3)深度为导流沟四角向下lm。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浒苔好氧堆肥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沟(2)的两侧沟自沟中间向两端的集水坑(3)倾斜的坡度为至少1. 0%。
全文摘要
一种浒苔好氧堆肥处理方法及系统,步骤一,将运至浒苔堆放场地的浒苔先平摊成20~30厘米厚度,使其水分控制在40~60%之间;步骤二,在浒苔中掺入占浒苔重量10~40%的砂土,再将搅拌均匀物料堆成条堆进行好氧发酵;步骤三,发酵过程中用物料翻拌装置对物料进行定期翻拌,保证物料间含氧量大于10%;步骤四,物料发酵初步稳定后,再经15~25天的堆放腐熟成为稳定的腐殖质。本发明在浒苔大规模爆发的情况下采用好氧堆肥的方法,可对浒苔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浒苔进行好氧堆肥处理所需的基建和运行成本低,最终产物为堆肥,可作为有机肥料,实现资源的回收,避免了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文档编号C05F11/02GK102351577SQ201110189640
公开日2012年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7日
发明者于铭, 冯军淼, 冯新荣, 刘俊鹏, 庄颖, 张忠瑞, 张文勇, 张文霞, 齐文静 申请人:青岛市环境卫生科研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