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用卷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89阅读:4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钓鱼用卷线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卷筒前方的侧板之间具备将钓线平行地引导卷绕于卷筒的水平绞线机构的钓鱼用卷线器。
背景技术
以往,一般的钓鱼用卷线器具备离合器操作杆,其可以将支撑于卷线器主体且可以旋转的卷筒切换为动力传递状态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和动力断开状态的离合器分离状态, 在构成上,通过操作该离合器操作杆,使卷筒自由(离合器分离状态),在通过抛竿操作将钓线(钓钩组件)向所定的钓点放出后,通过手柄的卷取旋转操作,可以自动恢复为离合器接合状态。而且,通过手柄的卷取旋转操作,设置在水平绞线机构的钓线导向体上的钓线导向器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穿过且保持于钓线导向器上的钓线通过钓线导向器大致平行地卷绕于卷筒。但是,钓鱼者对钓鱼用卷线器有以下要求,即通过减小放出钓线时的阻力,来提高飞行距离的性能以及加快钓钩组件下落的速度(直至触底的速度)。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因卷取钓线时的卷取不均导致在放出钓线时产生阻力或产生线绞缠在一起等的故障,希望在卷取钓线时将钓线均勻且平行地卷绕于卷筒。作为应对这种要求的钓鱼用卷线器,已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钓鱼用卷线器。在该钓鱼用卷线器中,具有抑制钓线的作用的支柱被设置为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在放出钓线时,通过使支柱向上方移动,能够减小放出钓线时的导向阻力,而且,在卷取钓线时,通过使支柱向下方移动,使支柱接触钓线来进行导向,从而可以使卷取钓线时的卷取精度提高。专利文献1 日本国特开平1-1653 号公报根据专利文献1的钓鱼用卷线器,虽然在放出钓线时使支柱向上方移动可以减小导向阻力,但是,在放出钓线时,从卷筒中释放出的钓线容易因离心力而在上下方向上鼓起,容易产生线绞缠在一起等的故障。另外,在卷取钓线时,钓线还有可能被骨架或在平面视下呈八字形的导向器的端部等挂住,或者钓线无法从左右端部返回中央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及卷取的钓鱼用卷线器。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钓鱼用卷线器为,具备卷筒,支撑在卷线器主体的侧板之间且旋转自如;驱动机构,设置于一侧的所述侧板;钓线导向体,在所述卷筒的前方,被设置为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手柄轴的旋转操作连动,可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将钓线平行卷绕于所述卷筒;及钓线导向器,设置于所述钓线导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线导向器具有从所述钓线导向体的前方观察沿着所述卷筒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的钓线通孔,在所述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形成有朝向该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下降的倾斜面, 具备支柱,其具备沿着所述轴线的钓线导向部,被设置为在所述钓线导向器的前后方向的附近位置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柱被设置为,能够在通过在卷取钓线时向下方移动而用所述钓线导向部将钓线引导至所述钓线通孔的所述下部内面中央部并将钓线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的第1位置,与通过在放出钓线时向上方移动而从所述第1位置退避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在此,所谓的所述支柱,是指具有可压下钓线的所述钓线导向部的呈棒状、板状、 框状的构件,作为钓线导向部,有水平直线状、倾斜直线状、弯曲状(弯曲凸条、弯曲凹状)、 组合多个直线的形状、组合直线和曲线的形状等。另外,所谓的下降的倾斜面,是指直线状、弯曲状(弯曲凸条、弯曲凹状)、组合多个直线的形状、组合直线和曲线的形状等的倾斜面。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从钓线导向体的前方观察,由于设置在钓线导向器上的钓线通孔沿着卷筒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因此,具有对应于如下钓线的移动方向的宽度较宽的空间放出钓线时钓线的移动方向,即一边沿着卷筒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改变释放位置一边释放的钓线的移动方向。因此,在放出钓线时,钓线一边在左右方向上改变释放位置一边在钓线通孔内通过。在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形成有朝向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下降的倾斜面, 由于具备沿着卷筒轴线的钓线导向部的支柱通过在卷取钓线时向下方移动而处在第1位置,利用钓线导向部将钓线引导至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并将钓线保持在下部内面中央部,因此,在卷取钓线时,钓线在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受限的状态下被定位。另外,由于支柱通过在放出钓线时向上方移动而从第1位置退避并移动至第2位置,因此,在放出钓线时,钓线成为以下状态,即离开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在钓线通孔内被容许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钓线导向器的所述钓线通孔的所述下部内面中央部,形成有在卷取钓线时被所述支柱引导至该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钓线所插入的钓线导向槽。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在卷取钓线时,被支柱引导至钓线导向器的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钓线将插入形成在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钓线导向槽,并保持在该钓线导向槽内,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受限的状态下被定位于下部内面中央部。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离合器操作杆,可操作切换为能够在所述卷筒上卷取钓线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和能够从所述卷筒中放出钓线的离合器分离状态,所述支柱与所述离合器操作杆的切换操作连动,在所述离合器接合状态下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在所述离合器分离状态下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并且,在将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切换为离合器接合状态的操作中,包括通过手柄的卷取旋转操作而自动恢复为离合器接合状态的操作。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通过将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切换为能够在卷筒上卷取钓线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则支柱移动至第1位置,钓线被引导并保持在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另外,通过将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切换为能够从卷筒中放出钓线的离合器分离状态,则支柱移动至第2位置,钓线可从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脱离。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所述卷线器主体上部的所述侧板之间的拇指托架,所述拇指托架被设置为,与所述离合器操作杆的切换操作连动,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柱通过所述拇指托架向上方移动而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并且通过所述拇指托架向下方移动而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并且,在将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切换为离合器接合状态的操作中,包括通过手柄的卷取旋转操作而自动恢复为离合器接合状态的操作。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通过将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切换为能够在卷筒上卷取钓线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则拇指托架向下方移动,通过该移动,支柱移动至第1位置,钓线被引导并保持在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另外,通过将离合器操作杆操作切换为能够从卷筒中放出钓线的离合器分离状态,则拇指托架向上方移动,通过该移动,支柱移动至第2位置,钓线可从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脱离。另外,由于支柱与拇指托架的上下移动一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拇指托架不会妨碍支柱的移动,由此,可将支柱在上下方向的移动量设定得较大。而且,也可以将钓线导向器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形成得较大。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具备离合器操作杆,可操作切换为能够在所述卷筒上卷取钓线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和能够从所述卷筒中放出钓线的离合器分离状态,在所述卷线器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合器操作杆另行独立的支柱操作部,通过所述支柱操作部的操作, 所述支柱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及所述第2位置。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在卷线器主体上设置有与离合器操作杆另行独立的支柱操作部,由于支柱通过支柱操作部的操作而移动至第1位置及第2位置,因此,例如,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通过操作支柱操作部,可以使支柱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由此,可以解除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钓线保持,钓线可从下部内面中央部脱离。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配置在所述卷筒与所述钓线导向器之间。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由于支柱配置在卷筒与钓线导向器之间,因此,在放出钓线时,能够用支柱抑制从卷筒中释放出的钓线,而且,在卷取钓线时,能够用支柱对卷取的钓线给予张力而进行保持。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包括接近所述卷筒的方向的移动成分而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并且包括接近所述钓线导向器的方向的移动成分而从所述第 2位置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支柱在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的放出钓线时,以一面从第1位置退避一面接近卷筒的方式移动至第2位置。另外,支柱在从第2位置移动至第1位置的卷取钓线时,以一面离开第2位置一面接近钓线导向器的方式移动至第1位置。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呈直线状,其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1 30度。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通过向下方移动的支柱,钓线通过呈直线状的倾斜面被引导至钓线导向器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另外,由于倾斜面的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1 30度,因此可以合适地确保令钓线放出满意的横长的开口空间。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钓线通孔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上部内面,被形成为左右开口宽度比上下开口高度大,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由于钓线通孔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上部内面,被形成为左右开口宽度比上下开口高度大,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因此,能够尽可能减小放出钓线时的水平方向(左右方向)的放出阻力。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柱的特征在于,被支撑为能够沿钓线的卷取方向及放出方向旋转。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卷取钓线时的卷取阻力以及放出钓线时的放出阻力可减小。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柱为绕轴包围钓线的框状。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在放出钓线时,即使钓线在左右方向上乱跑,也能够利用框状的支柱合适地对其进行抑制。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具备上框、下框和左右框,在所述支柱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时,所述上框将钓线引导至所述钓线通孔的所述下部内面中央部,将钓线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在所述支柱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下框将钓线从所述钓线通孔的所述下部内面中央部向上方引导,使钓线从该下部内面中央部脱离。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使支柱移动至第1位置时,上框将钓线引导至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钓线被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另外,使支柱移动至第2位置时,下框将钓线从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向上方引导,钓线从该下部内面中央部脱离。另外,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以所述卷线器主体的下端部为基准,当使从所述下端部至所述卷筒的钓线卷绕位置的高度为hl,从所述下端部至所述支柱的钓线导向部的高度为 h2,从所述下端部至所述钓线通孔的上部内面的高度为h3,从所述下端部至所述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高度为h4时,则卷取钓线时的关系为,hi 彡 h3 > h2 且 h4 彡 h2,放出钓线时的关系为,hi彡h3且h2 >h3。根据该钓鱼用卷线器,在卷取钓线时,以卷线器主体的下端部为基准,设定至钓线通孔的上部内面的高度h3在至卷筒的钓线卷绕位置的高度hi以下,并且,设定至支柱的钓线导向部的高度h2比该高度h3低。而且,至支柱的钓线导向部的高度h2还被设定为在至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高度h4以下。另外,在放出钓线时,以卷线器主体的下端部为基准,设定至钓线通孔的上部内面的高度h3在至卷筒的钓线卷绕位置的高度hi以下,而且,设定至支柱的钓线导向部的高度 h2比至钓线通孔的上部内面的高度h3大。
根据本发明,设置于钓线导向器的钓线通孔在沿所释放出的钓线的移动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在放出钓线时(处于离合器分离状态时,或者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处于无泄力状态时),由于钓线一边在左右方向上改变释放位置一边在钓线通孔内通过,因此,钓线通孔的内面与钓线的接触阻力(送出阻力)变小,从而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另外,在放出钓线时,由于支柱向上方移动,从第1位置退避至第2位置,因此,钓线不受支柱的制约而放出,从而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由此,钓线的放出速度难以减速,例如,可以延长抛竿时的投掷距离。而且,在进行船钓等时,能够提高钓钩组件的下落速度。另外,在卷取钓线时,由于钓线通过移动至第1位置的支柱被保持在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钓线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受限的状态下被定位,因此,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钓线被均勻地分配到卷筒的左右,钓线被均勻且平行(平坦)地卷绕在卷筒上。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由于钓线经过呈横长形状的钓线通孔内而被放出,因此,即使钓线在放出时乱跑也能够合适地对其进行抑制,能够合适地降低线绞缠在一起等的故障发生率。另外,在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形成有钓线导向槽的结构中,在卷取钓线时, 由于钓线保持在钓线导向槽内,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管理钓线通孔内的钓线的保持范围, 钓线被均勻且平行(平坦)地卷绕在卷筒上。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在支柱与离合器操作杆的切换操作连动而移动至第1位置或第2位置的结构中,能够顺畅地进行从放出钓线(投入钓钩组件)到卷取钓线的一连串操作,能够得到操作性优异且可期待钓鱼成果提高的钓鱼用卷线器。另外,在支柱与拇指托架的上下方向的移动一起一体移动的结构中,能够顺畅地进行从放出钓线(投入钓钩组件)到卷取钓线的一连串操作,能够得到操作性优异且可期待钓鱼成果提高的钓鱼用卷线器。而且,由于拇指托架不会妨碍支柱移动,可将支柱在上下方向的移动量设定得较大,也可以将钓线导向器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形成得较大,因此,放出钓线时,钓线通孔的内面与钓线的接触阻力变小。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另外,在使支柱向下方移动时,由于拇指托架也会下降,所以能够在不别扭地握持 (把持)的同时进行钓线的卷取操作,从而操作性优异。另外,在设置有与离合器操作杆另行独立的支柱操作部的结构中,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在无泄力状态下放出(送出)钓线时,通过操作支柱操作部,可以通过使支柱移动至第2位置来减小放出钓线时的阻力。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另外,在支柱配置在卷筒和钓线导向器之间的结构中,即使在放出钓线时钓线因离心力而在上下方向上鼓起(乱跑),也能够利用支柱合适地对其进行抑制。另外,在支柱的移动包括接近卷筒的方向的移动成分以及包括接近钓线导向器的方向的移动成分的结构中,在支柱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的放出钓线时,由于支柱接近卷筒,因此,即使在放出钓线时从卷筒中释放出的钓线因离心力而在上下方向上鼓起(乱跑),也能够利用接近卷筒的支柱合适地对其进行抑制。另外,在支柱从第2位置移动至第1位置的卷取钓线时,由于支柱接近钓线导向器,因此,能够在接近钓线导向器的位置将钓线合适地引导至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并将钓线合适地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由此,钓线进一步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受限的状态下被定位,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钓线被均勻地分配到卷筒的左右, 可将钓线更加均勻且平行(平坦)地卷绕于卷筒。另外,在倾斜面呈直线状,其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1 30度的结构中,由于能够合适地确保令钓线放出满意的横长的开口空间,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而且,由于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1 30度,因此,当支柱向下方移动时,钓线则被合适地引导至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钓线被合适地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 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特别是通过使倾斜角度在5度以上,则即使在强风时或者在使卷线器主体倾斜的状态下,也能够将钓线合适地引导至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并能够将钓线更合适地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因此,可以实现更加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通过使倾斜角度在15度以下,则在钓线通孔的横长区域内容易确保高度方向上的空间,能够尽可能使放出钓线时的放出阻力小,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另外,在具备拇指托架的结构中,也可以在拇指托架形成得较低的低轮廓类型上利用。另外,在钓线通孔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上部内面的结构中,由于可以尽可能减小放出钓线时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放出阻力,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而且, 能够合适地抑制放出钓线时的钓线乱跑,可以实现更加顺畅的钓线放出。而且,在支柱被支撑为可以旋转的结构中,由于卷取钓线时的卷取阻力以及放出钓线时的放出阻力降低,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及放出。另外,由于支柱被支撑为可以旋转,因此,可以合适地对钓线付与张力,即使在使用较轻的钓钩组件进行钓鱼时,也能够将钓线在不发生卷散的情况下卷绕于卷筒。另外,在支柱为绕轴包围钓线的框状的结构中,由于在放出钓线时即使钓线在左右方向上乱跑,也能够利用框状的支柱合适地对其进行抑制,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
出ο另外,在支柱具备上框、下框和左右框的结构中,当使支柱移动至第1位置时,由于上框将钓线引导至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钓线被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因此, 钓线被合适地定位于该下部内面中央部,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当使支柱移动至第2位置时,由于下框将钓线从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向上方引导,钓线从该下部内面中央部脱离,因此,钓线不会受到下部内面中央部的制约而被放出。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另外,在卷取钓线时,在以卷线器主体的下端部为基准,设定至钓线通孔的上部内面的高度h3在至卷筒的钓线卷绕位置的高度hi以下,并且,设定至支柱的钓线导向部的高度h2比该高度h3低,而且,至支柱的钓线导向部的高度h2被设定为在至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高度h4以下的结构中,由于钓线被确实保持在钓线导向槽内,因此,钓线被合适地定位于该钓线导向槽,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在放出钓线时,在以卷线器主体的下端部为基准,设定至钓线通孔的上部内面的高度h3在至卷筒的钓线卷绕位置的高度hi以下,而且,设定至支柱的钓线导向部的高度h2比至钓线通孔的上部内面的高度h3大的结构中,通过将支柱配置在卷筒与钓线导向器之间,在从卷筒中释放出的钓线因离心力而在上下方向上容易鼓起的地方,可以合适地抑制钓线乱跑。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结构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图2中(a)是表示卷线器主体内部构造的俯视图,(b)是表示钓线导向器与卷筒的关系的主视图,(c)是表示钓线导向器的详细内容的主视图。图3中(a)是表示卷线器主体要部的纵向剖视图,(b)是表示离合器机构的说明图。图4中(a) (C)是表示卷取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d) (f)是表示放出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5中(a) (C)是表示卷取钓线时钓线导向器的位置的俯视图,(d)是表示放出钓线时钓线的左右方向移动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结构的图,(a)是俯视图,(b)是表示支柱操作部的结构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结构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图8中(a)、(b)是表示卷取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c)、(d)是表示放出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9中(a)是表示拇指托架的构造的侧剖视图,(b)是图9(a)中的A-A线的模式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结构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图11中(a)、(b)是表示卷取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c)、(d)是表示放出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结构的图,(a)是主视图,(b)是俯视图。图13中(a)、(b)是表示卷取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c)、(d)是表示放出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14中(a) (c)是表示变形例涉及的钓线导向器的说明图。符号说明1-卷线器主体;2A、2B_左右侧板;4_拇指托架;5_卷筒;7_手柄;7a_手柄轴; 10-驱动机构;20-水平绞线机构;22-钓线导向体;23-钓线导向器;24-钓线通孔;Ma-上部内面;Mc-下部内面;Mc’ -下部内面中央部;Md-钓线导向槽;30-支柱;31-钓线导向部;33-支柱;33a-上框;33b-左右框;33c_下框;35-支柱;!35a-上框;:35b-左右框; 35c-下框;40-拇指托架;53-离合器操作杆;300A-支柱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涉及的钓鱼用卷线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并且,在以下说明中,当提到“前后”、“左右”、“上下”时,以图1所示的方向为基准。并且,在说明中, 对于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符号,省略重复说明。(第1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钓鱼用卷线器的卷线器主体1具备将卷绕钓线的卷筒5支撑为可以旋转的左右侧板2A、2B,如图2(a)所示,具备驱动机构10,设置于右侧板2B ;钓线导向体 22,在卷筒5的前方,设置为与驱动机构10的手柄轴7a的旋转操作连动而能够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将钓线平行卷绕于卷筒5 ;及钓线导向器23,设置在该钓线导向体22上。而且,在钓线导向器23后方的附近位置,支柱30被设置为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支柱30具备沿着卷筒5的轴线的钓线导向部31 (参照图2(b))。在此,如图1(b)所示,卷线器主体1的“侧板”是位于卷筒5的轴向两端的构件,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构成支撑各种构件的骨架体的左右骨架2a、2b和在这些左右骨架2a、 2b上保持规定的空间而分别安装的左右外侧板(罩体)3a、!3b而构成的。在左右骨架加、 2b和左右外侧板3a、!3b之间形成有内部空间,如图2(a)所示,在该内部空间设置有驱动机构10、离合器机构50(参照图3(b))、未图示的防缠结机构70(参照图2(a))等。并且,关于左右骨架h、2b和外侧板3a、!3b的形状,可以适当进行变形,可适当设定构成那些构件的材料。而且,关于这些构件的安装方法和安装位置,也可以是根据卷线器主体1的结构等而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左右骨架加、213通过多个支柱而被一体化,如图1(a)所示,在下部的支柱2c上, 设置有安装于钓竿的卷线器卡座(未图示)的钓竿安装脚la。另外,在左右骨架2a、2b之间,如图2(a)所示,卷筒轴5c通过轴承5ajb而被支撑为可以旋转,在该卷筒轴5c上安装有卷筒5。卷筒5构成为,通过旋转操作手柄7可以进行旋转,手柄7安装在从外侧板北突出的手柄轴7a的端部,通过夹在与外侧板北之间的防止反转机构7b (滚动式单向离合器) 而只能向钓线卷取方向旋转。并且,将卷筒轴5c支撑为可以旋转的轴承5a、5b既可以配置在左右骨架2a、2b的部分,也可以配置在外侧板3a、3b的部分。在右骨架2b与外侧板北之间,除了将手柄7的旋转运动传递至卷筒轴5c以及后述的水平绞线机构20的螺纹轴21的驱动机构10、连接或脱离驱动力传递的离合器机构 50 (参照图3 (b))之外,还收纳有在钓鱼时钓线从卷筒5中释放出时对卷筒5付与泄力的泄力机构60等。如所公知的那样,驱动机构10具备在手柄轴7a上被支撑为可以旋转的驱动齿轮 11 ;及与该驱动齿轮11啮合的小齿轮12。小齿轮12与卷筒轴5c设置在同轴上,能够沿小齿轮轴12c在轴向上移动。而且,在小齿轮12的外周形成有圆周槽12a,在该圆周槽1 上卡合有离合器机构50的拨叉57 (参照图3(b)),从而可以使小齿轮12在轴向上移动。艮口, 通过小齿轮12在轴向上移动,在与卷筒轴5c之间进行连接或脱离,切换为动力传递状态 (离合器接合状态)/动力断开状态(离合器分离状态)。在卷筒5的前方,在卷线器主体1的左右侧板2A、2B之间,配置有水平绞线机构 20。水平绞线机构20具备通过驱动机构10而被旋转驱动的螺纹轴21 ;及安装于螺纹轴21且被设置为可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22。螺纹轴21支撑于左右侧板2A、2B之间且可以旋转,通过驱动机构10而被旋转驱动。在螺纹轴21的端部安装有连动齿轮21a,在该连动齿轮21a上,啮合有与手柄轴7a的驱动齿轮11邻接设置的齿轮11a。由此,如果进行手柄7的卷取旋转操作,则手柄轴7a的旋转会通过齿轮Ila及连动齿轮21a传递给螺纹轴21,从而螺纹轴21被旋转驱动。在螺纹轴21的外周面形成有螺纹槽21b,在该螺纹槽21b上卡合有设置于钓线导向体22的滑动子沈(参照图3 (a),以下相同)。这种螺纹轴21收纳于架设在左右侧板2A、 2B之间的筒体25 (参照图3(a),以下相同)内。如图3(a)所示,筒体25具有断面呈C字形且在轴向上延伸出的开口 25a,通过该开口 25a,露出了部分螺纹槽21b。另外,钓线导向体22用树脂形成,在左右侧板2A、2B之间,被支撑于与螺纹轴21 平行设置的导向轴22a,下部围绕筒体25且止动保持于其上。而且,在钓线导向体22的下部,配置有通过筒体25的开口 2 而如上所述地与螺纹槽21b卡合的滑动子沈。并且,滑动子26被盖形螺母^a固定于钓线导向体22。由此,通过螺纹轴21被连动齿轮21a旋转驱动,从而钓线导向体22通过卡合于螺纹槽21b的滑动子沈而沿着导向轴2 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在钓线导向体2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引导钓线的钓线导向器23。在钓线导向器23上形成有钓线通孔对。钓线通孔M被形成为,如图2(b)所示, 从前方观察,沿卷筒5的轴线01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如图2 (c)所示,左右开口宽度 Dl比上下开口高度Hl (钓线通孔M中央部的最大开口高度)大。钓线通孔对的上部内面2 与水平面平行,与该上部内面2 连接的左右内面 24b,24b分别呈铅垂面。而且,与这些左右内面24b、24b连接的下部内面2 呈朝向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缓缓地以直线状下降的倾斜面(没有凹凸的面)。在此,如图2(c)所示,下部内面2 的倾斜角度θ相对于水平面优选设定在1 30度的范围,更优选设定在5 15度的范围。另外,下部内面2 在前后方向上也形成为直线状(没有凹凸的面)。并且,钓线通孔对的上部内面Ma与左右内面Mb、Mb的角部、以及左右内面 24b,24b与下部内面Mc的角部均呈圆角状。并且,下部内面2 并非局限于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也可以采用以下形状在左右方向上呈弯曲状(弯曲凸条、弯曲凹状);在左右方向上组合多个直线的形状;以及在左右方向上组合直线与曲线的形状等。另外,下部内面2 并非一定要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但是,如本实施方式所示,通过在前后方向上具有作为直线状的进深,能够更加顺畅地将钓线引导至下部内面中央部24c \在下部内面Mc的中央部(下部内面中央部Mc’),形成有在卷取钓线时保持钓线的钓线导向槽Md。钓线导向槽24d是被从下部内面Mc的中央部向下方切成的弯曲凹状的槽,如图3(a)所示,在钓线通孔M内的前后方向上延伸设置。在进行后述的离合器操作杆53的操作时,由于向下方移动过来的支柱30,通过下部内面Mc (参照图2(b))而朝向下部内面中央部Mc’引导来的钓线则插入钓线导向槽Md内(参照图4(a) (c))。
12
由于形成有这样的钓线通孔M的钓线导向器23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所以通过卷取钓线时的手柄7的旋转操作,在沿导向轴22a(参照图3(a))进行左右往复移动时,如图5(b) (c)所示,其左侧部23a及右侧部2 移动至达到左右骨架加、2b的位置。为了能够进行这样的钓线导向器23的移动,如图1(a) (b)所示,在卷线器主体1的拇指托架 4的前端左右形成有缺口部^、4b。如图1 (a) (b)、图3 (a)所示,支柱30是圆柱状的棒状构件,在卷筒5与钓线导向器 23之间,在钓线导向器23后方的附近位置配置为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如图3(b)所示,支柱30设置为,其一端部支撑于与离合器机构50的离合器驱动构件51设置为一体的腕部51a,如后所述,通过离合器驱动构件51被驱动,从而可以沿着形成在左右骨架h、2b上的弯曲长槽加’、2b’ (参照图3(a),只图示了一侧)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如图2(b)所示,支柱30具备沿卷筒5的轴线01的钓线导向部31 (下部外周面, 参照图3(a)),在卷筒5与钓线导向器23之间,利用该钓线导向部31可以将钓线压下。另外,支柱30并非局限于呈圆柱状的棒状构件,也可以是具有可压下钓线的钓线导向部31的板状。而且,作为钓线导向部31,并非局限于在左右方向上呈直线状的构件,也可以采用在左右方向上倾斜的直线状、弯曲状(弯曲凸条、弯曲凹状)、例如连续组合在左右方向上多个角度的直线的形状、在左右方向上组合直线和曲线的形状等。这种支柱30在通过离合器机构50而能够在卷筒5上卷取钓线的离合器接合状态 (卷取钓线时)下向下方移动,此时,处在将钓线通孔M内穿过的钓线引导至下部内面中央部Mc’,并将钓线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Mc’(钓线导向槽Md)的第1位置。而且, 支柱30在能够从卷筒5中释放出钓线的离合器分离状态(放出钓线时)下向上方移动,此时,处在从第1位置退避以解除上述的钓线保持的第2位置。在此,如图3(a)所示,支柱30在比通过卷筒轴5c的轴心02的水平面(未图示) 靠向上方的区域被设置为可上下移动,由此,在从第1位置朝向第2位置的向上方移动时, 连同向上方的移动成分一起还包括接近后方的卷筒5的方向的移动成分而进行移动。另外,在从第2位置朝向第1位置的向下方移动时,连同向下方的移动成分一起还包括接近前方的钓线导向器23的方向的移动成分而进行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离合器驱动构件51的腕部51a,支柱30通过轴承30a、30b (参照图1(b))被支撑为可以绕轴旋转,卷取钓线时的卷取阻力以及放出钓线时的放出阻力减小。如图3(b)所示,离合器机构50构成为,包括沿右骨架2b被支撑为可以旋转的离合器驱动构件51和驱动该离合器驱动构件51的离合器操作杆53。如所公知的那样,离合器驱动构件51在右骨架2b上被支撑为可以旋转,通过分配弹簧56,被分配保持为图3(b)中用实线所示的动力传递状态(离合器接合状态)和图3(b) 中用两点划线所示的动力断开状态(离合器分离状态)。而且,在离合器驱动构件51的表面,形成有一对凸轮面58、58,其可与嵌合于小齿轮12 (参照图2(a),以下相同)的圆周槽 12a(参照图2(a))的拨叉57卡合。而且,在离合器驱动构件51的前部,一体设置有向前方延伸设置的腕部51a,在该腕部51a的顶端部,如上所述,支撑有支柱30的一个端部。
拨叉57的顶端侧被右骨架2b上突出设置的支撑销59、59支撑,拨叉57通过配设在各支撑销59、59上的弹簧构件(未图示)而随时处在受到离合器驱动构件51侧作用的状态。并且,在图3(b)中,示出了拨叉57通过未图示的弹簧构件而受到离合器驱动构件51 侧作用的状态,此时,小齿轮12嵌合于形成在卷筒轴5c端部的卡合部,处于离合器接合状态。离合器驱动构件51的后端部通过支撑构件53a而与离合器操作杆53连结,如图 3(b)中的箭头Xl所示,当离合器操作杆53被进行压下操作时,离合器驱动构件51则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通过拨叉57进行作用,使小齿轮12从形成在卷筒轴5c端部的卡合部脱离(切换为离合器分离状态)。而且,该状态通过分配弹簧56而受到保持。另外,通过这种离合器操作杆53的压下操作,当离合器驱动构件51向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时,腕部51a的顶端部则向上方移动,由此,支柱30向上方移动,从而配置于第2 位置。也就是说,通过操作离合器操作杆53,离合器驱动构件51被定位于离合器接合状态(钓线卷取位置)和离合器分离状态(钓线放出位置),与该定位连动,支柱30被定位于第1位置和第2位置。其次,参照图4,对卷筒5、支柱30及钓线通孔M的高度关系进行说明。图4 (a) (c)是表示卷取钓线时各部的位置关系的图,表示离合器机构50 (参照图3(b))处于动力传递状态(离合器接合状态),支柱30配置于第1位置的状态。在此,被设定为,以卷线器主体1的钓竿安装脚Ia的下面为基准,当使至卷筒5的钓线卷绕位置5e的高度为hi,至支柱30的钓线导向部31 (参照图3 (a),以下相同)的高度为h2,至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Ma (参照图2(c),以下相同)的高度为h3,至钓线通孔对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的高度为h4时,在卷取钓线时具有以下公式(1)及O)的关系。并且,钓线卷绕位置通常相当于卷绕规定的钓线量时的外径,而且,在该位置不明确的情况下,则为用卷筒的最大外径(=凸缘5d的外径)的98%所定义的直径位置。hi 彡 h3 > h2 ... (1)h4 彡 h2... (2)S卩,在卷取钓线时,以卷线器主体1的下端部为基准,设定至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Ma的高度h3在至卷筒5的钓线卷绕位置k的高度hi以下,并且,设定至支柱30的钓线导向部31的高度h2比该高度h3低。而且,至支柱30的钓线导向部31的高度h2还被设定为在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的高度h4以下。由此,当支柱30移动至第1位置时,在比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2 低的位置, 则成为钓线导向部31位于与下部内面中央部Mc’相同或者比其更低的位置的状态。因此,当通过离合器操作杆53的操作或手柄7的操作而从离合器分离状态切换为离合器接合状态时,在支柱30从第2位置向第1位置移动的过程中,钓线被钓线导向部31 压下,此时,钓线将沿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2 在倾斜面朝向下部内面中央部Mc’移动。 而且,通过支柱30移动至第1位置,从而钓线被引导至钓线导向槽Md内。由此,钓线被合适地保持在钓线导向槽Md内。如此,在钓线保持在钓线导向槽Md内的状态下,根据上述公式(1) (2)而成为以下状态,由于支柱30的钓线导向部31的按压而对钓线付与了张力。因此,在卷取钓线时, 钓线被支柱30按压而难以乱跑,由此,钓线难以从钓线导向槽Md内脱离。在此,被设定为,以卷线器主体1的下端部为基准,当使至钓线导向槽24d底部的高度为h0时,在卷取钓线时,尤其优选具有以下公式(3)的关系。h4 彡 h2 > h0 ...(3)此时,设定至支柱30的钓线导向部31的高度h2在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的高度h4以下,并且设定至钓线导向槽24d底部的高度h0比该高度h2低。由此,当支柱30移动至第1位置时,在与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相同或者比其低的位置,则成为钓线导向部31位于比钓线导向槽Md的底部高的位置的状态。因此,钓线可以确实保持在钓线导向槽Md内,钓线更加难以从钓线导向槽Md内脱离。并且,在钓鱼类型为使用较轻的钓钩组件的情况下,由于希望对钓线付与较大的张力,所以也可以使h2 <h0。另一方面,图4(d) (f)是表示放出钓线时各部的高度关系的图,表示离合器机构50 (参照图3(b))处于动力断开状态(离合器分离状态),支柱30配置在第2位置的状态。在此,被设定为,在放出钓线时,具有以下公式(4)及(5)的关系。hi 彡 h3 — (4)h2 > h3 ...(5)S卩,在放出钓线时,以卷线器主体1的下端部为基准,设定至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Ma的高度h3在至卷筒5的钓线卷绕位置k的高度hi以下,而且,设定至支柱30的钓线导向部31的高度h2比至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Ma的高度h3大。由此,当支柱30移动至第2位置时,在与卷筒5的钓线卷绕位置k相同或者比其低的位置,则成为钓线导向部31位于比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2 高的位置的状态。因此,当通过离合器操作杆53的操作而从离合器接合状态切换至离合器分离状态时,在支柱30从第1位置移动、退避至第2位置的过程中,钓线导向槽Md内的钓线保持被解除,根据上述公式(4)的关系,钓线则向钓线通孔对上部的横长空间移动。因此,可以顺畅地放出钓线。另外,在支柱30移动至第2位置的状态下,根据上述公式(4) (5)的关系,支柱30 的钓线导向部31则位于以下位置,即在架设在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2 与卷筒5的钓线卷绕位置k之间的钓线的上方隔着间隔的位置。因此,支柱30不会接触到从卷筒5中释放出的钓线,由此,可以顺畅地放出钓线。并且,在卷取钓线时,如图5(a) (c)所示,通过手柄7的卷取旋转操作,钓线导向器23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穿过并保持于钓线导向器23的钓线导向槽Md的钓线通过支柱30而大致平行地卷绕于卷筒5。在本实施方式中,钓线导向器23的钓线导向槽24d进行以下位置调整,在卷筒5 的整个卷绕宽度上往复移动,将钓线弓I导至卷筒5。此时,钓线导向器23如图5(b) (c)所示,其左侧部23a及右侧部2 移动至达到左右骨架h、2b的位置,避让在形成于卷线器主体1的拇指托架4的前端左右的缺口部如、4b。由此,呈横长形状的钓线导向器23在左右方向上的往复移动得到确保,钓线导向槽24d能够在卷筒5的整个卷绕宽度上进行往复移动。另外,如图5(d)所示,在放出钓线时,钓线能够在钓线导向器23的钓线通孔M的左右开口的范围内放出。并且,在图5 (d)中,虽然示出了钓线导向器23位于大致中央位置的情况,但是,如图5(b)所示,即使在钓线导向器23移动至左端的情况下,或者如图5(c)所示,在钓线导向器23移动至右端的情况下,钓线导向器23的钓线通孔M的大致一半的开口区域也处在对应于卷筒5的轴向的卷绕范围,因此可以顺畅地释放出钓线。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由于设置于钓线导向器23的钓线通孔M在沿所释放出的钓线的移动方向的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在放出钓线时(处于离合器分离状态时,或者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处于无泄力状态时),钓线一边从卷筒5的宽度内在左右方向上改变释放位置一边通过钓线通孔M内,因此,钓线通孔M的内面与钓线的接触阻力(送出阻力)变小,从而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并且,在放出钓线时,由于支柱30向上方移动,从第1位置退避至第2位置,因此, 钓线不受支柱30的制约而放出,从而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由此,钓线的放出速度难以减速,例如,可以延长抛竿时的投掷距离。而且,在进行船钓等时,能够提高钓钩组件的下落速度。另外,在卷取钓线时,由于钓线通过移动至第1位置的支柱30而被保持在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钓线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受限的状态下被定位,因此,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22,钓线被均勻地分配到卷筒5的左右,钓线被均勻且平行(平坦)地卷绕于卷筒5。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并且,由于钓线经过呈横长形状的钓线通孔M内而被放出,因此,即使钓线在放出时乱跑也能够合适地对其进行抑制,能够合适地降低线绞缠在一起等的故障发生率。另外,在卷取钓线时,由于钓线保持在钓线导向槽Md内,因此,能够精度良好地管理钓线通孔M内的钓线的保持范围,钓线被均勻且平行(平坦)地卷绕于卷筒5。因此, 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由于支柱30与离合器操作杆53的切换操作连动而移动至第1位置或第2 位置,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从放出钓线(投入钓钩组件)到卷取钓线的一连串操作,能够得到操作性优异且可期待钓鱼成果提高的钓鱼用卷线器。另外,由于支柱30配置在卷筒5与钓线导向器23之间,因此,即使在放出钓线时钓线因离心力而在上下方向上鼓起(乱跑),也能够利用支柱30合适地对其进行抑制。另外,由于支柱30在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的放出钓线时,包括接近卷筒5 的方向的移动成分而进行移动,因此,即使从卷筒5中释放出的钓线因离心力而在上下方向上鼓起(乱跑),也能够利用接近卷筒5的支柱30合适地对其进行抑制,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而且,由于支柱30在从第2位置移动至第1位置的卷取钓线时,包括接近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的方向的移动成分而进行移动,因此,能够将钓线合适地引导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2 ’,并将钓线合适地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Mc’。由此,钓线进一步在左右方向的移动受限的状态下被定位于钓线导向器23(钓线导向槽 Md),通过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的钓线导向体22,钓线被均勻地分配到卷筒5的左右,钓线被更加均勻且平行(平坦)地卷绕于卷筒5。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由于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2 呈直线状,其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 1 30度,因此,可以在钓线通孔M上确保适于钓线放出的横长的开口空间。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而且,由于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1 30度,因此,在支柱30向下方移动时,钓线被合适地引导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2 ’,并能够将钓线合适地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Mc’。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特别是通过使倾斜角度在5度以上,则即使在强风时或者在使卷线器主体1倾斜的状态下,也能够将钓线合适地引导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并能够将钓线更合适地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Mc’。因此,可以实现更加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通过使倾斜角度在15度以下,则能够确保钓线通孔M在高度方向上的开口空间,能够尽量使放出钓线时的引导阻力小,从而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另外,也可以在拇指托架4形成得较低的低轮廓类型上利用。另外,由于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2 与水平面平行,因此,可以尽可能地减小放出钓线时在水平方向(左右方向)上的放出阻力,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而且,由于能够合适地抑制钓线在放出钓线时乱跑,所以可以实现更加顺畅的钓线放出。而且,由于支柱30被支撑为可以旋转,因此,卷取钓线时的卷取阻力以及放出钓线时的放出阻力减小,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及卷取。另外,由于支柱30被支撑为可以旋转,因此,可以合适地对钓线付与张力,即使钓鱼类型为使用较轻的钓钩组件,也能够将钓线在不发生卷散的情况下卷绕于卷筒5。另外,在卷取钓线时,由于设定为具有上述公式(1)及(2)的关系,因此,钓线可以确实保持在钓线导向槽Md内,钓线被合适地定位于钓线导向槽Md,从而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卷取。另外,在放出钓线时,由于设定为具有上述公式(4)及(5)的关系,因此,在钓线因离心力而在上下方向上容易鼓起的地方,可以合适地抑制钓线乱跑。因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第2实施方式)参照图6(a) (b),对第2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在卷线器主体1 上设置有与离合器操作杆53另行独立的支柱操作部300A。如图6(b)所示,支柱操作部300A具备支柱操作旋钮300 ;与该支柱操作旋钮300 连结的连结构件305 ;及与该连结构件305的端部连结的动作构件306。支柱操作旋钮300设置为以支撑部303为中心可在前后方向上摇动,通过安装于后端侧的分配作用弹簧304,可以分配、保持为前端部301朝向右骨架2b被压下的状态以及后端部302朝向右骨架2b被压下的状态。如图6(a)所示,支柱操作旋钮300沿右骨架2b的上面而配置。连结构件305为棒状构件,如图6 (b)所示,其一端与前端部301的下部连结,另一
17端与动作构件306连结。动作构件306为长板状构件,基端部由支轴307支撑,被设置为以支轴307为中心可以旋转。在动作构件306的前端部,支撑有支柱30的一个端部,同时,在动作构件306的大致中央部,连结有连结构件305的另一端。根据这种支柱操作部300A,当将支柱操作旋钮300的前端部301向右骨架2b进行压下操作后,与该压下操作连动,连结构件305向下方移动,通过该移动,动作构件306则以支轴307为中心向下方旋转。由此,支撑在动作构件306上的支柱30也向下方移动,其结果,支柱30移动至第 1位置。另一方面,与此相反,当将支柱操作旋钮300的后端部302向右骨架2b进行压下操作后,与该压下操作连动,连结构件305向上方移动,通过该移动,动作构件306则以支轴 307为中心旋转被拉向上方。由此,支撑在动作构件306上的支柱30也向上方移动,其结果,支柱30移动至第 2位置。如此,通过将支柱操作旋钮300的前后进行压下操作,可以使支柱30移动至第1 位置及第2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支柱操作部300A与离合器操作杆53另行独立设置,因此, 在通常情况下,即使在支柱30位于第1位置的离合器接合状态下,通过将支柱操作旋钮300 的后端部302进行压下操作,也可以使支柱30从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在离合器接合状态下,在无泄力状态下放出(释放出)钓线时,通过操作支柱操作旋钮300,可以通过使支柱30移动至第2位置来减小放出钓线时的阻力。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并且,也可以构成为,支柱30与离合器操作杆53的切换操作连动而动作,还可以构成与此同时支柱30通过支柱操作旋钮300的操作也进行动作。另外,也可以构成为可将支柱操作旋钮300和离合器操作杆53切换为连动状态与非连动状态。(第3实施方式)参照图7 图9,对第3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与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设置在卷线器主体1上部的左右侧板2A、2B之间的拇指托架40能够与离合器操作杆53的切换操作连动而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如图7(a) (b)所示,拇指托架40的前部向前方延伸设置,覆盖钓线导向器23,在其下面,如图8(a)(c)所示,通过支撑部41,支柱30被支撑为可以旋转。在关闭拇指托架40 的状态(将前端向下方旋转,使支柱30移动至第1位置的状态)下,如图8(a)所示,支柱 30配置在钓线导向器23后方的附近位置,并构成在该位置压下钓线,将钓线引导至钓线导向槽24do拇指托架40的前端部40a向下方弯曲,在该前端下部,如图7 (a)所示,形成有钓线穿过用的开口 40b。该开口 40b即使在拇指托架40关闭的状态(参照图8(a))下,也朝向前方打开,在卷取钓线时钓线能够穿过。
如图7(b)所示,在拇指托架40的上面中央部,形成有台阶部43,通过该台阶部 43,拇指托架40的后部侧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宽度变窄。而且,在后部侧,通过支撑构件 53a连结有离合器操作杆53。如图9 (a)所示,在拇指托架40中央部的下部,一体设置有圆环部44。如图9(b) 所示,该圆环部44能够外嵌于圆环状的突出设置部43a、43b,突出设置部43a、4!3b设置在左右骨架 、2b的内侧,与卷筒轴5c同心,通过圆环部44、44分别外嵌于这些突出设置部 43a、43b,从而拇指托架40被安装为能够绕卷筒轴5c旋转,并被设置为可与离合器操作杆 53的切换操作连动而(顶端部侧)在上下方向上移动。而且,通过将离合器操作杆53操作切换为能够在卷筒5上卷取钓线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则拇指托架40向下方移动,通过该移动,支柱30移动至第1位置,从而钓线被保持在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另外,通过将离合器操作杆53操作切换为能够从卷筒5中放出钓线的离合器分离状态,则拇指托架40向上方移动,通过该移动,支柱30移动至第2位置,从而钓线从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脱离。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能够顺畅地进行从放出钓线(投入钓钩组件) 到卷取钓线的一连串操作,其操作性优异,可以期待钓鱼效果提高。并且,由于拇指托架40与支柱30 —起移动,所以,拇指托架40不会妨碍支柱30移动,可将支柱30在上下方向的移动量设定得较大,也可以将钓线导向器23在上下方向(高度方向)上形成得较大。由此,放出钓线时,钓线通孔对的内面与钓线的放出阻力(接触阻力)变小。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另外,在使支柱30向下方移动时,由于拇指托架40也下降,所以能够在不别扭地握持(把持)的同时进行钓线的卷取操作,从而操作性优异。(第4实施方式)参照图10、图11,对第4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是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上述第3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支柱33为绕轴包围钓线的框状。如图10(a)所示,从前方观察,支柱33呈方形框状,具备上框33a、下框33c和左右框33b、33b。而且,钓线在支柱33的框内穿过。上框33a支撑于设置在拇指托架40的前部下面的支撑部41、41且固定于拇指托架40。如图11 (b)所示,上框33a被设定为,在支柱33移动至第1位置时,将钓线弓I导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起着将钓线保持在下部内面中央部Mc’ (钓线导向槽 24d内)的作用。下框33c通过左右框33b、33b而与上框33a连结,如图11(a)所示,在拇指托架40 关闭的状态(支柱33移动至第1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上框33a向后方侧偏位。由此, 左右框33b、33b相对于垂直面向后方以角度θ 1而倾斜。在此,被设定为,以卷线器主体1的钓竿安装脚Ia的下面为基准,当使至下框33c 的钓线抵接面33c’的高度为h5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1(c) (d)所示,在支柱33移动至第2位置的放出钓线时,具有以下公式(6)的关系。h5 > h4 ... (6)
S卩,被设定为,在放出钓线时,以卷线器主体1的下端部为基准,下框33c的钓线抵接面33c’比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的高度h4高。因此,当通过离合器操作杆53的操作从离合器接合状态切换为离合器分离状态时,支柱33则从第1位置移动并退避至第2位置,在该过程中,即使在钓线上未付与张力的状态下,或者在因水分、附着物等导致钓线吸附于钓线导向槽Md的情况下,通过下框33c, 保持于钓线导向槽Md内的钓线也会被向上方提起。由此,可更加确实地解除钓线导向槽 24d内的钓线保持,钓线将从钓线导向槽24d内向钓线通孔M上部的横长空间移动。因此, 可以顺畅地放出钓线。另外,在支柱33移动至第2位置的状态下,支柱33的上框33a位于以下位置,即在架设在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2 与卷筒5的钓线卷绕位置k之间的钓线的上方隔着间隔的位置,而且,下框33c同样位于钓线的下方隔着间隔的位置。由此,上框33a及下框 33c成为退避至不直接接触钓线的位置,由此,从卷筒5中释放出的钓线在不接触上框33a 及下框33c的情况下被送到钓线导向器23的钓线通孔24。因此,可以顺畅地放出钓线。但是,由于如此构成的支柱33如上所述,其下框33c相对于上框33a向后方偏位, 因此,从前后方向观察时的开口大小(投影在未图示的垂直面上的开口大小)为,位于第2 位置时比位于第1位置时大。因此,在支柱33位于第2位置的放出钓线时,与位于第1位置的情况相比,开口实质上变大,由此,可以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另外,在支柱33位于第1位置的卷取钓线时,与位于第2位置的情况相比,开口实质上变小,由此,钓线的卷取稳定,卷取的均勻性变好。另外,在支柱33移动至第2位置的放出钓线时,并非一定要具有上述公式(6)的关系。(第5实施方式)参照图12、图13,对第5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钓鱼用卷线器是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与上述第4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支柱35被构成为位于钓线导向器23的前方。如图12(a)所示,从前方观察,支柱35呈方形框状,具备上框35a、下框35c和左右框35b、35b,一体设置在拇指托架40的前端下部。该支柱35也是钓线在框内穿过。上框3 是由拇指托架40的前端下面形成的,如图13(b)所示,被设定为,在支柱 35移动至第1位置时,将钓线引导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起着将钓线保持在下部内面中央部Mc’(钓线导向槽Md内)的作用。如图13(b)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为,从前方观察时,支柱35位于在上框35a的下方钓线导向槽Md的大致整体露出的位置(相当于上述高度h4的位置(第1位置))。下框35c通过左右框35b、35b与上框3 连结,如图13(a)所示,在拇指托架40 关闭的状态(支柱35移动至第1位置的状态)下,从前方观察,其位于比螺纹轴21靠向下方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支柱35位于第1位置时,支柱35大致呈垂直配置。在此,被设定为,以卷线器主体1的钓竿安装脚Ia的下面为基准,当使至下框35c 的钓线抵接面35c’的高度为h6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c) (d)所示,在支柱35移动至第2位置的放出钓线时,具有以下公式(7)的关系。h6 > h4 ...(7)S卩,被设定为,在放出钓线时,以卷线器主体1的下端部为基准,下框35c的钓线抵接面35c’比至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的高度h4高。因此,当通过离合器操作杆53的操作从离合器接合状态切换为离合器分离状态时,支柱35则从第1位置移动并退避至第2位置,在该过程中,即使在钓线上未付与张力的状态下,或者在因水分、附着物等导致钓线吸附在钓线导向槽Md的情况下,通过下框35c, 保持于钓线导向槽Md内的钓线也会被向上方提起。由此,可更加确实地解除钓线导向槽 24d内的钓线保持,钓线将从钓线导向槽24d内向钓线通孔M上部的横长空间移动。因此, 可以顺畅地放出钓线。另外,在支柱35移动至第2位置的状态下,支柱35的上框35a位于以下位置,即在架设在钓线通孔M的上部内面2 与卷筒5的钓线卷绕位置k之间的钓线的上方隔着间隔的位置,而且,下框35c同样位于钓线的下方隔着间隔的位置。由此,上框3 及下框 35c成为退避至不直接接触钓线的位置,由此,从卷筒5中释放出的钓线不会接触上框3 及下框35c而被放出。因此,可以顺畅地放出钓线。并且,在支柱35移动至第2位置的放出钓线时,并非一定要具有上述公式(7)的关系。另外,虽然支柱35为框状,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只具有上框35a。图14(a) (c)表示钓线导向器23的变形例,图14(a)所示的例子是,在钓线导向器23的上部(上框,以下相同),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钓线穿过用的缺口部 23A。另外,图14(b)所示的例子是,在钓线导向器23的上部,形成有在前后斜着的方向上呈直线状延伸的钓线穿过用的缺口部23B。另外,图14(c)所示的例子是,在钓线导向器23的上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上呈弯曲状延伸的钓线穿过用的缺口部23C。通过将这些例子所示的缺口部23A、23B、23C设置在钓线导向器23上,可以通过各缺口部23A、23B、23C将钓线简单地穿入钓线通孔M内,无需花费直接将钓线穿进钓线通孔 24时那样的工夫。因此,可以获得操作性良好的钓鱼用卷线器。另外,在图14(b) (c)所示的例子中,由于缺口部23B、23C的轴线不同于放出钓线时以及卷取钓线时的钓线的轴线(未图示),所以,既是可以将钓线简单地穿入钓线通孔对内的构成,同时在放出钓线时以及卷取钓线时,钓线也不会通过钓线通孔M而脱落。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虽然将钓线导向槽24d设置在钓线通孔M的下部内面中央部Mc’,但是并非一定要设置钓线导向槽Md,也可以由下部内面中央部Mc’的沟底部来保持钓线。另外,在上述第1、第2实施方式中,虽然支柱呈棒状,但也可以是如第4实施方式所示的框状。另外,支柱也可以是配置在钓线导向器23的前后两方的结构。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在放出钓线时,虽然钓线导向器23在左右方向上是静止状态,但是,也可以使其与卷筒5的旋转连动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在此情况下,也可以使放出钓线时的阻力减小。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构成为,在处于无泄力状态时,与该操作连动,钓线导向器23与支柱30(33、35)向离开的方向移动。在此情况下,只要构成为在处于无泄力状态时与离合器驱动构件51连动而动作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钓鱼用卷线器,具备卷筒,支撑在卷线器主体的侧板之间且旋转自如;驱动机构,设置于一侧的所述侧板;钓线导向体,在所述卷筒的前方,被设置为与所述驱动机构的手柄轴的旋转操作连动,可在左右方向上往复移动,将钓线平行卷绕于所述卷筒;及钓线导向器,设置于所述钓线导向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线导向器具有从所述钓线导向体的前方观察沿着所述卷筒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的钓线通孔,在所述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形成有朝向该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下降的倾斜面,具备支柱,其具备沿着所述轴线的钓线导向部,被设置为在所述钓线导向器的前后方向的附近位置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所述支柱被设置为,能够在通过在卷取钓线时向下方移动而用所述钓线导向部将钓线引导至所述钓线通孔的所述下部内面中央部并将钓线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的第1位置,与通过在放出钓线时向上方移动而从所述第1位置退避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钓线导向器的所述钓线通孔的所述下部内面中央部,形成有在卷取钓线时被所述支柱引导至该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钓线所插入的钓线导向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离合器操作杆,可操作切换为能够在所述卷筒上卷取钓线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和能够从所述卷筒中放出钓线的离合器分离状态,所述支柱与所述离合器操作杆的切换操作连动,在所述离合器接合状态下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在所述离合器分离状态下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具备设置于所述卷线器主体上部的所述侧板之间的拇指托架,所述拇指托架被设置为,与所述离合器操作杆的切换操作连动,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 所述支柱通过所述拇指托架向上方移动而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并且通过所述拇指托架向下方移动而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离合器操作杆,可操作切换为能够在所述卷筒上卷取钓线的离合器接合状态和能够从所述卷筒中放出钓线的离合器分离状态,在所述卷线器主体上,设置有与所述离合器操作杆另行独立的支柱操作部,通过所述支柱操作部的操作,所述支柱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及所述第2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 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配置在所述卷筒与所述钓线导向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包括接近所述卷筒的方向的移动成分而从所述第1位置移动至第2位置,并且包括接近所述钓线导向器的方向的移动成分而从所述第2位置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 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面呈直线状,其倾斜角度相对于水平面为1 30度。
9.根据权利要求1 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钓线通孔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上部内面,被形成为左右开口宽度比上下开口高度大,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 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被支撑为能够沿钓线的卷取方向及放出方向旋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为绕轴包围钓线的框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具备上框、下框和左右框,在所述支柱移动至所述第1位置时,所述上框将钓线引导至所述钓线通孔的所述下部内面中央部,将钓线保持在该下部内面中央部,在所述支柱移动至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下框将钓线从所述钓线通孔的所述下部内面中央部向上方引导,使钓线从该下部内面中央部脱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 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钓鱼用卷线器,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卷线器主体的下端部为基准,当使从所述下端部至所述卷筒的钓线卷绕位置的高度为hl, 从所述下端部至所述支柱的钓线导向部的高度为h2, 从所述下端部至所述钓线通孔的上部内面的高度为h3, 从所述下端部至所述钓线通孔的下部内面中央部的高度为h4时, 则卷取钓线时的关系为, hi 彡 h3 > h2 且 h4 彡 h2, 放出钓线时的关系为, hi 彡 h3 且 h2 > h3。
全文摘要
本发明可实现顺畅的钓线放出及卷取。具体构成为,钓线导向器(23)具有从钓线导向体(22)的前方观察沿着卷筒(5)的轴线在左右方向上呈横长形状的钓线通孔(24),具备支柱(30),其具备沿着轴线的钓线导向部(31),被设置为在钓线导向器(23)的前后方向的附近位置可在上下方向上移动,支柱(30)被设置为,能够在通过在卷取钓线时向下方移动而用钓线导向部(31)将钓线引导至钓线通孔(24)的下部内面中央部(24c’)并将钓线保持在下部内面中央部(24c’)的第1位置,与通过在放出钓线时向上方移动而从第1位置退避的第2位置之间移动。
文档编号A01K89/01GK102428901SQ20111029355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9日
发明者远间弘 申请人:大和精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