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昆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
背景技术:
豆天蛾(Clanis Bilineata Walker)是鳞翅目天蛾科豆天蛾属昆虫,分布于河北、 河南、山东、安微、江苏、湖北、四川、陕西等省。豆天蛾一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虫态。 豆丹是对豆天蛾幼虫的俗称,幼虫期共有五龄。豆丹是大豆作物的主要害虫,也能危害绿豆、豇豆等。豆丹取食大豆叶片,可将叶片吃成缺刻,发虫多时,能将豆株吃成光秆。一只豆丹能吃光2 3株豆叶。由于豆丹营养成分丰富,我国不少地区有食用豆丹的习惯。尤其是江苏省灌云县, 据考已经有300多年食用豆丹的历史,开发出了上百种以豆丹为主料的菜肴,以及罐头、速冻豆丹等各种深加工产品。同时,灌云县已经发展成了全国最大的豆丹集散地,收购来自湖南、湖北、安徽、河南、河北,甚至东北等地的豆丹,销售给周边的县市。据了解,连云港市灌云县现在从事豆丹营销的经纪人有400多人,年成交量8000吨,年销售效益达1. 8亿元,使 1万多名妇女实现了季节性就业。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灌云县豆丹年成交量8000吨, 全县依靠豆丹相关产业效益达到1. 8亿元。2007年丹7月初刚上市的时候每斤价格高达三百元,八月底、九月初达到高峰期,即使此时也要七、八元钱一斤。目前,针对春季新鲜豆丹的市场空缺,豆丹的人工大棚养殖已初具规模,面积达 1000多亩。采用的是温室棚育种,大田种植大豆并罩网养殖的方式。具体流程为(1)市场上选购入蛰豆丹作为豆丹种,埋入日光温室或弓棚土中育种;( 来年春季豆天蛾成虫飞出后,自行交配、产卵、孵化,将1-2龄幼虫连同豆叶摘取,放养至事先种有大豆的养殖田; 或捕捉交配后的雌蛾放入罩有防虫网的养殖田中;(4)捕获适龄豆丹上市销售。在从育种棚到养殖大田的放养过程中,无论是转移交配的雌蛾还是转移幼虫的方式,都存在虫口不齐的缺点,给田间管理、捕捉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前者遗漏的雌蛾很多,并且需要防虫网; 后者工作量大,且容易因幼虫受挤压、缺氧等不当操作导致死亡率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它具有交配率高、放养成本低、存活率高、方便管理等优点,有利于豆丹产量和养殖效益的提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包括(1)营养钵大豆的种植及管理入蛰豆丹化蛹前,于豆丹育种的温室大棚中,选用营养钵种植大豆,每钵2-4株。施以肥水,并且营养钵每隔一段时间原地移动一次,避免大豆根须扎入地下,移出后难以存活。(2)黑光灯或紫光灯诱引豆天蛾成虫产卵、孵化育种温室大棚内均勻安装可移动黑光灯或紫光灯,发现有豆天蛾成虫飞出后,即开启黑光灯或紫光灯,引诱其集中到灯光附近,交配,产卵。每天移动一定距离至无卵附着的大豆上方,并记录下标记时间和位置。(3)营养钵的移出及二龄豆丹的适应与转移在二龄虫眠起前,将带有虫体的营养钵大豆移出至养殖大田中,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一钵,均勻摆放。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二龄虫陆续迁移至周边植株上,确保了眠起后有充足的新鲜饲料。本发明的优点1.豆天蛾交配率高。2.放养成本低、存活率高,管理方便。3.可提高豆丹产量和养殖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营养钵大豆的种植及管理入蛰豆丹化蛹前1-1. 5个月,于豆丹育种的温室大棚中,选用直径20-40cm的营养钵,种植大豆,每钵2-4株(随大豆品种而异)。施以肥水, 并且营养钵每隔10-20天原地移动一次,避免大豆根须扎入地下,移出后难以存活。(2)黑光灯或紫光灯诱引豆天蛾成虫产卵、孵化育种的温室大棚内均勻安装可移动黑光灯或紫光灯,,每50-200平米装一只。发现有豆天蛾成虫飞出后,即开启黑光灯或紫光灯,引诱其集中到灯光附近,交配,产卵。每天移动1-3米距离至无卵附着的大豆上方, 并用牛皮纸条或布条标记时间和位置。(3)营养钵的移出及二龄豆丹的适应与转移二龄虫眠起前1-2天,将带有虫体的营养钵大豆移出至养殖大田中,约6-15平米见方放置一钵,均勻摆放。经过3-6小时的适应期后,二龄虫陆续迁移至周边植株上,确保了眠起后有充足的新鲜饲料本发明提供的豆丹放养新方法,通过黑光灯或紫光灯的引诱作用,使豆天蛾成虫集中交配,有效提高交配率,并且使虫龄一致,方便管理与捕捉上市。采用营养钵种植大豆, 减少了操作不当导致低龄虫的死亡,减低了工作量,并且为其提供了充足的环境适应期。与放养交配的豆天蛾成虫相比,没有遗漏,且防虫网换成防鸟网甚至不需要网,大大降低了成本。此法具有交配率高、放养成本低、存活率高、方便管理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豆丹养殖的产量和效益。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方案的实施。实施例一3月初,于豆丹育种棚中,选用直径30cm的营养钵,种植大豆,每钵2_3株。适当施以肥水,并且每10天移动一次。育种大棚内均勻安装可移动黑光灯或紫光等,每80平米装一只。发现有豆天蛾成虫飞出后,即开启黑光灯或紫光灯,引诱其集中到灯光附近,交配,产卵。每天移动1.5米距离至无卵附着的大豆上方,并用牛皮纸条记录下时间和位置。二龄虫眠起前1天,将带有虫体的营养钵大豆移出至罩有防鸟网的养殖大田中,每10平米见方放置一钵,均勻摆放。经过3-6小时的适应期后,二龄虫陆续迁移至周边植株上,确保了眠起后有充足的新鲜饲料。实施例二 4月初,于豆丹育种棚中,选用直径25cm的营养钵,种植大豆,每钵3-4株。适当施以肥水,并且每15天移动一次。育种大棚内均勻安装可移动黑光灯或紫光灯,每100平米装一只。发现有豆天蛾成虫飞出后,即开启黑光灯或紫光灯,引诱其集中到灯光附近,交配, 产卵。每天移动2米距离至无卵附着的大豆上方,并用牛皮纸条记录下时间和位置。二龄虫眠起前2天,将带有虫体的营养钵大豆移出至养殖大田中,每15平米见方放置一钵,均勻摆放。经过3-6小时的适应期后,二龄虫陆续迁移至周边植株上,确保了眠起后有充足的新鲜饲料。实施例三8月初,于豆丹育种田中,选用直径30cm的营养钵,种植大豆,每钵2-3株。适当施以肥水,并且每10天移动一次。育种田内均勻安装可移动黑光灯或紫光灯,每120平米装一只。发现有豆天蛾成虫飞出后,即开启黑光灯或紫光灯,引诱其集中到灯光附近,交配,产卵。每天移动3米距离至无卵附着的大豆上方,并用牛皮纸条记录下时间和位置。二龄虫眠起前1天,将带有虫体的营养钵大豆移出至养殖大田中,每10平米见方放置一钵,均勻摆放。经过3-6小时的适应期后,二龄虫陆续迁移至周边植株上,确保了眠起后有充足的新鲜饲料。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1)营养钵大豆的种植及管理入蛰豆丹化蛹前,于豆丹育种的温室大棚中,选用营养钵种植大豆,每钵2-4株。施以肥水,并且营养钵每隔一段时间原地移动一次,避免大豆根须扎入地下,移出后难以存活。(2)黑光灯或紫光灯诱引豆天蛾成虫产卵、孵化育种温室大棚内均勻安装可移动黑光灯或紫光灯,发现有豆天蛾成虫飞出后,即开启黑光灯或紫光灯,引诱其集中到灯光附近,交配,产卵。每天移动一定距离至无卵附着的大豆上方,并记录下标记时间和位置。(3)营养钵的移出及二龄豆丹的适应与转移在二龄虫眠起前,将带有虫体的营养钵大豆移出至养殖大田中,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一钵,均勻摆放。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二龄虫陆续迁移至周边植株上,确保了眠起后有充足的新鲜饲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在营养钵中种植大豆的时间为入蛰豆丹化蛹前1-1. 5个月,确保豆丹卵孵化后一龄幼虫有足够的豆叶饲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营养钵的直径为20-4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种植有大豆的营养钵每10-20天移动一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O)中,黑光灯或紫光灯在育种育种温室大棚内均勻安装,每50-200平米装一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O)中,每天将黑光灯或紫光灯移动的距离为1-3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O)中,将黑光灯或紫光灯移至无卵附着的大豆上方,并用牛皮纸条或布条标记时间和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带有虫体的营养钵大豆移出时间为二龄虫眠起前1-2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带有虫体的营养钵大豆在养殖大田中均勻摆放的密度为约6-15平米见方放置一钵。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3)二龄虫经过3-6小时的适应期后,可陆续迁移至周边的植株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豆丹放养新方法,包括(1)营养钵大豆的种植及管理;(2)黑光灯或紫光灯诱引豆天蛾成虫产卵、孵化;(3)营养钵的移出及二龄豆丹的适应与转移;本发明的优点豆天蛾交配率高;放养成本低、存活率高,管理方便;可提高豆丹产量和养殖效益。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2499180SQ201110317838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9日
发明者吴胜军, 夏振强 申请人:淮海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