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式温室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74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凹式温室墙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室结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凹式温室墙体。
背景技术
进行冬春生产时通常利用温室来抵挡外界的寒冷,保护作物。在白天的时候,温室接收阳光并隔绝室内外空气的交流,从而保持室内温度,其墙体还可以吸收并储存热量,这样,到了晚上,墙体就可以释放出这些能量来继续保持温室内的温度了。墙体吸收的总热量是与其接触热量的总面积正相关的。在温室中,只有位于温室内部的墙面才与热量接触,因此,温室墙体所能吸收的总热量就与其位于温室内部的墙面总面积正相关了。冬天的晚上,尤其是在北方,通常外界温度很低,墙体位于温室内部的墙面为平面,表面积很小,因而墙体蓄热能力较差,夜间向温室内散热的能力也相应地较弱, 这样,温室内的夜间温度往往很低,植株容易生长不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现有技术在温室内设置电热器、电灯等加热设备来保持温度,这无疑加大了温室的能耗,提高了农作物的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凹式温室墙体,能增大温室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总面积。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凹式温室墙体,该墙体包括 平面砖墙、位于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部的内凹砖;其中,所述平面砖墙为砖结构,其内墙面为平面,所述内墙面为所述平面砖墙位于所述温室内的竖直方向的墙面;所述内凹砖与所述平面砖墙连为一体,连接位置为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在与所述内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内凹砖接触所述温室内空气的顶面与所述内墙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内凹砖与平面砖墙连为一体且位于该平面砖墙的墙体内部,内凹砖与温室内空气接触的顶面与内墙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在内凹砖所在的位置,平面砖墙的内墙面向其墙体内部凹进而不连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有平面砖墙的平面内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与热量接触的除了平面砖墙的内墙面以及上述内凹砖的顶面之外,还包括因内凹砖位置的凹进而使平面砖墙的墙体暴露在温室内空气中的上下表面和两个侧面,这无疑增大了温室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总面积,因而白天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夜间也就可以向温室内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温室内的夜间温度,使温室少用或者不用电热器、电灯等加热设备来保持温室内温度,从而降低温室的能耗,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平面砖墙为砖与水泥砂浆砌成的砖结构。[0012]进一步,所述内凹砖通过水泥砂浆或碎砖,与所述平面砖墙连为一体。进一步,所述内凹砖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内凹砖与所述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为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不同高度处;或,各内凹砖与所述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间隔分布在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同一尚度。进一步,所述内凹砖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24cm、12cm和6cm;所述内凹砖接触所述温室内空气的顶面平行于所述内墙面,且在与所述内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顶面与所述内墙面的距离不超过6cm。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的纵剖面结构图;图2为内凹砖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纵剖面结构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的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纵剖面结构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的又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纵剖面结构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的纵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的纵剖面结构图。该凹式温室墙体包括 平面砖墙101、位于平面砖墙101的墙体内部的内凹砖102 ;其中,平面砖墙101为砖结构,其内墙面103为平面,这里的内墙面103指的是平面砖墙 101位于温室内的竖直方向的墙面;内凹砖102与平面砖墙101连为一体,连接位置为平面砖墙101的墙体内;在与内墙面103相垂直的方向上,内凹砖102接触温室内空气的顶面104与内墙面103不在同一平面内。本实用新型中,与内墙面103相垂直的方向在水平方向。图1中,在该方向上内凹砖具有顶面,其标号为104。顶面104与内墙面103不在同一平面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二者平行而不在同一平面内,第二种是二者既不平行也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如果将两个平面无限延伸,将会相交。平面砖墙为砖砌成的,例如,该平面砖墙可以为砖与水泥砂浆砌成的砖结构。平面砖墙具有两个竖直方向的墙面,一个位于温室外部,另一个位于温室内部,本实用新型中,将其位于温室内部的竖直方向的墙面称为内墙面,用标号103来标识。内凹砖与平面砖墙中的砖可以为同一种砖,当然,也可以不同。通常情况下,内凹砖跟平面砖墙中的砖均为长方体形状,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并且,内凹砖和平面砖墙中的砖的各个表面均为平面。内凹砖与平面砖墙是连为一体的,这种连接关系可以为内凹砖与平面砖墙中的砖通过砌筑的方式连为一体,而且,内凹砖完全位于平面砖墙的墙体内部。正是由于内凹砖完全位于平面砖墙的墙体内部,稳固地与平面砖墙连为一体,并且其具有的图1中的顶面104与平面砖墙101的内墙面103不在同一平面内,因此,顶面 104与内墙面103之间是有空隙的,该空隙的上下表面和两侧面属于平面砖墙的内部墙体, 并且该空隙的上下表面和两侧面与温室内的空气接触,即具有吸收温室内热量的能力,因此,白天在温室内温度升高时,该空隙的上下表面和两侧面也可以吸收阳光带来的热量,在晚上时加以释放,以维持温室内温度。而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除了具有内墙面与顶面来吸收热量之外,还增加了上述的空隙的上下表面和两侧面来吸收和释放热量,增大了温室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总面积。如图1所示,由于内凹砖位置是凹进到内墙面内部的,因此,在有内凹砖的位置, 内墙面实际上是不连续的,当然,在没有内凹砖的位置,内墙面是连续的。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内凹砖与平面砖墙连为一体且位于该平面砖墙的墙体内部, 内凹砖与温室内空气接触的顶面与内墙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在内凹砖所在的位置,平面砖墙的内墙面向其墙体内部凹进而不连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有平面砖墙的平面内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与热量接触的除了平面砖墙的内墙面以及上述内凹砖的顶面之外,还包括因内凹砖位置的凹进而使平面砖墙的墙体暴露在温室内空气中的上下表面和两个侧面,这无疑增大了温室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总面积,因而白天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夜间也就可以向温室内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温室内的夜间温度,使温室少用或者不用电热器、电灯等加热设备来保持温室内温度,从而降低温室的能耗,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实际上,由于本实用新型在该凹式温室墙体上设置了一个以上的凹进空间,该凹进空间由平面砖墙的内墙面在内凹砖位置向其墙体内部凹进而产生,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温室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内墙面面积,本实用新型所增加的吸收和释放热量的面积即为该凹进空间的上下表面和两侧面的面积,因此,凹式温室墙体上的凹进空间越多,其上下表面和两侧面的面积越大,本实用新型比现有技术所增加的吸收和释放热量的墙面总面积也就越大,所能增加的吸热量和放热量也就越多,对温室内夜间温度的保持就越有利。综上,只要在凹式温室墙体上设置一个以上的凹进空间,该凹进空间的形式可以为任意形式,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然,所有凹进空间的上下表面和侧面的总面积越大越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凹式温室墙体中,内凹砖可以通过水泥砂浆或碎砖,与平面砖墙连为一体,这意味着,内凹砖与平面砖墙是以水泥砂浆作为粘合剂来连结的,或利用碎砖来填充二者之间的空隙,以保证凹式温室墙体的稳固以及内凹砖与平面砖墙之间连接的牢固。本实用新型中,内凹砖的数量是大于0的任意整数。如果只设置一个,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吸热面积的增加并不明显,因而可以设置多个。如图1所示,内凹砖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各内凹砖的分布位置有所不同,从竖直方向上来看,由于凹式温室墙体需要一定的高度,而一块砖是无法达到这个高度要求的,平面砖墙需要砌筑若干层砖才能达到该高度,因此,该平面砖墙是可以分为若干层的,每一层代表一个高度。同时,在同一高度位置处,从水平方向来看,平面砖墙也可以分为若干个水平
5位置。这样,本实用新型中,各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可以为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不同高度处,这种情况下,两个内凹砖之间在竖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是不同的。当然,各内凹砖也可以位于该平面砖墙的同一层,这种情况下,各内凹砖与平面砖墙连接位置的高度是相同的,但在该高度处,各内凹砖在水平方向上的水平位置是不同的,即各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是间隔分布在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同一高度的,这里的间隔可以意味着,同一高度位置的不同内凹砖可以是水平方向的相邻关系,即二者之间仅有水泥砂浆或其他粘合剂,而没有其他诸如碎砖块或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砖进行分隔,当然,这里的间隔还可以意味着,同一高度位置的不同内凹砖之间不是水平方向的相邻关系,二者之间除了有水泥砂浆或其他粘合剂之外,还被碎砖块或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其他砖分隔开来。当然,内凹砖的数量较多时,上述两种情况可以混合,这意味着,两块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可以仅仅是高度不同,而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两块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在高度上是相同的,仅仅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不同;还可以是两块内凹砖与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在高度上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都不同。图2为内凹砖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内凹砖的长度201、宽度202和高度203可以为多种数值的组合,例如,三者分别为24cm、12cm和6cm。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内凹砖与平面砖墙连接的稳固,可使内凹砖接触温室内空气的顶面平行于内墙面,且在与内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上,内凹砖的顶面与内墙面的距离可以设置为不超过6cm。这里,设置内凹砖的顶面与内墙面的距离不超过6cm的目的在于,使上述凹进空间上下表面和各侧面位置的砖有足够的长度与平面砖墙或内凹砖相连,以保证平面砖墙的稳固,防止这些砖掉落而影响整个凹式温室墙体的牢固。当然,图2所示的内凹砖长度、宽度和高度也可以为其他数值,内凹砖的顶面与内墙面的距离也可以相应地设置为其他数值,只要能保证凹进空间上下表面和各侧面位置的砖有足够的长度与平面砖墙或内凹砖相连,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因为内凹砖通常为长方体,其长度、宽度和高度各不相同,而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相连接的形式也有多种,因此,除了图1所示的凹式温室墙体形式的实施例之外,还有图3-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的三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内凹砖10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内墙面103,内凹砖的顶面104是其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各两条棱组成的长方形顶面,且其高度方向在竖直方向,宽度方向在水平方向。如图3所示,标号301指的是平面砖墙,标号302和303分别为两种形式的内凹砖, 各内凹砖的长度方向仍垂直于平面砖墙301的内墙面,内凹砖303的形式与图1相同,而内凹砖302却由两块图1形式的内凹砖上下叠砌而成,因而凹进空间的体积更大,其带来的好处在于,相对于内凹砖303位置处的凹进空间而言,进一步增大了其凹进空间左右侧面的面积,从而进一步增大了与热量接触的面积。如图4所示,标号401指的是平面砖墙,标号402和402分别为两种形式的内凹砖。 各内凹砖的长度方向仍垂直于平面砖墙401的内墙面,内凹砖403的形式与图1中的相同, 而内凹砖402的宽度方向却是在竖直方向,而其高度方向在水平方向,即将图1所示形式的内凹砖以长度方向为轴转动了 90度。这样,相对于内凹砖403位置的凹进空间,内凹砖402 位置的凹进空间的两侧面的表面积更大,因而也增大了与热量接触的面积。[0050]如图5所示,标号501指的是平面砖墙,标号502和502分别为两种形式的内凹砖。该实施例中,内凹砖503的形式仍与图1中的内凹砖相同,但内凹砖502的长度方向不再垂直于平面砖墙501的内墙面,而是其高度方向垂直于平面砖墙501的内墙面,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各两条棱组成了内凹砖502的顶面,且长度方向在水平方向,宽度方向在竖直方向。与内凹砖503位置的凹进空间相比,内凹砖502位置的凹进空间的上下表面和两侧面的面积都增大了,因而进一步增大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与热量接触的面积。当然,内凹砖还有其他形式,比如,其高度方向垂直于平面砖墙的内墙面,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各两条棱组成了其顶面,且长度方向在竖直方向,宽度方向在水平方向。
等等,而且,对于同一凹式温室墙体而言,可以有多种形式的内凹砖,S卩该凹式温室墙体的一块内凹砖是图1所示形式的,第二块内凹砖可以是图3所示形式的,等等。只要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该凹式温室墙体能够提供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凹进空间,从而增加温室墙体与热量接触的面积,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室的纵剖面结构图,该温室应用了上述的凹式温室墙体。如图6所示,该温室包括凹式温室墙体、拱架605、温室覆盖物606、位于土壤604 中的地基603 ;凹式温室墙体包括平面砖墙601、位于平面砖墙601的墙体内部的内凹砖 602。为了更加充分地使阳光进入温室,如图6所示,支撑拱架605阳面部分的温室墙体较低(略高于地平线607即可),以防墙体挡住阳光,该部分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平面砖结构墙结构,而支撑拱架605阴面部分的温室墙体以及温室的侧面墙体则较高,其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凹式温室墙体结构。如图6所示,拱架605的形状不是常见的规则形状,这是温室的功能决定的,温室是用于吸收并保存太阳光的热量来保持室内温度的,因此,其能够直接接受阳光照射的阳面的倾斜角要求有一定的角度,上面的温室覆盖物可以是透明薄膜,以使阳光更加充分的进入温室,其不能接受阳光照射的阴面根据温室的主要应用季节及太阳高度角的不同也要求有一定的倾斜角,其上的温室覆盖物可以为木板、珍珠岩、水泥砂浆、油毡等构成,形成了温室的后屋面,以减少热量的散失,尽最大可能保持较高的室温,促进作物生长。可见,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温室具有凹式温室墙体,相对于现有技术,其增大了与热量接触的墙面面积,因而可在白天吸收和晚上释放更多的热量,以供维持室内温度, 利于作物的生长,同时,本实用新型也降低了温室的能耗。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该温室中,平面砖墙601可以为砖与水泥砂浆砌成的砖结构,如图6所示,该平面砖墙601以水泥砂浆为粘合剂,利用砖砌筑而成。另外,内凹砖602通过水泥砂浆或碎砖,与平面砖墙601连为一体,这里的内凹砖可以与平面砖墙601中的砖相同,也可以不同,只要能与平面砖墙601连为一体,从而保证内凹砖602在墙体内的稳固,即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该温室中内凹砖602的数量可以在一个以上,数量越多,所产生的凹进空间的上下表面和两侧面的面积也就越大,与热量接触的总面积也就越大,对温室内的夜晚温度维持越有好处。如图6所示,内凹砖60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这样,各内凹砖602与平面砖墙 601的连接位置就有多种形式。由于平面砖墙601的高度是有一定要求的,不可能仅仅利用一层砖砌成,因此,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在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高度可以有所不同,即各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为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不同高度处。当然,各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也可以在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同一高度处,仅仅在于在水平方向上的位置不同,即各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间隔分布在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同一高度。另外,两个内凹砖与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还可以既不在同一墙体内的同一高度处,水平方向上也不在同一位置处,即二者质心之间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大于0度而小于90度。 图6所示的温室中,凹式温室墙体中的内凹砖602也可以如图2所示为长方体,其长度、宽度和高度有多种数值组合,例如,三者可以分别为2km、12cm和6cm。图6中,内凹砖60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内墙面,且在长度方向上,内凹砖602的顶面与内墙面的距离可以设置为不超过6cm。这里,图6所示的温室中平面砖墙的内墙面的含义与图1中平面砖墙的内墙面的含义相同,均指的是平面砖墙位于温室内的竖直方向的墙面,如图6所示,该内墙面也为平面,在有内凹砖602的位置,该内墙面因内凹砖602位置的凹进而不连续,在没有内凹砖602 的位置,其是连续的平面。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内凹砖与平面砖墙连为一体且位于该平面砖墙的墙体内部,内凹砖与温室内空气接触的顶面与内墙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即在内凹砖所在的位置,平面砖墙的内墙面向其墙体内部凹进而不连续,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仅有平面砖墙的平面内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中,与热量接触的除了平面砖墙的内墙面以及上述内凹砖的顶面之外,还包括因内凹砖位置的凹进而使平面砖墙的墙体暴露在温室内空气中的上下表面和两个侧面,这无疑增大了温室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总面积,因而白天可以吸收更多的热量,夜间也就可以向温室内释放更多的能量,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温室内的夜间温度,使温室少用或者不用电热器、电灯等加热设备来保持温室内温度,从而降低温室的能耗,降低农作物的生产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8
权利要求1.一种凹式温室墙体,其特征在于,该墙体包括平面砖墙、位于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部的内凹砖;其中,所述平面砖墙为砖结构,其内墙面为平面,所述内墙面为所述平面砖墙位于所述温室内的竖直方向的墙面;所述内凹砖与所述平面砖墙连为一体,连接位置为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 在与所述内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内凹砖接触所述温室内空气的顶面与所述内墙面不在同一平面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砖墙为砖与水泥砂浆砌成的砖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砖通过水泥砂浆或碎砖,与所述平面砖墙连为一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砖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各内凹砖与所述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为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不同高度处; 或,各内凹砖与所述平面砖墙的连接位置间隔分布在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的同一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砖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分别为 24cm、12cm和6cm ;所述内凹砖接触所述温室内空气的顶面平行于所述内墙面,且在与所述内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顶面与所述内墙面的距离不超过6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凹式温室墙体。该墙体包括平面砖墙、位于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部的内凹砖;其中,所述平面砖墙为砖结构,其内墙面为平面,所述内墙面为所述平面砖墙位于所述温室内的竖直方向的墙面;所述内凹砖与所述平面砖墙连为一体,连接位置为所述平面砖墙的墙体内;在与所述内墙面相垂直的方向上,所述内凹砖接触所述温室内空气的顶面与所述内墙面不在同一平面内。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增大温室墙面与热量接触的总面积。
文档编号A01G9/14GK202099899SQ20112017029
公开日2012年1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5日
发明者于广建, 于锡宏, 刘在民, 李丹, 蒋欣梅 申请人:东北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