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31阅读:8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水稻种植机械,特别涉及一种抛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是南方常见的一种主要农作物,其栽培主要是以抛秧为主。传统的抛秧方式主要是以人工为主,但是人工抛秧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秧苗之间的间距和规整度较差,不利于对秧苗的生长。因此人们发明了抛秧机代替了人工抛秧的作业方式,目前市面上存在多种抛秧机,其中以为机动抛秧机为主,但是机动型抛秧机体积较大,难以运用到小规模的农田上,并且燃烧的燃料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最重要的是,由于机动型抛秧机价格昂贵,很难广泛推广运用到农村当中。在抛秧工具方面上,我们检索到了以下一些公开文献,但是都相应存在一些使用局限性。例如
1、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10072100.X,名称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摘要一种水稻钵体苗抛秧机,包括主动轮,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一左同步轮和第一右同步轮,其中之一的内侧设有驱动其转动的步进电机;从动轮,包括同步转动的第二左同步轮和第二右同步轮,二者之间设有朝前的推秧头和驱动该推秧头往复运动的气缸;上述第一左同步轮、第一右同步轮和第二左同步轮、第二右同步轮分别通过左同步带、右同步带传动连接;秧盘,其左右两端分别定位于所述左同步带和右同步带上,该秩盘上设有左右方向排列的鉢槽,鉢槽底部设有与所述推秧头对应的推秧孔;导秧筒,设于所述从动轮前侧下方。但该发明体积较大,很难广泛推广运用在小面积的稻田上。
2、中国专利,申请号CN93208896.1,名称一种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摘要一种机械手式水稻抛秧机,是水稻抛植秧苗的栽种机械。它包括动力底盘架,抛秧机构,秧盘机构和供秧传动机构。抛秧机构为机械手式,在一转筒毂上装有弹性抛秧指;机动秧盘为带秧钵斗的矩形盘,两侧有传动孔眼;供秧传动其纵向为双作用式,由柱销式步进机构和棘轮式步进机构的联动作用完成;秧盘供秧横向传动由一个带圆柱凸轮轴的传动工作箱进行,该抛秧机结构复杂,维修起来难度较大。3、中国专利,申请号CN95226850. 7名称离心式水稻抛秧机摘要离心式水稻抛秧机是一种农业机械,用于水稻抛秧作业。该机是由旋转曲面型甩盘、拖板、机架、牵引装置、护罩、喂秧斗和秧箱构成。但是该发明采用离心式抛秧,容易对水稻本身产生一定损害,同时会使得抛出的秧苗之间距离不均匀。
这就需要一种制作成本低,体积小,无碳环保,抛秧后秧苗距离均匀适合的抛秧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抛秧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抛秧机制作成本高,体积庞大的缺点,达到降低能耗,降低制作成本,方便人工作业目的。
本发明的方案是通过这样实现的一种抛秧机,包括机架、叶片轮和料仓,所述料仓上大下小,料仓包括顶部的进料口和底部的出料口,所述料仓固定在机架的顶部,弧形的轨道与料仓底面螺接,所述轨道包括轨道头部、轨道中部和轨道尾部,轨道头部和轨道尾部比轨道中部宽;所述与叶片轮连接的同心轴上固定有夹秧器,所述夹秧器设置在出料口的下端,所述夹秧器包括夹秧臂和夹秧臂固定座,夹秧臂固定在夹秧臂固定座上,同心轴穿过夹秧臂固定座,并与秧臂固定座固定连接。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将抛秧机拉入稻田中,把秧苗放入料仓中,秧苗堆积到料仓底部,叶片轮通过同心轴带动夹秧器转动,夹秧器转动的过程中,夹秧臂进入到轨道头部,夹秧臂此时是张开状态,秧苗正好在夹秧臂的中间,此时夹秧臂进入到轨道的中部,随着轨道变窄,夹秧臂被轨道夹压紧,其将秧苗夹起,并顺着轨道一起运动;夹秧臂转动到轨道的尾部,尾部的轨道比中部轨道要宽,夹秧臂也随之张开并脱离轨道,此时夹秧臂松开秧苗,秧苗落入稻田中,随着抛秧机一路前行,秧苗不断的被夹秧臂夹起然后拖入稻田中。以上所述料仓底部位置固定有推秧器,所述的推秧器包括推秧臂和动力臂,动力臂设在料仓外部,位于轨道头部的上方。所述推秧臂包括连杆A,连杆B和连杆C,所述连杆 A固定在料仓底部,连杆A、连杆B、连杆C和动力臂依次铰接;所述连杆C和动力臂的铰接点上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的动力臂尾部固定有顶板,动力臂和顶板之间的角度为70 130 度。推秧臂的作用是保证落到料仓底部的秧苗能到准确达出料口处。动力臂设在料仓外部,作为推动推秧臂的动力源,推秧臂工作时保证每次只能出来一颗秧苗。装秧苗时,料仓上大下小,秧苗因重力堆积到料仓底部,其中一颗秧苗落入连杆B和连杆C的前方,当夹秧臂通过轨道的时候,接触并向前推动动力臂,动力臂上的顶板接触到连杆B,连杆B和连杆C 弯曲,其将一颗秧苗推至出料口,而另一颗秧苗落在推秧臂上;位于出料口上的秧苗被夹秧臂夹起,当夹秧臂与动力臂脱离接触后,复位弹簧将动力臂复位,顶板脱离接触连杆B,此时连杆B和连杆C也复位,位于推秧臂上的秧苗落入连杆B和连杆C的前方。以上所述的轨道头部和轨道尾部宽度比夹秧臂张开时的宽度宽;所述轨道中部比夹秧臂张开时的宽度窄,比夹秧臂夹紧时的宽度宽。轨道头部和轨道尾部宽度比夹秧臂张开时的宽度宽,可以保证夹秧臂在张开状态的时候进出轨道;轨道中部比夹秧臂张开时的宽度窄,比夹秧臂完全夹紧时的宽度宽,能够保证夹秧臂能够夹紧秧苗并能顺利在轨道运行。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I.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体积小巧,环保,便于广大农村推广使用。2.本发明播种时,不伤及秧苗,秧苗与秧苗之间的行距和间距均匀,有利于秧苗返青和生长。3.本发明与人工抛秧相比,效率提高4倍以上,可以方便的运用到小块的稻田上。4.本发明中,通过变夹秧臂数量,可以改变播种秧苗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稻田与秧苗播种的需要。数量减少,秧苗距离增加,拖行距离越远。数量曾多,秧苗距离减小,拖行距离越短。


图I是本发明抛秧机的主视图;图2是本发明抛秧机工作时的示意图3是本发明抛秧机的俯视图4是本发明抛秧机的侧视图5是本发明抛秧机料仓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发明抛秧机推秧器的俯视图7是本发明抛秧机推秧器的主视图8是发明抛秧机轨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名称
机架I、叶片轮2、料仓3、轨道4、同心轴5、夹秧器6、推秧器7 ;
进料口 3. I、出料口 3. 2 ;
轨道头部4. I、轨道中部4. 2、轨道尾部4. 3 ;
夹秧臂6. I、夹秧臂固定座6. 2 ;
连杆A 7. I、连杆B 7. 2、连杆C 7. 3、动力臂7. 4、顶板7. 5,复位弹簧7. 6。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抛秧机
实施例I :
如图1-7所示,本发明中,包括机架I和叶片轮2,料仓3固定安装在机架I的顶部, 料仓3上大下小,其包括顶部的进料口 3. I和出料口 3. 2,料仓3的底部螺接有弧形的轨道 4,弧形的轨道4包括轨道头部4. I、轨道中部4. 2和轨道尾部4. 3,轨道头部4. I和轨道尾
4.3部比轨道中部4. 2宽,与叶片轮2连接的同心轴5上固定有夹秧器6,夹秧器6设置在出料口 3. 2的下端,所述夹秧器6包括夹秧臂6. I和夹秧臂固定座6. I,夹秧器6固定在夹秧臂固定座6. 2上,同心轴5穿过夹秧臂固定座6. 2,并与夹秧臂固定座6. 2固定连接。料仓3底部位置固定有推秧器7,所述的推秧器7包括推秧臂和动力臂7. 4,动力臂7. 4设在料仓外部,位于轨道头部4. I的上方。推秧臂包括包括连杆A7. 1,连杆B7. 2和连杆C7. 3, 所述连杆A7. I固定在料仓3底部,连杆A7. I、连杆B7. 2、连杆C7. 3和动力臂7. 4次铰接, 连杆C7. 3与动力臂7. 4的铰接点固定在料仓3底部,所述连杆C7. 3和动力臂7. 4铰接点上设有复位弹簧7. 6,动力臂7. 4尾部固定有顶板7. 5,动力臂7. 4和顶板7. 5之间的角度为90。。动力臂7. 4在未被接触推动时,连杆B7. 2和连杆C7. 3形成一条直线,并与连杆 A7. I成90°角。其中,轨道头部4. I和轨道尾部4. 3最大宽度为2. 4cm,夹秧臂6. I张开宽度为2cm ;轨道中部4. 2宽度为0. 4cm,夹秧臂6. I完全夹紧时宽度为0. 3cm,所述的夹秧臂6. I由一片弹性铁皮弯曲而成,类似镊子状。操作时,将抛秧机拉入稻田中,把秧苗放入料仓3中,秧苗堆积到料仓3底部,料仓
3上大下小,秧苗因重力堆积到料仓3底部,最底部一颗秧苗下落到连杆B7. 2和连杆C7. 3 的前方,叶片轮2通过同心轴5带动夹秧器6转动,夹秧器6转动的过程中,其夹秧臂6. I 进入到轨道头部4. 1,夹秧臂6. I此时是张开状态,夹秧臂6. I接触并向前推动动力臂7. 4, 动力臂7. 4上的顶板7. 6接触到连杆B7. 2,连杆B7. 2和连杆C7. 3弯曲,将一颗秧苗推至出料口 3. 2,秧苗正好在夹秧臂6. I的中间;料仓3中的一颗秧苗也落连杆B7. 2和连杆C7. 3 上,在此时夹秧臂6. I进入到轨道中部4. 2,夹秧臂6. I逐渐与动力臂7. 4脱离接触,复位弹簧7. 6将连杆B7. 2和连杆C7. 3复位形成直线.动力臂7. 4也复位,顶板7. 5脱离接触连杆B7. 2。此时,位于推秧臂上的秧苗落入连杆B7. 2和连杆C7. 3的前方。随着轨道4变窄, 夹秧臂6. I被轨道4夹压紧,其将秧苗夹紧,并顺着轨道4 一起运动;夹秧臂6. I转动到轨道尾部4. 3,轨道尾部4. 3的比轨道中部4. 2要宽,夹秧臂6. I也随之张开并脱离轨道4,此时夹秧臂6. I松开秧苗,秧苗落入稻田中,随着抛秧机一路前行,秧苗不断的被夹秧臂6. I 拖出然后抛入稻田中。本实施例实验数据如下
采用5个料仓3并联,并安装在相应的料仓3下安装一个对应的夹秧器6,夹秧器6上安装有6个夹秧臂6. 1,将每个料仓均放入150颗秧苗,将抛秧机在稻田中拖行,大约拖行 37米即将750颗秧苗全部抛入稻田中,每颗秧苗的前后距离约为25公分。实施例2:
与实施例I不同的地方在于,动力臂7. 4和顶板7. 5之间的角度为70° ;轨道头部 (4. I)和轨道尾部(4. 3)最大宽度为2.4cm,夹秧臂(6. I)张开宽度为2cm ;轨道中部(4. 2) 宽度为0. 4cm,夹秧臂(6. I)完全夹紧时宽度为0. 3cm,其它工作原理与实施例I相同。本实施例实验数据如下
采用5个料仓3并联,并安装在相应的料仓3下安装一个对应的夹秧器6,夹秧器6上安装有5个夹秧臂6. 1,将每个料仓均放入150颗秧苗,将抛秧机在稻田中拖行,大约拖行 45米即将750颗秧苗全部抛入稻田中,每颗秧苗的前后距离约为30公分。实施例3:
与实施例I不同的地方在于,动力臂7. 4和顶板7. 5之间的角度为130°,其他工作原理与实施例I相同.轨道头部(4. I)和轨道尾部(4. 3)最大宽度为2. 4cm,夹秧臂(6. I)张开宽度为2cm ;轨道中部(4. 2)宽度为0. 4cm,夹秧臂(6. I)完全夹紧时宽度为0. 3cm,其它工作原理与实施例I相同。本实施例实验数据如下
采用5个料仓3并联,并安装在相应的料仓3下安装一个对应的夹秧器6,夹秧器6上安装有7个夹秧臂6. 1,将每个料仓均放入150颗秧苗,将抛秧机在稻田中拖行,大约拖行 31米即将750颗秧苗全部抛入稻田中,每颗秧苗的前后距离约为21公分。
权利要求
1.一种抛秧机,包括机架(I),叶片轮(2)和料仓(3),所述料仓(3)上大下小,料仓(3) 包括顶部的进料口(3. I)和底部的出料口(3. 2),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3)固定在机架(I) 的顶部,弧形的轨道(4)与料仓(3)底面螺接,所述轨道(4)包括轨道头部(4. I)、轨道中部 (4. 2)和轨道尾部(4. 3),轨道头部(4. I)和轨道尾部(4. 3)比轨道中部(4. 2)的轨道宽; 所述与叶片轮(2)连接的同心轴(5)上固定有夹秧器(6),所述夹秧器(6)设置在出料口 (3. 2 )的下端,所述夹秧器(6 )包括夹秧臂(6. I)和夹秧臂固定座(6. 2 ),夹秧器(6. I)固定在夹秧臂固定座(6. 2)上,同心轴(5)穿过夹秧臂固定座(6. 2),并与秧臂固定座(6. 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3)底部位置固定有推秧器(7),所述的推秧器(7)包括推秧臂和动力臂(7. 4),动力臂(7. 4)设在料仓(3)外部,位于轨道头部(4. I)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推秧臂包括连杆A(7.1),连杆B (7. 2)和连杆C (7. 3),所述连杆A (7. I)固定在料仓(3)底部,连杆A (7. I)、连杆B (7. 2)、 连杆C (7. 3)和动力臂(7. 4)依次铰接;所述连杆C7. 3)和动力臂(7. 4)的铰接点上设有复位弹簧(7. 6)。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臂(7.4)尾部固定有顶板 (7. 5),动力臂(7. 4)和顶板(7. 5)之间的角度为70 130度。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抛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轨道头部(4.I)和轨道尾部 (4. 3)宽度比夹秧臂(6. I)张开时的宽度宽;所述轨道中部(4. 2)比夹秧臂(6. I)张开时的宽度窄,比夹秧臂夹(6. I)完全紧时的宽度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抛秧机,包括机架(1),叶片轮(2)和料仓(3),所述料仓(3)上大下小,料仓(3)包括顶部的进料口(3.1)和底部的出料口(3.2),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3)固定在机架(1)的顶部,弧形的轨道(4)与料仓(3)底面螺接,所述轨道(4)包括轨道头部(4.1)、轨道中部(4.2)和轨道尾部(4.3),轨道头部(4.1)和轨道尾部(4.3)比轨道中部(4.2)的轨道宽。本发明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体积小巧,环保,便于广大农村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A01C11/02GK102577720SQ20121010757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张洪建 申请人:张洪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