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31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增殖学技术,具体来说是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河流、湖泊等天然水体设置人工鱼巢供鱼类作为产卵床是ー种行之有效的鱼类资源人工増殖方法。但设置人工鱼巢时如果没有采用ー些有效的固定装置和升降调节等装置,一般只能设置于水位变化小的湖泊等静水环境或河流中避风、水流缓慢的靠岸区域。否则,人工鱼巢有可能被水流冲走,或发生漂移变形、因水位变化而露空及淹没于水下深处等情況,导致人工鱼巢安放设置区域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水上漂浮杂物在人工鱼巢的堆集是影响鱼巢使用寿命和效果的ー个重要因素,单靠人工清除漂浮堆积物将増加管理的难度和人工投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ー种结构简单、适用面广、有效地減少水上漂浮杂物堆集、可以在水流较急、水位高低变化大、底质为较硬的沙底等河段设置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包括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前端固定装置、若干升降固定装置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其中,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前端固定装置及升降固定装置依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若干人工鱼巢单元依水流方向相互连接形成人工鱼巢联排,首个人工鱼巢单元与前端固定装置连接,人工鱼巢联排内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包括3根垂直插入河床底部的金属管,3根金属管相互之间呈三角形,3根金属管各套设ー个金属环,第一浮杆的端部与位于三角形顶角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一浮杆的中后部与左边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二浮杆的端部与位于三角形顶角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二浮杆的中后部与右边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一浮杆与第二浮杆呈“人”字型,顶部呈逆水流方向。为了可将人工鱼巢固定在底质较硬、水流较急的自然水体,可承受当人工鱼巢联排随水流漂移时产生的拉カ而不至于被水流冲走,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端部倾斜插入河床底部,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前后距离为广3米,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露出水面部分用绳索连接,首个人工鱼巢单元通过联接绳索固定在第二固定金属管上。为使人工鱼巢在水面上不会发生左右漂移,但却能随水位变化而自由升降,所述升降固定装置包括倾斜插入河床底部的升降固定金属管,升降固定金属管套设ー个矩形金属框,矩形金属框四角以4条固定绳索分别与相配合连接的人工鱼巢单元的4角相连接。作为ー种优选的结构,所述人工鱼巢联排内每隔l(Tl5m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为了保证升降和固定的整体效果,所述人工鱼巢联排内最后ー个人工鱼巢单元设
3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为了固定牢固,所述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的倾斜角度为6(Γ80°。为了便于升降,所述升降固定金属管的倾斜角度为8(Γ88°。优选的,距所述第一浮杆末端1/4处与左边金属管套设的金属环固接,距所述第ニ浮杆末端1/4处与右边金属管套设的金属环固接。为了便于取材及便于分流漂浮物,所述第一浮杆和第二浮杆均为竹杆或木材;3
根金属管相互之间呈等腰直角三角形。为了便于取材及加工,所述金属管为钢管,第一固定金属管、第二固定金属管和升降固定金属管均为一端带有尖形焊头的钢管,矩形金属框为矩形不锈钢管框。本发明的实现原理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包括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前端固定装置、若干升降固定装置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其中,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前端固定装置及升降固定装置依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若干人工鱼巢单元依水流方向相互连接形成人工鱼巢联排,首个人工鱼巢单元与前端固定装置连接,人工鱼巢联排内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包括3根垂直插入河床底部的金属管,3根金属管相互之间呈三角形,3根金属管各套设ー个金属环,第一浮杆的端部与位于三角形顶角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一浮杆的中后部与左边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ニ浮杆的端部与位于三角形顶角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二浮杆的中后部与右边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一浮杆与第二浮杆呈“人”字型,顶部呈逆水流方向。前端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端部倾斜插入河床底部,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前后距离为广3米,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露出水面部分用绳索连接,首个人工鱼巢单元通过联接绳索固定在第二固定金属管上。升降固定装置包括倾斜插入河床底部的升降固定金属管,升降固定金属管套设矩形金属框,矩形金属框四角以4条固定绳索分别与相配合连接的人工鱼巢单元的4角相连接。具体设置使用时,先设置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具体为先把3根钢管插入水中固定,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角形两边为浮杆,两条浮杆呈“人,,字型,浮杆通过金属环套设在钢管上,这样浮杆可以随水位的升降而升降,可以拦截和分流漂浮杂物。然后在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后方先设置前端固定装置,具体为把一端带有尖形焊头的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以60°角迎水流方向将带有尖头一端倾斜插入河床底部,首个人工鱼巢单元通过联接绳索固定在第二固定金属管上,首个人工鱼巢单元后面按水流方向设置若干个相互连接的人工鱼巢单元构成人エ鱼巢联排。最后人工鱼巢联排每隔IOm设置I个升降固定装置,并且在人工鱼巢联排最后一个单元也设置I个升降固定装置,这样人工鱼巢在水面上不会发生左右漂移,但却能随水位变化而自由升降。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I、本发明采用了包括前端固定装置、若干升降固定装置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具有结构简单、适用面广、可以在水流较急、水位高低变化大、底质为较硬的沙底等河段设置人工鱼巢等特点,从而大大扩展人工鱼巢设置区域范围。2、本发明中设置了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可減少漂浮杂物在人工鱼巢的堆集,提高附卵率。
3、本发明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中的3根金属管相互之间呈等腰直角三角形,两条浮杆构成“人”字型,可有效分流漂浮杂物。4、本发明中的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的倾斜角度为6(Γ80°,具有固定牢固、抗横向拉カ等特点,使人工鱼巢联排不易被水冲走。5、本发明人工鱼巢联排内每隔l(Tl5m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及人工鱼巢联排最后ー个人工鱼巢单元设置ー个升降固定装置,可以确保整个人工鱼巢联排可随水位变化上下升降,保持鱼巢作为产卵床的最佳状态。6、本发明中的升降固定金属管套设的矩形金属框,使人工鱼巢不会发生左右漂移而变形。


图I为本发明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中的前端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中的升降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中的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I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工鱼巢漂浮杂物堆集量的比较图;图6为实施例2实验组和对照组人工鱼巢单位面积附卵率的比较图。图中标号与名称如下
I 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 2 前端固定装置 3 升降固定装置 4 人工鱼巢单元 5 人工鱼巢联排 6 金属管 7 金属环 8 第一浮杆9 第二浮杆10 第一固定金属管 11 第二固定金属管 12 绳索 13 升降固定金属管 14 矩形金属框 15 水流方向16 河床底部17 联接绳索18 固定绳索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
5
实施例I :实施区域为东江古竹河段,水域流速一般为O. 3 O. 4m/s,洪水期最大流速可达
0.8m/s ;水位变化幅度Im ;沙底底质,本实施例用芦苇和竹子制成长3m、宽2. 5m的人工鱼巢单元,将2条尼龙绳分别在左右两侧将35个鱼巢単元串联起来,做成ー个人工鱼巢联排,总长度105m。如图f 4所示,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包括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
1、前端固定装置2、若干升降固定装置3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4;其中,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I、前端固定装置2及升降固定装置3依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若干人工鱼巢单元4依水流方向15相互连接形成ー个人工鱼巢联排5,首个人工鱼巢单元4与前端固定装置2连接,人工鱼巢联排5内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3 ;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I包括3根垂直插入河床底部16的金属管6, 3根金属管6相互之间呈三角形,3根金属管6各套设ー个金属环7,本实施例中的金属环7为铁环,第一浮杆8的端部与位于三角形顶角位置的金属环7连接,第一浮杆8的中后部与左边位置的金属环7连接,第二浮杆9的端部与位于三角形顶角位置的金属环7连接,第二浮杆9的中后部与右边位置的金属环7连接,本实施例中距第一浮杆8末端1/4处与左边金属管6套设的金属环7固接,距第二浮杆9末端1/4处与右边金属管6套设的金属环7固接,第一浮杆8与第二浮杆9呈“人”字型,顶部呈逆水流方向15。为了可将人工鱼巢固定在底质较硬、水流较急的自然水体,可承受当人工鱼巢联排随水流漂移时产生的拉カ而不至于被水流冲走,本实施中的前端固定装置2包括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ニ固定金属管11,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ニ固定金属管11端部倾斜插入河床底部16,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ニ固定金属11管前后距离为f 3米,本实施例为lm,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ニ固定金属管11露出水面部分用绳索12连接,首个人工鱼巢单元4通过联接绳索17固定在第二固定金属管11上,如图2所示,联接绳索17呈“Y”字形,第ニ固定金属管11 一点与联接绳索17连接,首个人工鱼巢单元4的前面两端与联接绳索17连接。为使人工鱼巢在水面上不会发生左右漂移,但却能随水位变化而自由升降,升降固定装置3包括倾斜插入河床底部16的升降固定金属管13,升降固定金属管13套设ー个矩形金属框14,矩形金属框14四角以4条固定绳索18分别与相配合连接的人工鱼巢单元4的4角相连接。人工鱼巢联排5内每隔l(Tl5m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3,本实施例距离为12m,为了保证升降和固定的整体效果,人工鱼巢联排5内最后ー个人工鱼巢单元4也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3。为了固定牢固,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ニ固定金属管11的倾斜角度为6(Γ80° ,本实施例为60°角。为了便于固定和升降,升降固定金属管13的倾斜角度为8(Γ88°,本实施为80°。 为了便于取材及便于分流漂浮物,第一浮杆8和第二浮杆9均为竹杆或木材,本实施例第一浮杆8和第二浮杆9均为竹杆;3根金属管6相互之间呈等腰直角三角形。本实施例中的金属管6为钢管,第一固定金属管10、第二固定金属管11和升降固定金属管16均为一端带有尖形焊头的钢管,矩形金属框14为矩形不锈钢管框。
如图5所示,实验组采用图I中的结构,包括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I、前端固定装置2、若干升降固定装置3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4 ;对照组采用前端固定装置2、若干升降固定装置3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4,也就是说对照组比实验组少ー个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1,其它结构一祥。实施结果表明,两组人工鱼巢都可顺利固定在沙地底质河床上;实施期间经历最大流速为O. 65m/s水流,仍然稳固安全;人工鱼巢始终浮在水面上,左右漂移幅度均小于15cm。但与对照组相比,设有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的实验组漂浮杂物的堆积量仅为前者的O. 46倍。本发明中的系统应用于各种生物浮性材料制成的人工鱼巢,其设置水域不限于河流,也适合湖泊等自然水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不同之处在于金属环7为不锈钢环,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二固定金属管11前后距离为2m,人工鱼巢联排5内每隔IOm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3,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ニ固定金属管11的倾斜角度为70°,升降固定金属管13的倾斜角度为85°,第一浮杆8和第二浮杆9均为木材。对比人工鱼巢附卵率,如图6所示,实验组采用图I中的结构,包括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I、前端固定装置2、若干升降固定装置3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4 ;对照组采用前端固定装置2、若干升降固定装置3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4,也就是说对照组比实验组少一个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1,其它结构一祥。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人工鱼巢累计每平方米附卵率提高10. 4%。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不同之处在于金属环7为铜环,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ニ固定金属管11前后距离为3m,人工鱼巢联排5内每隔15m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3,第一固定金属管10及第ニ固定金属管11的倾斜角度为80°,升降固定金属管13的倾斜角度为88° ,金属管6为铁管,第一固定金属管10、第二固定金属管11和升降固定金属管13均为带有尖形焊头的鉄管,矩形金属框14为矩形铝合金管框。上述具体实施方式
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能对本发明进行限定,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所做的改变或其它等效的置換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ー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前端固定装置、若干升降固定装置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其中,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前端固定装置及升降固定装置依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若干人工鱼巢单元依水流方向相互连接形成人工鱼巢联排,首个人工鱼巢单元与前端固定装置连接,人工鱼巢联排内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包括3根垂直插入河床底部的金属管,3根金属管相互之间呈三角形,3根金属管各套设ー个金属环,第一浮杆的端部与位于三角形顶角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一浮杆的中后部与左边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二浮杆的端部与位于三角形顶角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二浮杆的中后部与右边位置的金属环连接,第一浮杆与第二浮杆呈“人”字型,顶部呈逆水流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固定装置包括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其中一端部倾斜插入河床底部,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前后距离为广3米,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露出水面部分用绳索连接,首个人工鱼巢单元通过联接绳索固定在第ニ固定金属管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固定装置包括倾斜插入河床底部的升降固定金属管,升降固定金属管套设ー个矩形金属框,矩形金属框四角以4条固定绳索分别与相配合连接的人工鱼巢单元的4角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巢联排内每隔l(Tl5m距离设置一个升降固定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巢联排最后ー个人工鱼巢单元设置ー个升降固定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金属管及第ニ固定金属管的倾斜角度为6(Γ80°。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固定金属管的倾斜角度为8(Γ88°。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距所述第一浮杆末端1/4处与左边金属管套设的金属环固接,距所述第二浮杆末端1/4处与右边金属管套设的金属环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杆和第二浮杆均为竹杆或木材;3根金属管相互之间呈等腰直角三角形。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为钢管,第一固定金属管、第二固定金属管和升降固定金属管均为一端带有尖形焊头的钢管,矩形金属框为矩形不锈钢管框。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然水体人工鱼巢设置系统,包括水上漂浮物拦截分流装置、前端固定装置、若干升降固定装置及若干人工鱼巢单元。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人工鱼巢安放设置区域限制大、人工鱼巢使用寿命短、人工鱼巢使用效果较差及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适用面广、有效地减少水上漂浮杂物堆集、可以在水流较急、水位高低变化大、底质为较硬的沙底等河段设置人工鱼巢等特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2907354SQ20121035221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林小涛, 朱志明, 孙军, 刘毅, 张鹏飞 申请人:暨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