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其在抗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44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其在抗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其在抗植物真菌病害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中研究最早和种类最多,其中可以为害植物的近3万种,很多都可以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广谱抗真菌的种质将极大的促进农业生产及消除病害的防治时施用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
植物对病原菌的免疫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为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激发的免疫性 (PAMP-triggeredimmunity, PTI),即植物通过细胞表面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receptors, PRRs)对病原菌的PAMPs进行分子识别,从而启动植物的防卫反应,这种反应被定义为植物的基础抗(basal disease resistance),也称为基础免疫(basal immunity);第二层为病原菌效应子激发的免疫性(effector triggered immunity, ETI),即有些毒性强的病原菌通过产生效应子(effectors)来抑制PTI,从而突破植物的第一道防线,而植物又进化出新的分子受体(例如R基因编码的NBS-LRR蛋白质) 以侦察病原菌效应子并启动第二道防卫反应。数亿年来,病原菌的侵染和植物的防卫交替进行,促进了病原菌和植物基因组的共进化。Brutus等认为PAMPs在病原菌中都是基本的、 保守的成分,因此与效应子激发的免疫反应相比较,由PAMPs所引起的基础免疫反应将可能获得更广谱与持久的抗性。
真菌几丁质也是一种PAMPs分子,目前已从水稻中分离出结合几丁质的模式识别受体基因CEBiP,其编码的跨膜糖蛋白含有两个胞外LysM结构域,但是缺乏胞内激酶域, 而水稻中的另一个几丁质识别受体OsCERKI却是一个跨膜受体激酶,并与CEBiP协同进行几丁质识别信号传导。Chen等详细分析了水稻几丁质识别受体OsCERKI在成熟、运输、质膜定位及识别几丁质信号等方面的蛋白网络。
Xa21是一个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 RLKs),在体内通过识别并结合细胞外受体的相应功能区,引起受体的磷酸化,从而激发其下游一系列信号的传导。有意思的是,Xa21还可以通过更换其胞外受体结构域,识别相应的配体激发Xa21所引起的防卫反应。He等把油菜素内酯酯(Brassinosteroids, BR) BRII的LRR-JM结构域与XA21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重组构建了一个嵌合受体的信号传导系统。当用油菜素内酯处理水稻细胞株时,这个嵌合受体可以引发与XA21相同的植物防卫反应。选用几丁质有强结合能力的受体与Xa21构建嵌合受体,不仅可能获得对稻瘟病更强的抗性,还可能获得对其他真菌更广谱的抗性。OsCERKI是水稻中另一个几丁质识别受体,Shimizu等通过研究认为OsCERKI比 CEBIP在几丁质的信号传导过程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OsCERKI的识别几丁质的受体区结构域与M21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重组构建的嵌合基因的转基因植株可能获得对真菌的广谱抗性。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融合蛋白,名称为0sCERKl_Xa21 ;是如下(a)或(b)
(a)由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 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由序列3衍生的蛋白质。
上述融合蛋白中,所述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是指不多于十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
编码上述蛋白的多核苷酸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多核苷酸是如下(1)-(4)中任种的DNA分子
(I)序列表中序列I所示的DNA分子;
(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3)在严格条件下与(I)或(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抗病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
(4)与(I)或(2)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编码植物抗病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
上述严格条件为在6XSSC,0.5%SDS的溶液中,在65° C下杂交,然后用 2 X SSC, O. 1%SDS 和 I X SSC, O. 1%SDS 各洗膜一次。
序列表中序列I所示的DNA分子包括蔗糖合酶I启动子、水稻几丁质识别受体 OsCERKI和Xa21的胞内结构域;序列表中序列I所示的DNA分子的编码基因为序列表中的序列2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的氣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3。
含有上述多核苷酸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重组载体为将编码上述蛋白的多核苷酸插入表达载体中,得到表达上述蛋白的重组载体。上述重组载体具体为将序列表中的序列I插入PCAMBIA1300的Kpn I和SalI 位点间得到的载体。
扩增上述基因全长或其任意片段的引物对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蛋白、上述多核苷酸或上述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在调节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调节植物抗病性为提高植物抗病性;所述病为由真菌引起的病;所述由真菌引起的病具体为稻瘟病或纹枯病;所述稻瘟病的病原菌具体进一步为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ae Cav.);所述纹枯病的病原菌具体进一步为立枯丝核菌 (Rhizoctonia solani Kiihn);
在上述应用中,所述植物具体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进一步具体为水稻。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为将编码上述蛋白的多核苷酸导入目的植物,获得转基因植物,所述转基因植物的抗病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上述方法中,所述病为由真菌引起的病;所述由真菌引起的病具体为稻瘟病或纹枯病;所述稻痕病的病原菌具体进一步为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ae Cav.);所述纹枯病的病原菌具体进一步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iihn)。上述方法中,编码上述蛋白的多核苷酸通过上述的重组载体导入目的植物;所述目的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进一步具体为水稻。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发现了一种融合蛋白,将含有该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片段通过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水稻中,获得转基因水稻;接种真菌纹枯病病原菌或稻瘟病 病原菌,发现转基因水稻具有高度抗性;说明可以利用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培育广谱抗真菌的水稻,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图I为部分转0sCERKl_Xa21水稻的分子检测图2为部分转0sCERKl_Xa21水稻抗纹枯病与稻瘟病鉴定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I、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含有编码基因的载体的构建I、鹿糖合酶I启动子的获得以水稻品种明恢63(记载在如下文献中谢华安.明恢63的选育与利用,福建农业学报,1998, 13⑷1-6 ;公众可从海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为实验材料,提取其叶片总DNA,以此DNA为模板,以SpecialF-KpnI (5 ’gggagctcctccttcattttcagtgcaaatg 3 ')和SpecialR-BamHI(5,gggtaccccaatggtggtcagagacgag 3 ’ )为引物,PCR扩增水稻蔗糖合酶I启动子片段(命名为pRSUSl)。PCR反应条件先94°C预变性4min ;然后94°C变性45S ;56°C退火45S ;72°C延2min,共29个循环;最后72°C延伸IOmin0对PCR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获得约1700bp左右的片段。回收该1700bp左右的片段,连接到T-easy载体(购于Promega公司,产品号A1360)上,获得重组载体命名为T-pRSUSl。对T-pRSUSl进行测序;1700bp左右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I自5’末端第1-1727位核苷酸,即为蔗糖合酶I启动子。2、水稻几丁质识别受体OsCERKI胞外结构域片段的获得提取水稻品种台北309(记载在如下文献中曹孟良.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5 (5) =349-356 ;公众可从海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以下也称为野生型水稻,叶片所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此 cDNA 作为模板 OsCERKlF-BamHI (5 ; TAGGATCCATGGAAGCTTCCACCTCCCTC 3 ;)与 OsCERKlR-BamHI (5 ; TAGGATCCTATGATATACAAGAAGATGGC 3 ;)为引物,PCR 扩增水稻几丁质识别受体OsCERKI片段(命名为OsCERKI )。
PCR反应条件 先94°C预变性4min ;然后94°C变性45S ;56°C退火45S ;72°C延lmin,共29个循环;最后72°C延伸IOmin0

对PCR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获得约800bp左右的片段。回收该800bp左右的片段,连接到T-easy载体上,获得重组载体命名为T_0sCERKl。对T-OsCERKI进行测序,SOObp左右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I自5’末端第1728-2513位核苷酸所示,为几丁质识别受体OsCERKI片段。3、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胞内结构域片段的获得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翟文学课题组拥有的携有Xa21基因组DNA的质粒pDBXa21 (记载在如下文献中夏志辉等.无选择标记和载体骨干序列的Xa21转基因水稻的获得,生物工程学报,2006, 22 (2) =213-218 ;公众可从海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作为模板,Xa21F-BamHI(5 ; TAGGATCCCACAAGAGAACTAAAAAGGG 3 ')与 Xa21R_SalI(5 ;ATGTCGACGTGAGTCAAGTAGAGACATG3 ;)为引物,PCR扩增Xa21的胞内结构域片段(命名为Xa21)。PCR反应条件先94°C预变性4min ;然后94°C变性45S ;56°C退火45S ;72°C延3min,共29个循环;最后72°C延伸IOmin0对PCR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获得约2700bp左右的片段。回收该2700bp左右的片段,连接到T-easy载体上,获得重组载体命名为T_Xa21。对T_21进行测序,2700bp左右的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I自5’末端第2514-5199位核苷酸,为Xa21的胞内结构域片段。4、重组载体的构建将T-pRSUSl与适用于农杆菌转化的双元载体pCAMBIA1300(购于CAMBIA公司)分别用KpnI和BamHI双酶切,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回收1700bp左右的pRSUSl片段和9K左右的pCAMBIA1300大片段,经连接、转化、鉴定后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pCAMBIA1300-pRSUSl ;再用BamHI 分别单酶切 T-OsCERKI 和 pCAMBIA1300_pRSUSl,回收 800bp 左右的OsCERKI片段和10. 7Kb左右的pCAMBIA1300_pRSUSl载体片段,经连接、转化、鉴定方向后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 pCAMBIA1300-pRSUSI-OsCERKI ;用BamHI和Sal I分别双酶切载体T_Xa21,回收2700bp左右Xa21片段与11. 4Kb的pCAMBIA1300-pRSUSI-OsCERKI的载体大片段,经连接、转化、鉴定方向后获得重组质粒命名为p0sCERKl-Xa21,为重组载体。经过测序,重组载体P0sCERKl-Xa21为将序列I所示的核苷酸插入pCAMBIA1300的Kpn I和Sal I位点间得到的载体。上述序列I所示的DNA分子包括蔗糖合酶I启动子、水稻几丁质识别受体OsCERKI和Xa21的胞内结构域;其中,蔗糖合酶I启动子为序列表中序列I自5’末端第1-1727位核苷酸;水稻几丁质识别受体OsCERKI为序列表中序列I自5’末端第1728-2513位核苷酸;Xa21的胞内结构域为序列表中序列I自5’末端第2514-5199位核苷酸。序列I所示的DNA分子的编码基因0sCERKl_Xa21为序列表中的序列2 ;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命名为融合蛋白0sCERKl-Xa21 ;该融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序列表中的序列3。实施例2、转0sCERKl_Xa21水稻的获得及功能鉴定
I、转 OsCERKI-Xa21 水稻的获得将重组载体P0sCERKl-Xa21转入农杆菌LBA4404 (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产品号D9115)中,得到LBA4404/p0sCERKl-Xa21 (提取质粒,送去测序,质粒为p0sCERKl-Xa21,则含有该质粒的农杆菌为 LBA4404/p0sCERKl_Xa21 )。将重组农杆菌LBA4404/p0sCERKl-Xa21导入到水稻台北309 (简写成TP309)中,得到Ttl代转0sCERKl-Xa21水稻;转基因方法参照Toki S的快速转化方法(TokiS等.2006. Early infection of scutelIum tissue with Agrobacterium allowshigh-speedtransformation of rice. Plant. J. 47 (6) :969-76);具体如下I)、预培养 (I)去壳种子用70%乙醇浸30秒,无菌水冲洗2-3次; (2)30% NaClO(原液为有效氯 10% )浸 30min ;(3)重复步骤2,无菌水冲洗3-5次;(4)灭菌后的种子接种于N6D培养基上,32°C持续光照培养5天。2 )、农杆菌侵染及转化苗筛选(I)带相应载体的农杆菌 LBA4404/p0sCERKl-Xa21 在 YEB+Rif (25_50mg/L) +Kan(50mg/L)培养基上28°C暗培养2_3天,挑单菌落于3_5mLYEB+Kan+Rif培养基中,28°C暗摇床中培养约24 - 36h至OD=O. 6左右,取500uL接于50mLAAM培养基中,过夜培养至 0D600 约 0. I ;(2)愈伤浸于农杆菌菌液中,120rpm轻轻晃动约20min,然后静置IOmin ;倒掉菌液,将愈伤置于无菌滤纸上吸去多余菌液,吹干;(3)愈伤接于N6D-As (添加IOOuM的乙酰丁香酮)培养基,培养基上预先垫一层浸有AAM (0. 5毫升即可)的无菌滤纸;(4)25 °C 共培养 3 天;(5)共培养后的愈伤先用无菌水冲洗2-3次用,再用含500mg/L羧苄的无菌水冲洗2-3次,并用之浸泡30分钟左右(若浸染愈伤的菌液浓度0D600>0. 1,可将浸泡时间增加到I小时左右,30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以彻底去除农杆菌;(6)无菌滤纸上吸去水分,并吹干,接种于含50mg/L潮霉素B和400mg/L羧苄的N6D培养基上32°C持续光照培养两周;(7)将生长旺盛的愈伤转移到含50mg/L潮霉素B和250mg/L羧苄的RE-III培养基上32°C持续光照培养诱导分化。愈伤变绿后很快就会分化出幼苗;98)转移分化出的幼苗至含50mg/L潮霉素B和200mg/L羧苄的HF培养基上诱导生根,得到Ttl代转0sCERKl-Xa21水稻。以Ttl代转0sCERKl_Xa21水稻为模板,以hptF和hpt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潮霉素基因hpt是否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以Xa21SF和Xa21SR为引物进行PCR扩增检测目标基因片段是否整合到水稻基因组;hptF5' -TAGGAGGGCGTGGATATGTC-3';hptR 5' -TACACAGCCATCGGTCCAGA-3';Xa21SF:5' -CTACATGAACTGATGGAGGAG-3';Xa21SR:5' -CCATACTCTGTTTGAGCAGGA-3'。
结果如图I所示,其中,A图为潮霉素基因hpt的PCR分子鉴定;B图为目标基因的鉴定;1-13为Ttl代转OsCERKI-Xa21水稻,Positive CK (阳性对照)为重组载体p0sCERKl-Xa21,阴性对照为TP309对照;可以看出,图IA中得到845bp且对应的图2B中得到574bp为阳性转基因植株,共获得38个阳性Ttl代转0sCERKl-Xa21水稻。
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空载体PCAMBIA1300接种到野生型水稻中,得到转空载体水稻。2、转0sCERKl_Xa21水稻的抗病性研究将10个阳性Ttl代转0sCERKl_Xa21水稻后代和水稻台北309对照(也称为野生型水稻),移栽到海南大学农学院基地,每个株系100株,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小区。以转空载体水稻为对照。I)稻瘟菌培养及接种方法稻痕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Magnaporthe grisea (Hebert) Barr,其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灰梨孢属Pyricularia grisea (Cooke) Sacc.;有性态为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ae Cav.。接种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ae Cav. )ZB15(记载在如下文献中谭向红等.籼稻品种地谷抗稻瘟病基因的遗传,遗传学报,2000,27(8) =701-705 ;公众可从海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于米糠培养基上(米糠40g/L,琼脂粉15g / L,PH 7.0),置于25-28°C培养一周,待菌丝长满整个培养皿后,用无灭涂布器刮擦菌丝,然后用无菌沙布盖住培养皿,25-28°C光下培养3天诱导产孢,镜检发现有大量孢子产生时,用无菌水把孢子洗脱下来,调节稻瘟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至IO5个孢子/ mL。通过注射法将稻瘟病原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到植株中,接种5d当病斑长度明显而稳定时进行调查,每一植株调查三个分蘗。实验重复三次,结果取平均值。上述植株分别为10个阳性Ttl代转OsCERKI-Xa21水稻、10个水稻台北309对照(也称为野生型水稻;TP309)和10个转空载体水稻。观察表型,结果如图2A所示,10个水稻台北309接种稻瘟病菌后均产生病斑,且约有20%(平均值)的叶面积被病斑覆盖;10个阳性Ttl代转P0sCERKl-Xa21水稻中有4个株系为无病斑(对应图2A阳性Ttl代转P0sCERKl-Xa21水稻株号的1、3、4、5号);另有3株株系只有少量病斑(对应图2A阳性Ttl代转P0sCERKl-Xa21水稻株号的2、6、7号),不超过5%(平均值)的叶面积被病斑覆盖;可以看出阳性Ttl代转P0sCERKl-Xa21水稻对稻瘟病高度抗性。野生型水稻与转空载体水稻的结果无显著差异。2)纹枯病菌培养及接种方法纹枯病的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的瓜亡革菌Thanatephoruscucumeris(Frank)Donk.,其无性态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iihn,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接种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iihn)C30 (记载在如下文献中陈夕军等.水稻纹枯病寄主-病原物互作鉴别品种与菌株的筛选,植物病理学报,2009,39 (5)514-520 ;公众可从海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获得)接种在PDA培养基上(马铃薯300g/L,葡萄糖20g/L,琼脂15-20g/L,PH 7. 0),置于28°C培养至菌丝长满整个培养皿后,再切开0. 3*0. 3cm的小菌块置于装有新鲜的PDA培养基上(每皿3块),然后将剪成0. 8-1. Ocm的无菌木质牙签,铺放在已经放置了菌块的PDA培养皿上,接菌培养3天,待菌丝密集地布满培养皿时,田间用镊子将短牙签嵌入植株自上向下第3叶叶鞘内侧,使叶鞘包茎状态不变.并在相应的叶片上做好标记。每株接种3个茎杆。上述植株分别为10个阳性Ttl代转OsCERKI-Xa21水稻、10个水稻台北309 (也称为野生型水稻)和10个转空载体水稻。纹枯病接种结果如图2B所示,10个水稻台北309接种纹枯病菌后均产生病斑,且在叶鞘上的病斑离接种部位的长度超过8cm (平均值);10个阳性Ttl代转P0sCERKl-Xa21水稻中有I个株系为无病斑(对应图2B阳性Ttl代转P0sCERKl-Xa21水稻的I号);5个株系只有少量病斑(对应图2B阳性Ttl代转P0sCERKl-Xa21水稻的2、3、4、5、7号),在叶鞘上的病斑离接种部位的长度都在Icm以下;可以看出阳性Ttl代转P0sCERKl-Xa21水稻对纹枯病菌高度抗性。野生型水稻与转空载体水稻的结果无显著差异。
权利要求
1.一种融合蛋白,是如下(a)或(b): Ca)由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 (b)将序列表中序列3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由序列3衍生的蛋白质。
2.编码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的多核苷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核苷酸,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核苷酸是如下(I)-(4)中任一一种的DNA分子 (1)序列表中序列I所不的DNA分子; (2)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DNA分子; (3)在严格条件下与(I)或(2)限定的DNA序列杂交且编码植物抗病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 (4)与(I)或(2)限定的DNA序列至少具有70%、至少具有75%、至少具有80%、至少具有85%、至少具有90%、至少具有95%、至少具有96%、至少具有97%、至少具有98%或至少具有99%同源性且编码植物抗病性相关蛋白的DNA分子。
4.含有权利要求2或3所述多核苷酸的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重组载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重组载体为将编码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的多核苷酸插入表达载体中,得到表达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的重组载体。
6.扩增权利要求2或3所述基因全长或其任意片段的引物对。
7.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权利要求2或3所述多核苷酸或权利要求4所述重组载体、表达盒、转基因细胞系或重组菌在调节植物抗病性中的应用; 所述调节植物抗病性具体为提高植物抗病性;所述病为由真菌引起的病;所述由真菌引起的病具体为稻瘟病或纹枯病;所述稻瘟病的病原菌具体进一步为稻梨孢菌(Pyricularia oryae Cav.);所述纹枯病的病原菌具体进一步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 Iani Kiihn); 所述植物具体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进一步具体为水稻。
8.一种培育转基因植物的方法,为将编码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的多核苷酸导入目的植物,获得转基因植物,所述转基因植物的抗病性高于所述目的植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病为由真菌引起的病;所述由真菌引起的病具体为稻瘟病或纹枯病;所述稻瘟病的病原菌具体进一步为稻梨孢菌(Pyriculariaoryae Cav.);所述纹枯病的病原菌具体进一步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iihn)。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编码权利要求I所述蛋白的多核苷酸通过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重组载体导入目的植物; 所述目的植物为双子叶植物或单子叶植物,所述单子叶植物进一步具体为水稻。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融合蛋白及其编码基因与应用。本发明提供的融合蛋白,是如下(a)或(b)(a)由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b)将序列表中序列2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与植物抗病性相关的由序列2衍生的蛋白质。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发现了一种融合蛋白,将含有该融合蛋白的编码基因的片段通过植物表达载体导入水稻中,获得的转基因水稻;接种真菌纹枯病病原菌或稻瘟病病原菌,发现转基因水稻具有高度抗性;说明可以利用本发明的融合蛋白培育广谱抗真菌的水稻,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编号A01H5/00GK102978178SQ20121048911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7日
发明者夏志辉, 翟文学, 李明容, 曹玉鑫, 花龙, 黄惜 申请人:海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