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43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超细搅拌磨机的部件,尤其涉及一种湿法搅拌研磨机上部进浆下部出浆的出浆溢流调节装置。
技术背景当今国内低硬度非金属矿的超细加工业生产中,有一种外形特征高度较低而直径较大湿法超细大型搅拌研磨机,研磨效率高而工作稳定可靠,其工作特征是,上部无压力进矿浆,经介质球连续搅拌研磨,下部经筛子和溢流管出矿浆。其工作流程和内部结构以一种规格为5000升的大型磨机超细研磨重质碳酸钙为例,说明如下在一个容积约5500升的正八边形桶体内,在桶体中心有一长约1800毫米的搅拌轴悬离底部,在搅拌轴自下至上均匀分布了三个相同直径的圆盘,每个圆盘上均分布伸出六根搅拌棒,使搅拌器的直径也约为1800毫米。在桶体内装有约2500升的直径O。53毫米的陶瓷介质球,在大型电动机通过减速器驱动的中速搅拌的同时,矿浆自上部连续地给入,经搅拌研磨,从分布在桶侧壁下部的两个楔形条缝宽为O。2—O0 4毫米的筛板连续流经一定高度的溢流管后流出。一般用一至四台此种大型搅拌研磨机的串联排布,连续生产各种粒径分布、各种固含量的超细碳酸钙浆状产品。24小时不停机。作为一种高效可靠的研磨机,其使用的介质珠密度、介质珠直径、和介质珠装载量在不同工艺中是不同的。在不同工艺中矿浆的流量也是不同的。但是,如图I所示,一般此种大磨机出厂时,有一固定高度的溢流管,保证磨机内有一定量的矿浆,从而保证磨机的安全运行。但无法控制磨机中的矿浆量有一个最佳值。在不同工艺中为了保证取得最佳的研磨效果,应该控制磨机中矿浆和研磨介质的比例,控制的方法最简单是控制溢流管高度和大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它包括下部出浆溢流主管、低位可调溢流支管、中位可调溢流支管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其中,下部出浆溢流主管上具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开口,低位可调溢流支管、中位可调溢流支管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从下至上分别安装在这三个开口上,低位可调溢流支管、中位可调溢流支管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均由连接阀门短管、可调球阀和软管连接短管依次相连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不同的矿浆流量,不同的介质量的工况下,通过调节几个可调球阀的开启度,就能稳定控制研磨桶中矿浆的体积,使研磨效果最好。

图I为现有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装置示意图;[0009]图2为本实用新型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的的溢流支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部进浆管I、搅拌磨机桶体2、磨珠搅拌器3、下部出浆筛4、下部出浆溢流主管5、出浆溢流支管6、低位可调溢流支管7、中位可调溢流支管8、高位可调溢流支管9、连接阀门短管10、可调球阀11、软管连接短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搅拌磨机包括上部进浆管I、搅拌磨机桶体2、磨珠搅拌器3和下部出
浆筛4。如图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包括下部出浆溢流主管5、低位可调溢流支管7、中位可调溢流支管8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9,其中,下部出浆溢流主管5上具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开口,低位可调溢流支管7、中位可调溢流支管8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9从下至上依次安装在这三个开口上,低位可调溢流支管7、中位可调溢流支管8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9均由连接阀门短管10、可调球阀11和软管连接短管12依次相连组成。在不同的矿浆流量,不同的介质量的工况下,通过调节3个可调球阀11的开启度,就能稳定控制研磨桶中矿衆的体积,使研磨效果最好。
权利要求1. 一种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下部出浆溢流主管(5)、低位可调溢流支管(7)、中位可调溢流支管(8)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9);其中,下部出浆溢流主管(5)上具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开口,低位可调溢流支管(7)、中位可调溢流支管(8)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9)从下至上分别安装在这三个开口上,低 位可调溢流支管(7)、中位可调溢流支管(8)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9)均由连接阀门短管(10)、可调球阀(11)和软管连接短管(12)依次相连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搅拌磨机下出浆溢流调节装置,它包括下部出浆溢流主管、低位可调溢流支管、中位可调溢流支管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其中,下部出浆溢流主管上具有三个不同高度的开口,低位可调溢流支管、中位可调溢流支管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从下至上分别安装在这三个开口上,低位可调溢流支管、中位可调溢流支管和高位可调溢流支管均由连接阀门短管、可调球阀和软管连接短管依次相连组成;在不同的矿浆流量,不同的介质量的工况下,通过调节几个可调球阀的开启度,就能稳定控制研磨桶中矿浆的体积,使研磨效果最好。
文档编号B02C17/16GK202590896SQ20122012573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30日
发明者沈建松, 王樟水, 张晓红, 缪绸 申请人:杭州浙地矿产科技有限公司, 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 浙江省地矿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