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穗肥施用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一种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穗肥施用方法。该方法是在水稻幼穗分化发育的8个时期内叶片发生褪色时,按如下方式计算出的穗肥施用量进行施肥:穗肥施用量=预期产量×[5‰+(4—X)‰)];其中,预期产量=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106;X表示叶片发生褪色时所处的幼穗分化发育时期,X=2~7。该方法通过常用技术手段,如叶龄余(指)数法、幼穂长度法、幼穗发育天数法、目测法确定水稻幼穗分化发育所处的时期,再根据时期精确计算追肥量,打破了追肥技术的地域限制,适合于南方大部分籼稻种植区域,对我国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专利说明】一种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穗肥施用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南方籼稻施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穗肥施用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科学施肥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总所周知,肥料是水稻的“粮食”,施肥是最重要的水稻增产措施,然而,我国在水稻种植上肥料施用量大,施肥结构不合理,养分施用不平衡,不仅导致肥料利用率普片偏低和肥效下降,还给人畜健康和环境带来了危害。
[0003]水稻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从移栽到分蘖末期约占整个生育期总吸收量的20%,主要通过基肥和分蘖肥补充;抽穗后,为防止早衰植株吸收占总量20%-30%的养分,主要通过根外追肥加以补充;水稻幼穗发育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此时根系活力强,氮碳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约占植株一生中养分吸收总量的50%-60%。因此,幼穗发育期水稻营养状况的好坏对后期的粒重、粒数和产量的影响非常大,适时适量地追施穗肥,并配以合理的水分管理和及时的病虫害防治等各项管理措施对夺取高产具有重要作用。然而,传统的追肥普遍采用“一轰头”的方式虽操作简单,但施用的穗肥量少,不利于穗大粒多粒饱,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后来又提出了 “攻头保尾控中间”、“前轻、后重、后补足”、“基肥足,面肥速,追肥早,穗肥巧”等施肥方法,虽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水稻产量,但地方特色太浓,难以在外地大面积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穗肥施用方法。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0006]所述水稻穗肥施用方法是在水稻幼穗分化发育的8个时期内叶片发生褪色时,按如下方式计算出的穗肥施用量进行施肥:
[0007]穗肥施用量=预期产量X [5%。+ (4—X) %。)];
[0008]其中,预期产量=有效穗数X每穗实粒数X千粒重/IO6 ;
[0009]X表示叶片发生褪色时所处的幼穗分化发育的8个时期中的某一时期,2 < X < 7。
[0010]优选地,采用上述方法施穗肥的同时,进行深水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
[0011]其中,所述的穗肥为尿素。
[0012]其中,所述幼穗分化发育的8个时期是根据幼穗形态特征及历时天数确定的幼穗分化I期、幼穗分化2期、幼穗分化3期、幼穗分化4期、幼穗分化5期、幼穗分化6期、幼穗分化7期、幼穗分化8期。
[0013]下面结合原理及效果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4]本发明方法遵循“看叶色、查时期、算肥量”的动态管理原则,其实质上包括了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①水稻进入幼穗分化期、②群体叶片开始褪色、③确定幼穗分化时期、④“4下5除I”法精确计算穗肥施用量、⑤深水灌溉、及时防控病虫害。
[0015]水稻开始幼穗分化的时间可采用叶龄余(指)数法、目测法来确定,此时倒三叶刚开始露尖,叶龄指数大约达75-76%。进入幼穗发育期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快速进行,氮碳代谢十分旺盛,需要吸收稻株一生中50%的养分,然而之前的土壤养分大部分已消耗,尤其是氮肥已被植株大量吸收,导致此时群体叶色开始从深绿色向浅绿色转变,出现褪色现象。通过叶龄余(指)数法、幼穂长度法、幼穗发育天数法、目测法来确定褪色发生在幼穗分化的第几期(根据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水稻幼穗分化可分为8个时期),一般情况下褪色发生在幼穗分化的第4期,即雌雄蕊形成期,历时4-5天,此期叶片已褪色,基部1、2节间已经停止伸长,为追加氮肥的安全期;在穗肥用量方面根据预期产量来确定,由于此时有效穗数基本可确定,即有效穗数=有效分蘖数X该品种的常年成穗率(此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计算方式),其中成穗率、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属于品种特性,在适宜气候条件下年分间变幅不大,可根据品种的多年表现来确定;有效分蘖的数据可通过田间调查得到。据此,按照有效穗数X每穗实粒数X千粒重/106的公式计算出预期产量,而穗肥施用量则为预期产量的5%。,即,穗肥施用量=预期产量X 5%。,过多则导致贪青晚熟,过少则影响穗支梗和颖花分化。
[0016]如果叶片提前或推迟褪色,即,褪色发生在幼穗分化其它时期时,则追肥时间需相应的提前或推迟,同时用肥量也应调整,即每提前(或推迟)I期褪色,追肥时期相应的提前(或推迟)I期,则穗肥用量相应地增加(或减少)预期产量的1%。。例如,如果幼穗分化第X(X=2-7)期褪色,则第X期追施穗肥,追施的尿素量=预期产量X [5%。+ (4-X) %。],其中4和X分别代表幼穗分化第4期和第X期。
[0017]由此,本发明的穗肥施用方法可以归纳成“4下5除I”的穗肥施用口诀,其中,“4”是指水稻幼穗分化的第4期,“5”和“I”分别代表预期产量的5%。和1%。,这样能更方便农民记忆和掌握。
`[0018]另外,采用本方法追施穗肥时,还需注意水稻幼穗分化时期的高温天气:以25°C为基准,施肥后外界温度每升高3°C,则增加预期产量0.1%。的肥量;反之,外界温度每降低3°C,则减少预期产量1%。的肥量。此外,幼穗分化期叶面蒸腾量大,植株生长旺盛,因此可与深灌水相结合,同时要做好病、虫、草害防治,确保水稻安全孕穗、抽穗、开花、结实,力争优质高产。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0]第一,穗肥追施过早,会造成营养生长过快,无效分蘖增多;若追施过迟,又会造成贪青晚熟,诱发病虫、结实降低而减产。该实用技术能根据水稻需肥特性、茎叶同伸、幼穗生长等规律,通过叶龄余(指)数法、幼穂长度法、幼穗发育天数法、目测法等多种方法确定水稻幼穗分化的具体进程,能抓住施用穗肥的最佳时间。
[0021]第二,不同地区、不同施肥方法下,穗肥施用量各不相同:“一轰头”施肥法不施穗肥,“攻头保尾控中间”、“前轻、后重、后补足”、“基肥足,面肥速,追肥早,穗肥巧”等方法的穗肥施用量有高有低,并没有科学地提出穗肥施用量的计算方法。该实用方法通过看田看苗,依据叶片的褪色时间的变化推迟或提早追肥时期,并结合预期产量精确计算穗肥施用量,有效避免了穗肥多施少施现象的发生。[0022]第三,该实用方法合理避开了水稻生长过程中基部1、2节的伸长期,追肥不会导致基部节间过长引起的倒伏,同时,结合深水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不仅能确保安全孕穗、抽穗,还能促进开花结实,发挥水稻高产的潜力。
[0023]总之,本发明的发明人凭借多年水稻栽培经验,并以大量肥料试验为依据,针对不同地区穗肥施用方法各异的特点,根据田间叶色变化、水稻幼穂生长期拔节、枝梗分化等特性提出了一种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的穗肥施用方法。该方法通过常用技术手段,如叶龄余(指)数法、幼穂长度法、幼穗发育天数法、目测法确定水稻幼穗分化发育所处的时期,再根据时期精确计算追肥量,打破了追肥技术的地域限制,适合于南方大部分籼稻种植区域,对我国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本发明方法可以简单归纳成“4下5除I”的穗肥施用口诀,便于农民记忆和掌握的适合于南方大部分水稻种植区域的“4下5除I”穗肥施用方法,解决了农民盲目追施穗肥或根本不施穗肥等现象,而且可根据叶色变化的时期来精确确定穗肥施用时间及施用量,进一步量化了穗肥施用量,同时辅以追肥期间大田的深水灌溉和病虫害防治技术,具有科学性、可靠性和安全性,对水稻大面积均衡增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有助于推动我国水稻种植向高效、可持续农业的方向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实施例1
[0025]本发明方法在本实施例中简称“4下5除I法”。
[0026]以湘晚籼12号为例,预期产量=400000 (每亩分蘖数)X60% (成穗率)X83粒/穗 X25.lg/106=500kg/亩;穗肥施用量=500X [5%。+ (4—X) %。)],2 ≤ X ≤ 7。穗肥施用量见表1,对比试验结果见表2,表2中的当地惯用法即指传统的“一轰头”追肥方法:
[0027]表1:幼穗分化时期的确定标准及尿素施用量的计算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穗肥施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在水稻幼穗分化发育的8个时期内叶片发生褪色时,按如下方式计算出的穗肥施用量进行施肥: 穗肥施用量=预期产量X [5%。+ (4—X) %。)]; 其中,预期产量=有效穗数X每穗实粒数X千粒重/IO6; X表示叶片发生褪色时所处的幼穗分化发育的8个时期中的某一时期,2 < X < 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所述方法施穗肥的同时,进行深水灌溉和病虫草害防治。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穗肥为尿素。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3518450SQ201310470049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0日
【发明者】刘洋, 张玉烛 申请人:湖南省水稻研究所, 张玉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