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根系处理:先将古树根系周围的土翻松、刨开,露出根部;移植后的古树根部要清理干净,喷洒杀菌剂消毒,并对移植起挖时截短的根部伤口进行局部杀菌处理;B、环绕古树桩周围将红、黄、紫、粉、白不同色系,不同品种的3-5年苗龄的高山杜鹃小苗靠接在同一株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周围,靠接时要考虑不同色系颜色层次的分布,并尽可能使靠接植株根系与古树根系紧密接触;C、靠接完成后,回填故土或填补配制好的生长基质;D、第一遍水浇透,充分润湿整修根球。本发明采用独创了用多色系多品种杜鹃小苗与野生杜鹃古树桩靠接的方法,使靠接在一起的植株为互助共生的关系,各自保留根茎叶等独立植株的全部器官,但又相互依附,互助共生,成为一个整体。
【专利说明】一种实现高山杜鹃古树粧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属于植物栽培属于观赏园艺学领域,主要用于通过植物园艺栽培技术手段,改善和提高其观赏性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杜鹃花是世界最名贵的观赏花卉,人称〃花中西施",被列入中国十大名花。高山杜鹃更是杜鹃花家族中的精品,不仅株型漂亮、叶色亮丽、花冠硕大、色彩丰富,而且多数品种可耐受_26°C的低落不落叶、四季常绿、病虫害少,既可观花又可观叶,是稀有的耐寒阔叶开花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经济价值,英国著名植物学家威尔逊称其为:“绿色开花植物的皇族中,无以与之相媲美。”在欧洲几乎随处可见高山杜鹃,可谓是“没有杜鹃不成园”。我国是杜鹃花的原产地,野生资源丰富,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各种造型杜鹃也深受市场欢迎,尤其是一些通过栽培技术手段实现了一棵上开放五颜六色花朵的落叶杜鹃属种类。由于常绿阔叶的高山杜鹃与落叶杜鹃巨大的生物学特性差异,传统的落叶杜鹃栽培技术及造型方法对于常绿阔叶的高山杜鹃却不适用,对于普通花农来说,高山杜鹃的栽培养护管理都是难题,更别提对高山杜鹃造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欣赏品位的提高,人们希望也能像欧美国家居民一样在公园或自家花园内欣赏高山杜鹃的风采,市场对一树多花的高山杜鹃期望越来越高,而且在野生高山杜鹃风景名胜区,有许多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根系因气候、地理或人为等种种原因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根系发育状况已不足以维持植株正常生长所需的营养供给,植株枝叶长势变弱或枯萎,使观赏价值严重受损,急需通过现代栽培技术手段进行救治,以恢复或提升高山杜鹃的景观效果。
[0003]目前,市场上可见春鹃、夏鹃、毛鹃、西鹃等普通落叶杜鹃实现了一株多花的造型,均采用嫁接不同品种枝条的方式来实现在一株上开放不同颜色的花朵。靠接方式都是将砧木和接穗削切至木质层,形成较大的创口,再使两者愈合成一体。对于野生高山杜鹃古树,尤其是根系因气候、地理或人为等种种原因遭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而言,根系恢复已经极其困难,再在其枝上劈切伤口进行嫁接,这无疑给古树救治带来新的难题;如何能够对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本身不造成创伤的基本条件下,大幅度地提高其观赏效果并有益于古树根系的恢复和重建,目前尚无公开文献报道 。
[0004]本发明创造的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造型方法,采用了在常绿阔叶高山杜鹃的古树桩上采用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法来实现在一株高山杜鹃大树上开放不同花型、不同花色的杜鹃花的观赏效果。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改善和提高特色观赏植物高山杜鹃的景观观赏性能,利用高山杜鹃古树桩与高山杜鹃小苗各自优势互补的特性,通过园艺栽培技术手段而研究创造健壮、丰满的树型,并通过不同品种小苗的搭配创造不同色系一树多花的艺术造型方法。
[0006]这种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0007]A、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根系处理:先将古树根系周围的土翻松、刨开,露出根部;
[0008]B、环绕古树桩周围将红、黄、紫、粉、白不同色系,不同品种的3-5年苗龄的高山杜鹃小苗靠接在同一株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周围,并尽可能使靠接植株根系与古树根系紧密接触;
[0009]C、靠接完成后,回填故土或填补配制好的生长基质;
[0010]D、第一遍水浇透,充分润湿整修根球。
[0011]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步骤A所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包括风景名胜区或公园中,在露天自然环境条件下株型长势不圆满或者重要景观节点需要提升观赏效果的高山杜鹃古树桩;高档住宅小区、私家花园中移植过来需要提升观赏效果的高山杜鹃古树桩;高山杜鹃古树桩艺术盆景。
[0012]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步骤A所述移植后的古树根部要清理干净,喷洒杀菌剂消毒,并对移植起挖时截短的根部伤口进行局部杀菌处理。
[0013]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步骤B所述适于靠接的高山杜鹃小苗,选择人工培育的现代化栽培品种,或者自古树附近区域采集到的自然生长的野生小苗,或者野生经培育驯化小苗,或者用采集到的野生高山杜鹃种子进行人工播种生长而成的实生小苗,或者采用生物技术繁育的小苗。
[0014]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步骤B所述适于靠接的小苗,是指3-5年苗龄、苗高MOcm的健壮幼苗;
[0015]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步骤B所述的靠接不削切接触面,只需在茎干靠接部位用小钉将较细的小苗主茎固定在古树桩树干上;
[0016]将高山杜鹃古树桩的树干与高山杜鹃小苗的主茎进行靠接,依据古树树干形态及小苗主茎形态,可直立并拢或可盘绕在古树树干上,尽可能地增加两植株茎干的接触面积,适当部位用小铁钉固定,需要时可将钉钉部位表皮微微挫伤。
[0017]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步骤C所述回填故土或生长基质覆盖根上10_20cm即可。
[0018]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步骤C所述的生长基质选用草炭、松针混合材料作为栽培基质,混合标准以达到质地疏松透气、PH值5-6.5、保水率在80-90%为原则,同时基质中掺合lkg/m3缓释肥。
[0019]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步骤D所述的第一遍浇灌水使用PH5-6.5、EC值<500us/cm并溶入含有NPK为15: 10: 30的高钾速溶肥1-1.5%。的肥水浇透,充分润湿整修根球,但注意不能积水,迁地移植的高山杜鹃古树夏季要进遮阴,通风降温。
[0020]上述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浇灌水处理包括:用水处理净化器将自来水、地下水或收集的雨水净化,每立方水中加入0.76kg NPK=9: 45: 15的速溶肥,测其EC值<500us/cm,并用95%的磷酸调整水的PH值为5-6.5。
[0021]本发明采用独创了用多色系多品种杜鹃小苗与野生杜鹃古树桩的造型方法,使靠接在一起的植株为互助共生的关系,各自保留根茎叶等独立植株的全部器官,但又相互依附,互助共生,成为一个整体·。
[0022]本发明红、黄、紫、粉、白等不同色系的不同品种高山杜鹃小苗靠接在同一株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周围,多株小苗与野生古树桩完美结合为一体,相互依附,互助共生,并且共同生长发育、开花结实,从而实现在一株高山杜鹃大树上开放多种颜色的花朵,达到一树多花的观赏效果。靠接在高山杜鹃野生古树桩周围的小苗根系为古树桩根部提供适宜的生境,有利于古树桩自身毛细根的生长发育,有效地促进古树桩形成健壮根系,同时,高山杜鹃小苗健壮的须根密集地分布在古树根部周围,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部分与被截短的古树桩根系自然靠接在一起,古树根系可直接快捷地通过园艺栽培小苗从基质中汲取养分,从而提闻古树粧移植成活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古树桩靠接示意图
[0024]图2靠接成功后的根系及枝叶生长情况示意图
[0025]图中:
[0026]1-1、古树桩主干1-2、古树桩被截短的根系
[0027]1-3、靠接的高山杜鹃小苗主茎1-4、靠接的高山杜鹃小苗枝叶
[0028]1-5、靠接的高山杜鹃小苗根球1-6、用于固定为高山杜鹃小苗植株的铁钉
[0029]2-1、古树桩主干2-2、古树桩新生枝叶
[0030]2-3、靠接的高 山杜鹃小苗主茎2-4、靠接的高山杜鹃小苗种枝叶
[0031]2-5、高山杜鹃小苗与古树桩结合在一起的整体根系
[0032]2-6、用于固定高山杜鹃小苗植株的铁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示意的具体实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方法步骤,本发明所用一树多花组合示例如下:
[0034]1、野生高山杜鹃种类“刺毛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35]2、野生高山杜鹃种类“美容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紫色系园艺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36]3、野生高山杜鹃种类“马缨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粉色系园艺品种“粉金蝶”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37]4、野生高山杜鹃种类“马缨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紫色系园艺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38]5、野生高山杜鹃种类“刺毛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和粉色系品种“粉金蝶”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39]6、野生高山杜鹃种类“刺毛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和紫色系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0]7、野生高山杜鹃种类“刺毛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粉色系园艺品种“粉金蝶”和紫色系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1]8、野生高山杜鹃种类“美容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和粉色系品种“粉金蝶”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0042]9、野生高山杜鹃种类“美容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和紫色系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3] 10、野生高山杜鹃种类“美容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粉色系园艺品种“粉金蝶”和紫色系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4]11、野生高山杜鹃种类“马缨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和粉色系品种“粉金蝶”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5]12、野生高山杜鹃种类“马缨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和紫色系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6]13、野生高山杜鹃种类“马缨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粉色系园艺品种“粉金蝶”和紫色系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7]14、野生高山杜鹃种类“刺毛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粉色系品种“粉金蝶”和紫色系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8]15、野生高山杜鹃种类“马缨杜鹃”的古树桩与高山杜鹃红色系园艺品种“红粉佳人”、粉色系品种“粉金蝶”和紫色系品种“神州紫星” 一树多花组合模式。
[0049]这里所述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包括风景名胜区或公园中,在露天自然环境条件下株型长势不圆满或者重要景观节点需要提升观赏效果的高山杜鹃古树桩;高档住宅小区、私家花园中移植过来需要提升观赏效果的高山杜鹃古树桩;高山杜鹃古树桩艺术盆景制作。
[0050]根据高山杜鹃古树桩的根系分布、树干长势和方向选择与之适宜的上述靠接备选植株,利用古树桩挺拔的树干和小苗柔韧的主茎优势互补的特性,塑造健壮、丰满的树型,要求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分枝较少。
[0051]本发明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52]A、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根系处理:先将古树根系周围的土翻松、刨开,露出根部;移植后的古树根部要清理干净,喷洒杀菌剂消毒,并对移植起挖时截短的根部伤口进行局部杀菌处理。
[0053]B、环绕古树桩周围将红、黄、紫、粉、白不同色系,不同品种的3-5年苗龄的高山杜鹃小苗靠接在同一株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周围,靠接时要考虑不同色系颜色层次的分布,并尽可能使靠接植株根系与古树根系紧密接触;
[0054]适于靠接的高山杜鹃小苗,选择人工培育的现代化栽培品种,或者自古树附近区域采集到的自然生长的野生小苗,或者野生经培育驯化小苗,或者用采集到的野生高山杜鹃种子进行人工播种生长而成的实生小苗,或者采用生物技术繁育的小苗。
[0055]具体是指3-5年苗龄、苗高MOcm的健壮幼苗;
[0056]本发明创造的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采用互助共生微创靠接法,只需将栽培品种(改为小苗)根系围绕在古树桩根系周围,使之紧密接触,并在适当的部位用小钉将较细的栽培品种(改为小苗)主茎固定在古树桩树干上即可。小钉主要起固定作用,将栽培品种(改为小苗)的主茎与古树桩树根钉在一起时,必然会造成一个小的创伤面,因两植株树根紧紧贴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两个紧贴在一起的创伤面将形成新的愈伤组织,进而形成连通两植株韧皮部的新组织,从而达到营养传输的效果,古树桩树干即可通过小钉的微创口从靠接在其上的植株体内汲取营养。靠接方法如图1,效果如图2所示。[0057]将高山杜鹃古树桩的树干与小苗的主茎进行靠接,依据古树树干形态及小苗主茎形态,可直立并拢或可盘绕在古树树干上,尽可能地增加两植株茎干的接触面积,适当部位用小铁钉固定,需要时可将钉钉部位表皮微微挫伤。
[0058]C、靠接完成后,回填故土或填补配制好的生长基质覆盖根上10-20cm即可。
[0059]生长基质选用草炭、松针混合材料作为栽培基质,混合标准以达到质地疏松透气、PH值5-6.5、保水率在80-90%为原则,同时基质中掺合lkg/m3缓释肥。
[0060]D、第一遍水浇透,充分润湿整修根球。
[0061]第一遍浇灌水使用PH5-6.5,EC值<500us/cm并溶入含有NPK为15: 10: 30的高钾速溶肥1-1.5%。的肥水浇透,充分润湿整修根球,但注意不能积水,迁地移植的高山杜鹃古树夏季要进遮阴,通风降温。
[0062]上述浇灌水处理:用水处理净化器(反渗透膜处理设备)将自来水、地下水或收集的雨水净化,每立方水中加入0.76kg NPK=9: 45: 15的速溶肥,测其EC值<500us/cm,并用95%的磷酸调整水的PH值为5-6.5 ;
[0063]如图2所示,古树桩与不同品种、不同色系的小苗靠接成功后,利用优势互补的特性,既有效地恢复了古树的根系生长,提高了古树救治和迁地移植的成功率,又实现在一株高山杜鹃大树上开放不同花型、不同花色的杜鹃花的观赏效果。可有效地完善和提升风景名胜区的游览需求和品位,提高景区的观赏性,增加游览景观节点,打造杜鹃花资源景观品牌,提高景区国际知名度;可有效地丰富园林景观植物种类,提高园林造景艺术质量;有效拓宽国内盆景制作的范围和内容,开拓新的保护与开发应用发展方向,促进杜鹃花花卉产业的健康发展。
【权利要求】
1.一种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包括如下步骤: A、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根系处理:先将古树根系周围的土翻松、刨开,露出根部; B、环绕古树桩周围将红、黄、紫、粉、白不同色系,不同品种的3-5年苗龄的高山杜鹃小苗靠接在同一株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周围,并尽可能使靠接植株根系与古树根系紧密接触; C、靠接完成后,回填故土或填补配制好的生长基质; D、第一遍水浇透,充分润湿整修根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野生高山杜鹃古树桩包括风景名胜区或公园中,在露天自然环境条件下株型长势不圆满或者重要景观节点需要提升观赏效果的高山杜鹃古树桩;高档住宅小区、私家花园中移植过来需要提升观赏效果的高山杜鹃古树桩;高山杜鹃古树桩艺术盆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移植后的古树根部要清理干净,喷洒杀菌剂消毒,并对移植起挖时截短的根部伤口进行局部杀菌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适于靠接的高山杜鹃小苗,选择人工培育的现代化栽培品种,或者自古树附近区域采集到的自然生长的野生小苗,或者野生经培育驯化小苗,或者用采集到的野生高山杜鹃种子进行人工播种生长而成的实生小苗,或者采用生物技术繁育的小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 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适于靠接的小苗,是指 3-5年苗龄、苗高MOcm的健壮幼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靠接不削切接触面,只需在茎干靠接部位用小钉将较细的小苗主茎固定在古树桩树干上; 将高山杜鹃古树桩的树干与高山杜鹃小苗的主茎进行靠接,依据古树树干形态及小苗主茎形态,可直立并拢或可盘绕在古树树干上,尽可能地增加两植株茎干的接触面积,适当部位用小铁钉固定,需要时可将钉钉部位表皮微微挫伤。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回填故土或生长基质覆盖根上10-20cm即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所述的生长基质选用草炭、松针混合材料作为栽培基质,混合标准以达到质地疏松透气、PH值5-6.5、保水率在80-90%为原则,同时基质中掺合lkg/m3缓释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D所述的第一遍浇灌水使用PH5-6.5、EC值<500us/cm并溶入含有NPK为15: 10: 30的高钾速溶肥1-1.5%。的肥水浇透,充分润湿整修根球,但注意不能积水,迁地移植的高山杜鹃古树夏季要进行遮荫,通风降温。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实现高山杜鹃古树桩一树多花的造型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浇灌水处理:用水处理净化器将自来水、地下水或收集的雨水净化,每立方水中加入0.76kg NPK=9: 45: 15的速溶肥,测其EC值<500us/cm,并用95 %的磷酸调整水的PH值为5-6.5。
【文档编号】A01G7/06GK103563665SQ201310563571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李志斌, 田东良, 白霄霞, 李振勤, 姜贵平, 师建华, 何二国, 边光亚, 卢天啸, 刘伟 申请人:石家庄市神州花卉研究所, 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