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包括保存箱体和保存箱盖,所述保存箱体内放置有至少一个野外红萍采集盒,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内设置有用于贮存红萍活性保存液的红萍湿养介质,所述保存箱盖内设置有光源系统,所述保存箱体内设置有通风防热系统。该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通过野外红萍采集盒内的红萍活性保存液、光源系统和通风防热系统,为红萍创造了“保湿、光照、防热、通风”等红萍保持活性的微生态环境,使红萍在野外考察或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可长时间保存活性。
【专利说明】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属于农用装备和农业科研仪器领域,主要用于长期保存从野外采集的红萍活性,也可以用于长期保存其它水生植物活性,适用于科考站、资源圃和农业科学实验室等场合。
【背景技术】
[0002]红萍是水生蕨类植物,通常多水养,也可以湿润养殖。红萍粗蛋白含量高,是很好的肥料、饲料和食品。许多研究也表明,红萍具有一定的耐污能力,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吸收和富集各种重金属、有毒化合物,增加溶解氧,降低化学需氧量,使富营养化水域变清澈,故红萍在净化被污染水体和循环利用水资源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野外采集和保存红萍品种是项很重要的工作,不仅可为良种繁育提供丰富的原始材料,还可鉴定出一些优良萍种,直接应用于生产或环境污染治理。
[0003]红萍品种采集与大部分植物品种采集不同,这是由于相当大部分红萍品系在自然生态条件下主要以无性繁殖存在,故红萍品种采集的对象主要是红萍营养体。通常科考队员从采集到红萍品种至送达农业科学研究单位或资源圃的时间需要数天,甚至广2个月,在此期间,必需保存红萍活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使得野外采集到的红萍始终处于“光照、保湿、防热、通风”等保鲜的生态环境。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包括保存箱体和保存箱盖,所述保存箱体内放置有至少一个野外红萍采集盒,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内设置有用于贮存红萍活性保存液的红萍湿养介质,所述保存箱盖内设置有光源系统,所述保存箱体内设置有通风防热系统。
[0006]进一步的,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的开口处采用防虫网封口。
[0007]进一步的,所述光源系统包括LED灯板组件,所述LED灯板组件通过灯板固定板和紧固件支承在保存箱盖的底部。
[0008]进一步的,所述LED灯板组件与保存箱盖底侧之间的间隙为8?15mm。
[0009]进一步的,所述保存箱体内腔通过隔板分成两个隔室,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存放于一个隔室内,所述通风防热系统设置于另一个隔室内。
[0010]进一步的,所述通风防热系统包括放置于另一个隔室内的冰块,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有微型通气扇,所述微型通气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隔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保存箱体和保存箱盖均由保温材料制作而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通过野外红萍采集盒内的红萍活性保存液、光源系统和通风防热系统,为红萍创造了“保湿、光照、防热、通风”等红萍保持活性的微生态环境,使红萍在野外考察或长距离运输过程中可长时间保存活性。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
[0015]图中:1_保存箱盖,2-保存箱体,3-LED灯板组件,4-防虫网,5_野外红萍采集盒,6-红萍湿养介质,7-冰块,8-隔板,9、12-紧固件,10-微型通气扇,11-灯板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所示,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包括保存箱体2和保存箱盖I,所述保存箱体2内放置有至少一个野外红萍采集盒5,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5内设置有红萍湿养介质6,所述红萍湿养介质6贮存有足够量的红萍活性保存液,所述保存箱盖I内设置有光源系统,所述保存箱体2内设置有通风防热系统。
[001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红萍湿养介质6始终保持整体充分湿润且透气状态,红萍根系可以扎入红萍湿养介质6中,吸取红萍活性保存液的营养物质;每个野外红萍采集盒5均有独立的红萍湿养介质6,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5的开口处采用防虫网4封口,有利于防止病虫害发生及其交叉污染。
[001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存箱体2和保存箱盖I均由保温材料制作而成,所述光源系统包括LED灯板组件3,所述LED灯板组件3通过灯板固定板11和紧固件12支承在保存箱盖I的底部,所述LED灯板组件3与保存箱盖I底侧之间的间隙为8?15mm。
[001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保存箱体2内腔通过隔板8分成左右两个隔室,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5存放于左边隔室内,所述通风防热系统设置于右边隔室内。所述通风防热系统包括放置于右边隔室内的冰块7,所述隔室不设置排水口,冰块7融化后可用吸水布抹干,再更换新的冰块7 ;所述隔板8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有微型通气扇10,所述微型通气扇10通过紧固件9固定在隔板8上,可以保持两个隔室及LED灯板组件3上部之间的空气可以进行足够交流,达到通风和防热的目的。
[0020]在本实施例中,该红萍活性保存液是由I号液、2号液、3号液、4号液和5号液组成,其中I号液、2号液和3号液为红萍提供主要兀素,I号液是由硝酸I丐61g和氯化I丐9.6g通过IL水稀释成母液,2号液是由磷酸二氢铵15.2g、硝酸钾84.9g和硝酸钠2.7g通过IL水稀释成母液,I号液与2号液分别储存而不能直接相混以避免沉淀现象,3号液是由硫酸镁52.9g通过IL水稀释成母液,I号液、2号液和3号液在使用时分别再用水稀释100倍;其中4号液和5号液为红萍提供微量兀素,4号液是由氯化猛1.81g、氯化锌0.llg、五水硫酸铜0.08g、硼酸2.86g和钥酸钠0.025通过IL水稀释成母液,5号液是由EDTA0.73g和硫酸亚铁0.94g通过IL水稀释成母液,4号液和5号液在使用时分别再用水稀释1000倍。
[0021]本实用新型给红萍创造了 “保湿、光照、防热、通风”等红萍保持活性的生态环境。
[0022]( I)保湿是红萍保持活性最基本的必要条件,红萍根部一旦干枯,就会很快死亡。野外红萍采集盒5内的红萍湿养介质6能够贮存足够量的水分,而且红萍根系容易扎入红萍湿养介质6内,可以确保红萍根部始终处于湿润状态。[0023](2)让红萍适度生长是保存红萍活性的充分条件,只要红萍一直处于光合作用、营养吸收和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哪怕速率很低,红萍活性就可以保存下来;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人工光源系统,添加了红萍保存液就是为了该目的。当然,保持红萍适度的新陈代谢也十分重要,特别是红萍保存温度不能过高;本实用新型设置冰块7和微型通气扇10,可以严格控制在20±5°C范围内。另外,人工光源系统包括有LED灯板组件3和光源控制器等,其中光源控制器发热量较大,将其设置在保存箱体2外,可以有效减少装置内的热量源。
[0024](3)红萍活性保存液的配方也是保存红萍活性的重要技术支撑。该配方包括了 N、P、K、Ca、Mg等主要元素和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野外红萍采集盒5内的红萍湿养介质6除了贮存足够量的保存液,还保持介质整体充分湿润且透气状态;保存液可以长期使用,不必更换红萍活性保存液和红萍湿养介质6。
[002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包括保存箱体和保存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箱体内放置有至少一个野外红萍采集盒,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内设置有用于贮存红萍活性保存液的红萍湿养介质,所述保存箱盖内设置有光源系统,所述保存箱体内设置有通风防热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的开口处采用防虫网封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系统包括LED灯板组件,所述LED灯板组件通过灯板固定板和紧固件支承在保存箱盖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灯板组件与保存箱盖底侧之间的间隙为8?1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箱体内腔通过隔板分成两个隔室,所述野外红萍采集盒存放于一个隔室内,所述通风防热系统设置于另一个隔室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防热系统包括放置于另一个隔室内的冰块,所述隔板上开设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有微型通气扇,所述微型通气扇通过紧固件固定在隔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红萍活性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存箱体和保存箱盖均由保温材料制作而成。
【文档编号】A01N3/00GK203416755SQ201320404428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9日
【发明者】黄毅斌, 陈敏, 杨有泉, 李艳春, 郑向丽 申请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