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零污染的大棚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环保零污染的大棚,它包括种植盆栽蔬菜或草莓的大棚,所述的大棚外侧设置有隔热棚,隔热棚与大棚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大棚的入口外设置有消毒室,消毒室与大棚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无菌通道,在大棚内设置有立体盆栽架,该立体盆栽架包括截面呈三角形的框架以及安装于框架两侧的搁板,所述的搁板上放置有盆栽。所述大棚的侧壁顶部设置有多根排风管,排风管内设置有2-4层网板,其中至少有一层网板表面涂有防虫农药。所述的隔热棚上设置有能折叠的遮阳帘。本实用新型通过大棚与隔热棚双层保温,使大棚内可以维持较高的温度,大棚内采用无菌处理,大大降低了害虫的滋生,具有环保零污染的优点。
【专利说明】环保零污染的大棚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种植蔬菜等作物的大棚,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利用环保零污染的大棚。
【背景技术】
[0002]大棚可以给作物生长提供温暖的环境,为人们提供反季节的蔬菜、水果,因此大棚种植的规模越来越大。目前的大棚基本都是采用单层,保温效果不理想,在气温过低的日子只能通过辅助加热设备来加热,这样无疑会增加许多成本。中国专利局于2013年7月24日公开的,专利号为“201320131690”的“节能环保型多功能蔬菜大棚”,其包括大棚本体,其还包括有蓄热装置、循环泵和散热器,所述大棚本体横截面的外边缘轮廓为最高点位于所述大棚本体三分之一处的抛物线形,所述大棚本体包括内层棚骨架、外层棚骨架,所述内层棚骨架与所述外层棚骨架之间铺设有太阳能集热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铺设于所述大棚本体的向光面,所述大棚本体的背光面设有保温板,所述保温板固定贴合在所述外层棚骨架上,所述大棚本体的向光面覆盖有采光板。这种大棚只是通过保温板进行保温,热量还是容易通过大棚散发,保温效果不好,特别是这种大棚无法解决虫害问题,只能被动地通过喷洒农药来解决,使作物残留有大量的农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为人们提供一种保温效果好、环保零污染的大棚。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该环保零污染的大棚,它包括种植盆栽蔬菜或草莓的大棚,所述的大棚外侧设置有隔热棚,隔热棚与大棚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大棚的入口外设置有消毒室,消毒室与大棚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无菌通道,在大棚内设置有立体盆栽架,该立体盆栽架包括截面呈三角形的框架以及安装于框架两侧的搁板,所述的搁板上放置有盆栽。
[0005]所述大棚的侧壁顶部设置有多根排风管,排风管内设置有2-4层网板,其中至少有一层网板表面涂有防虫农药。
[0006]所述的隔热棚上设置有能折叠的遮阳帘。
[0007]本实用新型通过大棚与隔热棚双层保温,使大棚内可以维持较高的温度,大棚内采用无菌处理,大大降低了害虫的滋生,具有环保零污染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环保零污染的大棚,它包括种植盆栽蔬菜或草莓的大棚3,所述的大棚3外侧设置有隔热棚4,隔热棚4与大棚3之间留有空隙,通过大棚3与隔热棚4双层保温,使大棚I内可以维持较高的温度。在大棚I内设置有立体盆栽架,该立体盆栽架包括截面呈三角形的框架7以及安装于框架7两侧的搁板8,所述的搁板8上放置有盆栽9,通过立体盆栽架可以使单位面积的盆栽9数量增加。所述大棚3的入口外设置有消毒室1,消毒室I与大棚3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无菌通道2,大棚3内采用无菌处理,大大降低了害虫的滋生,因此不必喷洒农药,环保零污染。所述大棚3的侧壁顶部设置有多根排风管5,温度过高时可以排风降温、交换空气。所述的排风管5内设置有2-4层网板,其中至少有一层网板表面涂有防虫农药,可以防止虫蝇进入,进一步预防病虫害。所述的隔热棚4上设置有能折叠的遮阳帘6,遮阳帘6可以手动或电动打开、折叠。
【权利要求】
1.一种环保零污染的大棚,它包括种植盆栽蔬菜或草莓的大棚(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棚(3)外侧设置有隔热棚(4),隔热棚(4)与大棚(3)之间留有空隙,所述大棚(3)的入口外设置有消毒室(1),消毒室(I)与大棚(3)的入口之间设置有无菌通道(2),在大棚(3)内设置有立体盆栽架,该立体盆栽架包括截面呈三角形的框架(7)以及安装于框架(7)两侧的搁板(8 ),所述的搁板(8 )上放置有盆栽(9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保零污染的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I)的侧壁顶部设置有多根排风管(5),排风管(5)内设置有2-4层网板,其中至少有一层网板表面涂有防虫农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环保零污染的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棚(4)上设置有能折叠的遮阳帘(6)。
【文档编号】A01G9/24GK203467311SQ201320493676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4日
【发明者】胡国形 申请人:胡国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