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02阅读:13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水源水泵输出水源和喷灌动力,田间主输水管与水源水泵相连通,对水源水泵输出的水源进行输送,微喷带与田间主输水管相连通,将水均匀喷洒在田间;田间主输水管采用管径为11cm的高压输水管,微喷带由鸭舌开关、微喷管构成,田间主输水管上等距离地安装有鸭舌开关,鸭舌开关与微喷管相连通,微喷管的长度为50-70米,两相邻微喷管的间距为1.6米,同时微喷管上设置有微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田间灌溉时水量的有效控制,最小亩用水量可减少到5方,用水量是普通漫灌的十分之一,满足了小麦不同生育期需求,节水效果显著,解决了水大冲苗冲种的问题,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节省了灌溉时的人工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一种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灌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小麦灌溉主要采取漫灌的方式,用水量大、水量调控困难,无法小水量灌溉,灌溉周期长,同时存在冲种、冲苗,较易造成缺苗斑块,自动化程度低,灌溉效率低,劳动强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旨在解决目前小麦灌溉主要采取漫灌的方式,用水量大、水量调控困难,无法小水量灌溉,灌溉周期长,同时存在冲种、冲苗,较易造成缺苗斑块,自动化程度低,灌溉效率低,劳动强度高的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包括:
[0005]水源水泵,用于输出水源和喷灌动力;
[0006]田间主输水管,与所述水源水泵相连通,用于对所述水源水泵输出的水源进行输送;
[0007]微喷带,与所述田间主输水管相连通,用于将水均匀喷洒在田间。
[0008]进一步,所述田间主输水管米用管径为Ilcm的闻压输水管。
[0009]进一步,所述微喷带包括:鸭舌开关、微喷管,所述田间主输水管上等距离地安装有所述鸭舌开关,所述鸭舌开关与所述微喷管相连通。
[0010]进一步,所述微喷管的长度为50-70米,两相邻微喷管的间距为1.6米。
[0011]进一步,所述微喷管上设置有微孔。
[0012]进一步,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通过鸭舌开关调节开启的微喷管的数量和面积,并通过计时控制灌水量;
[0013]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开放的鸭舌开关量的大小,调整灌溉压力;
[0014]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的水量计算方法为:灌溉定量=机井出水量/面积X时间,灌溉时间=灌溉定量X机井出水量/面积,面积=微喷管覆盖面积X微喷管数量。
[00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水源水泵输出水源和喷灌动力,田间主输水管与水源水泵相连通,对水源水泵输出的水源进行输送,微喷带与田间主输水管相连通,将水均匀喷洒在田间;田间主输水管采用管径为18cm的高压输水管,微喷带由鸭舌开关、微喷管构成,田间主输水管上等距离地安装有鸭舌开关,鸭舌开关与微喷管相连通,微喷管的长度为50-70米,两相邻微喷管的间距为1.6米,同时微喷管上设置有微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田间灌溉时水量的有效控制,最小亩用水量可减少到5方,用水量是普通漫灌的十分之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小麦不同生育期需求,节水效果显著,解决了水大冲苗冲种的问题,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节省了灌溉时的人工劳动强度,解决了传统漫灌方式存在的用水量大、水量调控困难、无法小水量灌溉、灌溉周期长、冲种冲苗现象严重,较易造成缺苗斑块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水源水泵;2、田间主输水管;3、微喷带;31、鸭舌开关;32、微喷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实用新型。
[0019]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的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0020]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包括:
[0021]水源水泵I,用于输出水源和喷灌动力;
[0022]田间主输水管2,与水源水泵I相连通,用于对水源水泵I输出的水源进行输送;
[0023]微喷带3,与田间主输水管2相连通,用于将水均匀喷洒在田间。
[0024]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田间主输水管2采用管径为18cm的高压输水管。
[0025]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喷带3包括:鸭舌开关31、微喷管32,田间主输水管2上等距离地安装有鸭舌开关31,鸭舌开关31与微喷管32相连通。
[0026]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喷管32的长度为50-70米,两相邻微喷管32的间距为
1.6 米。
[0027]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微喷管32上设置有微孔。
[00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通过鸭舌开关31调节开启的微喷管32的数量和面积,并通过计时控制灌水量;
[0029]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开放的鸭舌开关31量的大小,调整灌溉压力。
[0030]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31]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由水源水泵1、田间主输水管2及微喷带3连接构成。
[0032]本实用新型选用N6.5微喷灌,组成1.6米管距、50米管长的微喷带3,田间主输水管2采用管径为Ilcm的高压输水管,田间主输水管2上在相应地距离上对称地安装有鸭舌开关31,鸭舌开关31与微喷管32相连通,田间主输水管2连接水源水泵1,水源水泵I提供水源和喷灌动力。
[0033]微喷管32的作用是用来解决水的覆盖程度,微孔的作用减少水对土壤的冲击力,分布密度主要是解决水分布均匀;
[0034]鸭舌开关31用来调节水量和水压,控制灌水数量和时间;
[0035]田间主输水管2用来连接微喷管32、鸭舌开关31及水源水泵1,用于输水;
[0036]喷灌的动力来自水源水泵I自身的压力;
[0037]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连接紧固件,用于输水部件的连接和紧固。[0038]水量控制:通过鸭舌开关31调节开启的微喷管32的数量和面积,通过计时控制灌水量;
[0039]水压控制:通过开放的鸭舌开关31量的大小,调整灌溉压力,达到覆盖度最好、最均匀;
[0040]水量计算:灌溉定量=机井出水量/面积*时间,灌溉时间=灌溉定量X机井出水量/面积,面积=微喷管覆盖面积X微喷管数量。
[0041]灌溉方式:轮灌、普通灌、防干热风灌、防霜冻灌、微喷保苗灌。
[004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实现了水量的有效控制,最小亩用水量可减少的5方,是普通漫灌的十分之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小麦不同生育期需求,节水效果显著,解决了水大冲苗冲种的问题,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节省了灌溉时的人工劳动强度。
[00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水源水泵I输出水源和喷灌动力,田间主输水管2与水源水泵I相连通,对水源水泵I输出的水源进行输送,微喷带3与田间主输水管2相连通,将水均匀喷洒在田间;田间主输水管2采用管径为Ilcm的高压输水管,微喷带3由鸭舌开关31、微喷管32构成,田间主输水管2上等距离地安装有鸭舌开关31,鸭舌开关31与微喷管32相连通,微喷管32的长度为50-70米,两相邻微喷管32的间距为1.6米,同时微喷管32上设置有微孔;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田间灌溉时水量的有效控制,最小亩用水量可减少的5方,用水量是普通漫灌的十分之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小麦不同生育期需求,节水效果显著,解决了水大冲苗冲种的问题,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节省了灌溉时的人工劳动强度,解决了传统漫灌方式存在的用水量大、水量调控困难、无法小水量灌溉、灌溉周期长、冲种冲苗现象严重,较易造成缺苗斑块的问题,具有较强的推广与应用价值。
[004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包括: 水源水泵,用于输出水源和喷灌动力; 田间主输水管,与所述水源水泵相连通,用于对所述水源水泵输出的水源进行输送; 微喷带,与所述田间主输水管相连通,用于将水均匀喷洒在田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间主输水管采用管径为Ilcm的闻压输水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喷带进一步包括:鸭舌开关、微喷管,所述田间主输水管上等距离地安装有所述鸭舌开关,所述鸭舌开关与所述微喷管相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喷管的长度为50-70米,两相邻微喷管的间距为1.6米。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喷管上设置有微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通过鸭舌开关调节开启的微喷管的数量和面积,并通过计时控制灌水量; 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通过开放的鸭舌开关量的大小,调整灌溉压力; 该小麦微喷节水灌溉系统的水量计算方法为:灌溉定量=机井出水量/面积X时间,灌溉时间=灌溉定量X机井出水量/面积,面积=微喷管覆盖面积X微喷管数量。
【文档编号】A01G25/16GK203633270SQ201320824193
【公开日】2014年6月1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张其鲁, 郑以宏, 魏秀华 申请人: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