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

文档序号:258652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属于经济林的培育【技术领域】。它包括地块选择和整地、植藓准备、藓种采集和种植、藓块管理、夏迁蚜收集、倍蚜接种、蚜藓管理、倍蚜散放和蚜藓再利用九个步骤。本发明根据肚倍蚜的优良冬寄主——美灰藓的生物学习性,设计了一种适合倍蚜适合美灰藓生长的无土种植及倍蚜培育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植藓养蚜,可以大幅度提高倍蚜越冬成活率,第2年春季倍蚜从藓类上再自然迁飞回寄主树取食形成倍子,实现倍林的自然结倍和高产;经过在陕西省城固县三合镇、湖北省竹山县文峰乡等地的生产应用,3年生倍林的肚倍产量为每亩50-75公斤,与野生倍林亩产1-5公斤比较,增产效果显著。
【专利说明】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的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肚倍蚜的人工植藓养殖及林间自然 迁飞增加五倍子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五倍子是瘿绵蚜科的某些蚜虫寄生在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树叶上,刺激叶组织 细胞增生膨大而形成的各种虫瘿的总称,是我国重要的林特产品和出口创汇商品。五倍子 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中药,而且是生产单宁酸、没食子酸和焦性没食子酸等化工产品的重要 原料,在医药、化工、纺织、矿冶、农业、食品、电子、环保和轻工等行业中用途广泛。中国五倍 子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5%以上,以单宁酸含量高、质优、量大著称于世,被称为"中国五 倍子"(Chinensis Gallnuts)。能形成五倍子的姆虫共有14种,对应于14种倍子,其中肚 倍虫牙Ofe/wragia rAwsico/a )是五倍子的主要生产种,包括肚倍姆指名亚种和蛋肚亚种,具 有单宁酸含量高,单宁含量68%-72. 4%,是五倍子中含量最高的种类,参照《五倍子加工及利 用》,1991,中国林业出版社,张宗和中所述,且具有单产高的特点,在生产上具有较高的经 济价值。
[0003] 五倍子的形成必须具备"蚜、树、藓"三要素,其中倍蚜相当于农业生产中的种子, 是五倍子形成的根本条件;藓相当于苗圃,是倍蚜生活的场所;树相当于土地,虫瘿在上面 形成。肚倍姆的寄主为美灰藓(及/roAjp/w? 和青麸杨,与其他五倍子姆一 样,一生要经历干母、干雌、夏迁蚜、越冬若蚜、春迁蚜、性蚜等虫型,在藓类和树上交替转移 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其中在树上由于有虫瘿的保护,成活率较高,但在藓类寄主上只有 蜡丝,保护能力有限,而且要经历夏季、秋季、冬季到春季激烈的气候变化和复杂的环境条 件,成活率很低。有研究表明:从第1年的夏迁蚜到第2年的干母,自然条件下的肚倍蚜的 平均成活率只有2. 4%,即死亡率高达97. 6%。这正是很多自然分布的青麸杨林结倍很少、产 量低或者年际间产量波动大,甚至不结倍的原因。因此,如何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是目前 经济林的培育【技术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人工植藓养殖肚倍蚜,并通过林间自然迁飞增加五倍子产量的 方法,该方法采用砖瓦等作为载体无土种植美灰蚜,通过若蚜散放法接种肚倍蚜进行人工 管理和养殖,提高肚倍蚜的寄生率和越冬成活率,通过移动藓块到倍林内实现倍蚜的自然 迁飞和结倍,从而提高五倍子产量。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地块选择和整地:选择林间空地、田边地角或房前屋后,有林木遮荫不积水 的垄状或块状整地,整理成平垄或斜垄,得到整理好的地块; 步骤(2),植藓准备:取瓦片和/或砖块,先用清水充分浸泡,整齐摆放于步骤(1)整理 好的地块上,瓦片或砖块间互相搭靠形成斜度以防止瓦片和/或砖块上积水; 步骤(3),藓种采集和种植:每年3-4月采集美灰藓,挑出杂藓;将白胶泥用清水拌匀呈 糊状,所述的白胶泥和清水的质量比是1:3,将美灰藓撕成藓段后用拌好的白胶泥将其粘在 瓦片和/或砖块上; 步骤(4),藓块管理:在养殖地上方挂放遮荫网,让藓段自然生长,在瓦片和/或砖块表 面形成藓块,常规管理; 步骤(5),夏迁蚜收集:当肚倍成熟爆裂时,采集个头较大、成熟的倍子作为种倍,平放 于室内阴凉处,让夏迁蚜从裂口处自然迁飞,并收集夏迁蚜;将收集好的夏迁蚜放置于光滑 容器内,蚜虫厚度不超过2厘米的,容器口覆盖深色纱布,置于室内阴凉处保存过夜; 步骤(6),倍蚜接种:将步骤(5)过夜保存的夏迁蚜,过筛,使夏迁蚜与其产下的若蚜分 离,然后将若蚜散放到藓块上接种,每平方厘米6-8头;如果不掌握若蚜分离技术时,可以 于傍晚直接将夏迁蚜散放到藓块上,但要注意检查寄生效果,发现蜡球数量不足时,需要及 时补放; 步骤(7),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潮湿并有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杂草和 落叶;遇到连续干旱或藓枝干卷时,于早晚浇水,控制水流以防止损伤蜡球; 步骤(8),倍蚜散放:第2年的春季春迁蚜迁飞前,将瓦片和/或砖块连同蚜藓一起转 移到倍林内,均匀散放,让倍蚜自然迁飞上树形成倍子; 步骤(9),蚜藓再利用:待春迁蚜迁飞结束15-20天后,将瓦片和/或砖块连同蚜藓收 回,放回原地继续培育,第2年补充植藓,继续放若蚜,按同样方法重复培育使用;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2)所述的瓦片为机瓦和小青瓦中的一种或两种。
[0006]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2)所述的砖块为土砖块。
[0007]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3)所述的采集美灰藓是从林缘、路边或田边采集。
[0008]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3)所述的美灰藓撕成1-2厘米的藓段粘贴上去,相邻藓 段两块间距为1X1厘米。
[0009]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5)所述的收集夏迁蚜的方法为利用其趋光性在窗口处挂 透明塑料薄膜、制作收蚜箱或收蚜架收集夏迁蚜。
[0010]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5)所述的光滑容器为不锈钢盆或瓷盆。
[0011]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6)所述的将若蚜散放到藓块上是采用用鸡毛或小毛笔将 若蚜散放到藓块上。
[0012]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6)所述的接种前要保持藓枝湿润但无积水,接种后:Γ5 天内不可浇水,8~10天检查藓块上蚜虫蜡球的数量,若每平方厘米平均少于5头时,需要补 放。
[0013]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步骤(8)所述的倍蚜散放的方法或者是搭建收蚜棚架,将藓块 置于棚架内收集春迁蚜,装入虫袋内,待干母出现上挂放到倍树上形成倍子。
[0014] 本发明根据肚倍蚜的优良冬寄主美灰藓的生物学特性,提出美灰藓的无土种植及 肚倍蚜养殖方法。经生产实践验证,证明养蚜效果好,成活率高。
[00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根据肚倍蚜的优良冬寄主---美灰藓的生物学习性,设计了一种适合倍蚜 适合美灰藓生长的无土种植及倍蚜培育方法,应用这种方法植藓养蚜,可以将倍蚜越冬成 活率从自然条件下的2. 4%提高到60%以上,第2年春季倍蚜从藓类上再自然迁飞回寄主树 取食形成倍子,实现倍林的自然结倍和高产;经过在陕西省城固县三合镇、湖北省竹山县文 峰乡等地的生产应用,3年生倍林的肚倍产量为每亩50-75公斤,与野生倍林亩产1-5公斤 比较,增产效果显著; (2)本发明所用的材料均为农村常见材料,方法简便,技术路线清楚,易于为农民接受 和推广。
[0016] (3)本发明采用瓦片、砖头等作为种植载体,不仅满足了美灰藓的生长需求,而且 几乎不长杂草,降低了后期管理成本; (4) 本发明藓块容易移动,方便蚜虫的散放; (5) 本发明材料容易获取,还可以利用建筑拆迁的废料,并可以多年重复使用,成本低 廉。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0018] 实施例1 步骤(1),地块选择和整地:根据美灰藓耐旱不耐涝的特性,选择林间空地有一定林木 遮荫,不积水的垄状整地,依地势整理成平垄; 步骤(2),植藓准备:取机瓦,先用清水充分浸泡,整齐摆放于整理好的地块上,瓦片间 互相搭靠,形成一定的斜度,防止瓦片上积水; 步骤(3),藓种采集和种植:每年3-4月,从林缘、路边或田边采集美灰藓,挑出杂藓;取 粘性好的白胶泥,用清水拌匀呈糊状,所述的白胶泥和清水的质量比是1:3,在瓦片上糊上 薄薄的一层;然后将美灰藓撕成1厘米的藓段粘贴上去,间距约为1X 1厘米,轻轻拍打,让 藓段与瓦片粘劳; 步骤(4),藓块管理:在养殖地上方挂放遮荫网,遮荫保湿,拦截树上的落叶;让藓段自 然生长,在瓦片表面形成藓块,常规管理;当天气干旱时,适当浇水,但要控制水流强度,防 止将藓段从瓦片表面冲下; 步骤(5),夏迁蚜收集:当肚倍成熟爆裂时,采集个头较大、成熟的倍子作为种倍,平放 于室内荫凉处,让夏迁蚜从裂口处自然迁飞,利用其趋光性在窗口处挂透明塑料薄膜收集 夏迁蚜,蚜虫厚度为1. 9厘米的,盆口覆盖深色纱布,置于室内荫凉处保存过夜; 步骤(6),倍蚜接种:为了防止夏迁蚜接种到藓上后又再次飞走,采用若蚜接种法;操 作步骤为:取夏迁蚜,用筛面粉的小筛子过筛,使夏迁蚜与其产下的若蚜分离;然后用鸡毛 小心将若蚜散放到藓块上,每平方厘米6头;接种前要保持藓枝湿润但无积水,接种后3天 内不可浇水,8天检查藓块上蚜虫蜡球的数量,若每平方厘米平均少于5头时,需要补放;如 果不掌握若蚜分离技术时,可以于傍晚直接将夏迁蚜散放到藓块上,但要注意检查寄生效 果,发现蜡球数量不足时,需要及时补放; 步骤(7),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潮湿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 杂草、落叶等;遇到连续干旱,藓枝干卷时,可以于早晚适当浇水,但水流不可太强,防止损 伤蜡球; 步骤(8),倍蚜散放:第2年的春季春迁蚜迁飞前,将瓦片连同蚜藓一起转移到倍林内, 均匀散放,让倍蚜自然迁飞上树形成倍子; 步骤(9),蚜藓再利用:待春迁蚜迁飞结束15-20天后,将瓦片连同蚜藓收回,放回原地 继续培育,第2年可以补充植藓,继续放若蚜,按同样方法重复培育使用。
[0019] 本实施例倍蚜越冬成活率为62%。
[0020] 实施例2 步骤(1),地块选择和整地:根据美灰藓耐旱不耐涝的特性,选择田边地角有林木遮 荫,不积水的块状整地,依地势整理成有一定斜度的斜垄; 步骤(2),植藓准备:取小青瓦和机瓦,先用清水充分浸泡,整齐摆放于整理好的地块 上,瓦片间互相搭靠,形成一定的斜度,防止瓦片上积水; 步骤(3),藓种采集和种植:每年3-4月,从路边采集美灰藓,挑出杂藓;取粘性好的白 胶泥,用清水拌匀呈糊状,所述的白胶泥和清水的质量比是1:3,在瓦片上糊上薄薄的一层。 然后将美灰藓撕成2厘米的藓段粘贴上去,间距约为1 X 1厘米,轻轻拍打,让藓段与瓦片粘 劳; 步骤(4),藓块管理:在养殖地上方挂放遮荫网,遮荫保湿,拦截树上的落叶;让藓段自 然生长,在瓦片表面形成藓块,常规管理;当天气干旱时,适当浇水,但要控制水流强度,防 止将藓段从瓦片表面冲下; 步骤(5),夏迁蚜收集:当肚倍成熟爆裂时,采集个头较大、成熟的倍子作为种倍,平放 于室内荫凉处,让夏迁蚜从裂口处自然迁飞制作收蚜箱收集夏迁蚜;将收集的夏迁蚜放置 于瓷盆内,蚜虫厚度为1厘米,盆口覆盖深色纱布,置于室内荫凉处保存过夜; 步骤(6),倍蚜接种:为了防止夏迁蚜接种到藓上后又再次飞走,采用若蚜接种法;操 作步骤为:取夏迁蚜,用筛面粉的小筛子过筛,使夏迁蚜与其产下的若蚜分离;然后用小毛 笔小心将若蚜散放到藓块上,一般每平方厘米8头;接种前要保持藓枝湿润但无积水,接种 后5天内不可浇水,10天检查藓块上蚜虫蜡球的数量,若每平方厘米平均少于5头时,需要 补放;如果不掌握若蚜分离技术时,可以于傍晚直接将夏迁蚜散放到藓块上,但要注意检查 寄生效果,发现蜡球数量不足时,需要及时补放; 步骤(7),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潮湿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 杂草、落叶等;遇到连续干旱,藓枝干卷时,可以于早晚适当浇水,但水流不可太强,防止损 伤蜡球; 步骤(8),倍蚜散放:第2年的春季春迁蚜迁飞前,搭建收蚜棚架,将藓块置于棚架内收 集春迁蚜,装入虫袋内,待干母出现上挂放到倍树上形成倍子; 步骤(9),蚜藓再利用:待春迁蚜迁飞结束15-20天后,将瓦片连同蚜藓收回,放回原地 继续培育,第2年可以补充植藓,继续放若蚜,按同样方法重复培育使用。
[0021] 本实施例倍蚜越冬成活率为60. 5%。
[0022] 实施例3 步骤(1 ),地块选择和整地:根据美灰藓耐旱不耐涝的特性,选择房前屋后有一定林木 遮荫不积水的垄状整地,依地势整理成有一定斜度的斜垄; 步骤(2),植藓准备:取土砖,先用清水充分浸泡,整齐摆放于整理好的地块上,砖块间 互相搭靠,形成一定的斜度,防止砖块上积水; 步骤(3),藓种采集和种植:每年3-4月,从林缘、路边或田边采集美灰藓,挑出杂藓;取 粘性好的白胶泥,用清水拌匀呈糊状,所述的白胶泥和清水的质量比是1:3,在砖块上糊上 薄薄的一层。然后将美灰藓撕成1. 5厘米的藓段粘贴上去,间距约为1X 1厘米,轻轻拍打, 让藓段与砖块粘劳; 步骤(4),藓块管理:在养殖地上方挂放遮荫网,遮荫保湿,拦截树上的落叶;让藓段自 然生长,在砖块表面形成藓块,常规管理;当天气干旱时,适当浇水,但要控制水流强度,防 止将藓段从砖块表面冲下; 步骤(5),夏迁蚜收集:当肚倍成熟爆裂时,采集个头较大、成熟的倍子作为种倍,平放 于室内荫凉处,让夏迁蚜从裂口处自然迁飞,制作收蚜架收集夏迁蚜;将收集的夏迁蚜放置 于不锈钢盆内,蚜虫厚度为0. 5厘米,盆口覆盖深色纱布,置于室内荫凉处保存过夜; 步骤(6),倍蚜接种:为了防止夏迁蚜接种到藓上后又再次飞走,采用若蚜接种法;操 作步骤为:取夏迁蚜,用筛面粉的小筛子过筛,使夏迁蚜与其产下的若蚜分离;然后用鸡毛 小心将若蚜散放到藓块上,每平方厘米7头;接种前要保持藓枝湿润但无积水,接种后4天 内不可浇水,9天检查藓块上蚜虫蜡球的数量,若每平方厘米平均少于5头时,需要补放;如 果不掌握若蚜分离技术时,可以于傍晚直接将夏迁蚜散放到藓块上,但要注意检查寄生效 果,发现蜡球数量不足时,需要及时补放; 步骤(7),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潮湿并有一定的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 杂草、落叶等;遇到连续干旱,藓枝干卷时,可以于早晚适当浇水,但水流不可太强,防止损 伤蜡球; 步骤(8),倍蚜散放:第2年的春季春迁蚜迁飞前,将砖块连同蚜藓一起转移到倍林内, 均匀散放,让倍蚜自然迁飞上树形成倍子;或者搭建收蚜棚架,将藓块置于棚架内收集春迁 蚜,装入虫袋内,待干母出现上挂放到倍树上形成倍子; 步骤(9),蚜藓再利用:待春迁蚜迁飞结束15-20天后,将砖块连同蚜藓收回,放回原地 继续培育,第2年可以补充植藓,继续放若蚜,按同样方法重复培育使用。
[0023] 本实施例倍蚜越冬成活率为61%。
[0024] 实施例4 步骤(1 ),地块选择和整地:根据美灰藓耐旱不耐涝的特性,选择房前屋后有一定林木 遮荫不积水的垄状整地,依地势整理成有一定斜度的斜垄; 步骤(2),植藓准备:取机瓦和土砖,先用清水充分浸泡,整齐摆放于整理好的地块上, 瓦片和砖块间互相搭靠,形成一定的斜度,防止瓦片和砖块上积水; 步骤(3),藓种采集和种植:每年3-4月,从林缘、路边或田边采集美灰藓,挑出杂藓;取 粘性好的白胶泥,用清水拌匀呈糊状,所述的白胶泥和清水的质量比是1:3,在瓦片和砖块 上糊上薄薄的一层。然后将美灰藓撕成1. 5厘米的藓段粘贴上去,间距约为1 X 1厘米,轻 轻拍打,让藓段与瓦片和砖块粘劳; 步骤(4),藓块管理:在养殖地上方挂放遮荫网,遮荫保湿,拦截树上的落叶;让藓段自 然生长,在瓦片和砖块表面形成藓块,常规管理;当天气干旱时,适当浇水,但要控制水流强 度,防止将藓段从瓦片和砖块表面冲下; 步骤(5),夏迁蚜收集:当肚倍成熟爆裂时,采集个头较大、成熟的倍子作为种倍,平放 于室内荫凉处,让夏迁蚜从裂口处自然迁飞,制作收蚜架收集夏迁蚜;将收集的夏迁蚜放置 于不锈钢盆内,蚜虫厚度为0. 5厘米,盆口覆盖深色纱布,置于室内荫凉处保存过夜;
【权利要求】
1. 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地块选择和整地:选择林间空地、田边地角或房前屋后,有林木遮荫不积水 的垄状或块状整地,整理成平垄或斜垄,得到整理好的地块; 步骤(2),植藓准备:取瓦片和/或砖块,先用清水充分浸泡,整齐摆放于步骤(1)整理 好的地块上,瓦片或砖块间互相搭靠形成斜度以防止瓦片和/或砖块上积水; 步骤(3),藓种采集和种植:每年3-4月采集美灰藓,挑出杂藓;将白胶泥用清水拌匀, 所述的白胶泥和清水的质量比是1:3,将美灰藓撕成藓段后用拌好的白胶泥将其粘在瓦片 和/或砖块上; 步骤(4),藓块管理:在养殖地上方挂放遮荫网,让藓段自然生长,在瓦片和/或砖块表 面形成藓块,常规管理; 步骤(5),夏迁蚜收集:当肚倍成熟爆裂时,采集个头较大、成熟的倍子作为种倍,平放 于室内阴凉处,让夏迁蚜从裂口处自然迁飞,并收集夏迁蚜;将收集好的夏迁蚜放置于光滑 容器内,蚜虫厚度不超过2厘米的,容器口覆盖深色纱布,置于室内阴凉处保存过夜; 步骤(6),倍蚜接种:将步骤(5)过夜保存的夏迁蚜,过筛,使夏迁蚜与其产下的若蚜分 离,然后将若蚜散放到藓块上接种,每平方厘米6-8头; 步骤(7),蚜藓管理:常规管理,保持藓块潮湿并有散射光,及时清理藓块上的杂草和 落叶;遇到连续干旱或藓枝干卷时,于早晚浇水,控制水流以防止损伤蜡球; 步骤(8),倍蚜散放:第2年的春季春迁蚜迁飞前,将瓦片和/或砖块连同蚜藓一起转 移到倍林内,均匀散放,让倍蚜自然迁飞上树形成倍子; 步骤(9),蚜藓再利用:待春迁蚜迁飞结束15-20天后,将瓦片和/或砖块连同蚜藓收 回,放回原地继续培育,第2年补充植藓,继续放若蚜,按同样方法重复培育使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 述的瓦片为机瓦和小青瓦中的一种或两种。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 述的砖块为土砖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 述的采集美灰藓是从林缘、路边或田边采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所 述的美灰藓撕成1-2厘米的藓段粘贴上去,相邻藓段两块间距为1 X 1厘米。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 述的收集夏迁蚜的方法为在窗口处挂透明塑料薄膜、制作收蚜箱或收蚜架收集夏迁蚜。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 述的光滑容器为不锈钢盆或瓷盆。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 述的将若蚜散放到藓块上是采用用鸡毛或小毛笔将若蚜散放到藓块上。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所 述的接种前要保持藓枝湿润但无积水,接种后:Γ5天内不可浇水,8~10天检查藓块上蚜虫 蜡球的数量,若每平方厘米平均少于5头时,需要补放。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土植藓养蚜增加肚倍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所 述的倍蚜散放的方法或者是搭建收蚜棚架,将藓块置于棚架内收集春迁蚜,装入虫袋内,待 干母出现上挂放到倍树上形成倍子。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4081986SQ201410319188
【公开日】2014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7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7日
【发明者】杨子祥, 向泓树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