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果袋设计,果实套袋采用防水纸双层袋,双层袋的外层为白色袋、内层为外黄内黑或白色袋;在幼果期,疏除小果、病果、畸形果,每穗留3-6果,疏果后喷70%的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在药液干后5日内完成套袋,套袋时将果袋充分鼓起,使果实不与果袋接触,保护果实表面绒毛;在果实采收前25-30天,清理杂草、平整地表,在树冠滴水线范围内形成由内向外的坡度,使水易流出,然后全园铺膜。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套单层纸袋不能完全防裂果与日灼的缺陷,通过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进入和套双层袋阻断果实吸收水分和光照照射果实来实现枇杷的防裂果与日灼。
【专利说明】 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枇杷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枇杷是我国南方特色水果,果实初夏成熟,因其风味优良、柔软多汁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但枇杷果实成熟期多遇30°C以上高温和连绵降雨等不良天气,高温导致果实表面日灼、遇雨腐烂;果实膨大期与转色成熟期遇雨,特别是晴天高温后遇雨将使果实吸水过度而导致表皮开裂、产生裂果。目前,日灼和裂果是导致枇杷特别是果皮更薄的白肉枇杷产量不稳定的主要因子。因此,急需开发一种适于防裂果与日灼的方法。
[0003]传统防裂果与日灼是通过套袋技术的应用来实现的。但对一些在透水性好的砂质壤土或砂性高的土壤栽培的枇杷,因这类土壤吸水性好,套袋后仍因植株从土壤吸入过多水分进入果实,裂果比率仍很高。另外,传统的果袋是外黄内黑的单层纸袋也不能有效解决日灼问题,在光照高、湿度低、无风情况下,日灼仍很高。
【发明内容】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克服了传统套单层纸袋不能完全防裂果与日灼的缺陷,通过地面覆盖地膜减少水分进入和套双层袋防护来实现了枇杷的防裂果与日灼。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果袋设计,果实套袋采用双层袋,双层袋的外层为白色反光袋、内层为外黄内黑袋或白色袋,材料为防水纸质袋;
[0008]S2、在幼果期,疏除小果、病果、崎形果,每糖留3-6果,视品种而定。疏果后嗔70%的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在药液干后5日内完成套袋,套袋时将果袋充分鼓起,使果实不与果袋接触,保护果实表面绒毛;
[0009]S3、在果实采收前25-30天,将地表整平、杂草清理干净,畦间的沟整理好,在树冠滴水线范围内形成由内向外的坡度,使水流易流出,将宽幅为2-2.5m地膜沿树的两侧铺,中间重叠处用透明胶布粘牢以防水进入,其中,薄膜在畦沟处需交叉重叠,防水渗入畦沟;
[0010]其中,所述幼果期是指果实直径在Icm以内,绒毛未褪去时。
[0011]其中,所述果袋大小为宽15-17cm,长22-24cm。
[0012]其中,所述地膜可选用银灰反光膜、白色透气性反光膜或黑色地膜,为防草不用透明膜。
[0013]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4]一是果袋改变,外袋的白色反光、内袋不透光或增加一层透光袋比传统的单层袋或双层黄袋降温避雨反光的效果更好。因此,防日灼、裂果等生理病害效果比传统的其它袋好。
[0015]二是将套袋技术与地膜覆盖结合。地膜覆盖能减少60-80%雨水进入土壤,基本抑制雨后晴天的裂果发生。
[0016]遇不良气候应用本发明,裂果率在5%以下,而采用单层袋裂果在50-60%,不套袋裂果率在80 %以上。日灼发生率在5 %以下,而不套袋外围果日灼在90 %、套单层袋日灼在30-40%。以亩产300-500kg计,减少裂果、日灼损失150_200kg,经济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8]实施例1
[0019]在3月下至4月初,对‘软条白沙’白肉枇杷园,进行幼果疏果,疏除小果、病果、畸形果,每穗留3-6果。疏果后喷70%的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或其它杀菌剂,在药液干后5日内完成套袋。套袋时将果袋充分鼓起,使果实不与果袋接触,保护果实表面绒毛。果实套袋采用双层袋,外层白色袋、内层外黄内黑袋或白色袋,材料为防水纸质袋。果袋大小15-17X22-24cm。
[0020]套袋后三周,即果实成熟前25-30天,进行全园铺膜,地膜用黑色地膜。覆盖前将地表整平、杂草清理干净,畦间的沟整理好,在树冠滴水线范围内形成由内向外的坡度,使水流易流出。整好地后将宽幅为2-2.5m地膜沿树的两侧铺,中间重叠处用透明胶布粘牢以防水进入。薄膜在畦沟处交叉重叠,防水渗入畦沟。
[0021]本技术应用后裂果率与日灼发生率在5%左右,而采用单层袋裂果与日灼产量损失约在50-60 %,不套袋、不铺地膜产量损失在80 %以上。
[0022]实施例2
[0023]在3月下至4月初,选当果实直径为Icm以下的批把园,进彳丁幼果疏果,疏除小果、病果、畸形果,每穗留3-6果。疏果后喷70%的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在药液干后5日内完成套袋。套袋时将果袋充分鼓起,使果实不与果袋接触,保护果实表面绒毛。果实套袋采用双层袋,外层白色袋、内层外黄内黑袋,材料为防水纸质袋。果袋大小15-17X22-24cm。
[0024]套袋后三周,即果实成熟前25-30天,进行全园铺膜,地膜采用银灰反光膜或透气性反光膜。覆盖前将地表整平、杂草清理干净,畦间的沟整理好,在树冠滴水线范围内形成由内向外的坡度,使水流易流出。整好地后将宽幅为2-2.5m地膜沿树的两侧铺,中间重叠处用透明胶布粘牢以防水进入。薄膜在畦沟处交叉重叠,防水渗入畦沟。
[0025]本技术应用后裂果率与日灼发生率在5%以下,而采用单层袋裂果与日灼产量损失约在50-60 %,不套袋、不铺地膜产量损失在80 %以上。
[0026]综上所述,本具体实施采用套外白双层袋与地面地膜覆盖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地膜应用减少水分进入根系、套双层袋减少果面吸收水分以有效防枇杷裂果,同时通过应用双层果袋有效隔离果面与阳光的接触、而外层白袋反光可降低果实表面温度,从而降低了枇杷果实的日灼。
[0027]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51、果袋设计,果实套袋采用双层袋,双层袋的外层为白色反光袋、内层为外黄内黑袋或白色袋,材料为防水纸质袋; 52、在幼果期,疏除小果、病果、畸形果,每穗留3-6果,疏果后喷70%的甲基托布津700-800倍液,在药液干后5日内完成套袋,套袋时将果袋充分鼓起,使果实不与果袋接触,保护果实表面绒毛; 53、在果实采收前25-30天,将地表整平、杂草清理干净,畦间的沟整理好,在树冠滴水线范围内形成由内向外的坡度,使水流易流出,将宽幅为2-2.5m地膜沿树的两侧铺,中间重叠处用透明胶布粘牢以防水进入,其中,薄膜在畦沟处需交叉重叠,防水渗入畦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幼果期是指果实直径在Icm以内,绒毛未褪去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果袋大小为宽 15-17cm,长 22-2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枇杷防日灼、防裂果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地膜可选用银灰反光膜、白色透气性反光膜或黑色地膜,为防草不用透明膜。
【文档编号】A01G13/02GK104160905SQ201410357607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0日
【发明者】陈俊伟, 孙钧, 朱跃进, 徐红霞, 李晓颖, 王井华 申请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