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的养殖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的养殖方法。一种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水池的处理,(2)泥鳅苗的放养,(3)水位控制,本发明通过改进养殖方法,提高了养殖泥鳅时的成活率,增加了养殖密度,减少泥鳅的生病率,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泥.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泥鳅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0002]泥鳅,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泥鳅广泛分布于亚洲沿岸的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及印度等地。可入药。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的养殖泥鳅过程中成活率较低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泥鳅的养殖方法,提高了养殖的成活率。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一种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水池的处理:将水池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与浅水区深度相差20cm,在水池中设置岸坡,在岸坡上种植阔叶类水草,便于泥鳅栖息,在水中种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调节池水的PH为7.0-9.0,在池中按每亩投放轮虫,培育后作为泥鳅的饵料;
(2)、泥鳅苗的放养:将孵出的泥鳅幼苗按6-8万尾/亩投放入水池,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3-5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每月向池中投入水藻180_220kg/亩进行喂养;
(3)、水位控制:在3—5月水深控制在0.3-0.5米,6— 8月份水深控制在0.8—1.0米,9一 10月份水深控制在0.7—0.8米,11—2月水深控制在0.4-0.5米。
[0005]选种泥鳅:种苗的个体越大、越健壮,其产卵量、孵化率和幼苗质量就越高(二龄以上为最好),针对那些病态、杂种、伤残等泥鳅种苗,均应剔除。
[0006]夏季池中需保持一定的水草,水草覆盖面积占水面面积的50%,可以提升水中的含氧量,也可以防止水温过高。
[000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改进养殖方法,提高了养殖泥鳅时的成活率,增加了养殖密度,而且减少泥鳅在生长过程中病害的发生,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增加了养殖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一种泥鳅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I)、水池的处理:将水池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与浅水区深度相差20cm,在水池中设置岸坡,在岸坡上种植阔叶类水草,便于泥鳅栖息,在水中种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调节池水的PH为7.0-9.0,在池中按每亩投放轮虫,培育后作为泥鳅的饵料; (2)、泥鳅苗的放养:将孵出的泥鳅幼苗按6-8万尾/亩投放入水池,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3-5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每月向池中投入水藻180_220kg/亩进行喂养;
(3)、水位控制:在3—5月水深控制在0.3-0.5米,6— 8月份水深控制在0.8—1.0米,9一 10月份水深控制在0.7 —0.8米,11一2月水深控制在0.4-0.5米。
【权利要求】
1.一种泥鳅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水池的处理:将水池设置深水区和浅水区,深水区与浅水区深度相差20cm,在水池中设置岸坡,在岸坡上种植阔叶类水草,便于泥鳅栖息,在水中种植水草,增加水中溶氧量,调节池水的PH为7.0-9.0,在池中按每亩投放轮虫,培育后作为泥鳅的饵料; (2)、泥鳅苗的放养:将孵出的泥鳅幼苗按6-8万尾/亩投放入水池,为保持水中的溶氧量,每3-5天向池中注水一次,每次注水10-15cm,每月向池中投入水藻180_220kg/亩进行喂养; (3)、水位控制:在3—5月水深控制在0.3-0.5米,6— 8月份水深控制在0.8—1.0米,9一 10月份水深控制在0.7—0.8米,11—2月水深控制在0.4-0.5米。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51095SQ201410590626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9日
【发明者】朱亮 申请人:颍上县永祥旱粮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