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959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5-28份鸡粪、22-25份稻草、10-15份西瓜藤、7-10份花生饼粕、4-6份壳聚糖、20-24份尿素、10-15份熟石灰、8-12份黄腐酸钾、11-13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2-4份亚硒酸钠、4-7份氨基酸、0.3-0.5份木霉菌、0.1-0.3份EM菌。本发明中加入木霉菌、EM菌剂,这些生物菌在土壤中快速的扩繁,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对茶苗白绢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施入,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时农药的使用。
【专利说明】一种防治茶苗白绢病的专用复混肥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肥料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

【背景技术】
[0002]白絹病分布在全国各产茶区,主要危害茶苗茎基部,初发病时茎基部产生紫褐色条点或条斑,后变为褐色,上生白色絹丝状体,逐渐由茎基部向土表扩展,病部后期形成油菜籽大小的菌核,菌核初白色,后变为黄褐色或褐色。该病造成茶苗皮层软腐,地上部的叶片变黄,后干枯或全株死亡。“预防胜于治疗”是永远不变的道理,因此茶苗白絹病也应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初期及时防治会事半功倍,一旦到了后期,用药物防治就很难控制其蔓延。
[0003]病菌以菌丝体或小菌核在病部或土壤中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宜时,产生菌丝,向四周扩展,有的蔓延到邻株;此外还可通过雨水、水流及农具等传播,也可随调运苗木进行远距离传播。该菌生长适温25-35°C,一般6-8月高温雨季利其发生。土壤粘重、土质偏酸、排水不良茶园易发病,前茬为豆类或与其间作的发病重。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故低洼湿地发病较重。酸性土壤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存活。目前防治主要包括:(I)选择无病高燥地块种植茶树。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可在植前用50%棉隆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每667m2用药1-2.5kg,与细土拌勻,撒在土表后及时耕耙,15天后栽植茶苗,注意防止药害。(2)选用无病苗木,汰除病苗。(3)施用酵素菌怄制的堆肥或腐熟有机肥。(4)发现病株马上拔除,病穴用0.3%的96%硫酸铜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后,再补栽茶苗。所以其传染性很强,要想根治,必须切断其传染源,从土壤做起,预防其大肆传染,因此一种简单又有效的预防茶苗白絹病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及其制备方法,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有效的减少白絹病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5-28份鸡粪、22-25份稻草、10-15份西瓜藤、7-10份花生饼柏、4_6份壳聚糖、20-24份尿素、10-15份熟石灰、8-12份黄腐酸钾、11-13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2-4份亚硒酸钠、4_7份氨基酸、0.3-0.5份木霉菌、0.1-0.3份EM菌。
[0006]所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沸石粉、膨润土、凸凹棒矿土、蛭石、高岭土、海泡石粉、珍珠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0007]所述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
[0008]所述的氨基酸的重量比为3-4:2:1:1_2。
[0009]所述的木霉菌、EM菌的活菌数分别彡109CFU/g。
[0010]上述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I)将鸡粪、稻草、西瓜藤、花生饼柏、壳聚糖按照所述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处理,得到发酵物;
[0012](2)提取味精废液中的以下物质,按如下比例计量:N+P+K(氮+磷+钾)6_10%,谷氨酸含量2-4%、丝氨酸0.2-0.5%,亮氨酸0.4-0.6%,酪氨酸0.5_1%,氨基酸总量为4-8% ;
[0013](3)将步骤⑴和⑵得到的物质倒入粉碎机中混匀,放到室内晾干至含水量60%以下,得到混合物;
[0014](4)按照比例在混合物中加入尿素、熟石灰、黄腐酸钾、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以及亚硒酸钠,搅拌,直至搅拌均匀;
[0015](5)烘干、粉碎:将上述物质进行烘干、粉碎处理;
[0016](6)向上述物质中加入木霉菌、EM菌混合均匀;
[0017](6)造粒:在造粒机中混合均勾完成造粒;
[0018](7)低温烘干、筛分、包装。
[0019]所述的木霉菌由北京新瑞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
[002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21]本发明的复混肥,各种成份配比合理,可以有效的促进茶苗植株的生长,本发明的复混肥,对人体无害,并且在施肥的过程中加入木霉菌和EM菌剂,这些生物菌在土壤中快速的扩繁,可以有效的抑制病虫害的发生,EM菌可以有效的改善土壤环境,并且可以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繁殖,并且抑制有害菌群的繁殖,对茶苗白絹病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土壤中施入,可以减少病害发生时农药的使用,从而减少茶苗农药的残余。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有利于大规模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3]实施例1
[0024]一种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5份鸡粪、22份稻草、10份西瓜藤、7份花生饼柏、4份壳聚糖、20份尿素、10份熟石灰、8份黄腐酸钾、11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2份亚硒酸钠、4份氨基酸、0.3份木霉菌、0.3份EM菌。
[0025]上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沸石粉、膨润土以1:1的比例混合;
[0026]上述的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重量比为3:2:1:1。
[0027]实施例2
[0028]一种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8份鸡粪、25份稻草、15份西瓜藤、10份花生饼柏、6份壳聚糖、24份尿素、15份熟石灰、12份黄腐酸钾、13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4份亚硒酸钠、7份氨基酸、0.5份木霉菌、0.1份EM菌。
[0029]上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凸凹棒矿土、蛭石、高岭土以重量比为1:1:1的比例混合。
[0030]上述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的重量比为3:2:1:2。
[0031]实施例3
[0032]一种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6份鸡粪、24份稻草、13份西瓜藤、8份花生饼柏、5份壳聚糖、22份尿素、12份熟石灰、10份黄腐酸钾、12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3份亚硒酸钠、5份氨基酸、0.4份木霉菌、0.2份EM菌。
[0033]上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沸石粉、高岭土、海泡石粉、珍珠岩以重量比为1:1:I:1的比例混合。
[0034]上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的重量比为4:2:1:2。
[0035]实施例4
[0036]首先制备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包括以下步骤:
[0037](I)将鸡粪、稻草、西瓜藤、花生饼柏、壳聚糖按照所述的比例进行混合发酵处理,得到发酵物;
[0038](2)提取味精废液中的以下物质,按如下比例计量:N+P+K(氮+磷+钾)6_10%,谷氨酸含量2-4 %、丝氨酸0.2-0.5 %,亮氨酸0.4-0.6 %,酪氨酸0.5-1 %,氨基酸总量为4-8% ;
[0039](3)将步骤⑴和⑵得到的物质倒入粉碎机中混匀,放到室内晾干至含水量60%以下,得到混合物;
[0040](4)按照比例在混合物中加入尿素、熟石灰、黄腐酸钾、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以及亚硒酸钠,搅拌,直至搅拌均匀;
[0041](5)烘干、粉碎:将上述物质进行烘干、粉碎处理;
[0042](6)向上述物质中加入木霉菌、EM菌混合均匀;
[0043](6)造粒:在造粒机中混合均勾完成造粒;
[0044](7)低温烘干、筛分、包装。
[0045]实验在种植基地进行,试验地土地平整,土壤肥力一致,供试茶苗株行距0.25mX0.3m,周围为茶苗集中种植区,田间管理水平较高。将本发明复混肥施入土壤中,与施入同样重量的普通肥料进行比较,每种选择100株,在白絹病发病高峰期的夏季进行比较。
[0046]比较结果显示,本发明的复混肥使茶苗的白絹病发病率减少90%以上,大大减少后期农药的使用量,并且植株生长旺盛,观赏价值更高。
[0047]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成份:25-28份鸡粪、22-25份稻草、10-15份西瓜藤、7-10份花生饼柏、4_6份壳聚糖、20-24份尿素、10-15份熟石灰、8-12份黄腐酸钾、11-13份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2-4份亚硒酸钠、4-7份氨基酸、0.3-0.5份木霉菌、0.1-0.3份EM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金属纳米矿物材料为沸石粉、膨润土、凸凹棒矿土、蛭石、高岭土、海泡石粉、珍珠岩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为谷氨酸、丝氨酸、亮氨酸、酪氨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氨基酸的重量比为3-4:2:1:1-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茶苗白絹病的专用复混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霉菌、EM菌的活菌数分别彡109CFU/g。
【文档编号】C05G3/04GK104402624SQ201410715368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8日
【发明者】陈妍 申请人:陈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