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719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石蛙养殖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石蛙养殖池,其包括由池底及池底周边向上延伸的池壁构成的池体,所述池底包括水池区和泥地区,水池区和泥地区的衔接边界处设置有构成水池区的局部或整体围墙的挡土墙,泥地区自挡土墙向远离水池区的周边布置,水池区的底部设置排水口,水池区的上方设置进水管,水池区的上方局部或全部区域范围设置遮阳板,所述的遮阳板与泥地区之间的间距构成石蛙进出水池区的通路。通过水池区和泥地区的分布以及遮阳板的布置使得石蛙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由选择活动范围,水池区和泥地区的衔接边界处设置的挡土墙可以有效防止泥地区的落入水池区以保证水池的水质,同时,通过进水管和排水口的布置使得水池区的水可以经常更换,从而为石蛙的生长提供了活水条件,利于石蛙的生长。
【专利说明】石娃养殖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物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蛙养殖池。
【背景技术】
[0002]石蛙又名石鸡,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是南方丘陵山区名贵的特产之一,为满足日益扩大的消费需求,人们采用人工养殖石蛙,石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有泥土的洞穴内,其对水温、水深、水质等生态条件要求较高,因此提供适宜的生态环境对石蛙的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宜石蛙生长的养殖池。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包括由池底及池底周边向上延伸的池壁构成的池体,所述池底包括水池区和泥地区,水池区和泥地区的衔接边界处设置有构成水池区的局部或整体围墙的挡土墙,泥地区自挡土墙向远离水池区的周边布置,水池区的底部或者下部侧壁处设置排水口,水池区的上方设置进水管,水池区的上方局部或全部区域范围设置遮阳板,所述的遮阳板与泥地区之间的间距构成石蛙进出水池区的通路。
[0005]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水池区和泥地区的的分布以及遮阳板的布置使得石蛙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由选择活动范围,水池区和泥地区的衔接边界处设置的挡土墙可以有效防止泥地区的落入水池区以保证水池的水质,同时,通过进水管和排水口的布置使得水池区的水可以经常更换,从而为石蛙的生长提供了活水条件,利于石蛙的生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拿掉网罩的立体示意图;
[0008]图3是图2拿掉遮阳板的立体示意图;
[0009]图4是图3拿掉支撑杆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一种石蛙养殖池,其包括由池底及池底周边向上延伸的池壁10构成的池体,所述池底包括水池区20和泥地区30,水池区20和泥地区30的衔接边界处设置有构成水池区20的局部或整体围墙的挡土墙21,泥地区30自挡土墙21向远离水池区20的周边布置,水池区20的底部或者下部侧壁处设置排水口 40,水池区20的上方设置进水管50,水池区20的上方局部或全部区域范围设置遮阳板60,所述的遮阳板60与泥地区30之间的间距构成石蛙进出水池区20的通路。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石蛙的养殖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点:第一,石蛙可以在水池区20内进行产卵嬉水,也可以跳至泥地区30进行吃食或者休憩,而水池区20和泥地区30的衔接边界处设置的挡土墙21有效起到防止泥地区30的落入水池区的作用,从而为保证水质条件;第二,进水管50和排水口 40的布置使得水池区20的水可以经常更换,为石蛙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的活水条件,如图1-4所示,当需要换水时,先将布置在池体外的排水阀打开让水从排水口 40处排尽,然后关闭排水阀,打开进水管50上的进水阀使得活水从进水口 51进入水池内,如此即可实现水池区20的换水,具体的,排水口40既可以设置在水池区20的底部,也可以设置在水池区20的下部侧壁处,如图4所示,排水口 40设置在水池区20的下部侧壁的角端处,这样排水口 40略高于水池区20的池底,可以有效防止排水时水池区20中的蛙卵一并排走;第三,在水池区20的上方设置遮阳板60,这样白天气温较高或者光照强度较大时石蛙可以在遮阳板60下方的、温度较低的阴凉处休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构造成本低,水池区20和泥地区30的分布以及遮阳板60的布置使得石蛙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自由选择活动范围,为石蛙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良好的水质条件。
[0011]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所述池体的的池壁10上边设置向内侧延伸的翻边11和/或池体的的上部敞口设置方便掀开的防逃网70,池壁10的上边设置向内侧延伸的翻边11,这样可以防止石蛙跳出池体,而设置防逃网70—方面可以防止石蛙逃脱,另一方面也可以防止野外的猫、田鼠等捕捉石蛙,造成损失,不仅如此,在炎热的夏季,防逃网70也可以起到防晒的作用,为石蛙的生长提供适宜的温度条件。
[0012]具体的方案为水池区20和泥地区30的实现方案有多种,比如水池区20布置于池体的中部位置,所述的挡土墙21即为水池区20的四面侧壁,这样石蛙可以向水池区20两侧的泥地区30自由活动,结合图1和4所示,所述的池底四周整体呈四边形,所述的水池区20的四周轮廓为长方形且位于池底的一边布置,水池区20的一个侧壁构成挡土墙21,水池区20的另外三个侧壁与池壁10共面,也就是说池底一分为二,其中一侧边设置水池区20,这样堆砌池体时较为简便,所述的泥地区30呈临近挡土墙21的一侧较低、远离挡土墙21的相对侧较高的缓坡面状,该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10°,泥地区30设置成缓坡面状,这样在下雨天的时候,雨水可以随着坡面顺势流入水池区20并从排水口 40处排出,避免了泥地区30积水,一般情况下石蛙的食物洒在泥地区30的较高处,这样可以避免石蛙频繁活动时将食物带入水池,造成浪费。
[0013]进一步的,所述的池底放置两根间隔布置的、用于支撑遮阳板60的支撑杆80,所述遮阳板60将水池区20以及泥地区30的上方的局部区域遮盖,如图1-3所示,通过支撑杆80的布置可以对遮阳板60起到有效的支撑作用,所述的支撑杆80直接选用两根担置在泥地区30的木头即可,优选的,所述所述遮阳板60高出高出泥地区30的地面8-12cm,这样支撑杆80将遮阳板60撑起时遮阳板60与泥地区30之间的高度间距即构成了供石蛙进出水池区20的通路,一般石蛙对水深条件也有一定的要求,优选是所述水池区20的深度为8-10cm,该范围为石蛙生长时适宜的水深条件。实际在进行遮阳板60的布置时也可以直接在池底堆砌3-4个高度一致的水泥柱,通过水泥柱同样能够实现对遮阳板60的支撑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养殖池包括由池底及池底周边向上延伸的池壁(10)构成的池体,所述池底包括水池区(20 )和泥地区(30 ),水池区(20 )和泥地区(30 )的衔接边界处设置有构成水池区(20)的局部或整体围墙的挡土墙(21),泥地区(30)自挡土墙(21)向远离水池区(20)的周边布置,水池区(20)的底部或者下部侧壁处设置排水口(40),水池区(20)的上方设置进水管(50),水池区(20)的上方局部或全部区域范围设置遮阳板(60),所述的遮阳板(60)与泥地区(30)之间的间距构成石蛙进出水池区(20)的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的池壁(10)上边设置向内侧延伸的翻边(11)和/或池体的上部敞口设置方便掀开的防逃网(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底四周整体呈四边形,所述的水池区(20)的四周轮廓为长方形且位于池底的一边布置,水池区(20)的一个侧壁构成挡土墙(21),水池区(20)的另外三个侧壁与池壁(10)共面,所述的泥地区(30)呈临近挡土墙(21)的一侧较低、远离挡土墙(21)的相对侧较高的缓坡面状,该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小于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池底放置两根间隔布置的、用于支撑遮阳板(60)的支撑杆(80),所述遮阳板(60)将水池区(20)以及泥地区(30)的上方的局部区域遮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池区(20)的深度为8_10cmo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石蛙养殖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阳板(60)高出泥地区(30)的地面8_12cm。
【文档编号】A01K67/02GK203646335SQ201420011140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8日
【发明者】焦振鑫 申请人:黄山振鑫特产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