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鱼类、贻贝、蜊蛄、龙虾、海绵、珍珠等的养殖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鱼苗的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在水产品如鱼类的养殖过程中通常的做法是添加人工饲养饵料,从而忽略了水塘中存在的天然饵料,水塘中存在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是鱼类的天然饵料,可以促进鱼苗的快速成长,但对于大规模的鱼类养殖,天然生长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显然不能满足鱼苗的养殖需求,培育天然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成为养殖户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鱼苗的培育方法,该鱼苗的培育方法通过小型培育池进行培育鱼苗,并以线虫、豆粕和蝉蛹粉进行喂食鱼苗,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鱼苗体型健壮,促进鱼苗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提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一种鱼苗的培育方法,其步骤如下:
1)培育池准备:培育池选择为注水、排水方便,不漏水,向阳,对培育池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向培育池注水,注水时进水口用纱绢过滤,水深为0.4~0.6m,池底种植水草;
2)培育鱼苗:注水一周后放入鱼苗;鱼苗的放养量为1500~3000尾/m2;
3)鱼苗喂食:对鱼苗投喂线虫、豆粕和蝉蛹粉,线虫、豆粕和蝉蛹粉的每天每池的投喂量为0.2~0.5公斤/m2、0.5~1公斤/m2、0.01~0.02公斤/m2,淘米水或者豆浆投喂量为2~5公斤/m2;
4)鱼池培育轮虫:向养过鱼的鱼塘中施放生物肥料和以生物肥料为食的轮虫;
5)鱼苗放养:将培育7~10天的鱼苗放入鱼池内,鱼苗以轮虫为食物进行喂养,鱼苗的放养密度为4000~6000尾/亩;
6)鱼苗饲养:在鱼苗下鱼池5~10天后,每天饲喂浮性料2~3次,每次饲喂量为0.5~0.8kg/亩,在鱼苗下鱼池15~20天后,每天饲喂浮性料3~5次,每次饲喂量为1~1.5kg/亩。
进一步,在步骤1)中,所述培育池的面积为10~20m2,所述培育池池底铺设有砂石。
进一步,在步骤1)中,在每次培育鱼苗时,需要将培育池中的水排入污水沟,对培育池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进一步,在步骤4)中,所述生物肥料设置为沼气发酵残留物。
进一步,在步骤6)中,在鱼苗下鱼池5~10天开始,在晚上采用灯光进行照明的方式进行1次浮性料饲喂,晚上饲喂浮性料的间隔时间为2~5天。
进一步,所述鱼苗设置为鲫鱼鱼苗、鲤鱼鱼苗或者两者混合鱼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鱼苗的培育方法通过小型培育池进行培育鱼苗,并以线虫、豆粕和蝉蛹粉进行喂食鱼苗,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鱼苗体型健壮,促进鱼苗快速生长,提高经济效益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鱼苗的培育方法,其步骤如下:
1)培育池准备:培育池选择为注水、排水方便,不漏水,向阳,对培育池进行清洁、消毒处理,向培育池注水,注水时进水口用纱绢过滤,水深为0.4~0.6m,池底种植水草;优选的所述培育池的面积为10~20m2,所述培育池池底铺设有砂石;优选的在每次培育鱼苗时,需要将培育池中的水排入污水沟,对培育池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2)培育鱼苗:注水一周后放入鱼苗;鱼苗的放养量为1500~3000尾/m2;
3)鱼苗喂食:对鱼苗投喂线虫、豆粕和蝉蛹粉,线虫、豆粕和蝉蛹粉的每 天每池的投喂量为0.2~0.5公斤/m2、0.5~1公斤/m2、0.01~0.02公斤/m2,淘米水或者豆浆投喂量为2~5公斤/m2;
4)鱼池培育轮虫:向养过鱼的鱼塘中施放生物肥料和以生物肥料为食的轮虫,所述生物肥料设置为沼气发酵残留物;
5)鱼苗放养:将培育7~10天的鱼苗放入鱼池内,鱼苗以轮虫为食物进行喂养,鱼苗的放养密度为4000~6000尾/亩;
6)鱼苗饲养:在鱼苗下鱼池5~10天后,每天饲喂浮性料2~3次,每次饲喂量为0.5~0.8kg/亩,在鱼苗下鱼池15~20天后,每天饲喂浮性料3~5次,每次饲喂量为1~1.5kg/亩,在鱼苗下鱼池5~10天开始,在晚上采用灯光进行照明的方式进行1次浮性料饲喂,晚上饲喂浮性料的间隔时间为2~5天。
进一步,所述鱼苗设置为鲫鱼鱼苗、鲤鱼鱼苗或者两者混合鱼苗。
本实施例通过培育池进行培育鱼苗,并以线虫进行喂食鱼苗,提高鱼苗的成活率,鱼苗体型健壮,促进鱼苗快速生长,通过培育池可以抑制线虫的数量,避免对鱼池的污染。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