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林木虫害防治(园林植物防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e)自2002年传入我国以来,扩散速度极快,西南、华东、华西等地已有发生报道。该虫主要以成虫吸食汁液并传播病毒形成危害,造成叶片枯黄、提早落叶、树势衰弱等现象,严重影响绿化景观效果。当前对该虫的防控工作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常用的方法为高空喷雾法或注干法,但在防治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有化学防治多采用敌敌畏、氧化乐果等中高毒农药,不满足园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要求;(2)高空喷雾施药会造成药剂的严重浪费,药剂流失到环境中还会对环境安全和行人健康造成威胁;(3)采用注干法虽不存在上述问题,但药剂持效期较短,且会对树体造成严重创伤,同时打孔费时费力,防控效率低;(4)现有防控方法比较单一,仅涉及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直接杀灭,而未从改善悬铃木立地条件、提高悬铃木自身抗虫性等方面进行考虑。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治方法,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治方法,其步骤包括:(1)向土壤中添加河沙、碎石或生物炭;(2)向土壤中施用竹醋液或含腐殖酸的肥料;(3)在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期,向土壤中施加植物免疫增产蛋白;(4)在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期,采用内吸性药剂对悬铃木进行灌根;(5)采用涂白剂对悬铃木进行涂白;(6)在悬铃木之间栽植其他植物。
进一步的,所述向土壤中施用竹醋液或含腐殖酸的肥料,包括将ph值调整为弱酸性或中性。
进一步的,所述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期为当年11月至来年4月。
进一步的,所述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期为每年5-10月。
进一步的,所述施加植物免疫增产蛋白的频率为45天一次。
进一步的,所述对悬铃木进行灌根的频率为40天一次。
进一步的,所述内吸性药剂为噻虫嗪、吡虫啉或噻虫胺。
进一步的,所述涂白剂为中性涂白剂。
进一步的,所述在悬铃木之间栽植的其他植物为法国冬青、棕榈、夹竹桃或美人蕉。
本发明一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治方法的有益技术效果是:(1)该方法采用多种防控技术对悬铃木方翅网蝽进行综合防治,除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直接杀灭外,还通过改善悬铃木立地条件、提高悬铃木抗虫性等多种方法降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2)该方法使用的药剂噻虫嗪、吡虫啉、噻虫胺具有低毒、内吸性强、持效期长等优点;(3)该方法采用的施药方法为灌根法,提高了药剂的利用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行人安全的威胁,且对树体没有损伤;(4)该方法操作方便,不需要高空作业车等特殊仪器,降低了药剂施用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一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治方法,其步骤包括:(1)向土壤中添加河沙、碎石或生物炭,改善土壤的排水能力。(2)向土壤中施用竹醋液或含腐殖酸的肥料,悬铃木在碱性环境中易发生黄化,调节土壤的ph值为弱酸性或中性。(3)在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期,向土壤中施加植物免疫增产蛋白,以提高悬铃木的抗虫性。(4)在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期,采用内吸性药剂对悬铃木进行灌根,防止高空喷雾施药会造成药剂的严重浪费及对环境安全和行人健康造成威胁,也避免了注干法药剂持效期较短,且会对树体造成严重创伤的问题。(5)采用涂白剂对悬铃木进行涂白。(6)在悬铃木之间栽植其他植物。
向土壤中施用竹醋液或含腐殖酸的肥料将ph值调整为弱酸性或中性。
悬铃木方翅网蝽越冬期为当年11月至来年4月,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气温低于10℃时开始越冬,成虫出蛰的温度为8~10℃,4月中下旬开始活动,取食和交尾、产卵于叶背的主脉或侧脉。
每年5月初悬铃木方翅网蝽卵孵化,第2代开始出现世代重叠,且世代重叠严重,每年的5—10月是为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期。
施加植物免疫增产蛋白的频率为45天一次。对悬铃木进行灌根的频率为40天一次,一般2次之后便不会再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
内吸性药剂为噻虫嗪、吡虫啉或噻虫胺。优选的,内吸性药剂选用21%噻虫嗪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或48%噻虫胺悬浮剂。
对悬铃木进行涂白的涂白剂为中性涂白剂,对悬铃木进行涂白,在消灭树皮内的越冬成虫的同时又不会造成土壤盐碱化。
在悬铃木之间栽植的其他植物为法国冬青、棕榈、夹竹桃或美人蕉,在悬铃木之间合理栽植其他植物,切断悬铃木方翅网蝽的传播路径,减少其扩散传播。
由于悬铃木方翅网蝽有迁飞的特性,再加上悬铃木连片种植,用单一的防治方法效果不好,必须采用综合性的防治措施,本发明悬铃木方翅网蝽综合防治方法不但对悬铃木方翅网蝽直接杀灭,而且还通过改善悬铃木立地条件、提高悬铃木抗虫性等多种方法降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防治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