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规模化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0971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规模化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种植玉米的方法缺乏精细化管理,种植技术水平落后,种植都是以稀植大棒为主,亩保苗在3800株,而且施肥比较落后,土地贫瘠,满足不了玉米对养分的需求。同时,选择品种比较盲目,年产量每亩在500公斤左右。种植后使用除草剂后不在管理土地,种植方法欠缺,使玉米产量减少百分之15到百分之2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规模化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采用宽窄行种植、种子处理、免耕种植、宽窄行种植、长效缓释等技术,增加了玉米产量。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规模化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每个种植组中,确定株距为21.5厘米;整地用大型免耕农机深松或深翻25厘米到30厘米,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养分测定仪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配肥;种子处理采用拌种肥技术,每亩采用5324粒种子,播种前使用50ml澳大利亚埃尔夫液体肥进行拌种;免耕种植使用大型免耕机,保墒抓苗,每亩出苗率百分之90以上;宽窄行种植播种行的行宽40厘米和80厘米,每播种行中,株距21.5厘米,单穴单株;除草剂每亩使用苞卫(苯唑草酮)5ml;长效缓释+含硫加辛+抗逆性生物菌肥的使用,使用含硫加辛缓释一次性底肥40公斤/亩,同时使用微生物口肥(抗逆性生物菌肥)10公斤/亩;每亩防虫采用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10ml,微毒、持药期45-60天以上;每亩防病使用欧帕(唑醚氟环唑)50ml,使杀菌剂持效期45天;每亩中微量元素补充采用50ml澳大埃尔夫12元素叶面肥,采用叶面喷施方法。

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是:

1.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因植株株距不好,种植管理模式差,玉米吸收养分不全而导致玉米产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产的玉米种植方法。

2.本发明采用宽窄行种植,增加了玉米通风透光度,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对玉米的产量起到积极作用。

3.在实际生产中本发明方法简便,栽培技术创新种植密度对于高密品种科学合理,玉米增产效果明显。

4.本发明使用免耕种植技术,此技术保墒抓苗,保苗率达90以上,从而队玉米的产量起到积极作用。

5.本发明采用宽窄行种植,增加了玉米通风透光度,提高了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对玉米的产量起到积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整地,通过深松或深翻土地打破土壤结构,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处理,免耕种植,宽窄行种植,除草剂,长效缓释技术,含硫加锌技术,抗逆性生物菌肥,防虫技术,防病技术,12种微量元素补充技术,矮化技术。播种采用下述方法:播种行的行宽40厘米和80厘米,每播种行中,株距是21.5厘米,单穴单株。

本发明包括以下具体种植方法:

每个种植组中,株距为21.5厘米。

整地用大型免耕农机深松或深翻25厘米到30厘米,打破土壤离底层,促进玉米根系发育,提高玉米抗旱能力。

测土配方施肥通过土壤养分测定仪测定土壤的养分含量,根据测定结果配肥来满足玉米生长期的需求。

种子处理采用拌种肥技术,每亩采用5324粒种子,播种前使用50ml澳大利亚埃尔夫液体肥进行拌种,增强玉米种子原动力,提高种子的芽势,极大的提高种子的龚土能力。

免耕种植使用大型免耕机,保墒抓苗,使每亩出苗率达到百分之90以上保4800苗。

宽窄行种植播种行的行宽40厘米和80厘米,每播种行中,株距是21.5厘米,单穴单株。

除草剂每亩使用德国苞卫(苯唑草酮)5ml,高效控制草的生长,同时降低减少队玉米的伤害。

长效缓释+含硫加辛+抗逆性生物菌肥技术:使用含硫加辛缓释一次性底肥40公斤/亩,同时使用微生物口肥(抗逆性生物菌肥)10公斤/亩,满足整个玉米生长周期不脱肥,同时降低人工追肥成本,抗逆性生物菌肥活化土壤的培肥地力,增强土壤的通透性。

防虫每亩采用美国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10ml,采用进口微毒、持药期达45-60天以上,保护作物不受玉米螟和粘虫危害。

防病每亩使用德国欧帕(唑醚氟环唑)50ml,使杀菌剂持效期达45天、保护作物不受病菌侵害、增强抗倒伏能力。

中微量元素补充技术每亩采用50ml澳大埃尔夫12元素叶面肥,采用叶面喷施为作物补充所需的全部微量元素,增产抗旱、抗病。通过本发明规模种植方法保每亩4800株,每亩年产量1100公斤左右。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规模化提高玉米产量的种植方法,涉及一种农作物种植方法,每个种植组中,确定株距为21.5厘米;宽窄行种植播种行的行宽40厘米和80厘米,每播种行中,株距21.5厘米,单穴单株;除草剂每亩使用苞卫(苯唑草酮)5ml;长效缓释+含硫加辛+抗逆性生物菌肥的使用,使用含硫加辛缓释一次性底肥40公斤/亩,同时使用微生物口肥(抗逆性生物菌肥)10公斤/亩;每亩防虫采用杜邦康宽(氯虫苯甲酰胺)10ml;每亩中微量元素补充采用50ml澳大埃尔夫12元素叶面肥,采用叶面喷施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因植株株距不好,种植管理模式差,玉米吸收养分不全而导致玉米产量低的问题,提出一种高产的玉米种植方法。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强
技术研发日:2017.04.10
技术公布日:2017.08.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