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37880阅读:9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指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泥鳅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大大刺激了泥鳅养殖业的发展,在泥鳅养殖过程中,泥鳅幼苗的孵化和培育是两个很重要的环节,本专利发明人已经实现了泥鳅的生态孵化,泥鳅幼苗的培育是需要研究的又一个重要问题。现有的泥鳅幼苗开口期的培育多为对大池塘消毒后直接放养幼苗,虽然大池塘有比较充足的微生物可以为泥鳅幼苗提供饵料,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发育,然而由于大池塘环境不封闭,有很多泥鳅幼苗的天敌容易进入,而且由于此时泥鳅幼苗逃避敌害的能力较弱,会造成泥鳅幼苗大量损失,直接影响育苗效果和成活率,对泥鳅养殖生产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提供一种有效的开口期泥鳅的育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设育苗设施:所述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蓄水池和水循环系统;所述育苗池为长20-30m,宽8~10m,深1~1.2m规格的水泥池,所述水泥池底部铺设瓷砖,所述育苗池沿长度方向距离育苗池一端3-5m处设置有分隔网,隔离出的小空间区域作为回水区,大空间区域作为育苗区,所述回水区内设置有溶解氧自动测定装置和潜水泵,所述育苗区底部设置有分布式进水管;所述蓄水池设置在远离育苗池回水区一端,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增氧机;所述育苗池和蓄水池由管道连接,组成水循环系统。

(2)、清池消毒:放水前对蓄水池和育苗池同时进行打扫、清塘,晾干后开始加注40~50cm深的清水,同时对水循环系统进行调试,之后,用新鲜的生石灰溶解水200~250mg/升全池泼洒,晾晒3天后,准备放苗。

(3)、放苗:在晴朗的天气,育苗池水温与孵化环道水温差值小于3度,从孵化环道缓缓放苗,用桶把泥鳅苗移入育苗池,让泥鳅苗缓缓游出桶进入育苗池,3天龄泥鳅水花的投放密度为200-300尾/平方米。

(4)、肥水:放苗之后,每天三次泼洒豆浆,每次每个池塘泼洒500克大豆的豆浆,同时选用经过高温发酵的鸡粪进行肥水处理,把发酵过的鸡粪放进一个小水池进行加水,等到水变绿色,每3天取一定量的粪水加入育苗池。将育苗池水位逐渐加到90cm~110cm。

(5)、喂养:泥鳅幼苗放入育苗池后第1~3天,每天添加定量的轮虫培养液;从第4天,在磨豆浆的过程中添加赛科泥鳅开口料(只早晚添加),随着豆浆均匀的混合并全池泼洒;从第8天,在育苗池中设置食台(3-5个),把开口料添水和成团状,放置于食台上(每个饲料团用50克干饲料做成),定期(30分钟一次)观察饲料减少直至被食用完的时间,记录每次食台上泥鳅幼苗的数量。

(6)、出苗:经过25~30天的喂养,泥鳅幼苗长至3~4cm长、体重1400尾/kg,泥鳅苗种成活率达35~45%,此时就可出苗,进入大池塘放养或者捕捞出售。

进一步的,所述分隔网目数为60目。

进一步的,所述育苗池,蓄水池四周设置围网,上方设置有防晒网。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育苗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2育苗池分布式进水管示意图。

图中:ⅰ—泥鳅育苗池,ⅱ—回水区,ⅲ—蓄水池;1—自动上水系统,2—溶解氧自动检测仪器,3—分隔网,4—放水阀门,4—放水阀门,5—分布式进水口,6—放苗口,7—增氧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口后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主要通过为幼苗生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同时为幼苗发育提供活的生物饵料,从而提高了育苗过程中的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建设育苗设施,所述育苗设施包括育苗池,蓄水池和水循环系统;所述育苗池为长25m,宽9m,深1m规格的水泥池,所述水泥池底部铺设瓷砖,所述育苗池沿长度方向距离育苗池一端4m处设置有分隔网,隔离出的小空间区域作为回水区,大空间区域作为育苗区,所述回水区内设置有溶解氧自动测定装置和潜水泵,所述育苗区底部设置有分布式进水管;所述蓄水池设置在远离育苗池回水区一端,所述蓄水池内设置有增氧机;所述育苗池和蓄水池由管道连接,组成水循环系统。

(2)、清池消毒:放水前对蓄水池和育苗池同时进行打扫、清塘,晾干后开始加注45cm深的清水,同时对水循环系统进行调试,之后,用新鲜的生石灰溶解水200mg/升全池泼洒,晾晒3天后,准备放苗。

(3)、放苗:在晴朗的天气,育苗池水温与孵化环道水温差值小于3度,从孵化环道缓缓放苗,用桶把泥鳅苗移入育苗池,让泥鳅苗缓缓游出桶进入育苗池,3天龄泥鳅水花的投放密度为250尾/平方米。

(4)、肥水:放苗之后,每天三次泼洒豆浆,每次每个池塘泼洒500克大豆的豆浆,同时选用经过高温发酵的鸡粪进行肥水处理,把发酵过的鸡粪放进一个小水池进行加水,等到水变绿色,每3天取一定量的粪水加入育苗池。将育苗池水位逐渐加到100cm。

(5)、喂养:泥鳅幼苗放入育苗池后第2天,每天添加定量的轮虫培养液;从第4天,在磨豆浆的过程中添加赛科泥鳅开口料(只早晚添加),随着豆浆均匀的混合并全池泼洒;从第8天,在育苗池中设置4个食台,把开口料添水和成团状,放置于食台上(每个饲料团用50克干饲料做成),定期(30分钟一次)观察饲料减少直至被食用完的时间,记录每次食台上泥鳅幼苗的数量。

(6)、出苗:经过28天的喂养,泥鳅幼苗长至3~4cm长、体重1400尾/kg,泥鳅苗种成活率达35~45%,此时就可出苗,进入大池塘放养或者捕捞出售。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涉及水产养殖领域。一种开口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包括建设育苗设施、清池消毒、放苗、肥水、喂养、出苗等步骤。本发明提供一种开口后期泥鳅幼苗的育苗方法,主要通过为幼苗生长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长环境,同时为幼苗发育提供活的生物饵料,从而提高了育苗过程中的成活率。

技术研发人员:梁少民;邱士可;李春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7.05.25
技术公布日:2017.09.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