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灭虫的水稻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2071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理灭虫的水稻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症等“富贵”病患者在逐年增多,人们的饮食观念随之发生改变,对粗粮、杂粮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

玉米是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近20亿亩,总产量达5亿吨,我国玉米种植、产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年产量超过1.05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2.4%。充足的原料资源使玉米深加工产业具有巨大市场潜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物理灭虫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了物理灭虫的方法种植水稻,既有效又环保的杀灭了害虫,有保障了水稻的产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种植上有着良好的前景和广泛的经济效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一种物理灭虫的水稻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

2)整地:将稻田的土壤翻耕,进行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步骤;

3)当气温稳定通过10℃开始播种,稻种做到稀密均匀,每亩苗床播种10-12公斤;

4)秧苗长至5-6叶期时开始抛秧,每亩抛秧1.5-1.8万苗,抛秧做到稀密均匀;

5)施肥,合理灌溉;

6)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蛾,4月下旬开始,在稻田中每隔150米左右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每天晚上7点开灯,早晨7点关灯,及时清除遭受病虫危害的植株;

7)水稻成熟时收割。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每亩用0-15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钾肥4-5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追肥。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播种或移栽前每亩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2.5-3公斤拌细土15-20公斤撒施。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移栽时用90%的敌百虫晶体0.5兑水400-500公斤浸秧苗10分钟。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在移栽后10天左右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0-35%。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追肥为尿素、过磷酸钙,钾肥和硫酸锌的混合肥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物理灭虫的方法种植水稻,既有效又环保的杀灭了害虫,有保障了水稻的产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种植上有着良好的前景和广泛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物理灭虫的水稻种植方法,其步骤包括:

1)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地;

2)整地:将稻田的土壤翻耕,进行粗耕、细耕和盖平三个步骤;

3)当气温稳定通过10℃开始播种,稻种做到稀密均匀,每亩苗床播种10-12公斤;

4)秧苗长至5-6叶期时开始抛秧,每亩抛秧1.5-1.8万苗,抛秧做到稀密均匀;

5)施肥,合理灌溉;

6)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蛾,4月下旬开始,在稻田中每隔150米左右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每天晚上7点开灯,早晨7点关灯,及时清除遭受病虫危害的植株;

7)水稻成熟时收割。

上述中,还包括每亩用0-15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钾肥4-5公斤、硫酸锌1.5公斤作追肥。

上述中,播种或移栽前每亩用3%的呋喃丹颗粒剂2.5-3公斤拌细土15-20公斤撒施。

上述中,移栽时用90%的敌百虫晶体0.5兑水400-500公斤浸秧苗10分钟。

上述中,在移栽后10天左右追施提苗肥,促进有效分蘖,占总追肥量的30-35%。

近一步的,所述追肥为尿素、过磷酸钙,钾肥和硫酸锌的混合肥料。

本发明物理灭虫的水稻种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了物理灭虫的方法种植水稻,既有效又环保的杀灭了害虫,有保障了水稻的产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种植上有着良好的前景和广泛的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物理灭虫的水稻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选地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诱蛾,4月下旬开始,在稻田中每隔150米左右安装1盏频振式杀虫灯,每天晚上7点开灯,早晨7点关灯,及时清除遭受病虫危害的植株,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一种物理灭虫的水稻种植方法,采用了物理灭虫的方法种植水稻,既有效又环保的杀灭了害虫,有保障了水稻的产量,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在农业种植上有着良好的前景和广泛的经济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谭幼锋;陈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太仓市绿苗农场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08.10
技术公布日:2017.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