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苗的放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54481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泥鳅苗的放养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具有较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在国内外市场上需求量较大,价格较好,人工养殖利润高,见效快,养殖前景看好。国内泥鳅的养殖面积为1500万~2000万平方米,主要集中于江苏、河南、湖北、山东、安徽和四川等地,养殖模式主要是池塘围网有土养殖。目前制约泥鳅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泥鳅生长速度慢,年生长速度很难达到3倍以上;饲料利用率极低,饵料系数一般在4.0~6.0之间,有的甚至高达8.0,严重制约了泥鳅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制约泥鳅人工养殖发展的是患病率、死亡率高。泥鳅人工养殖的各环节中,泥鳅苗放养环节尤为关键,泥鳅苗生命力脆弱,刚放入池塘后,容易因为不能适应新环境而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进一步提出一种泥鳅苗的放养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泥鳅苗的放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放养密度80万尾/667m2,放苗时水温温差不超过1℃,鳅苗运至培育塘,先将充氧运苗袋放入池塘,使其漂浮在水面1小时,待袋内温度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时,解开袋口,慢慢将鳅苗放入暂养箱内;然后投喂蛋黄水,每10万尾鳅苗需2个鸡蛋黄,让鳅苗饱食后下塘。

蛋黄水是将鸡蛋黄从蛋清中分离出来,然后将鸡蛋黄与清水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的清水量是鸡蛋黄重量的5-10倍。

蛋黄水是由中药水提液与鸡蛋黄混合搅拌制备而成,中药水提液是鸡蛋黄重量的5-10倍;中药水提液是如下原料药材的水提药液:红花5份(重量)、菊花5份(重量)、黄芪3份(重量)、银翘4份(重量)、茯苓3份(重量)、槟榔2份(重量)、山枝9份(重量)、紫花地丁18份(重量)、当归14份(重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泥鳅苗人工养殖的放养方法,可以提高泥鳅苗放养成活率,可以使泥鳅苗快速适应池塘内的新环境;泥鳅苗入池前先放入暂养箱内,投喂蛋黄水使泥鳅苗食饱,可以提高泥鳅抗应激能力,同时,中药水提液可以提高泥鳅苗的抵抗力,消灭泥鳅苗身体上的病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一种泥鳅苗的放养方法,放养密度80万尾/667m2,放苗时水温温差不超过1℃,鳅苗运至培育塘,先将充氧运苗袋放入池塘,使其漂浮在水面1小时,待袋内温度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时,解开袋口,慢慢将鳅苗放入暂养箱内;然后投喂蛋黄水,每10万尾鳅苗需2个鸡蛋黄,让鳅苗饱食后下塘。

蛋黄水是将鸡蛋黄从蛋清中分离出来,然后将鸡蛋黄与清水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的清水量是鸡蛋黄重量的5-10倍。

蛋黄水是由中药水提液与鸡蛋黄混合搅拌制备而成,中药水提液是鸡蛋黄重量的5-10倍;中药水提液是如下原料药材的水提药液:红花5g、菊花5g、黄芪3g、银翘4g、茯苓3g、槟榔2g、山枝9g、紫花地丁18g、当归14g。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泥鳅苗的放养方法,涉及水产养殖领域,放养密度80万尾/667m2,放苗时水温温差不超过1℃,鳅苗运至培育塘,先将充氧运苗袋放入池塘,使其漂浮在水面1小时,待袋内温度与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时,解开袋口,慢慢将鳅苗放入暂养箱内;然后投喂蛋黄水,每10万尾鳅苗需2个鸡蛋黄,让鳅苗饱食后下塘。本发明提供的泥鳅苗人工养殖的放养方法,可以提高泥鳅苗放养成活率,可以使泥鳅苗快速适应池塘内的新环境;泥鳅苗入池前先放入暂养箱内,投喂蛋黄水使泥鳅苗食饱,可以提高泥鳅抗应激能力,同时,中药水提液可以提高泥鳅苗的抵抗力,消灭泥鳅苗身体上的病菌。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金城
技术研发日:2017.10.25
技术公布日:2018.01.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