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

文档序号:307892阅读:15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
一种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主要用于培养耐低温的作为仔鱼虾类开口饵料的轮虫,发展水产养殖事业。
在已有技术中物种个体小、广盐性、繁殖率高、易于高密度培养的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从60年代起在日本就被用来作为仔鱼的开口饵料,目前已广泛用来作鱼虾饵料,因此世界沿海各国对轮虫的研究十分重视,但对这种轮虫的研究多停留在生态分布、形态分类、营养、繁殖、养殖和生化等方面,在育种方面只有日本人曾选育出大型(L)和小型(S)轮虫品系,但它们是通过自然筛选法得到的,不属于人工育种之列。另据报导我国台湾省曾从裴济引进了一种小型轮虫(S)亦不是育种。现有研究成果均表明轮虫是喜温性动物,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最适温度为25℃。我国北方对虾人工育苗一般是在每年4~5月份进行,这时的水温在20℃以下,轮虫难以繁殖生长,因此我国对虾育苗主要是以蛋黄、合成饵料以及卤虫卵为饵料,而无法用褶皱臂尾轮虫这种理想的饵料。大量使用蛋黄及合成饵料易造成虾池水质污染引起虾病,卤虫不仅资源贫乏,而且卤虫卵孵化率低,不得不从国外购买卤虫卵。为了提高对虾人工育苗的经济效益,发展养殖事业,必须研究出能在对虾育苗时期能快速繁殖和生长的耐低温的轮虫的育种方法。
经查阅刘卓等编著,1990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的“饵料浮游动物培养”、郑技修所写刊登在(台)中国水产1989年第二期上的报导“裴济产小型轮虫之引进与大量培养”、朱九明1988年著“激光辐射在细胞学遗传学领域的应用”、Wendy Fulks of al,1991,Roti fer and Microalgae Culture Syetems,以及截止到目前我国专利局出版的专利公报均未发现有与本发明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1991年7月2日请青岛市科技情报研究所使用美国“DIALOG”国际联机情报检索系统进行了检索,亦未发现有关报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易学,所用仪器设备不多,投资少,见效快,能人工培育出在15℃低温下快速繁殖生长且广温性,适于大规模培养、和我国北方对虾育苗季节相适应,能给对虾育苗提供理想饵料的耐低温轮虫育种的新方法。
根据遗传变化基本原理特别是260~266nm的短波激光能改变DNA模板活性使其单链断裂,使DNA分子构裂发生变化的事实和褶皱臂尾轮虫生态和形态特征,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以激光及化学诱变剂处理轮虫,使其卵巢内卵细胞的DNA发生遗传变化;待卵细胞发育成为轮虫后,即得到突变个体;利用激光及化学诱变交替进行,以提高突变频率;再使用低温作为选择压力,对不定向的突变进行低温定向选择,从而得到耐低温的轮虫品系。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述的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由激光诱变及化学诱变交替进行和群体定向选择与个体定向选择相结合两个部份构成;上述的激光诱变的条件是激光波长260~266nm,单脉冲输出功率为4~8mj,光斑直径4~6mm,脉冲宽度为10~20n8;激光诱变的具体方法是先从养殖生长良好的轮虫的水体中抽出部份水,使这种生长良好的轮虫浓缩,即单位水体内轮虫个数增多,然后用细滴管将上述浓缩后的轮虫滴到细胞培养板上,每滴的直径4~6mm,里面含有5~20个轮虫,再将激光光斑对准小滴照射1~2次,每次一个脉冲;上述的化学诱变,其诱变剂为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浓度为20~40ppm,处理时间为20~60分钟,处理方法是先用带有上述化学诱变剂的培养液浸泡轮虫,再用干净海水冲洗,然后进行培养;上述的群体定向选择和个体定向选择相结合是选择压力温度为10~15℃,先将上述诱变处理过的轮虫至少分放到10个容器中,每个容器内所含有的轮虫数量均相同,经40~60天相同条件下的培养,从中选出1~3个生长最好的群体,再从选定的这1~3个优良群体中,每个群体各取出50~100个轮虫个体,进行单克隆化个体选择,然后从生长最好的克隆中选出5~10个个体进行生长参数测试,最后从中选取2~3个品系进行大规模培养和饵料效果实验。上述的激光诱变及化学诱变交替,可以两次激光诱变和一次化学诱变交替,也可以两次激光诱变和两次化学诱变互相穿插交替进行。
本发明的突出优点是方法比较简单易学,可操作性明显,所用仪器设备不多投资少,见效快,用此法能人工培育出在15℃低温下快速繁殖生长且为广温性(4.5℃到34℃)的轮虫新品种,和鱼虾人工育苗的季节相适应,为鱼虾幼苗提供最理想最经济的开口饵料,使鱼、虾苗生长快,成活率高,用此法培育的轮虫适于大规模培养工厂化生产,最高密度可达100个/cm3水体,经济效益明显,能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本发明人从1990年1月至1991年9月于本校养殖基地采用激光波长266nm,单脉冲输出功率0mj,光斑直径5mm,脉冲宽度15n8,选取生长良好的轮虫抽去 2/3 的水份浓缩后用细滴管吸取浓缩后的轮虫滴到细胞培养板上,滴径5mm,里面有约15~16个轮虫,每滴照射1次,化学诱变剂MNNG浓度取30ppm,处理40分钟浸泡用干净海水冲洗后分放在12个容器中,在10~15℃低温下培养50天每个容器内均约500个,经过群体定向选择和个体定向选择最后选出耐低温轮虫品系AC-36-37。两次激光诱变中间穿插一次化学诱变。这个轮虫品系能在15℃条件下迅速繁殖,而且能忍受4.5℃低温和34℃高温。1992年春,对这种轮虫品系AC-36-37在360m3水体中进行大规模培养,最大密度高达100个/cm3。用来饲喂对虾幼体,取得了良好的饵料效果,对虾幼体变态成活率提高了10%。
作为本实施例的变更1、激光波长、单脉冲输出功率、光斑直径、脉冲宽度、小滴直径、内含轮虫数、化学诱变剂浓度等有关参数均可在许可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2、激光诱变和化学诱变交替进行的交替方式和次数均可适当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由激光诱变及化学诱变交替进行和群体定向选择与个体定向选择相结合两个部份构成;上述的激光诱变的条件是激光波长260~266nm,单脉冲输出功率为4~8mj,光斑直径4~6mm,脉冲宽度10~20ns;激光诱变的具体方法是先将生长良好的轮虫浓缩,然后用细滴管将上述浓缩后的轮虫滴到细胞培养板上,每滴的直径4~6mm,里面含有5~20个轮虫,再将激光光斑对准小滴照射1~2次,每次一个脉冲;上述的化学诱变,其诱变剂为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浓度为20~40ppm,处理时间为20~60分钟,处理方法是先用带有上述化学诱变剂的培养液浸泡轮虫,再用干净海水冲洗,然后进行培养,上述的群体定向选择和个体定向选择相结合是选择压力温度为10°~15℃,先将上述诱变处理过的轮虫至少分放到10个容器中,每个容器内所含有的轮虫数量均相同,经40~60天相同条件下的培养,从中选出1~3个生长最好的群体,再从选定的这1~3个优良群体中,每个群体各取出50~100个轮虫个体,进行单克隆化个体选择,然后从生长最好的克隆中选出5~10个个体进行生长参数测试,最后从中选取2~3个品系进行大规模培养和饵料效果实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激光诱变及化学诱变交替,可以两次激光诱变和一次化学诱变交替,也可以两次激光诱变和两次化学诱变互相穿插交替进行。
全文摘要
一种耐低温轮虫育种方法,属于水产养殖技术,主要用于在鱼虾育苗季节大量培养轮虫。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由激光诱变及化学诱变交替进行和群体定向选择与个体定向选择相结合两个部分构成。具有方法较为简单易学、所用仪器设备少、投资少见效快,用此法能人工培育出低温下快速繁殖生长且为广温性,能大规模培养的轮虫,为鱼虾人工育出的仔鱼虾提供最理想的开口饵料,经济效益明显等优点。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71804SQ9211391
公开日1993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4日
发明者张学成 申请人:青岛海洋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