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烯复配杀菌可湿性粉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8362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代·烯复配杀菌可湿性粉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杀菌剂。
生产实践证明,使用单一杀菌剂尤其是单一作用位点的杀菌剂来防治作物病害、病菌极易产生抗药性。80年代初,多菌灵是我国杀菌剂的主要品种,当时对许多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效,85年开始全国许多地方先后发现多菌灵对梨和苹果的黑星病、多种作物的灰霉病、柑桔青绿霉病、甜菜叶斑病和花生叶斑病的防效下降,抗药性监测发现这些地方的抗药菌检出频率不断升高,而且能与作用方式相同的甲基托布津产生交互抗药性。三唑类是我国当前用于白粉病和锈病防治的主要药剂,据河北农科院植保所测定,山东烟台地区小麦白粉病和锈病的抗药菌检出频率已达77.38%,即使增加用药量和用药次数,也达不到理想的防治效果;1984年三唑酮用于新疆哈密瓜白粉病的防治,当时4000倍叶面喷洒可维持药效4周,防治一次即可控制,但近年来改用1000倍连续用药三次防效达不到50%。使得用药量增加,成本提高,而防治效果并不理想。欧美国家的调查发现多菌灵、苯菌灵、甲基托布津、甲霜灵、速克灵、菌核利和三唑酮等杀菌剂使用2-5年均监测到抗药菌产生。此外蔬菜苗期的土传病害(死苗或缺苗)由许多真菌引起,包括腐霉、疫霉、丝核菌和镰刀菌等,采用单一杀菌剂不能有效控制这一病害。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对农作物病害防治效果好,功效高且能大大延缓抗药菌产生的代·烯复配杀菌可湿性粉剂。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一种代·烯复配杀菌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代森锰锌、烯唑醇及助剂和填料经混合、粉碎、再混合后制得,其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代森锰锌2.5-70%烯唑醇 0.5-10%助剂 3-15%填料 余量而且烯唑醇与代森锰锌的用量之比应为烯唑醇∶代森锰锌=1∶0.25-30本发明中,烯唑醇与代森锰锌的最佳用量之比为1∶20。
本发明粉剂中,其助剂可根据需要选择,如净洗剂(LS)、扩散剂(NNO)、白炭黑等等。填料可选用轻质碳酸钙、高岭土、硅藻土等常见填料。
烯唑醇是我国九十年代新引进生产的低毒三唑类广谱杀菌剂,用药量极低,防治禾谷类白粉病和黑粉病用药量只需原药5克/亩次,即有极好的防效,对瓜类及蔬菜白粉病、花生和甜菜叶斑病、苹果和梨黑星病、赤星病、炭疽病、芦笋茎枯病等具有优异或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烯唑醇在芦笋、甜菜、花生、玉米和大豆等多种作物上使用有良好的生长调节作用,并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代森锰锌也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的灰霉病、蚕豆赤斑病、蔬菜霜霉病、炭疽病和疫病、甜菜和花生叶斑病、葡萄黑痘病、果树黑星病、赤星病和炭疽病等有较好的防效。但烯唑醇是三唑类单一作用位点的内吸杀菌剂,这类药剂长期使用病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为了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其防治功效,本发明采用烯唑醇和代森锰锌混合制成复配剂,从而使烯唑醇和代森锰锌对芦笋茎枯病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对草莓白粉病、杂交水稻制种田的稻粒黑粉病、蕃茄灰霉病、芦笋茎枯病、葡萄黑痘病的室内抑菌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都表明采用本发明的复配配比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可大大延缓抗药性的产生,防治效果优异,成本降低。
实施例(以生产500公斤本发明粉剂为例)取100公斤代森锰锌和5公斤烯唑醇分别粉碎,然后将它们与50公斤的净洗剂(LS)和345公斤的轻质碳酸钙一起混合搅拌,经高压气流粉碎后再混合,最后经质量检测和包装就得到本发明的代·烯复配杀菌可湿性粉剂成品。
本发明的复配剂中的烯唑醇的作用方式是在真菌的麦甾醇生物合成中抑制14-a-脱甲基的作用,引起麦角甾醇缺乏,导致真菌细胞膜不正常而最终死亡,从而杀灭农作物的病菌。而其中的代森锰锌的作用方式主要为抑制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和与丙酮酸氧化过程中的二硫辛酸脱氢酶中的硫氢基结合,导致真菌代谢不正常而死亡,从而作用于农作物的病害。当它们以特定的配比混合共同作用时,就会产生强烈的协同效应,最高协同比率SR可高达7,扩大了杀菌谱,延缓了抗药菌的产生,节省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代·烯复配杀菌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它由代森锰锌、烯唑醇及助剂和填料经混合、粉碎、再混合后制得,其各成份的重量百分比为代森锰锌 2.5-70%烯唑醇 0.5-10%助剂 3-15%填料余量而且烯唑醇与代森锰锌的用量之比应为烯唑醇∶代森锰锌=1∶0.25-30。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烯复配杀菌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烯唑醇与代森锰锌的最佳用量之比为1∶20。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代·烯复配杀菌可湿性粉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可根据需要选择,如净洗剂、扩散剂、白炭黑等;所述填料可选用轻质碳酸钙、高岭土、硅藻土等常见填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杀菌剂,它由代森锰锌、烯唑醇及助剂和填料按特定配比经混合、粉碎、再混合后制得。本发明采用烯唑醇和代森锰锌以特定配比混合共同作用于农作物的病害、病菌,使它们产生强烈的协同效应,最高协同比率SR可高达7,扩大了杀菌谱,延缓了抗药菌的产生,节省用药量,提高防治效果。
文档编号A01N25/12GK1208560SQ98111389
公开日1999年2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8年7月1日
发明者蔡伯林, 汤惠忠, 梁训义 申请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