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折叠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91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功能折叠锹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多功能折叠锹,是对现有公知的锹或铲具的改进,属于手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适合野外作业和野战部队前沿兵士之用。
众所周知,现有的锹或铲具结构简单,即由锹板和手柄通过一接头插接即成,实用耐用,久用不衰,但作为一名野外作业者,如找矿、探矿者,尤其是野战部队的前沿兵士,如工兵、侦察员等,都需要随身携带若干的手动工具,如锹、铲、镐、钳、刀、锯、尺等这样多的东西再加上必备的行李背包,日常用品乃至武器,可谓包袱沉重,令你无法工作,无法打仗,严重的时候基至令你寸步难行。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改进的锹即多功能折叠锹,使之集多种手动工具之功能于一体,从而减轻野外工作人员或前沿战士的负载使他们能够轻松地从事野外工作或者轻装上阵作战。
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折叠锹,它由锹体和手柄通过接头插接组成,其中接头的锹叉一端固定夹持锹体,接头的柄套一端插接手柄,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接头的锹叉与柄套通过螺栓铰接,其中锹叉与锹体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具有一径向圆弧形叉板,柄套插入手柄一端的另一端即由螺栓与锹叉的叉板中心铰接,所述叉板自与锹叉相连一端沿弧面依次分布有若干定位槽,上述柄套旋转对应定位槽位置设有定位孔,使柄套绕螺栓旋转时能通过定位孔分别与上述各定位槽重合时便于外插螺丝定位,此外沿弧面的叉板上还设置有径向凹入的燕尾槽及排孔,上述锹叉与该叉板的连接处还设有凹槽,柄套旋转朝向锹叉的一面套体上对应该凹槽亦设有一与之匹配的凹槽,使柄套朝锹叉方向旋转时该二凹槽吻合,再者,柄套与手柄相连一端的另一端之下部设置有纵向刃口,对应该刃口的上述叉板的下方也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刃口,使柄套上刃口随柄套绕螺栓旋转时与叉板上的刃口交叉成剪,而上述二刃口下方的锹叉尾端则设计为锤面,此外,所述锹体竖向二侧分别设计为刃刃口和锯齿,所述手柄柄体上轴向设有长度计量刻度。由于如上述本发明的多功能折叠锹的接头是由锹叉与柄套两部份通过螺栓铰接而成,故该二部份可绕螺栓相向旋转而折叠为一体,故分别固接在锹叉和柄套上的锹体与手柄亦可随之相向绕螺栓旋转折叠为一体,使该锹整体长度缩小近一半故方便了携带。由于柄套实际上在绕着锹叉的叉板中心沿叉板的圆弧线旋转,且柄套上具有与叉板弧面上诸定位槽可在旋转中分别重合的定位孔,故可在柄套之定位孔与叉板圆弧上各定位槽随柄套之旋转而分别重合时,分别使用螺丝穿插定位孔而获得手柄与锹体不同角度的曲折从而获得不同效果的功能。例如当二者反向成一线即180°时,可为铲锹,相向成一线即0°角时,长度减半利于携带,相向成小于90°角时,可作挖、扒、钩之用,还由于柄套插接手柄一端的另一端设有刃口,叉板下方对应处亦设有相向与之匹配的刃口,故在柄套旋转时可使二刃口切合产生剪刀作用,又由于在锹叉与其叉板之间的连接处设有凹槽,而柄套旋转朝向锹叉的一面柄套套体上对应该凹槽设有与之匹配的凹槽,故亦可在柄套朝锹叉方向旋转时利用上述二凹槽之间的吻合和挤压捏合连接雷管与导火索。除上述剪裁,挤压设施外,弧形叉板上的燕尾槽或排孔均可用来扭绕铁丝、钢丝、铜丝,还有锹叉尾部之锤面,可在手柄与锹体折叠合拢时作夯锤之用;此外,由于如上述锹体的两侧一侧具有竖向刃口,另一侧具有竖向锯齿,故该锹既可作砍刀之用,又具有锯割的功能;还有手柄部分也得到充分利用,由于沿柄轴线在柄体上设有了刻度而可用来度量物体的长度,总而言之,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多功能折叠锹除能锹能铲之外,由于其设计上的改进而使功能大为扩展,从而同时具备锄扒、钩挂、夯锤、削砍、锯割、度量及钳管、剪丝、扭丝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且可折叠,便于携带,不失为野外作业,前线作战的理想工具。



图1是本发明多功能折叠锹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多功能折叠锹锹体部分仰视图。
图1-2中,其中1-锹体 11-刃口 12-锯齿2-接头 21-锹叉 211-凹槽212-锤面213-叉板 2131、2132、2133-定位槽2134-排孔 2135-燕尾槽 2136-定位槽2137-刃口 22-螺栓 23-柄套
231-刃口232-定位孔233-凹槽3-手柄 31-刻度参照图1-2所示的该发明多功能折叠锹,它由锹体(1)、接头(2)和手柄(3)组成,其中接头(2)又由锹叉(21)、螺栓(22)与柄套(23)组成,上述锹叉(21)铁质度铬、前部为常规叉体,尾部制作成锤面(212),锹叉(21)径向伸出一圆弧形叉板(213),叉板(213)与锹叉(21)前部连接处上方沿线设一圆径与普通雷管管径匹配的内半圆形凹槽(211),自凹槽(211)处始顺时针方向沿叉板(213)弧面依次布设内半圆形定位槽(2131、2132、2133)、燕尾槽(2135)及内半圆形定位槽(2136),使定位槽(2131、2136)槽心与叉板(213)圆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使定位槽(2132)槽心与叉板(213)圆心的连线与上述直线的交角小于定位槽(2133)槽心与叉板(213)圆心的连线与上述直线的交角,而该定位槽(2133)槽心与叉板(213)圆心的连线与直线的交角小于90°,此外,燕尾槽(2135)与叉板(213)中心点之间的叉板板面上还布置有排孔(2134),定位槽(2136)与上述锹叉尾部锤面(212)之间的叉板(213)上设径向刃口(2137),使刃口(2137)与锤面(212)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上述柄套(23)取用钢材制作,其一端呈管状,另一端呈扁平条块状,其呈偏平条块状的一端由上述螺栓(22)穿过圆弧形叉板(213)圆心与之铰接,柄套(23)呈偏平条块状一端的端头下方沿边反时针方向对应上述叉板(213)下方的刃口(2137)制成与之匹配的刃口(231),柄套(23)偏平条块一端对应叉板(213)弧面定位槽处钻齿一与凹槽槽经大小匹配的定位孔(232),使之随柄套旋转时可分别与叉板(213)上各内半圆弧形定位槽重合,定位孔(232)上方柄套(23)沿边齿制与上述内半圆弧形凹槽(211)大小匹配的内半圆弧形凹槽(233)。由此构成的接头(2)由其柄套(23)套入或插接手柄(3),由其锹叉(21)固定叉接锹体(1),其中的锹体(1)板材型钢制成,锹体(1)两侧分别竖向制成刃口(11)和锯齿(12),其中的手柄(3)取材优质杂木棒车制而成,沿手柄柄体轴向刻制长度刻度(31)。由此构成的本发明多功能折叠锹经试制试用被证明设计合理,效果良好。当改进的这种新式锹投入使用时,如将手柄柄套(23)的定位孔(232)重叠在叉板(231)的定位槽(2136)上,卡入螺丝或其他类似紧固件,即可作为锹或铲使用,掀土铲沙均可,此外,还可利用锹体(1)上的竖向刃口(11),手握手柄(3)作砍刀之用批荆砍藤,又可利用其竖向锯齿锯割山野杂木,作桩搭蓬,利用柄上刻度丈量距离与物体大小,迂荆棘杂草、铁丝网栏,均可手握手柄,利用叉板(213)上所设燕尾槽(2135)或排孔(2134)扭结铁丝或钳断铁丝与荆棘,还可取出紧固螺丝,曲折手柄,利用柄套(23)上的刃口(231)与叉板(213)下方的刃口(2137)相交剪除杂乱无序的铁丝网栏,金属接头或荆棘。而如果需要挖扒壕沟,可将手柄旋转折叠至柄套(23)上的定位孔(232)与叉板(231)上的定位槽(2133)重叠时,卡入螺丝紧固,于是手柄(3)与锹体(1)之间夹角形成小于90°的锄头形式即可用来挖坑扒土。而当出现需要在深沟或洞中取物时,卸去螺丝,将手柄继续逆时针方向旋转折叠至柄套(23)上的定位孔(232)与叉板(213)上的定位槽(2132)重叠时,再卡入螺丝予以紧固,于是手柄(3)与锹体(1)之间夹角缩小至60°左右而形成钩状,即可用来沟中或洞中或水中钩取物件。而当需要锤钉或夯实松土时,可卸去螺丝,将手柄继续逆时针方向旋转折叠至柄套(23)上的定位孔(232)与叉板(213)上定位槽(2131)重叠时,再卡入螺丝予以紧固,于是手柄(3)与锹体(1)之间夹角缩小至0°即二者重叠,此时抓紧手柄(3)向下用力即可通过锹叉(21)尾部之锤面(212)锤击下方钉、或夯实锤下松土。而当上述手柄(3)与锹体(1)叠合时,本发明的多功能折叠锹整体长度缩小而极便于携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折叠锹,它由锹体和手柄通过接头插接组成,其中接头的锹叉一端固定夹持锹体,接头的柄套一端插接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的锹叉与柄套通过螺栓铰接,其中锹叉与锹体连接一端的另一端具有一径向圆弧形叉板,柄套插入手柄一端的另一端即由螺栓与锹叉的叉板中心铰接,所述叉板自与锹叉相连一端沿弧面依次分布有若干定位槽,上述柄套对应定位槽位置设有定位孔,使柄套绕螺栓旋转时能通过定位孔分别与上述各定位槽重合时便于外插螺丝定位,此外沿弧面的叉板上还设置有径向凹入的燕尾槽及排孔,上述锹叉与该叉板的连接处还设有凹槽,柄套旋转朝向锹叉的一面套体上对应该凹槽亦设有一与之匹配的凹槽,使柄套朝锹叉方向旋转时该二凹槽吻合,再者,柄套与手柄相连一端的另一端之下部设置有纵向刃口,对应该刃口的上述叉板的下方也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刃口,使柄套上刃口随柄套绕螺栓旋转时与叉板上的刃口交叉成剪,而上述二刃口下方的锹叉尾端则设计为锤面,此外,所述锨体竖向二侧分别设计为刃口和锯齿,所述手柄柄体上轴向设有长度计量刻度。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进的多功能折叠锹,属于手动工具技术领域。它由锹体与手柄通过接头相接而成,其中锹体两侧分别具有刃口和锯齿,手柄柄体上下具有刻度,而接头由带有叉板的锹叉与柄套铰接构成,叉板上具有若干定位槽和燕尾槽及刃口,柄套上具有对应匹配的定位孔及刃口,通过旋转手柄使定位孔与凹槽配合锁定可改变手柄与锹体的角度从而使之集铲、挖、钩、剪、钳、扭、锯、砍、锤、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且可折叠,便于携带。
文档编号A01B1/22GK1282505SQ99115509
公开日2001年2月7日 申请日期1999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1999年7月30日
发明者张国华 申请人:张国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