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根部病害防治促长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758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大豆根部病害防治促长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是一种防治大豆根部病害,促进大豆生长发育的有效助长剂。
目前,国内防治大豆根部病害的方法,主要是用药剂拌种或使用包衣剂,国内生产实践中应用比较广泛的药剂有多菌灵、克菌丹、拌种双和福美双等,而包衣剂的使用,现在非常混乱,其种类更是多种多样,良莠不齐。国家对此尚未有明确的规范。药剂和包衣剂拌种存在一定缺点,干拌则由于大豆表面光滑,药物附着量太小,效果不显著,湿拌则大豆吸水易膨胀,播种时排种轮咬种,不利于机械精量点播,强行机播易造成缺苗,减产。另外,这些拌种药剂虽然可以杀死种子周围的病原菌,但种子萌发后,根系下扎,胚轴上伸,原附在种皮外的药剂随子叶的出土而失去继续保护根系的作用,使幼根受下层土壤中病原菌侵害,在主根上发病,严重者可延及到须根。大豆根部病害防治促长剂,就是针对上述缺点,在国家“八五”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中进一步研制成功的。
本发明的要点在于,将药物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学统一起来,全面分析土壤、作物、病害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把药剂杀灭作用与微量元素的促进功能有效结合起来。用药去杀死根部病原菌,用微量元素去改善大豆根系微环境条件,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育。创造性地组合成新配方,制成了新剂型,该剂型不仅是“药”而且是“肥”。具体配方用重量百分比来描述硫酸锌33~44,硫酸锰33~40,钼酸铵1~2,硫酸镁10~12,硼酸10~12,多菌灵7~10。
使用该配方生产出的大豆根部病害防治促长剂在我国东北地区各类土壤上施用都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易发生根部病害的重迎茬大豆地里施用效果更佳。
本发明使用方法简单易行,可利用大豆播种时深施肥的工序。将其与肥料混拌均匀,施到种下3厘米处。这样做既不增加工序又可与现行的各类播种、施肥机具相容。
本发明防治大豆根病效果显著。由于把药剂施到种子下部,避免了药剂拌种的弊病。第一,药量可人为调控到最佳量;第二,在幼根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持久地加以保护,并且,种下3厘米处正是保护根系免受病原菌侵袭的最佳点,据一九九四年20公顷的大豆示范田调查,生育前期病情指数下降15.1%。
本发明用量少,价格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每亩用量为2公斤,仅需投资四元钱。防病增产作用却比较明显,亩增产大豆21~33公斤,每亩平均净增收30元左右。
本发明还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在我国仅黑龙江省地就有200万公顷地是大豆根病的易发区,其中120万公顷重迎茬大豆是根病重发区。使用本发明可以使这些耕地发展大豆生产,进一步满足人民对大豆制品的需求和外贸事业的发展。
权利要求
1.大豆根部病害防治促长剂,其特征在于由硫酸锌占重量百分比的三十三至四十;硫酸锰占重量百分比的三十三至四十;钼酸按占重量百分比的一至二;硫酸镁占重量百分比的十至十二;硼酸占重量百分比的十至十二;多菌灵占重量百分比的七至十所组成。
全文摘要
大豆根部病害防治促长剂,将药物学、植物营养学和土壤学统一起来,全面分析土壤、作物、病害、三者间的相互关系,把药剂的杀灭作用与微量元素的促进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用药去杀死根部病原菌,用微量元素去改善大豆根系微环境条件,促进大豆根系的生长发育,达到防病增产的目的。使用新配方的产品在我国东北地区各类土壤上施用都可取得较好效果。在易发生根部病害的重迎茬大豆地里施用效果更佳。
文档编号A01N59/16GK1300545SQ9912685
公开日2001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1999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1999年12月17日
发明者李艳华, 张秋英, 金剑, 王国栋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